鑼鼓聲中,五位年老的鄉紳上前,上香,在放著三生祭品的供桌前,下拜,隨後其中一位公開宣讀祭文。隨後,陳先生帶領工部一眾差役,小吏,還有本地縣令,州城裏的布政使司上前祭拜,隨後,是本地百姓代表三十六人,上前祭拜。
這是山神,河神,與龍王的祭典,自打上任到現在,三月有餘,陳先生這位工部新官,終於燃起了第一把火。疏通京畿附近一百二十裏運河。
原本這要耗費白銀八十萬,戶部根本不理這個茬口。不過陳先生並不在意,一封書信送到北境,林園爽快送來九十萬銀子,作為疏通運河之用。
既然有人肯出銀子,那工部尚書,還有內閣幾位閣老,都痛快放行此事。帝都附近的這一百二十裏運河,已有三十五年未疏通過,淤泥擁堵河道,原本可行萬斤大船,如今三千斤都需要拉纖。
而且一到雨季,旁邊支流河水上漲,卻河道過淺,很難及時排走多餘河水,導致洪水外溢,運河兩岸二十餘裏土地,常年被淹,根本無法耕種。
林園書信中一再強調,不需要征發徭役,而是公開尋找大商人,承包此工程。官府隻需在動工過程中,行使好監督之責。為此,東廠特意派來三百錦衣衛,供陳先生調遣驅使。
陳先生花費十日,把這一百二十裏運河仔細勘察過後,分為六段,分開招商。帝都一位陳姓絲綢商人,以最低價四十萬銀子,承包下其中四段。
剩下兩段,被另外一位李姓酒商以二十三萬銀子的價格承包。今日祭神之後,六段河道,其中有三段,就已經開工。而來幹活的船隻,工匠,兩位大商人都已和朝廷簽下文書,不得拖欠工錢,半月一結。
三餐管飽,必有一頓肉食。配備醫官,及時診治傷病患。做十休一,每日勞作,一班不得超過五個時辰。不得鞭打,辱罵工匠。
因為有錦衣衛每日在河道工地巡查,故而這些規矩都老老實實執行,兩位大商人也不敢在其中搗鬼。而運河兩岸的普通百姓,原本聽說朝廷要疏通運河,許多人都害怕得躲了出去。
唯恐被官府征發徭役,幾個月下來,自帶糧食不說,弄不好就把命搭上。可是如今這次疏通運河,官府卻並未征發徭役,而是由商人出銀子招募工匠。
去運河上做工,還給工錢,還不會拖欠,這可是從未聽說的好事。盡管兩位大商人給的工錢,都偏低,可是管飯,再加上不拖欠,一時間,還是許多百姓湧入運河工地之中。
不過五日,所需工匠人數,都已招滿。並且兩位大商人,也都花費了心思,工錢偏低,可是拿出一部分銀子作為獎賞,專門當眾發給那些幹活特別賣力之人。
如此一來,不少想多賺工錢的工匠,幹活更加賣力,都想拿一些額外的銀子。何況當眾得到這部分賞錢,也滿足工匠們的虛榮之心。
陳侍郎在運河工地上巡查,心中感慨萬千。當年父親在河務上操勞,那些服徭役的百姓,怨聲載道不說,幹起活來也非常緩慢。
明明一個月可以完成,總要三四個月。而如今,這疏通河道工地,百姓幹得熱火朝天,進度很快。原本需要四個月的時間,如今看來,最多三個月足矣。
而且承包給商人之後,官府衙門隻管監察,也是省心省力,各級官吏也頗為配合。從前疏通河道,各級官吏都是白白多了一份差事,俸祿一分也不會多加。平白多操勞,自然無人願意。
而這次,陳侍郎把省下來的二十七萬銀子,拿出來二十萬,作為補貼發給各級官吏,這一來,各級官吏感恩戴德,心中歡喜,對待疏通河道之事,也就更加認真負責。
上下齊心,工程進展極快。兩月二十天,運河清淤就已完工。上萬斤的大船重新駛入運河,而不用拉纖,往來運河的商賈船夫,對此讚不絕口。
而原本兩岸總是被演的土地,如今也不會有水患,土地能重新耕種,更是讓兩岸的百姓麵帶笑容。站在波光粼粼的運河岸邊,陳侍郎滿心感慨。
沉浮半生,他終於找到用武之地。比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還是更喜歡做一些實事。
這是山神,河神,與龍王的祭典,自打上任到現在,三月有餘,陳先生這位工部新官,終於燃起了第一把火。疏通京畿附近一百二十裏運河。
原本這要耗費白銀八十萬,戶部根本不理這個茬口。不過陳先生並不在意,一封書信送到北境,林園爽快送來九十萬銀子,作為疏通運河之用。
既然有人肯出銀子,那工部尚書,還有內閣幾位閣老,都痛快放行此事。帝都附近的這一百二十裏運河,已有三十五年未疏通過,淤泥擁堵河道,原本可行萬斤大船,如今三千斤都需要拉纖。
而且一到雨季,旁邊支流河水上漲,卻河道過淺,很難及時排走多餘河水,導致洪水外溢,運河兩岸二十餘裏土地,常年被淹,根本無法耕種。
林園書信中一再強調,不需要征發徭役,而是公開尋找大商人,承包此工程。官府隻需在動工過程中,行使好監督之責。為此,東廠特意派來三百錦衣衛,供陳先生調遣驅使。
陳先生花費十日,把這一百二十裏運河仔細勘察過後,分為六段,分開招商。帝都一位陳姓絲綢商人,以最低價四十萬銀子,承包下其中四段。
剩下兩段,被另外一位李姓酒商以二十三萬銀子的價格承包。今日祭神之後,六段河道,其中有三段,就已經開工。而來幹活的船隻,工匠,兩位大商人都已和朝廷簽下文書,不得拖欠工錢,半月一結。
三餐管飽,必有一頓肉食。配備醫官,及時診治傷病患。做十休一,每日勞作,一班不得超過五個時辰。不得鞭打,辱罵工匠。
因為有錦衣衛每日在河道工地巡查,故而這些規矩都老老實實執行,兩位大商人也不敢在其中搗鬼。而運河兩岸的普通百姓,原本聽說朝廷要疏通運河,許多人都害怕得躲了出去。
唯恐被官府征發徭役,幾個月下來,自帶糧食不說,弄不好就把命搭上。可是如今這次疏通運河,官府卻並未征發徭役,而是由商人出銀子招募工匠。
去運河上做工,還給工錢,還不會拖欠,這可是從未聽說的好事。盡管兩位大商人給的工錢,都偏低,可是管飯,再加上不拖欠,一時間,還是許多百姓湧入運河工地之中。
不過五日,所需工匠人數,都已招滿。並且兩位大商人,也都花費了心思,工錢偏低,可是拿出一部分銀子作為獎賞,專門當眾發給那些幹活特別賣力之人。
如此一來,不少想多賺工錢的工匠,幹活更加賣力,都想拿一些額外的銀子。何況當眾得到這部分賞錢,也滿足工匠們的虛榮之心。
陳侍郎在運河工地上巡查,心中感慨萬千。當年父親在河務上操勞,那些服徭役的百姓,怨聲載道不說,幹起活來也非常緩慢。
明明一個月可以完成,總要三四個月。而如今,這疏通河道工地,百姓幹得熱火朝天,進度很快。原本需要四個月的時間,如今看來,最多三個月足矣。
而且承包給商人之後,官府衙門隻管監察,也是省心省力,各級官吏也頗為配合。從前疏通河道,各級官吏都是白白多了一份差事,俸祿一分也不會多加。平白多操勞,自然無人願意。
而這次,陳侍郎把省下來的二十七萬銀子,拿出來二十萬,作為補貼發給各級官吏,這一來,各級官吏感恩戴德,心中歡喜,對待疏通河道之事,也就更加認真負責。
上下齊心,工程進展極快。兩月二十天,運河清淤就已完工。上萬斤的大船重新駛入運河,而不用拉纖,往來運河的商賈船夫,對此讚不絕口。
而原本兩岸總是被演的土地,如今也不會有水患,土地能重新耕種,更是讓兩岸的百姓麵帶笑容。站在波光粼粼的運河岸邊,陳侍郎滿心感慨。
沉浮半生,他終於找到用武之地。比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還是更喜歡做一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