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親王府,還是那個小破老的院子。九皇子迴到帝都,按道理,他晉升親王,可以再安排一處院子。他拒絕了宗人府幾次的說請,讓他去挑一處宅子。
他就住在這裏,哪兒不搬。那幫宗人府的勢利眼,之前看他,都是鼻孔朝天的。這會兒,看他倒是親和了不少。但他也用不上這群勢利眼,自己沒多少仆人家眷,就這小院子,足夠。
剛剛送走幾位要去遼東行省上任的官員,九皇子這會心情不錯,坐在大樹下喝茶。田橫就站在他身邊,保護他的安危。
陳先生步履匆匆走進來:“殿下,出大事了。禁軍和廠衛包圍了李家。據說曹公公前去傳旨,李家被罷官,全家在府中閉門思過。”陳先生的語氣,還有點興奮。畢竟,在海天關那段日子,讓他對李家一點好感都沒有。
“確如林公公書信所言,田橫,讓人把大門關好,從今日起,閉門謝客,誰都不見。就說本王身體偶感風寒,需要靜養。”
九皇子吩咐,田橫點了點頭,心裏卻在想,你偶感風寒。那聖手擒龍功,整個皇室,屬你練得最好。早就外邪不侵,還風寒?算了,這也就是個說辭而已。耿直的田橫,勸解了自己一下。
“殿下,林公公曾說過,鯨落之時,必須有多遠躲多遠。殿下閉門謝客,是上上之策。殿下如今羽翼未豐,還不可與那些人爭奪李家。”陳先生給殿下倒茶,不著痕跡的拍了一下自家皇子的馬屁。
“那是自然,本王小門小戶,拿什麽和他們去爭?再說,又何必去爭?甘涼行省那麽大的空缺,有林公公在,少不了本王一口湯喝。叫後廚支個火鍋出來,今天沒事,你和老田,陪本王不醉不休。”
他心情大好,決定小小慶賀一番。拉攏到林園,是他這輩子轉折點。有了林園在,他原本黯淡無光的前途,已經開始有了一些起色。
禦書房之中,帝皇在翻看那些彈劾李家的奏折。良久,他才放下手中奏折,看了一眼早就迴來複命的曹公公:“曹化淳,依你之見,哪家接替閣老之位比較妥當?禮部杜仲?刑部劉長卿?”
“陛下聖明,禮部尚書杜仲威望頗高,老成持重,是個不錯的人選。刑部尚書劉長卿,兢兢業業,為官二十五年,十分清廉,也是可以升任閣老的人選。隻是老奴有句肺腑之言,想對陛下說。”
“曹化淳,你跟隨朕多年,赤膽忠心,朕一直明白,有話但講無妨。”
“陛下,依奴婢之見。此前閣老的位子,都是各部尚書或者重臣接任。一位閣老,背後站著一個世家。此次,不妨破例一番。奴婢推舉翰林學士韓昌黎,此人是當世有名大學問家,以前做過知州,執政地方勸學向善,鼓勵工商農耕,地方治理井井有條。”
曹化淳的意思就是,既然這個閣老之位,那麽多世家盯著。不妨跳出圈來,選一個外人進去,攪合一番。
帝皇端著茶碗,笑道:“幾十年,你極少發言。今日之言,倒是頗有見地。那就擬旨,讓韓昌黎進內閣,加封他武英殿大學士。”
閣老這個位置,眾人矚目。不論之前是杜仲還是劉長卿,若要進內閣,都需其餘幾位閣老同意。帝皇旨意,若是內閣不認同,也是無用。
選一個外人,現有的幾位閣老,就都不會直接跳出來反對此事。畢竟這外人,不是任何一家的,他們都可先拉攏一番再說。
“一事不煩二主,那空出來的兵部尚書之位,該誰來合適?”
“此事陛下做主決斷,奴婢愚鈍,不知誰勝任此官位。”曹公公見好就收,自然不會再插言。
“目前甘涼之亂未平,兵部是重中之重。先讓老九代理一陣子,待亂平之後,再定人選。還有,林園那小子,推舉刑部侍郎楊毅擔任甘涼巡撫。他是好大的膽子,不過如今這甘涼巡撫,也是燙手山芋,就依他吧。”
帝皇伸個懶腰,又拿起彈劾李家的奏折,看了下去。這些禦史,寫的彈劾奏折還挺有趣,像讀故事一般。李家如此罪行累累,為何他們早前都在當啞巴呢?
他就住在這裏,哪兒不搬。那幫宗人府的勢利眼,之前看他,都是鼻孔朝天的。這會兒,看他倒是親和了不少。但他也用不上這群勢利眼,自己沒多少仆人家眷,就這小院子,足夠。
剛剛送走幾位要去遼東行省上任的官員,九皇子這會心情不錯,坐在大樹下喝茶。田橫就站在他身邊,保護他的安危。
陳先生步履匆匆走進來:“殿下,出大事了。禁軍和廠衛包圍了李家。據說曹公公前去傳旨,李家被罷官,全家在府中閉門思過。”陳先生的語氣,還有點興奮。畢竟,在海天關那段日子,讓他對李家一點好感都沒有。
“確如林公公書信所言,田橫,讓人把大門關好,從今日起,閉門謝客,誰都不見。就說本王身體偶感風寒,需要靜養。”
九皇子吩咐,田橫點了點頭,心裏卻在想,你偶感風寒。那聖手擒龍功,整個皇室,屬你練得最好。早就外邪不侵,還風寒?算了,這也就是個說辭而已。耿直的田橫,勸解了自己一下。
“殿下,林公公曾說過,鯨落之時,必須有多遠躲多遠。殿下閉門謝客,是上上之策。殿下如今羽翼未豐,還不可與那些人爭奪李家。”陳先生給殿下倒茶,不著痕跡的拍了一下自家皇子的馬屁。
“那是自然,本王小門小戶,拿什麽和他們去爭?再說,又何必去爭?甘涼行省那麽大的空缺,有林公公在,少不了本王一口湯喝。叫後廚支個火鍋出來,今天沒事,你和老田,陪本王不醉不休。”
他心情大好,決定小小慶賀一番。拉攏到林園,是他這輩子轉折點。有了林園在,他原本黯淡無光的前途,已經開始有了一些起色。
禦書房之中,帝皇在翻看那些彈劾李家的奏折。良久,他才放下手中奏折,看了一眼早就迴來複命的曹公公:“曹化淳,依你之見,哪家接替閣老之位比較妥當?禮部杜仲?刑部劉長卿?”
“陛下聖明,禮部尚書杜仲威望頗高,老成持重,是個不錯的人選。刑部尚書劉長卿,兢兢業業,為官二十五年,十分清廉,也是可以升任閣老的人選。隻是老奴有句肺腑之言,想對陛下說。”
“曹化淳,你跟隨朕多年,赤膽忠心,朕一直明白,有話但講無妨。”
“陛下,依奴婢之見。此前閣老的位子,都是各部尚書或者重臣接任。一位閣老,背後站著一個世家。此次,不妨破例一番。奴婢推舉翰林學士韓昌黎,此人是當世有名大學問家,以前做過知州,執政地方勸學向善,鼓勵工商農耕,地方治理井井有條。”
曹化淳的意思就是,既然這個閣老之位,那麽多世家盯著。不妨跳出圈來,選一個外人進去,攪合一番。
帝皇端著茶碗,笑道:“幾十年,你極少發言。今日之言,倒是頗有見地。那就擬旨,讓韓昌黎進內閣,加封他武英殿大學士。”
閣老這個位置,眾人矚目。不論之前是杜仲還是劉長卿,若要進內閣,都需其餘幾位閣老同意。帝皇旨意,若是內閣不認同,也是無用。
選一個外人,現有的幾位閣老,就都不會直接跳出來反對此事。畢竟這外人,不是任何一家的,他們都可先拉攏一番再說。
“一事不煩二主,那空出來的兵部尚書之位,該誰來合適?”
“此事陛下做主決斷,奴婢愚鈍,不知誰勝任此官位。”曹公公見好就收,自然不會再插言。
“目前甘涼之亂未平,兵部是重中之重。先讓老九代理一陣子,待亂平之後,再定人選。還有,林園那小子,推舉刑部侍郎楊毅擔任甘涼巡撫。他是好大的膽子,不過如今這甘涼巡撫,也是燙手山芋,就依他吧。”
帝皇伸個懶腰,又拿起彈劾李家的奏折,看了下去。這些禦史,寫的彈劾奏折還挺有趣,像讀故事一般。李家如此罪行累累,為何他們早前都在當啞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