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糯米灰漿
逃荒路上不缺糧,靈泉空間種田忙 作者:果賴花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完了魚塘的進度,喬苒又去看了看建房子那邊。
喬苒一到工地那邊,就看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家都拿著鋤頭、鐵鍬、鏟子等在挖著地基。
曹大山帶來的第一批工匠共有28人,因為喬苒的要求,他又去找了另外一隊工匠20人,再加上喬苒去附近村子招的30個幫工的村民,負責建房子的人就有58個人。
再加上兩府派來的侍衛和下人,以及清水村的村民,這人數不可謂不壯觀。
有一部分人在挖地基,也有一部分人在用竹筐、糞箕之類的將挖出來的泥土挑到樹林裏倒掉,還有人推著自製的小推車在運泥土。
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工匠和幫工們是因為工錢高,這活兒又能做得久,可以賺一筆錢改善一下家裏的生活,所以很賣力。
而定北王府派來的人則是因為他們是在幫主子報恩,不勤快點都過意不去。
大將軍府的人則是因為主子交待的,這些房子建好後,大小姐和表小姐、表少爺他們就能住上寬敞舒適的大房子了,老夫人和夫人以及小小姐也能偶爾來住住,所以他們也不能不勤快點。
清水村人就更不用說了,正在建的,可都是他們未來的家啊!
青磚青瓦的大房子啊,城裏有錢老爺才住得起的大房子啊,他們也即將能夠住上了,怎能不興奮?
想想房子建好以後,他們也能住上那樣奢華的大房子,一個個的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春寒料峭的天氣裏也能熱出一身的汗。
見到喬苒過來,曹大山放下手裏的工具走了過來。
“喬姑娘,你來了?這些天都不見你,你來看看,這些地基挖得怎麽樣?”
喬苒看了看麵前已經挖好的一套房子的地基,走線平直工整,挖得方方正正,一絲多餘的泥土都沒留在坑裏。
她不由點頭讚歎:“挖得真好啊!曹大叔,你們幹活真細心!你辦事,我放心。”
曹大山聽到東家誇獎,高興地咧著嘴直笑:“喬姑娘,你放心,這每一條溝、每一道坎、每一套房子的地基,我都會仔細檢查的,做得不好的都要他們重新做好。我們這兩個工匠隊可是京城裏一直聲譽很好的,絕對不會自砸招牌。”
喬苒滿意地點頭:“嗯,我信你!曹大叔,你們是要先把所有地基挖好了再開始砌磚建房子呢,還是邊挖邊建?還有什麽需要準備的嗎?”
曹大山斂了笑容,嚴肅認真地說道:“為防止下雨天將挖好的地基又衝毀,我們都是先挖一部分,將磚牆砌起來,就不用擔心地基要重新整理了。”
他又道:“青磚和瓦片已經到了一批,石灰、砂子也都準備好了,我打算後天就開始砌牆了。”
喬苒往不遠處堆放建築材料的地方看去,就見那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幾堆青磚、瓦片,還有一些白色的石灰和一些沙子礫石。
她好奇地問:“曹大叔,你們砌牆的時候,是用石灰和沙礫混合起來當粘合劑嗎?”
曹大山不知道她說的“粘合劑”是什麽意思,不過也能猜得出來,遂點頭道:
“不錯,用石灰和沙礫加水攪拌起來,就可以用來砌牆了。這個石灰要去一些作坊裏買,一般農家人都不用這個,而是直接用黃泥漿來砌泥磚牆。但是黃泥漿砌的牆沒那麽牢固,而且也不美觀,所以城裏的有錢人都是用的石灰砂漿來砌青磚或紅磚牆。”
喬苒點頭表示明白了。
她記得以前在網上看到過,古人甚至現代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都是用黃泥混合著幹稻草來製作泥磚,然後用黃泥漿來砌磚。
而直到宋代以後,人們才開始采用曹大山所說的石灰砂漿來當粘合劑砌牆。
到了明代,又有人發明了用糯米汁混合石灰砂漿的辦法,這樣的粘合劑被稱為糯米灰漿。
在我國的長城城牆上,就能考古出從黃泥漿到石灰砂漿再到糯米灰漿的進化過程。
而糯米灰漿的粘合性比之石灰砂漿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也更加的堅固耐用。
想到此,喬苒建議道:“曹大叔,我有一個想法,你可以先試驗一下,若是有用,可以用到咱們建房子上。”
“哦?喬姑娘你有什麽想法,可以說出來聽聽,你的想法肯定都是好主意!”
曹大山聞言,十分感興趣。
他這些天來可是聽說了很多關於這位喬姑娘的事情,清水村的人十分驕傲地跟工匠們天天誇他們的喬姑娘有多麽多麽聰明,多麽多麽厲害,這一路上帶領大家闖過多少次難關,度過多少次險境,她腦子裏的新鮮點子有多少……
看得出來,清水村的人對喬姑娘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和崇拜,而喬姑娘也是他們全村人的驕傲,迫不及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的那種。
曹大山想,自己若不是親眼見識過喬姑娘畫出的精妙絕倫的圖紙,以及那無人能比的心算之術,他肯定不會相信清水村人的說法,會認為他們都是一群瘋子,他們口中說的那種聰明絕倫的人怎麽可能真實存在?
而在見識過喬苒的圖紙和心算之後,他絲毫不懷疑村民們說的話,喬姑娘真的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存在,是他以前從來沒見到過也根本無法想象的滿腦子新奇東西的聰明人。
現在聽到她說對於建房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自然是樂於洗耳恭聽。
喬苒見他那麽信任地等著自己說下去,笑了笑說道:
“曹大叔,我想,咱們糊窗戶紙的時候,不是都用麵粉做的漿糊來糊的嗎?既然麵粉那麽有粘性,那另一種食物糯米熬成漿汁會更有粘性。用糯米汁加到石灰砂漿裏,那豈不是更粘、更穩固?”
“糯米?”
曹大山的臉抽了抽。
這想法是很好,可以試一試。
可是,糯米哎!那可是產量低,價格高,賣得比一般的粳米貴了差不多一倍的稀罕玩意兒。
喬苒一到工地那邊,就看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家都拿著鋤頭、鐵鍬、鏟子等在挖著地基。
曹大山帶來的第一批工匠共有28人,因為喬苒的要求,他又去找了另外一隊工匠20人,再加上喬苒去附近村子招的30個幫工的村民,負責建房子的人就有58個人。
再加上兩府派來的侍衛和下人,以及清水村的村民,這人數不可謂不壯觀。
有一部分人在挖地基,也有一部分人在用竹筐、糞箕之類的將挖出來的泥土挑到樹林裏倒掉,還有人推著自製的小推車在運泥土。
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工匠和幫工們是因為工錢高,這活兒又能做得久,可以賺一筆錢改善一下家裏的生活,所以很賣力。
而定北王府派來的人則是因為他們是在幫主子報恩,不勤快點都過意不去。
大將軍府的人則是因為主子交待的,這些房子建好後,大小姐和表小姐、表少爺他們就能住上寬敞舒適的大房子了,老夫人和夫人以及小小姐也能偶爾來住住,所以他們也不能不勤快點。
清水村人就更不用說了,正在建的,可都是他們未來的家啊!
青磚青瓦的大房子啊,城裏有錢老爺才住得起的大房子啊,他們也即將能夠住上了,怎能不興奮?
想想房子建好以後,他們也能住上那樣奢華的大房子,一個個的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春寒料峭的天氣裏也能熱出一身的汗。
見到喬苒過來,曹大山放下手裏的工具走了過來。
“喬姑娘,你來了?這些天都不見你,你來看看,這些地基挖得怎麽樣?”
喬苒看了看麵前已經挖好的一套房子的地基,走線平直工整,挖得方方正正,一絲多餘的泥土都沒留在坑裏。
她不由點頭讚歎:“挖得真好啊!曹大叔,你們幹活真細心!你辦事,我放心。”
曹大山聽到東家誇獎,高興地咧著嘴直笑:“喬姑娘,你放心,這每一條溝、每一道坎、每一套房子的地基,我都會仔細檢查的,做得不好的都要他們重新做好。我們這兩個工匠隊可是京城裏一直聲譽很好的,絕對不會自砸招牌。”
喬苒滿意地點頭:“嗯,我信你!曹大叔,你們是要先把所有地基挖好了再開始砌磚建房子呢,還是邊挖邊建?還有什麽需要準備的嗎?”
曹大山斂了笑容,嚴肅認真地說道:“為防止下雨天將挖好的地基又衝毀,我們都是先挖一部分,將磚牆砌起來,就不用擔心地基要重新整理了。”
他又道:“青磚和瓦片已經到了一批,石灰、砂子也都準備好了,我打算後天就開始砌牆了。”
喬苒往不遠處堆放建築材料的地方看去,就見那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幾堆青磚、瓦片,還有一些白色的石灰和一些沙子礫石。
她好奇地問:“曹大叔,你們砌牆的時候,是用石灰和沙礫混合起來當粘合劑嗎?”
曹大山不知道她說的“粘合劑”是什麽意思,不過也能猜得出來,遂點頭道:
“不錯,用石灰和沙礫加水攪拌起來,就可以用來砌牆了。這個石灰要去一些作坊裏買,一般農家人都不用這個,而是直接用黃泥漿來砌泥磚牆。但是黃泥漿砌的牆沒那麽牢固,而且也不美觀,所以城裏的有錢人都是用的石灰砂漿來砌青磚或紅磚牆。”
喬苒點頭表示明白了。
她記得以前在網上看到過,古人甚至現代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都是用黃泥混合著幹稻草來製作泥磚,然後用黃泥漿來砌磚。
而直到宋代以後,人們才開始采用曹大山所說的石灰砂漿來當粘合劑砌牆。
到了明代,又有人發明了用糯米汁混合石灰砂漿的辦法,這樣的粘合劑被稱為糯米灰漿。
在我國的長城城牆上,就能考古出從黃泥漿到石灰砂漿再到糯米灰漿的進化過程。
而糯米灰漿的粘合性比之石灰砂漿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也更加的堅固耐用。
想到此,喬苒建議道:“曹大叔,我有一個想法,你可以先試驗一下,若是有用,可以用到咱們建房子上。”
“哦?喬姑娘你有什麽想法,可以說出來聽聽,你的想法肯定都是好主意!”
曹大山聞言,十分感興趣。
他這些天來可是聽說了很多關於這位喬姑娘的事情,清水村的人十分驕傲地跟工匠們天天誇他們的喬姑娘有多麽多麽聰明,多麽多麽厲害,這一路上帶領大家闖過多少次難關,度過多少次險境,她腦子裏的新鮮點子有多少……
看得出來,清水村的人對喬姑娘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和崇拜,而喬姑娘也是他們全村人的驕傲,迫不及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的那種。
曹大山想,自己若不是親眼見識過喬姑娘畫出的精妙絕倫的圖紙,以及那無人能比的心算之術,他肯定不會相信清水村人的說法,會認為他們都是一群瘋子,他們口中說的那種聰明絕倫的人怎麽可能真實存在?
而在見識過喬苒的圖紙和心算之後,他絲毫不懷疑村民們說的話,喬姑娘真的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存在,是他以前從來沒見到過也根本無法想象的滿腦子新奇東西的聰明人。
現在聽到她說對於建房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自然是樂於洗耳恭聽。
喬苒見他那麽信任地等著自己說下去,笑了笑說道:
“曹大叔,我想,咱們糊窗戶紙的時候,不是都用麵粉做的漿糊來糊的嗎?既然麵粉那麽有粘性,那另一種食物糯米熬成漿汁會更有粘性。用糯米汁加到石灰砂漿裏,那豈不是更粘、更穩固?”
“糯米?”
曹大山的臉抽了抽。
這想法是很好,可以試一試。
可是,糯米哎!那可是產量低,價格高,賣得比一般的粳米貴了差不多一倍的稀罕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