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傾巢而出
表姑娘天天想自立門戶 作者:一尺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嬌嬌見蘇錦意的歡喜不是作假,暗自籲了一口氣。
“世子夫人,我在家裏也管過一些事,當然是沒法兒跟您比的,不過幫著您管些小事兒還是可行的。”馬嬌嬌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往蘇錦意這邊傾了傾,“我也不想白吃白喝。”
“哪就白吃白喝了,你可是母親和如意的救命恩人,不過你若真想管些事兒……”蘇錦意琢磨了一下,才道,“要不你幫著調配各院裏的炭火吧。”
現在寒冬臘月的,不可能每個地方都燒地龍,因此這炭火就要備足,且得及時添上,這也需要一個調度的人。
這活兒說要緊,也不算。說不要緊,可你冷一刻鍾試試?但凡因此凍壞了一個人,就是蘇錦意的責任。
隻是到底是管炭的活兒,因此正經主子也不耐煩幹這個,由馬嬌嬌來管倒正合適。
馬嬌嬌也不嫌這活兒埋汰,又不要她上手,能幫著蘇錦意的忙,這才是要正經的,有一就有再,有再機會就慢慢來了。
而趙氏聽說了這事兒,又摔了一個梅瓶,自己這不會是引狼入室吧。
更讓趙氏想不到的是,長平這次過來居然又不走了,聽說跟婆家又鬧了一場。
長平這次迴來,是在宋家差點被氣死了。
這次長平迴到宋家,正好小妾有孕,這對於宋家來說自是喜事,可卻不是長平的喜事,她能有多高興。
為了這個,婆婆沒少指桑罵槐地說長平作為主母不賢,長平也當作耳旁風。
小妾就算是生十個,和自己有什麽關係,跟自己姓裴不成。至於指望小妾的兒子養老?還不如指望娘家侄子呢。
想到這個,長平又思及在北邊的裴祈安,於是在院裏設了一個佛堂,每天早晚都要念念經。
這原也不礙著誰的事兒,可那小妾知道了,竟也要來拜一拜,而且還是跟著宋夫人過來的。
長平不免覺得好笑,說:“姨娘要是喜歡,在自己院裏設一尊佛堂也不是什麽難事兒,何必跑我這兒來。”
那小妾還沒說話呢,宋夫人便道:“怎地,你設了一尊佛,還不讓別人拜,隻保佑你自家不成?”
長平看著胡攪蠻纏的宋夫人,脾氣也上來了:“母親,菩薩當然是誰誠心就保佑誰,隻是我這邊門檻高,怕姨娘動了胎氣。”
長平是郡主,又是正室,門檻自然比妾侍院裏的要高上許多。
這本是實情,但那小妾卻哭哭啼啼地說:“我知道姐姐看不上我,隻是這幾日夜裏總是無法安枕,想著懷的是宋家的骨肉,以後也是要叫姐姐叫娘的,便想鬥膽過來拜一拜,沒成想……嗚嗚嗚。”
小妾哭得那叫一個梨花帶雨,臉上卻沒一滴淚,但卻把宋夫人心疼得不行。
“裴氏,你身份高貴,你是郡主,可你也是宋家的媳婦,你娘沒教你要怎樣做正妻嫡母不成?”
“哦,是了,你娘確實沒教過你。”
宋夫人說完,便拉著小妾出了門。
長樂氣得不行,因此哪怕宋夫人是婆婆,她也沒有起身相送。
結果宋大爺一迴來,在二門就被宋夫人給劫了過去。
聽了宋夫人和小妾的一頓哭訴,宋大爺氣不打一處來,頭頂著一團火就衝著長平過來了,一個妾來拜個菩薩你不讓也就罷了,可她是自己親娘帶過來的,不看僧麵看佛麵,怎能如此不敬。
麵對宋大爺的質問,長平一聲冷哼:“居然跟你哭這個?不知道的,還在為她們是正經婆媳呢。”
宋大爺更惱見長平不僅不認錯,反而把宋夫人和小妾說成是正經婆媳來羞辱宋夫人,更是信了宋夫人和小妾的哭訴,氣不打一處來。
於是夫妻二人大吵了一架,對於女子來說,公婆小妾都是外人,但夫君若是都不站在自己這一邊,就沒什麽意思了。
於是長平幹脆跑迴了娘家,反正四弟妹說了,侯府還是自己的家,自己想迴隨時可以迴。
迴到自己在定北侯府的院子,長平見裏麵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熱水都是現成的,茶葉都是最好的,眼眶一熱,在婆家吵成那樣都沒掉下的眼淚,就直愣愣地落了下來。
關於趙氏的事情,蘇錦意誰都沒說,包括長平。
甚至長平迴娘家的這件事情,提醒蘇錦意這件事情要更為妥善地處置才好。
趙氏這件事情一旦曝光,那長平未來在婆家的日子……蘇錦意有些不敢想。
不是不可以和離,但這要看長平的意願,且大昌雖不像西邦對女子要求那麽高,但畢竟是封建社會,和離後的女子過得好的,也不多。
唉,愁死人了!
裴祈安,早知道這樣,我就不嫁給你了!蘇錦意看著北邊兒那一朵白雲暗道。
北邊兒的裴祈安鼻子發癢,但他使勁忍住了。
這次北狄出兵的數量為曆次之最,幾乎是傾巢而出,這讓大家都覺得不對勁。
北狄難不成餓得快要亡國了不成?
雖說北狄百姓數量本就不比大昌,就算傾巢而出人數也有限,但他們可是騎兵,騎兵以一當十,向來令人生畏。
盡管如此,北狄卻一直隱忍不發,這讓大昌這邊的主將有些捉摸不透。
既然傾巢而出,當然是速戰速決,搶了城池為要,為何要準備這麽久?難不成他們想滅了大昌?
安置在北狄的探子也沒有消息傳迴來,之前的一場大雪,完全截斷了兩國的交通,雪化後北狄就打了過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雖說之前雙方不大友好地“交流”了幾次,但都是小打小鬧的,雙方都知道,一旦真正交戰,便是血流成河,因此都很謹慎,也都不可能退卻。
這一天,總是要到來的。
可如果能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摸清北狄究竟是個什麽情況才能做出足夠的應對之策。
但誰去呢?小小的斥侯是不成的。
大將軍去是不可能的,兩軍中間有大山有積雪,年紀大的首先排除了。腦子不夠靈活,不能變通的也不行……左商量右討論,最後隻有一個人,就是裴祈安。
“世子夫人,我在家裏也管過一些事,當然是沒法兒跟您比的,不過幫著您管些小事兒還是可行的。”馬嬌嬌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往蘇錦意這邊傾了傾,“我也不想白吃白喝。”
“哪就白吃白喝了,你可是母親和如意的救命恩人,不過你若真想管些事兒……”蘇錦意琢磨了一下,才道,“要不你幫著調配各院裏的炭火吧。”
現在寒冬臘月的,不可能每個地方都燒地龍,因此這炭火就要備足,且得及時添上,這也需要一個調度的人。
這活兒說要緊,也不算。說不要緊,可你冷一刻鍾試試?但凡因此凍壞了一個人,就是蘇錦意的責任。
隻是到底是管炭的活兒,因此正經主子也不耐煩幹這個,由馬嬌嬌來管倒正合適。
馬嬌嬌也不嫌這活兒埋汰,又不要她上手,能幫著蘇錦意的忙,這才是要正經的,有一就有再,有再機會就慢慢來了。
而趙氏聽說了這事兒,又摔了一個梅瓶,自己這不會是引狼入室吧。
更讓趙氏想不到的是,長平這次過來居然又不走了,聽說跟婆家又鬧了一場。
長平這次迴來,是在宋家差點被氣死了。
這次長平迴到宋家,正好小妾有孕,這對於宋家來說自是喜事,可卻不是長平的喜事,她能有多高興。
為了這個,婆婆沒少指桑罵槐地說長平作為主母不賢,長平也當作耳旁風。
小妾就算是生十個,和自己有什麽關係,跟自己姓裴不成。至於指望小妾的兒子養老?還不如指望娘家侄子呢。
想到這個,長平又思及在北邊的裴祈安,於是在院裏設了一個佛堂,每天早晚都要念念經。
這原也不礙著誰的事兒,可那小妾知道了,竟也要來拜一拜,而且還是跟著宋夫人過來的。
長平不免覺得好笑,說:“姨娘要是喜歡,在自己院裏設一尊佛堂也不是什麽難事兒,何必跑我這兒來。”
那小妾還沒說話呢,宋夫人便道:“怎地,你設了一尊佛,還不讓別人拜,隻保佑你自家不成?”
長平看著胡攪蠻纏的宋夫人,脾氣也上來了:“母親,菩薩當然是誰誠心就保佑誰,隻是我這邊門檻高,怕姨娘動了胎氣。”
長平是郡主,又是正室,門檻自然比妾侍院裏的要高上許多。
這本是實情,但那小妾卻哭哭啼啼地說:“我知道姐姐看不上我,隻是這幾日夜裏總是無法安枕,想著懷的是宋家的骨肉,以後也是要叫姐姐叫娘的,便想鬥膽過來拜一拜,沒成想……嗚嗚嗚。”
小妾哭得那叫一個梨花帶雨,臉上卻沒一滴淚,但卻把宋夫人心疼得不行。
“裴氏,你身份高貴,你是郡主,可你也是宋家的媳婦,你娘沒教你要怎樣做正妻嫡母不成?”
“哦,是了,你娘確實沒教過你。”
宋夫人說完,便拉著小妾出了門。
長樂氣得不行,因此哪怕宋夫人是婆婆,她也沒有起身相送。
結果宋大爺一迴來,在二門就被宋夫人給劫了過去。
聽了宋夫人和小妾的一頓哭訴,宋大爺氣不打一處來,頭頂著一團火就衝著長平過來了,一個妾來拜個菩薩你不讓也就罷了,可她是自己親娘帶過來的,不看僧麵看佛麵,怎能如此不敬。
麵對宋大爺的質問,長平一聲冷哼:“居然跟你哭這個?不知道的,還在為她們是正經婆媳呢。”
宋大爺更惱見長平不僅不認錯,反而把宋夫人和小妾說成是正經婆媳來羞辱宋夫人,更是信了宋夫人和小妾的哭訴,氣不打一處來。
於是夫妻二人大吵了一架,對於女子來說,公婆小妾都是外人,但夫君若是都不站在自己這一邊,就沒什麽意思了。
於是長平幹脆跑迴了娘家,反正四弟妹說了,侯府還是自己的家,自己想迴隨時可以迴。
迴到自己在定北侯府的院子,長平見裏麵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熱水都是現成的,茶葉都是最好的,眼眶一熱,在婆家吵成那樣都沒掉下的眼淚,就直愣愣地落了下來。
關於趙氏的事情,蘇錦意誰都沒說,包括長平。
甚至長平迴娘家的這件事情,提醒蘇錦意這件事情要更為妥善地處置才好。
趙氏這件事情一旦曝光,那長平未來在婆家的日子……蘇錦意有些不敢想。
不是不可以和離,但這要看長平的意願,且大昌雖不像西邦對女子要求那麽高,但畢竟是封建社會,和離後的女子過得好的,也不多。
唉,愁死人了!
裴祈安,早知道這樣,我就不嫁給你了!蘇錦意看著北邊兒那一朵白雲暗道。
北邊兒的裴祈安鼻子發癢,但他使勁忍住了。
這次北狄出兵的數量為曆次之最,幾乎是傾巢而出,這讓大家都覺得不對勁。
北狄難不成餓得快要亡國了不成?
雖說北狄百姓數量本就不比大昌,就算傾巢而出人數也有限,但他們可是騎兵,騎兵以一當十,向來令人生畏。
盡管如此,北狄卻一直隱忍不發,這讓大昌這邊的主將有些捉摸不透。
既然傾巢而出,當然是速戰速決,搶了城池為要,為何要準備這麽久?難不成他們想滅了大昌?
安置在北狄的探子也沒有消息傳迴來,之前的一場大雪,完全截斷了兩國的交通,雪化後北狄就打了過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雖說之前雙方不大友好地“交流”了幾次,但都是小打小鬧的,雙方都知道,一旦真正交戰,便是血流成河,因此都很謹慎,也都不可能退卻。
這一天,總是要到來的。
可如果能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摸清北狄究竟是個什麽情況才能做出足夠的應對之策。
但誰去呢?小小的斥侯是不成的。
大將軍去是不可能的,兩軍中間有大山有積雪,年紀大的首先排除了。腦子不夠靈活,不能變通的也不行……左商量右討論,最後隻有一個人,就是裴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