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不能遺忘,不能忽略
為了寶藏女孩,隻能一統天下了 作者:乏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天,又有行商從大同縣過來了,他們這次拉來的糧食,隻換了三十箱香皂,可肥皂和木炭則是采購了很多一同帶迴去。
楚淵出售香皂、肥皂和木炭賺了一筆,關稅又收了一筆,關稅的錢也跟行商采購的貨物總量掛鉤,手裏的銀子越來越多。
隻是這些錢並沒有在他手裏留多久,又通過發放工錢的形式流入百姓的手中。
百姓用來購買糧食和一些其他東西的方式,再次流入到市場之中。
金水縣的經濟,也在一點點的複蘇。
最近的日子,金水縣的一切再次恢複了正軌。
百姓們也不再隻是每天隻能吃個半飽了,家裏的男人去工地做工,工錢買糧迴家糊口,久違的吃上了一頓飽飯。
衙門也停止了施粥,經濟複蘇,有賺錢的渠道,霸天商鋪有低價糧,那些還想吃衙門救濟糧的懶漢該挨餓就挨餓去。
最初從大同縣買的糧食還有些許富餘,這些糧食也無法長期保存,都送去各個工地做供餐的夥食。
而衙門府庫的糧食,則由後麵弄迴來的糧食填充。
家裏的男人去工地做工,家裏的其他人也沒有閑著,悉心的照料著莊稼。
衙門的農業司傳授了他們很多跟農耕有關的知識,為了將地裏的莊稼照料好,他們都起早貪黑的在農田裏忙碌著。
這一天,一支金水縣組建的商隊,自縣城出發朝著大同縣趕去了。
這是自戰爭結束後,第一次有行商去往陳國大同縣。
由方迴帶隊,隊伍中隻有少數以前做過行商的百姓,其餘人都是軍武之人。
楚淵還不確定陳國那邊對自己這邊行商的態度,沒有貿然讓行商過去送死。
方迴等人是兵士,他們領著餉銀,這個時候他們得頂上去。
這也是楚淵和張春的區別之一,張春一直派過來的,都隻是行商。
這條路方迴別提多熟悉了,當初他一個人帶著一封信就毅然決然的朝著陳國那邊過去,這次還帶上了這麽多弟兄,底氣更是十足。
路過小平原的時候,這裏熱火朝天,士兵警戒著前方,工人們則是在忙碌著,挖溝,建牆。
一車車石料也被送往這邊。
偶爾也有陳國那邊過來的商隊,他們則是遠遠的繞開工地,不敢靠近。
已經開始陸續有陳國的行商往金水縣那邊送布匹過去售賣了,楚淵將自己賺取的銀子都流入了市場,百姓們手裏有錢了,缺衣少食,所以遍地都是商機。
商人逐利,聞風而動。
因為兩國剛結束戰爭不久,很多商人還是不太敢往這邊跑,所以第一批膽子大過來的商人,必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方迴這次帶過去的貨物,有肥皂,還有木炭,陳國的商人想要買這些東西迴去,需要用糧食換香皂捆綁銷售。
而他們送過去賣則沒有這些要求,賣貨的賺取的銀子,方迴他們需要購買糧食、果蔬帶迴來。
這一次,同樣也是楚淵對張春態度的一次試探。
其實這些天,在金水縣楚淵已經建造了一個香皂廠,生產香皂和肥皂。
廠子裏的工人很多,是原先工人的百倍有餘。
這些工人,全都是那五百府兵的家眷。
她們家裏的頂梁柱都戰死了,家裏頂梁柱給她們留下的銀錢畢竟有限,遲早有一天會坐吃山空的。
楚淵是在蘇璃的提醒下,忙裏抽閑去工地視察了一下,發現好多個身形瘦弱的婦人也在其中忙碌,做著體力活,累得直不起腰。
一問才知道,這些婦人都是五百府兵的家眷。
楚淵內心很不是滋味,他一個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每天忙得連軸轉,很多事情都顧不過來,忽略了她們。
若不是蘇璃提醒,恐怕這些人就要以瘦弱的身軀,做著勞重的體力活,扛起家庭的重擔。
之後楚淵和蘇璃商議過後,優先圈了塊地當做香皂廠,將製作香皂的方法傳授給這些婦人,讓她們在香皂廠做工。
因為人數太多,楚淵知道遲早有一天香皂的製作方法會流傳出去的。
人多嘴雜,難免會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將方法賣給他人。
可他做不到對五百府兵的家眷視若不見。她們的男人、父親戰死了,若是她們還在人世間飽受艱辛,怕是那五百府兵死也不會瞑目吧。
楚淵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就是為國捐軀的軍武之人!
有一就有二,楚淵又劃地弄了個木炭廠,相比起製作香皂,木炭的燒製更為簡單,也不會很累。
和香皂廠一樣,工作輕鬆,報酬豐厚。
木炭廠招募的工人,則是上次跟陳國大軍開戰時,英勇戰死的百姓家眷,同樣是為了保證那些家裏沒有男丁的百姓的生存。
在金水縣,香皂廠和炭廠已經成了國企鐵飯碗一般的存在,工資高待遇好福利多,但想要進入這兩個地方,家裏的男人必須是參過軍,建立軍功,或者為國捐軀才行。
無形中楚淵的行為又加劇了一些軍隊的凝聚力,他手底下的士兵都很清楚,若是他們戰死沙場,楚大人是不會對她們的家眷不管不問的。
王老黑更是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風塵仆仆的從關口趕迴來。
什麽也沒有說,而是代五百弟兄們,恭恭敬敬的給楚淵磕了三個響頭。
男兒膝下有黃金,那破皮的額頭流出的血跡便是他的宣誓。
沉默無聲,卻也震耳欲聾。
人在做,天在看,不光天在看,百姓們也都看在眼裏。
說起來香皂廠招工時還有一件趣事,村子裏一些自認為和楚淵關係好,家裏也沒有男丁在兩次大戰時入伍戰死之人,腆著臉找到楚淵送禮,想要安排家裏的婦人去香皂廠上工。
結果就是,禮物楚淵收下了,那人挨了幾記殺威棒被楚淵派人送迴村子裏去了。
自那事傳開後,便沒有人敢再打這個念頭了。
就連蘇璃娘家那邊打算躍躍欲試的親戚,也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蘇璃是人好,善良好說話,可她男人是楚淵啊!
……
方迴帶著隊伍,花了半天的時間,終於是抵達了陳國的關口。
和熱鬧的金水縣關口相比,這邊就要冷清得多了。
陳國關口的守軍看到一支行商的隊伍從金水縣那邊過來,明顯的愣了一下,這支隊伍沒有懸掛陳國欣賞的標識,儼然是大夏的商隊。
這還是雙方重新互商以來的第一次。
而且看這批人行為舉止,儼然就是軍武之人。
“站住!”陳國守軍攔住方迴眾人:“哪來的,到哪去?”
“金水縣霸天商會商賈,去往大同縣互商。”方迴說著,取出一紙文書。
文書證明他是金水縣出來的行商,有金水縣衙門的官印。
陳國士兵再次打量了方迴幾眼,似乎認出了方迴,一臉詫異。
猶豫了片刻,按照正常價格收取了關稅,放方迴等人過去了。
再次迴到大同縣城,方迴不由的感慨一句,和關口的冷清不同,這裏似乎比上次過來,更加的熱鬧了。
楚淵出售香皂、肥皂和木炭賺了一筆,關稅又收了一筆,關稅的錢也跟行商采購的貨物總量掛鉤,手裏的銀子越來越多。
隻是這些錢並沒有在他手裏留多久,又通過發放工錢的形式流入百姓的手中。
百姓用來購買糧食和一些其他東西的方式,再次流入到市場之中。
金水縣的經濟,也在一點點的複蘇。
最近的日子,金水縣的一切再次恢複了正軌。
百姓們也不再隻是每天隻能吃個半飽了,家裏的男人去工地做工,工錢買糧迴家糊口,久違的吃上了一頓飽飯。
衙門也停止了施粥,經濟複蘇,有賺錢的渠道,霸天商鋪有低價糧,那些還想吃衙門救濟糧的懶漢該挨餓就挨餓去。
最初從大同縣買的糧食還有些許富餘,這些糧食也無法長期保存,都送去各個工地做供餐的夥食。
而衙門府庫的糧食,則由後麵弄迴來的糧食填充。
家裏的男人去工地做工,家裏的其他人也沒有閑著,悉心的照料著莊稼。
衙門的農業司傳授了他們很多跟農耕有關的知識,為了將地裏的莊稼照料好,他們都起早貪黑的在農田裏忙碌著。
這一天,一支金水縣組建的商隊,自縣城出發朝著大同縣趕去了。
這是自戰爭結束後,第一次有行商去往陳國大同縣。
由方迴帶隊,隊伍中隻有少數以前做過行商的百姓,其餘人都是軍武之人。
楚淵還不確定陳國那邊對自己這邊行商的態度,沒有貿然讓行商過去送死。
方迴等人是兵士,他們領著餉銀,這個時候他們得頂上去。
這也是楚淵和張春的區別之一,張春一直派過來的,都隻是行商。
這條路方迴別提多熟悉了,當初他一個人帶著一封信就毅然決然的朝著陳國那邊過去,這次還帶上了這麽多弟兄,底氣更是十足。
路過小平原的時候,這裏熱火朝天,士兵警戒著前方,工人們則是在忙碌著,挖溝,建牆。
一車車石料也被送往這邊。
偶爾也有陳國那邊過來的商隊,他們則是遠遠的繞開工地,不敢靠近。
已經開始陸續有陳國的行商往金水縣那邊送布匹過去售賣了,楚淵將自己賺取的銀子都流入了市場,百姓們手裏有錢了,缺衣少食,所以遍地都是商機。
商人逐利,聞風而動。
因為兩國剛結束戰爭不久,很多商人還是不太敢往這邊跑,所以第一批膽子大過來的商人,必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方迴這次帶過去的貨物,有肥皂,還有木炭,陳國的商人想要買這些東西迴去,需要用糧食換香皂捆綁銷售。
而他們送過去賣則沒有這些要求,賣貨的賺取的銀子,方迴他們需要購買糧食、果蔬帶迴來。
這一次,同樣也是楚淵對張春態度的一次試探。
其實這些天,在金水縣楚淵已經建造了一個香皂廠,生產香皂和肥皂。
廠子裏的工人很多,是原先工人的百倍有餘。
這些工人,全都是那五百府兵的家眷。
她們家裏的頂梁柱都戰死了,家裏頂梁柱給她們留下的銀錢畢竟有限,遲早有一天會坐吃山空的。
楚淵是在蘇璃的提醒下,忙裏抽閑去工地視察了一下,發現好多個身形瘦弱的婦人也在其中忙碌,做著體力活,累得直不起腰。
一問才知道,這些婦人都是五百府兵的家眷。
楚淵內心很不是滋味,他一個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每天忙得連軸轉,很多事情都顧不過來,忽略了她們。
若不是蘇璃提醒,恐怕這些人就要以瘦弱的身軀,做著勞重的體力活,扛起家庭的重擔。
之後楚淵和蘇璃商議過後,優先圈了塊地當做香皂廠,將製作香皂的方法傳授給這些婦人,讓她們在香皂廠做工。
因為人數太多,楚淵知道遲早有一天香皂的製作方法會流傳出去的。
人多嘴雜,難免會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將方法賣給他人。
可他做不到對五百府兵的家眷視若不見。她們的男人、父親戰死了,若是她們還在人世間飽受艱辛,怕是那五百府兵死也不會瞑目吧。
楚淵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就是為國捐軀的軍武之人!
有一就有二,楚淵又劃地弄了個木炭廠,相比起製作香皂,木炭的燒製更為簡單,也不會很累。
和香皂廠一樣,工作輕鬆,報酬豐厚。
木炭廠招募的工人,則是上次跟陳國大軍開戰時,英勇戰死的百姓家眷,同樣是為了保證那些家裏沒有男丁的百姓的生存。
在金水縣,香皂廠和炭廠已經成了國企鐵飯碗一般的存在,工資高待遇好福利多,但想要進入這兩個地方,家裏的男人必須是參過軍,建立軍功,或者為國捐軀才行。
無形中楚淵的行為又加劇了一些軍隊的凝聚力,他手底下的士兵都很清楚,若是他們戰死沙場,楚大人是不會對她們的家眷不管不問的。
王老黑更是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風塵仆仆的從關口趕迴來。
什麽也沒有說,而是代五百弟兄們,恭恭敬敬的給楚淵磕了三個響頭。
男兒膝下有黃金,那破皮的額頭流出的血跡便是他的宣誓。
沉默無聲,卻也震耳欲聾。
人在做,天在看,不光天在看,百姓們也都看在眼裏。
說起來香皂廠招工時還有一件趣事,村子裏一些自認為和楚淵關係好,家裏也沒有男丁在兩次大戰時入伍戰死之人,腆著臉找到楚淵送禮,想要安排家裏的婦人去香皂廠上工。
結果就是,禮物楚淵收下了,那人挨了幾記殺威棒被楚淵派人送迴村子裏去了。
自那事傳開後,便沒有人敢再打這個念頭了。
就連蘇璃娘家那邊打算躍躍欲試的親戚,也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蘇璃是人好,善良好說話,可她男人是楚淵啊!
……
方迴帶著隊伍,花了半天的時間,終於是抵達了陳國的關口。
和熱鬧的金水縣關口相比,這邊就要冷清得多了。
陳國關口的守軍看到一支行商的隊伍從金水縣那邊過來,明顯的愣了一下,這支隊伍沒有懸掛陳國欣賞的標識,儼然是大夏的商隊。
這還是雙方重新互商以來的第一次。
而且看這批人行為舉止,儼然就是軍武之人。
“站住!”陳國守軍攔住方迴眾人:“哪來的,到哪去?”
“金水縣霸天商會商賈,去往大同縣互商。”方迴說著,取出一紙文書。
文書證明他是金水縣出來的行商,有金水縣衙門的官印。
陳國士兵再次打量了方迴幾眼,似乎認出了方迴,一臉詫異。
猶豫了片刻,按照正常價格收取了關稅,放方迴等人過去了。
再次迴到大同縣城,方迴不由的感慨一句,和關口的冷清不同,這裏似乎比上次過來,更加的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