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時間裏,不隻是羽林衛、龍武衛和赤衛中的這些人成長迅速,其他人的修為也都沒有落下。
就連司馬易自己的修為,也已經從四品初期提升到了四品巔峰,成為一位大宗師。
而除了公孫竹晉升超凡之外,蕭清音也終於踏入三品,跟蕭月波一樣成為樂聖。
紀洛川突破四品,達到了四品中期。
賀信修為原本比紀洛川還要高一些,此時修為同樣踏入了四品。
陳寅的修為也已經達到了四品巔峰,隻差半步就可以成為儒家君子。
當年被司馬易賜予靈源的那些人,修為已經全都提升了上來,修為最弱的都已經是五品初期的修為,最高的已經突破四品境。
風國可以說不管是朝堂還是軍中,都是強者眾多。
再加上司馬易登基之前,就將那些貴族豪強手的土地分給了平民百姓,讓風國百姓全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風調雨順之下,不出所料的獲得了大豐收。
現在的風國可以說兵多將廣、糧草充足,
另外,一年時間過去,武國和炎國不但沒有將境內的止戈軍和赤炎軍剿滅,反而越剿越多,漸漸成星火燎原之勢。
若是兩國動用超凡強者, 這些義軍自然早就被滅了,就算背後有風國支持也沒用。
但有明麵上的規則在,再加上風國時刻注意著兩國局勢,一旦武國和炎國的超凡境有異常動作,風國供奉司和天音司中的強者就會有意無意地進入兩國境內訪友。
所以導致兩國以正常手段,竟然無法將這些義軍壓製剿滅。
反而時間越長,止戈軍和赤炎軍中宣傳的東西傳的越廣,更多人加入兩支義軍。
炎國原本是天下強國,類似於戰國時期的霸主,倒是還能勉強支撐地住。
但是武國不但麵臨著外界止戈軍的情況,朝堂上也已經完全陷入到了混亂當中。
武國皇帝和太師皇甫羽的爭鬥差不多已經明麵化。
若是有第三方勢力加入的話,還不至於讓武國朝堂如此混亂。
但如今隻剩下帝黨和太師黨之後,就讓武國朝堂的效率變得驚人的低。
甚至止戈軍的戰報往往都要經過十多天的時間,才能在朝堂上爭論出一個結果。
而在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後,止戈軍的戰報早就過時許久了。
兵貴神速的道理誰都懂,但是武國朝堂為了一支千人兵馬的校尉之職都能爭論上五六天時間,都想讓自己一方的人上位,這就導致武國的國力迅速衰弱,甚至已經不如一年前的風國國力。
風國那是連年跟北方戎狄交戰,所以才導致越來越弱。
而武國隻是短短一年時間,就變得如此虛弱,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都是大吃一驚。
有些人意識到,武國原本的強大,隻是明麵上的強大。
實際上不隻是武國,其餘諸國實際也已經都在比爛的階段,就看哪個國家爛的少一點,所以顯得強大些。
而如今的風國換了皇族之後,經過司馬易的改革,國力蒸蒸日上,讓不少人同時意識到,也許大爭之世已經到來。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某些聰明人已經看出,天下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歸一,神州一統。
就連一些宗派的強者,都變得憂心忡忡。
因為每當神州一統之時,宗門勢力都會變得虛弱。
比如九大宗門之前,就隻有五大聖地。
為何是五大聖地,而不是如現在的九大聖地?
就是因為被朝堂打壓,不允許太多的宗門勢力存在。
如果天下真的再次一統,那真不知道有多少宗門要失去傳承。
宗派和朝廷原本就是對立的。
一些宗門看出這種情況,立刻暗中聯合,想要給國力提升的風國一些阻礙。
還有些宗門看到了天音宗加入風國後的改變,想要跟天音宗一般提前投資。
原本風平浪靜的天下,再次變得暗潮洶湧。
……
而風國赤衛遍布天下,早就將這些消息提前一步傳到了司馬易麵前。
司馬易在南書房內將這些消息看完,臉色也變得凝重了許多。
他接連寫了十幾封密信,以鷹隼將之送走之後,才長舒了一口氣。
“我原本還想等待些時日,隻可惜天下人也不都是笨蛋,看來隻能提前一步引爆天下局勢了!”
這南書房,是司馬易專門用來製衡內閣而建立的。
明麵上隻是一個書房,是司馬易平時讀書的地方,進入之人都有著南書房侍讀的身份,但他們也都有著其他身份。
有的是禮部員外郎、有的是吏部郎中,還有些是中低層官員。
而就因為他們有了南書房侍讀的身份,就可以進入皇宮隨時麵見司馬易這位皇帝。
內閣原本就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但因為其中之人有些身兼尚書之位,所以權力很大。
司馬易擔心內閣逐漸變成另一種丞相或者閣老,所以專門組建了南書房。
而實際上司馬易並不擔心自己把握不住這些老人,而是擔心自己後人無法掌握內閣,被內閣架空權力,那就極為危險了。
雖說這個世界是超凡世界,還要看超凡境強者的實力。
但因為有超凡境不得隨意出手的規則在,其他布置也是有效的。
畢竟實力是最後掀桌子用的,不能隨意動用。
再加上如今司馬易還要用這些老人,以後這些老人的權力還要提升,否則就無法提升風國朝堂的效率。
司馬易甚至有一個想法,保證風國以後可以長久存在下去,而不是過一段時間就要天下大亂,導致黎民百姓死掉一半才重歸太平。
隻不過這個想法還需要條件,更需要天下一統,所以司馬易並未將這個想法告知任何人,隻是默默完善心中的想法。
既然司馬易已經打定了主意,也就傳令幾位朝堂重臣,進宮議事。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既然是爭霸天下的大事,議事之人自然都是風國朝堂上的風雲人物。
陳寅、紀洛川、公孫竹,再加上天音司的黃宗溪,一共四人。
司馬易讓四人免禮之後,立刻開口道:
“朕已決定,南下攻武,諸位可有異議?”
就連司馬易自己的修為,也已經從四品初期提升到了四品巔峰,成為一位大宗師。
而除了公孫竹晉升超凡之外,蕭清音也終於踏入三品,跟蕭月波一樣成為樂聖。
紀洛川突破四品,達到了四品中期。
賀信修為原本比紀洛川還要高一些,此時修為同樣踏入了四品。
陳寅的修為也已經達到了四品巔峰,隻差半步就可以成為儒家君子。
當年被司馬易賜予靈源的那些人,修為已經全都提升了上來,修為最弱的都已經是五品初期的修為,最高的已經突破四品境。
風國可以說不管是朝堂還是軍中,都是強者眾多。
再加上司馬易登基之前,就將那些貴族豪強手的土地分給了平民百姓,讓風國百姓全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風調雨順之下,不出所料的獲得了大豐收。
現在的風國可以說兵多將廣、糧草充足,
另外,一年時間過去,武國和炎國不但沒有將境內的止戈軍和赤炎軍剿滅,反而越剿越多,漸漸成星火燎原之勢。
若是兩國動用超凡強者, 這些義軍自然早就被滅了,就算背後有風國支持也沒用。
但有明麵上的規則在,再加上風國時刻注意著兩國局勢,一旦武國和炎國的超凡境有異常動作,風國供奉司和天音司中的強者就會有意無意地進入兩國境內訪友。
所以導致兩國以正常手段,竟然無法將這些義軍壓製剿滅。
反而時間越長,止戈軍和赤炎軍中宣傳的東西傳的越廣,更多人加入兩支義軍。
炎國原本是天下強國,類似於戰國時期的霸主,倒是還能勉強支撐地住。
但是武國不但麵臨著外界止戈軍的情況,朝堂上也已經完全陷入到了混亂當中。
武國皇帝和太師皇甫羽的爭鬥差不多已經明麵化。
若是有第三方勢力加入的話,還不至於讓武國朝堂如此混亂。
但如今隻剩下帝黨和太師黨之後,就讓武國朝堂的效率變得驚人的低。
甚至止戈軍的戰報往往都要經過十多天的時間,才能在朝堂上爭論出一個結果。
而在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後,止戈軍的戰報早就過時許久了。
兵貴神速的道理誰都懂,但是武國朝堂為了一支千人兵馬的校尉之職都能爭論上五六天時間,都想讓自己一方的人上位,這就導致武國的國力迅速衰弱,甚至已經不如一年前的風國國力。
風國那是連年跟北方戎狄交戰,所以才導致越來越弱。
而武國隻是短短一年時間,就變得如此虛弱,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都是大吃一驚。
有些人意識到,武國原本的強大,隻是明麵上的強大。
實際上不隻是武國,其餘諸國實際也已經都在比爛的階段,就看哪個國家爛的少一點,所以顯得強大些。
而如今的風國換了皇族之後,經過司馬易的改革,國力蒸蒸日上,讓不少人同時意識到,也許大爭之世已經到來。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某些聰明人已經看出,天下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歸一,神州一統。
就連一些宗派的強者,都變得憂心忡忡。
因為每當神州一統之時,宗門勢力都會變得虛弱。
比如九大宗門之前,就隻有五大聖地。
為何是五大聖地,而不是如現在的九大聖地?
就是因為被朝堂打壓,不允許太多的宗門勢力存在。
如果天下真的再次一統,那真不知道有多少宗門要失去傳承。
宗派和朝廷原本就是對立的。
一些宗門看出這種情況,立刻暗中聯合,想要給國力提升的風國一些阻礙。
還有些宗門看到了天音宗加入風國後的改變,想要跟天音宗一般提前投資。
原本風平浪靜的天下,再次變得暗潮洶湧。
……
而風國赤衛遍布天下,早就將這些消息提前一步傳到了司馬易麵前。
司馬易在南書房內將這些消息看完,臉色也變得凝重了許多。
他接連寫了十幾封密信,以鷹隼將之送走之後,才長舒了一口氣。
“我原本還想等待些時日,隻可惜天下人也不都是笨蛋,看來隻能提前一步引爆天下局勢了!”
這南書房,是司馬易專門用來製衡內閣而建立的。
明麵上隻是一個書房,是司馬易平時讀書的地方,進入之人都有著南書房侍讀的身份,但他們也都有著其他身份。
有的是禮部員外郎、有的是吏部郎中,還有些是中低層官員。
而就因為他們有了南書房侍讀的身份,就可以進入皇宮隨時麵見司馬易這位皇帝。
內閣原本就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但因為其中之人有些身兼尚書之位,所以權力很大。
司馬易擔心內閣逐漸變成另一種丞相或者閣老,所以專門組建了南書房。
而實際上司馬易並不擔心自己把握不住這些老人,而是擔心自己後人無法掌握內閣,被內閣架空權力,那就極為危險了。
雖說這個世界是超凡世界,還要看超凡境強者的實力。
但因為有超凡境不得隨意出手的規則在,其他布置也是有效的。
畢竟實力是最後掀桌子用的,不能隨意動用。
再加上如今司馬易還要用這些老人,以後這些老人的權力還要提升,否則就無法提升風國朝堂的效率。
司馬易甚至有一個想法,保證風國以後可以長久存在下去,而不是過一段時間就要天下大亂,導致黎民百姓死掉一半才重歸太平。
隻不過這個想法還需要條件,更需要天下一統,所以司馬易並未將這個想法告知任何人,隻是默默完善心中的想法。
既然司馬易已經打定了主意,也就傳令幾位朝堂重臣,進宮議事。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既然是爭霸天下的大事,議事之人自然都是風國朝堂上的風雲人物。
陳寅、紀洛川、公孫竹,再加上天音司的黃宗溪,一共四人。
司馬易讓四人免禮之後,立刻開口道:
“朕已決定,南下攻武,諸位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