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和郭慧的事情,傳的是沸沸揚揚。


    老二、老三甚至鼓動朱標反了朱元璋,自己做皇帝。


    可是,朱標卻不能這樣做。


    由於老朱認識的局限性,他的ui朱家子弟大加封賞。


    朝廷的一品大員見到郡王都要下跪行禮,見到鎮國將軍,行拱手禮。


    朱家就是地位最低的奉國將軍,在大明朝有有超然的政治經濟地位。


    大明朝中後期,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養豬場。


    可是,人們至今懷念明朝。


    不僅僅在於它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還在於大明近三百年年的統治形成的民族認同感。


    別的不說,從安史之亂開始,各地區之間的分離趨勢,到五代十國的正式割裂。華夏文明很多地方相互仇視,彼此之間歸屬感不強。


    尤其是南北方長時間的對立,這是極為危險的。


    是老朱又重新整合了這個國家,並且采取移民,統一服飾、禮儀等,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民族認同。


    這個民族認同的中心思想就是忠君報國,雖然在日後變了味。可是長達三百年的統治確實加強了民之間的認同。


    朱標如果因為一個女人反對老朱,就是反對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道德觀,就是在毀掉民族的信仰,使民族沒有核心凝聚力。


    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的。


    所以,朱標沒有采納老二、老三等人的建議,而是脫去太子冕服和靴子,背著一捆荊條到老朱那裏負荊請罪。


    由於朱標是穿越者,本身的見識就遠超明朝時期的人。


    加上帶著上帝視角,這些年,朱標截胡了不少功勞,加上老朱刻意的扶持,所以,太子朱標的實力堪比鼎盛時期的李世民。


    太子朱標的實力和朱元璋不相上下,甚至是遠超朱元璋。


    如果太子朱標真的反了,老朱還真沒有招架之力。


    老朱甚至都想到了退休後的生活。


    沒想到,朱標居然來了一個負荊請罪。


    其實,文化有傳承性。


    就比方說,封老五為吳王,就是元朝的幼子守灶製度。


    明朝初期,正妃側妃製度其實就是少數民族的宮廷製的衍生。


    就像成吉思汗,有五個皇後。


    朱標有正妃常氏,側妃呂氏,她們生的兒子都被稱為嫡子。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允炆在排序上在朱允熥之前。


    (這不是筆者信口胡說,是由有一定依據的。朱高煦的正妃是韋氏,有個兒子叫朱瞻圻,是王氏所生,可是史書上都說朱瞻圻是嫡次子。


    王氏因為惹怒了朱高煦被賜死,父子二人因此失和。


    朱棣死的時候,因為朱瞻圻是嫡次子,所以就積極傳遞消息,讓老爹謀反。


    從朱高煦這裏看,朱允炆也是嫡子。)


    這些都是草原上的習俗,朱元璋又是泥腿子出身。所以朱元璋在內心深處對朱標和郭慧的事情,看的其實並沒有這麽重。


    自說,朱標現在還小,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


    如果朱標能借此機會反了他,然後娶了郭慧,老朱是可以接受的。


    沒想到這個逆子居然來了一個負荊請罪,老朱別提有多窩火了


    “告訴這個逆子,我沒有他這個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