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那哈出到了遼陽還成氣候了,收攏了幾十萬部眾,成為行省平章。


    在元朝蒙古本部不斷被打擊下,那哈出也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


    為了拉攏那哈出,北元新皇帝就封他為開元王。


    朱元璋也想借著以前不殺之恩,招降那哈出。


    可是那哈出這人不僅不念舊恩,還一直和大明周旋。


    去年的時候,在黑衣僧人姚廣孝的蠱惑下,和李成桂一起進犯大明。


    朱元璋就派徐達和藍玉分兩路大軍征剿,如今高麗北部已經變成了大明的高句麗省,南部則被李成桂堅持一個新的國家新羅。


    徐達也率領大軍幾次大敗那哈出,把他的實力範圍趕出遼寧半島。


    雙方在沈陽,遼陽等地相持不下。


    東北氣候寒冷,徐達怕隆冬季節,大雪紛飛,斷了糧道,所以沒有乘勝追擊。


    如今天氣轉暖,氣溫迴升,朝廷在登州集結了大量的糧草,是時候解決那哈出了。


    徐達、朱棣為中路軍直逼省城遼陽,晉王朱棡為左路,進軍沈陽,藍玉也引兵從北高句麗出發,進攻右翼。


    二十萬大軍,就像一個天羅地網一樣,向那哈出逼來。


    遼陽城是遼陽行省的省會,城池堅固。


    雖然過了年,但是東北地區還是雪花飛舞,那哈出讓人在城頭上澆水,把遼陽變成一座冰城。


    外麵冰天雪地,城池又異常堅固,那哈出妄圖用嚴寒把明軍給拖死。


    可是他想錯了,幾個月的時間沒有把明軍拖死,反而是讓明軍有充足的時間運來了炮營。


    這炮兵威力巨大,有一個不好就是太笨重了,尤其是重榴彈炮。


    為了早點解決那哈出,朱標把北平所有的輕榴彈炮都給調到遼陽戰場。


    如果那哈出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不投降,那迎接他的就隻有死路一條。


    正月十八這一天,天空還下起了雪。


    看著撒鹽一樣的雪,那哈出很是興奮,因為這樣,就能把明軍活活的凍死了。


    可是,那哈出高興沒有三秒,就聽到轟隆隆的炮聲,和老百姓的哭喊聲。


    他還想阻止反抗,接著就有一個炮彈落在了他的院子裏,把他房子給炸成了齏粉。


    強烈的氣浪把他給撞翻,落下一地的磚瓦,把他給埋在廢墟了,然後他就什麽也不知道了。


    敵人不投降,就打倒他。


    那哈出本來還想借著堅固的城防,和冬季的嚴寒把明軍凍死在外麵。


    可是轟隆隆的炮響,直接就打破了那哈出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榴彈炮的攻擊之下,冰城遼陽的城牆轟然倒塌,他本人也倒在府衙的廢墟中。


    城中群龍無首,亂做一團。


    無數明軍高喊繳械不殺,進入遼陽城。


    一些蒙古人還想抵抗,立刻遭到明軍的鎮壓。


    剩下的明軍沒有辦法,隻好繳械投降。


    徐達一麵派人給朱元璋報捷,一麵給繼續向北邊的開元、撫順進軍,一麵派人向南東區旅順、大連,以實現敗渤海作為大明的內海,方便從威海調運物資的計劃。


    燕王和晉王都自恃甚高,自然不會放棄表現的機會。


    他們帶著自己衛所的士兵,一路追亡逐北,立下了赫赫戰功。


    朱棣和朱棡在冰天雪地,為大明建功立業的時候,他們的好大哥朱標也沒有閑著。


    他在忙著籌辦印花廠,現在的染布都是用傳統工藝染布,不僅價錢死貴,還容易掉色。


    英國的洋布一進來,就把我國的傳統紡織行業給擊垮了。


    珠寶要在英國佬發展起來之前,率先占據紡織市場。


    要發展紡織行業,就要有足夠的棉花、絲綢或者是羊毛。


    在明朝之前,我國的主要紡織作物是桑麻,棉花隻有在海南島才有種植。


    達官貴人穿絲織衣服,小老百姓穿粗布麻衣。


    除了絲綢,棉花、羊毛都是大明現有國土欠缺的。


    我國的主要棉花產區是西北尤其是新疆,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現在紡織業還處於創建階段,在華北複墾的土地上種植棉花,可以滿足對棉花的需求。


    等日後發展壯大,就要再開辟新的種植棉花基地了。


    隻是新疆太遠了,指望沙漠之舟運輸根本達不到需求。


    要有足夠的棉花,最好是攻下印度。


    這裏是屬於熱帶、亞熱帶地區,而且人口眾多。


    棉花恰恰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摘棉花的時候,要很多人來摘。


    印度毫無疑問是最佳選擇,隻是這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還用不了那麽多的棉花。


    紡織行業雖然容易,也不會發展那麽快。


    飯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恐怕朱標到死都不會用到印度棉花。


    現在,還是要先在河南、河北地區強行推廣棉花。


    ···


    朱標想的是發展實業,老朱想的卻是如何開枝散葉。


    他不僅身體力行的推行自己的方針,和後宮的娘娘們辛苦耕耘,而且還在為朱標廣開後宮。


    老頭子有時候也在想,咱標兒什麽都好,就是他在老實了,居然對女色不感興趣。


    正妃,側妃都是咱給他選定的,他自己一個也不選。


    兒子在男女事情上不開竅,真是讓人操碎了心。


    現在好不容易,看上李善長的女兒李夢薇,朱元璋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所以朱標忙著構建自己宏偉藍圖的時候,朱元璋悄不聲息的給李善長下了一個聖旨:要李夢薇入宮為太子側妃。


    接到聖旨,朱標和李善長都懵逼了:老朱這是咋想的?


    朱標不是要把朱棣許配給老四嗎?


    怎麽老朱卻要把夢薇嫁給老大?


    不是說父子同心嗎?


    今天怎麽父子的步調怎麽就不一致了呢?


    一定是他們父子兩個又改變主義了:這個老朱,在想什麽?


    都知道他喜歡標兒,也不能把所有功臣的姑娘都嫁給標兒吧!


    我老李頭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你朱家了,從年輕的小夥,到現在胡子、頭發都花白了。


    到老了,還要惦記我老頭子的女兒?


    要我女兒也就罷了,連個招唿也不打,這也忒不是人了。


    老李頭一時間血壓上升,就要進宮去和朱元璋說理,卻被兒子、兒媳給攔住了。


    “爹,你老糊塗了?那還太子哥,是陛下最為寵愛的太子,大明朝多少姑娘想嫁給他,都沒有機會。如今陛下親自賜婚,這是多大的造化?”


    “我李善長的女兒豈能給人做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