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新年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叫公主,父皇說了,我們大明承接大元的正朔,就要接管大元的領土。善待元人,能讓我們減少阻力。”
“是,公主不吃飯,所以奴婢才···”
“咱明白你的意思,可是父皇說過對待元人要寬容,以後不準打人了!”
“是!”
“下去吧!”
申斥完母夜叉一樣的管營,朱標蹲下來,柔聲問道:“聽說你不吃飯?”
觀音奴想說話,卻已經說不出來。她意識模糊,隻覺得這人宛如天神。
小天神接著說道:“不管遇到什麽情況,活下去才有希望,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觀音奴懵懵懂懂的點點頭。
朱標說著,就取出一個方形的東西,還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這是一塊金絲猴奶糖,朱標原本有五塊,一塊給了大妹,兩塊給了花雲家的孩子,一塊和常小娥一起吃了。
最後一塊,朱標本想留給玉兒姐的,玉兒姐卻不要。
看到小公主奄奄一息的樣子,就忍不住把糖拿出來給她,讓她知道生活是甜的。
這樣,或許她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張嘴!”
小哥哥的話,很是溫柔,卻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觀音奴不由自主的就張開嘴,朱標就把金絲猴放到觀音奴嘴裏。
隻覺得好甜,還有一股濃鬱的奶香,就像家鄉的味道。
小哥哥注視了觀音奴一會才說道:“一定要吃飯!”
就像是黑夜中的人看到光明一樣,觀音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嗯!”觀音奴懵懵懂懂的點點頭。
“好好活下去。”
“嗯。”
安頓好了觀音奴,朱標帶著兩個小姐姐,離開營房,管營一直戰戰兢兢的送到外麵。
本以為朱標會為了小賤人好好訓斥自己一番,沒想到朱標卻說道:“你做的很對,以後對這些人就是要嚴加管理。”
管營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很快,她就明白朱標的意思,朱標是要讓她扮黑臉,自己扮紅臉,好好調教這匹草原上的小野馬啊。
她連忙跪在地上表忠心:“奴婢明白了!”
“嗯,很好,賞她十兩銀子。”
····
洪武二年,大年初一。
老朱是個厚道人,這是大明開國以後第一個新年,他特別重視。
除了賞賜了大量的財物給功臣之外,還在宮中舉行了重大的宴會,好好招待這些為老朱家出大力,流血汗的元老重臣。
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古往今來,酒桌文化在我國有著重大的影響。如何給大臣們安排席位都是有很大的講究。
朱標作為太子,國之儲君,是老朱著力培養的接班人。老朱不放過任何一個提高他權威的機會,才十二歲就被封為這次宴會的司宴官。
上到皇帝朱元璋,下到文武百官,都歸朱標管。
朱標也不負厚望,把宴會辦的井井有條。
在奉天殿上張燈結彩,老朱高高在上端坐龍椅,朱標侍立一旁。
殿下麵,群臣按照爵位和官職分兩列而坐。
在平定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一口氣封了三個國公,徐達為信國公,李善長為鄂國公,常遇春為鄂國公。他們三人和劉伯溫,是大明開國最大的功勳,分封是對他們的褒獎。
文官以左丞相宣國公李善長,禦史中丞劉基為首,往下依次是汪廣洋,陳寧等中書省官員在左側,小字輩胡惟庸在後麵。
武官就是以信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為首,下麵依次是大都督朱文正、左副都督李文忠等人排在後麵。
雖然是臣子,這裏大多數是朱元璋的兄弟,朱標的叔叔伯伯輩,和老朱一塊打江山。
以往逢年過節都是老朱親自給兄弟們敬酒,一方麵表彰功臣,另一方麵增進感情。
現在老朱做了皇帝,是天子,自然不能輕易下來,為兄弟們敬酒。
身為太子,就替老爹代勞。這既是對臣子的褒獎,也是拉攏臣子的手段。
朱標先是帶著群臣給朱元璋敬酒,大臣們的溢美之詞把整個奉天殿都給裝滿了。
老朱笑的和一朵花一樣,美美的喝了。
敬酒的順序卻很是為難,大明朝建立有四個最大的功臣: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和常遇春。
常遇春雖然是朱標未來的老嶽父,卻還沒有大婚,甚至連聘禮都沒有下。
一直以來,常遇春都是作為徐達副手作戰,所以排在後麵固然是無可厚非。
劉伯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是大明朝的張良,人也和張良一樣,淡泊名利。
封官封爵,都排在後麵, 敬酒的時候,自然也排在後麵。
關鍵是徐達和李善長,一個文臣之首,一個武將之首。第一個敬酒的當然會是受寵若驚,第二個多多少少會有些不舒服。
眾人也都是翹首期盼,想知道朱標這第一杯酒,會給誰。
朱標高舉酒杯,問群臣道:“諸位臣公,你們說第一碗酒應該給誰啊!”
諸將也沒有想到,朱標會把這球踢給他們。淮西文武有的說是徐達,有的說是李善長。
叫嚷最兇的是常遇春,他和徐達在一起打了一輩子仗,自然是要挺自己的好哥們。
李善長也是淮西人,平時對諸將廣施恩惠,也有一幫擁躉。
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朱標示意,讓大家安靜下來:“叫我說,這第一杯酒,應該給李相國。”
李善長的擁躉自然很是高興,徐達的粉絲卻失落的問:“為什麽呢!”
朱標不想和諸將說什麽功狗和功臣的理論,以免以後大家都不想打仗了,讓大明失去血性,就說道:“我們大明能開國,除了父皇英明神武,還要靠諸位臣公的鼎力支持。我們君臣一體,李相國年事最高,這第一杯酒自然是要敬李相國!”
“說的好啊,我們淮西文武本是一家,何必分彼此?”
朱標雖然才十二歲,令人吃驚的是,特別能喝。他給在坐的所有人都敬了酒,三十多杯,少說也有兩斤。小家夥居然沒有醉意,這更加讓群臣感到新奇。
新年新氣象,宴會上文武百官不停的給老朱敬酒。老朱誌得意滿,不覺中就喝的酩酊大醉。
“是,公主不吃飯,所以奴婢才···”
“咱明白你的意思,可是父皇說過對待元人要寬容,以後不準打人了!”
“是!”
“下去吧!”
申斥完母夜叉一樣的管營,朱標蹲下來,柔聲問道:“聽說你不吃飯?”
觀音奴想說話,卻已經說不出來。她意識模糊,隻覺得這人宛如天神。
小天神接著說道:“不管遇到什麽情況,活下去才有希望,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觀音奴懵懵懂懂的點點頭。
朱標說著,就取出一個方形的東西,還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這是一塊金絲猴奶糖,朱標原本有五塊,一塊給了大妹,兩塊給了花雲家的孩子,一塊和常小娥一起吃了。
最後一塊,朱標本想留給玉兒姐的,玉兒姐卻不要。
看到小公主奄奄一息的樣子,就忍不住把糖拿出來給她,讓她知道生活是甜的。
這樣,或許她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張嘴!”
小哥哥的話,很是溫柔,卻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觀音奴不由自主的就張開嘴,朱標就把金絲猴放到觀音奴嘴裏。
隻覺得好甜,還有一股濃鬱的奶香,就像家鄉的味道。
小哥哥注視了觀音奴一會才說道:“一定要吃飯!”
就像是黑夜中的人看到光明一樣,觀音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嗯!”觀音奴懵懵懂懂的點點頭。
“好好活下去。”
“嗯。”
安頓好了觀音奴,朱標帶著兩個小姐姐,離開營房,管營一直戰戰兢兢的送到外麵。
本以為朱標會為了小賤人好好訓斥自己一番,沒想到朱標卻說道:“你做的很對,以後對這些人就是要嚴加管理。”
管營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很快,她就明白朱標的意思,朱標是要讓她扮黑臉,自己扮紅臉,好好調教這匹草原上的小野馬啊。
她連忙跪在地上表忠心:“奴婢明白了!”
“嗯,很好,賞她十兩銀子。”
····
洪武二年,大年初一。
老朱是個厚道人,這是大明開國以後第一個新年,他特別重視。
除了賞賜了大量的財物給功臣之外,還在宮中舉行了重大的宴會,好好招待這些為老朱家出大力,流血汗的元老重臣。
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古往今來,酒桌文化在我國有著重大的影響。如何給大臣們安排席位都是有很大的講究。
朱標作為太子,國之儲君,是老朱著力培養的接班人。老朱不放過任何一個提高他權威的機會,才十二歲就被封為這次宴會的司宴官。
上到皇帝朱元璋,下到文武百官,都歸朱標管。
朱標也不負厚望,把宴會辦的井井有條。
在奉天殿上張燈結彩,老朱高高在上端坐龍椅,朱標侍立一旁。
殿下麵,群臣按照爵位和官職分兩列而坐。
在平定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一口氣封了三個國公,徐達為信國公,李善長為鄂國公,常遇春為鄂國公。他們三人和劉伯溫,是大明開國最大的功勳,分封是對他們的褒獎。
文官以左丞相宣國公李善長,禦史中丞劉基為首,往下依次是汪廣洋,陳寧等中書省官員在左側,小字輩胡惟庸在後麵。
武官就是以信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為首,下麵依次是大都督朱文正、左副都督李文忠等人排在後麵。
雖然是臣子,這裏大多數是朱元璋的兄弟,朱標的叔叔伯伯輩,和老朱一塊打江山。
以往逢年過節都是老朱親自給兄弟們敬酒,一方麵表彰功臣,另一方麵增進感情。
現在老朱做了皇帝,是天子,自然不能輕易下來,為兄弟們敬酒。
身為太子,就替老爹代勞。這既是對臣子的褒獎,也是拉攏臣子的手段。
朱標先是帶著群臣給朱元璋敬酒,大臣們的溢美之詞把整個奉天殿都給裝滿了。
老朱笑的和一朵花一樣,美美的喝了。
敬酒的順序卻很是為難,大明朝建立有四個最大的功臣: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和常遇春。
常遇春雖然是朱標未來的老嶽父,卻還沒有大婚,甚至連聘禮都沒有下。
一直以來,常遇春都是作為徐達副手作戰,所以排在後麵固然是無可厚非。
劉伯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是大明朝的張良,人也和張良一樣,淡泊名利。
封官封爵,都排在後麵, 敬酒的時候,自然也排在後麵。
關鍵是徐達和李善長,一個文臣之首,一個武將之首。第一個敬酒的當然會是受寵若驚,第二個多多少少會有些不舒服。
眾人也都是翹首期盼,想知道朱標這第一杯酒,會給誰。
朱標高舉酒杯,問群臣道:“諸位臣公,你們說第一碗酒應該給誰啊!”
諸將也沒有想到,朱標會把這球踢給他們。淮西文武有的說是徐達,有的說是李善長。
叫嚷最兇的是常遇春,他和徐達在一起打了一輩子仗,自然是要挺自己的好哥們。
李善長也是淮西人,平時對諸將廣施恩惠,也有一幫擁躉。
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朱標示意,讓大家安靜下來:“叫我說,這第一杯酒,應該給李相國。”
李善長的擁躉自然很是高興,徐達的粉絲卻失落的問:“為什麽呢!”
朱標不想和諸將說什麽功狗和功臣的理論,以免以後大家都不想打仗了,讓大明失去血性,就說道:“我們大明能開國,除了父皇英明神武,還要靠諸位臣公的鼎力支持。我們君臣一體,李相國年事最高,這第一杯酒自然是要敬李相國!”
“說的好啊,我們淮西文武本是一家,何必分彼此?”
朱標雖然才十二歲,令人吃驚的是,特別能喝。他給在坐的所有人都敬了酒,三十多杯,少說也有兩斤。小家夥居然沒有醉意,這更加讓群臣感到新奇。
新年新氣象,宴會上文武百官不停的給老朱敬酒。老朱誌得意滿,不覺中就喝的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