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是孬種,他隻能在女人肚皮上耍威風。元朝並非隻有酒囊飯袋,聲色犬馬之徒。


    在元廷風雨飄搖的時候,也是有一些有識之士,想要匡扶元庭,重整河山的,這其中豪邁的當屬李察罕。


    元朝末年,天下義軍蜂起,不止是江南,就是北方也到處是義軍的蹤跡。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一隻眼!”


    最早的義軍就是韓山童、劉福通率領黃河河工開始的。


    雖然義軍很快被鎮壓了,韓山童也被殺,卻拉開了起兵反元的序幕。


    幾年後,劉福通找到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繼續起義,韓林兒還成為天下義軍的共主。


    有了統一的領導,北方紅巾軍如火如荼,甚至一度攻克北宋都城汴梁。


    在小明王的命令下,三路大軍直指大都,大有取元廷而代之之勢。


    這時候,元軍早就不再是縱橫歐亞大陸的鐵騎了,而是腐化成擾民有餘,成事不足的兵痞。


    讓他們騷擾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或許可以,讓他們鎮壓起義軍就不行了。


    所以剿滅義軍的任務就落到地主武裝手裏,他們利用手中的錢糧招兵買馬,組織團練。


    這其中最強的就是河南的李察罕,他原本是蒙古人的死敵塔塔爾人。


    在太陽汗被殺後,投降黃金家族,舉族內遷到河南。


    在義軍風起雲湧的時候,李察罕為了蒙古人的利益,竟然變賣家產,誓與義軍血戰到底。


    李察罕也是一代梟雄,投筆從戎之後,之前從未帶兵的他硬是以一己之力抵住了韓林兒、劉福通紅巾軍三十萬大軍的進攻,把如火如荼的北方義軍撲滅。


    他和義子兼外甥,也成為風雨飄搖的大元最後的希望。


    李察罕在鎮壓紅巾軍起義的時候,勢力也急劇擴大,引起朝廷和其他實力派不滿。


    隻是忌憚他的實力,敢怒不敢言。


    他野心勃勃,立誌要做匡扶漢室的曹操,剿滅群雄收拾舊山河。


    這也是朱元璋運氣好,等李察罕把小明王政權打的奄奄一息,北方紅巾軍就要被撲滅,即將轉戰江南的時候,李察罕居然被刺殺了。


    李察罕一死,養子王保保(蒙古名叫擴廓)接管了他的兵權和王位。


    這時候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正是白熱化的階段,隻要元廷在背後一擊,還是有希望打敗他們。


    最後就算最後不能消滅這些割據勢力,也會讓他們元氣大傷。


    元朝這時候陷入永無休止的宮廷鬥爭中,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憂心國事,麵對如火如荼的起義軍,老爹卻寄希望於那些妖僧,一味的躲在宮裏,醉生夢死,頗為不滿。


    王保保也和大同守將孛羅帖木兒產生激烈矛盾,身為元人,他們都想匡扶大元社稷。


    王保保自認為李察罕對社稷有功,所以南下攻打義軍,應該自己挑頭。


    孛羅帖木兒卻認為自己資曆老,王保保年輕,應該自己執牛耳。


    他們誰也不服誰,在南方義軍大戰的時候,他們也打的不可開交。


    愛猷識理達臘集結一些大臣,想要逼迫元順帝退位,和元順帝的忠臣產生極大的矛盾,這些反對禪讓的大臣要麽被殺,要麽被驅逐。


    元順帝母舅,皇太子的舅老爺老的沙等人為了自保,逃亡大同,投奔軍閥孛羅帖木兒。


    孛羅帖木兒率軍進入大都,被元順帝封為右丞相,掌管朝政。


    麵對江河日下的國事,他不思進取,反而是一味的淫樂,甚至還打起皇後的主意。


    最後皇後以年老色衰為由婉拒,卻給孛羅帖木兒娶了四十多個公主。


    老賊在大都兩年的時間,每天都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根本就無心處理朝政。


    皇太子本想匡扶河山,沒有想到,反而更加不堪了。


    在元朝朝廷亂成一鍋粥的時候,老朱也沒有閑著,這迴把目光放在東南的方國珍身上。


    在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方國珍能占據一席之地,也非等閑之輩。


    方國珍,台州人,他和張士誠一樣,也是鹽販子出身。


    他長的身材高大,麵上黝黑,身體卻白淨如瓢,當真是天生異象。


    元末明初,民不聊生,當時浙東有民謠曰:“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這時候,方國珍順勢而起,第一個率軍反元。


    方國珍是老資曆,起事比劉福通、徐壽輝都要早兩三年,比郭子興早四年,朱元璋就是一個後輩。


    棒打出頭鳥,方國珍起事立刻遭到元廷鎮壓。幾次派大軍招討都失敗了,不得已元廷隻好讓詔安方國珍。


    這時候天下還沒有大亂,元朝勢力還很強,方國珍不得已投降。


    由於是招降,不是靠實力打敗的方國珍,所以方國珍實際上還是控製著浙東三府。


    得到了朝廷的認證,所以方國珍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浙江的三府的土皇帝。


    過早的投降,也使方國珍的勢力隻能局限於浙東一隅,這讓他在和朱元璋張士誠對峙中落盡下風。


    如果他能堅持幾年,形勢會有極大的改變。可惜事情沒有如果,從他接受元朝任命的時候,就注定了要失敗。


    由於勢力太小,麵對實力強大的朱元璋,方國珍不得不采取保守的投降策略,對元朝和朱元璋都是俯首稱臣。


    在老朱和陳友諒、張士誠大戰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想攻城掠地,占點便宜。


    這裏麵固然有實力不濟的原因,也在於他目光短淺,沒有想到老朱會如此順利的解決陳張二人。


    在老朱收拾完張士誠之後,方國珍慌了,一麵派人聯合王保保,一麵私通陳友定,這是要在背後捅老朱的刀子啊!


    老朱對於這個首鼠兩端的小人,那是一個憤慨。


    收拾完張士誠,血跡未幹,派朱亮祖進軍方國珍的老家台州。


    螻蟻尚且惜命,何況是一個諸侯?


    麵對氣勢洶洶的吳軍,方國珍派弟弟方國英應戰。


    朱亮祖以前是地方豪強,在義軍風起雲湧的時候,散盡家財,組織團練。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打他,都帶傷而歸,還是朱元璋親自出馬才收降他。


    方國英怎麽是對手,被朱亮祖打的大敗而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