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朱摳逼,三個雞蛋要一家六個人分了吃,但也算是其樂融融。


    相比較而言,富庶的張士誠就頭疼多了。


    張士誠花大價錢研製出了珍妮紡紗機,不僅在自己轄區推廣,還和方國珍、陳友諒資源共享。


    在老張不遺餘力的努力下,珍妮紡紗機遍布了整個江南,紗的產量呈幾何倍數增長。


    產量上去了,紗的價格就也就跟著降了下來。


    應天織造局因為掌握著核心技術--飛梭,紡織的效率比一般的梭子快不止一倍(傳統的梭子要女工用手扔,讓梭子在經線和緯線中穿梭。


    就是用這批紗織出光鮮亮麗的絲綢,然後運往蘇州、杭州、江都,甚至是遠在天府之國的重慶都充斥著大量的應天絲綢。


    一隻飛梭,一個珍妮紡織機就把江南紡織攪了一個天翻地覆。


    別人還好說,絲綢是平江、杭州的支柱產業。平江、杭州織造局像一隻金母雞,源源不斷的給他們統治者下金蛋。


    如今這隻金母雞被朱標弄的是奄奄一息,沒有了這筆收入,老張家的財政越發吃緊。


    為了救市,采取的貿易保護機製也沒有什麽效果,張士誠不得不采取新的新的措施。


    他派出很多密探到應天織造局,想要竊取飛梭的機密。


    老朱雖然是農民出身,自然也是知道這其中的重要性。


    應天織造局由他媳婦馬大腳親自做監管,手下的女工又都是烈士遺孀。在夫君死後,他們沒有改嫁,反而是留在家中守節。


    老朱除了給一定俸祿之外,還讓她們在織造局為老朱家織絲綢,在這裏領一筆不菲的薪水。這些人都被封建思想洗腦,想從她們這裏竊取飛梭的情報,那是難上加難。


    除此之外,老朱還成立了一個叫拱衛司特務的組織,就是大名鼎鼎錦衣衛的前身。它的職責一方麵監察群臣,一方麵刺探軍事情報。


    飛梭是當前最為重要的核心機密,在織造局周圍早就布滿了密探。


    老朱治軍極嚴,一旦有可疑人員,知情不報,就會重罰。所以,張士誠的情報人員一靠近織造局,就被拱衛司扣押了。


    幾個月以來,檢校已經抓了幾十個奸細了。


    在老朱雙重保險下,應天織造局水潑不進,針插不進,就像是銅牆鐵壁一般。


    看著它像一隻吞金巨獸一般,不斷的侵蝕蘇南的財富,張士誠是真的著急了,他的鬢角頭發都白了。


    他找來了自己的狗頭軍師施耐庵、羅貫中,一起商議對策。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兩個狗頭軍師,相視一眼,開口說道:“辦法倒是有一個!”


    “什麽主意,快說?”


    “就是有些費錢!”


    “隻要能對付應天織造局,花多少錢我都願意。”


    這兩個狗頭軍師,就給張士誠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主意:讓老張買斷江浙兩地所有的生絲和紗。


    聽了羅貫中的主意,張士誠猛然一下子就拍了自己的大腿:“好主意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有神梭又怎麽樣?隻要我們買斷了應天的絲綢,他們一樣隻能幹瞪眼。”


    這憨憨財大氣粗,還真花重金買斷了江浙兩地的生絲和紗。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原本已經讓紗的價錢降下來五成,現在在張士誠不正當經營下,又提高了兩成,就是這樣價格也在不斷的上升。


    老張家的非常舉動,老朱都看在眼裏。


    雖然飛梭和珍妮機發明以來,老朱發了一筆橫財。可是,蘇南從唐朝開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經濟上開始迅猛發展。積累的財富和底蘊,不是朱元璋這半年來能比擬的。


    如果和張士誠對賭,隻怕把這半年的油水都吐出來,也幹不過底蘊深厚的張士誠。


    該采取何種反製措施,老朱也是莫衷一是。


    江南有三大諸侯,陳友諒最強、張士誠最富,朱元璋夾在他們中間,那真是難受至極。


    在朱元璋和張士誠在絲綢大戰的同時,他們一生最可怕的敵人陳友諒,也開始了自己妄圖霸業的道路。


    陳友諒比朱元璋大了八歲,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漁民出身。一家人打漁為生,原本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因為常年生活在船上,他們身上常年有一股魚腥味。所以當地都厭惡他們,把她們當成是賤民,不讓他們上岸。


    陳家兄弟在年幼的時候,都飽受歧視。


    陳友諒的父親,也是一個自有追求的人,一心要改變命運,所以就供應陳友諒讀書。


    可惜,元朝武人當道,不尊敬孔孟學說,自然也不尊敬讀書人。


    有元一代,總共開設科舉16次,卻隻錄用了一千多名進士。


    而讀書,除了要苦讀之外,還是要花費巨資拜訪名師。


    陳家雖然衣食無憂,但也不是巨富人家,所以供應不起巨額的學費。


    讀書花費巨大,卻沒有出路。陳友諒上了幾年私塾,就沒有再接著讀。


    雖然隻讀了幾年書,可是陳友諒卻略通文墨,自然不用再打魚了,就去官府做小吏。


    亂世出英雄,如果沒有元朝君臣的昏庸無道,就不會後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那麽陳友諒也不會成為那個時代的弄潮兒,隻會像無數普通老百姓一樣,泯然眾人矣,碌碌無為中了此一生。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明教的小明王起事之後,五散人之一的彭瑩玉和尚用力韓林兒接著起事。


    徐壽輝稱自己的國號為天完。大字上,加一筆就是天,元字上加上寶蓋頭就是完,就是要壓大元一頭。


    起義之初士兵沒有鎧甲,徐壽輝就在每一個士兵後背上寫一個佛字。他告訴士兵說這樣彌勒佛就會保佑他槍不入。


    一場戰鬥下來,如果士兵活下來,就是佛祖保佑。如果士兵死了,就是對佛祖的信仰不夠,死後就會下地獄。


    這種很粗糙的騙術,對普通老百姓卻很實用,天完政權的士兵,作戰都很勇猛。


    徐壽輝以黃岡為中心,向四周發展。


    雖然依靠封建迷信,可是布販子出身的徐壽輝,軍紀卻很嚴明,所過之處,不擾民。


    嚴格的軍紀,加上宗教的加持,讓徐壽輝的實力發展迅速,軍隊一下子擴充到幾十萬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