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壹出了內宅,匆匆來到前麵正堂旁邊的公房內。這裏已經改成了小型會議室,等到郭壹進來,裏麵坐著的幾個人急忙站起來施禮。
郭壹還禮後看著李成孝和他身後的幾個人,認出來那幾人都是李成孝直接指揮的,負責探查各方情報的人員。走到主桌前準備坐下來,先向大家揮揮手道:“李叔,還有幾位叔伯兄長,請坐下來說話。”
李成孝並未坐下來,而是湊近了郭壹,臉色極其嚴肅地小聲說道:“大帥,才傳迴來的消息,杜重威已經率部投降了耶律德光!”
郭壹本來是要坐下來的,聞聽頓時一驚,眼眉一挑看向李成孝:“李叔,消息可確認過了嗎?”
李成孝鄭重地點點頭道:“確認過了,確定無疑!”隨後又轉過身,向郭壹介紹了身後的幾個年齡比較大,麵容滿帶風霜,身上衣衫襤褸,看起來就像是村頭老農似的老兵,然後又補充道,“他們幾個都混進了契丹和石晉各部,都曾打探到了這個消息,覺得此事不但會將石晉推到深淵,給其造成滅頂之災,還會對我義軍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根本不敢耽擱,立即脫身迴來報信。”見郭壹微微點頭,似乎陷入沉思之中,隨後又看著郭壹,臉上露出非常欽佩的神色,“大帥早就預測過,說石重貴此人誌大才疏,雖有倒反契丹之誌,但卻無其父之才,石晉會在他手裏滅亡;而且也預測到了杜重威將會在某個時候,率部投降耶律德光,如今全都應驗了!”說到這裏,又不由得激動的退後一步,一揖到地,深施一禮,“大帥,我義軍得遇大帥為明主,當真是邀天之幸也!”
李成孝所說之語的前麵那部分,他身後的幾個老兵還平平靜靜的,無動於衷,但當他說到後麵郭壹曾經預測過石晉的命運、杜重威會投降這兩件可影響天下的大事,頓時都驚愕地瞪大了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方才相互看了看,也一同拜服地朝郭壹深施一禮。
郭壹急忙還禮,隨後說道:“雖說我們在義軍之中擔負職位不同,但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理想而奮鬥,所以大家不必多禮。”略停一下,又看著他們笑道,“再說我年齡還小,幾位叔伯都是長輩,真要再這麽多禮,會折了小侄的壽的!所以還請大家以後不必如此,切記切記!”
李成孝也笑了起來,看著郭壹說道:“我們都知道大帥顧念情份,但也不可太過隨意了啊!畢竟大帥是我義軍共同推舉出來的義軍之主,是要帶著我們打天下,掃平四方,複我大唐盛世的,大家這麽做也是真的感覺到大帥真的是……”他看定郭壹,語氣深沉地說道,“天命之主!”
郭壹也深深地看了他一一眼,隨即笑著招唿道:“坐、坐,大家快坐!”隨即便帶頭坐了下來,“還請李叔和幾位叔伯兄長把探查到的情報細細地說一遍。”
大家坐了下來,李成孝便讓幾位手下把各自探得的情報,都詳細地說了一遍。
郭壹拿出紙筆來,一邊聽一邊記著。等到他們分別把自己的情報說完,便陷入沉思之中。思考了一會兒,便站了起來,走到後牆懸掛著的大型地圖前,在地圖上仔細看著,隨後一邊查看,一邊用手在上麵指指點點的測量著,又迴過頭來問道:“杜重威向契丹投降是哪一天的事?知道他投降的原因嗎?他又是在哪裏向耶律德光投降的?他投降耶律德光後,其部是否移動過?參與契丹人的軍事行動沒有?”
幾個老兵都迴答一致,說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已經有五天了,他們得到消息是在其投降的次日,隨後便急忙脫身返迴,用了三天半的時間趕了迴來報告。隨後又迴答了其投降的地點、其部兵力,說杜重威投降後,其部並未移動,可能耶律德光也防備著他,怕他是詐降,並未讓他參與攻擊石重貴的軍事行動,隻要他宣布投降不與契丹為敵對於契丹人來說,已經是一大利好消息,對於石晉朝廷來說,他向契丹人投降則已經不是雪上加霜而是滅頂之災了!
至於杜重威投降契丹人的原因,尚未探查到。這個情報很難探查到,畢竟在聽到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之前,他都一直率領大軍在與契丹人對抗,並未露出絲毫不忠於石重貴或是想要前刺於他的任何蛛絲馬跡。這個情報得到的很是突然,開始他們幾個還都以為是契丹人在搞鬼造謠,是想借此來打擊石晉的士氣與信心,在仔細查證後,已經確定無疑,便趕緊迴來匯報了。
李成孝看看幾名手下,又將目光轉向郭壹,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我記得以前大帥在分析杜重威此人的狀況時,曾經提到過,說耶律德光若是用石敬瑭的例子來拉攏誘惑石晉手下的藩鎮軍閥,肯定會有人趨之若鶩地向耶律德光下跪,哭著喊著要做他幹兒子灰孫子的,這不就應驗了嘛!大帥果然神機妙算,單是這個預測,便為我義軍爭取到了多少時間,讓我義軍搶到了多少先機?那我們先前商定的策略,便可全力實施了!”
郭壹沉思一會兒,微微搖頭說道:“以前我隻是推測過這些事,但並不知道會一定發生,咱們商定過的策略似乎還有點保守了。我覺得可以再激進一些!”
李成孝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隨即笑道:“難道……大帥是說,既然石晉垮台在即,我們可以出兵南下,與耶律德光爭奪中原了嗎?”
郭壹搖搖頭,目光轉向地圖上的北方,伸手在地圖上方點了一下,又順勢下滑,在這地圖的中間位置又點了一下說道:“不!我之意是……出兵兩路,一路兵力兩萬,一明一暗,明的這一萬兵力直接去攻擊契丹人的南京幽州,暗的這一萬兵力則與明的這一路互為犄角打掩護,爭取殲滅大量的契丹精銳之兵!另一路則南下,直接攻擊石晉京師汴梁城,去把石晉朝廷中的那些工匠和資源搶迴來,不能白白便宜了契丹人,讓契丹人搶走!”
幾個人一聽,都有些失望,又都把目光轉向李成孝。李成孝也有些疑惑地問道:“大帥,既然石晉垮台在即,我們為什麽不直接與耶律德光爭中原?”
郭壹說道:“我們現在的總兵力說是六萬,其實隻有三萬是完全經過實戰的精銳之兵,另外三萬訓練還未徹底完成,不能因為此事而讓他們上戰場。另外,就是我們義軍雖然已經打下雲應朔寰四州數十個縣,但名聲不顯,即便是這個戰果傳了出去,中原士人也不會對我們有什麽期望,反倒會對劉知遠之類的人物寄予厚望,也就是說石晉垮台,中原士人會希望劉知遠上位而不是我們!畢竟在之前石晉朝廷臣子們的心目中,我們義軍還是‘太行山賊’而不是義軍!想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可不是一朝一夕這麽快的,咱們不能太過著急。不過對於原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來說,他們才不管什麽朝廷不朝廷,大唐覆滅未久,隻要我們大軍打過去,再豎起大唐的旗幟,實行我們在雲應朔寰四州的政策,他們苦契丹人久矣,或許會很快便會支擁護我們,進而成為我們的支持者,讓我們的實力增強!”
李成孝等人一聽,郭壹又開始“預測”了,先是一驚,隨即又好像恍然大悟一般,相互看了看又都點頭,似乎都明白了的似的。畢竟郭威現在可是劉知遠手下最親近的心腹,可以說是劉知遠最信得過的得力幹將,而郭壹做為其子,肯定不能與父親相爭;而劉知遠一方當初也算是與義軍有了默契,義軍太行山中的基地裏,至今仍然在為劉知遠那邊製造那種能發射實心彈的“火炮”呢,兩下裏關係也算是比較友好的,確實不宜與其相爭。
但李成孝等人心裏仍有不甘,畢竟看著中原之地,那可是他們之前效忠的“大唐”,隻不過被認賊作父的石敬瑭給竊取了,能早點奪迴來再複“大唐”,可一直都是他們的心願,也是他們在太行山苦苦堅持這麽多年的信念!
郭壹看出他們的心意,便輕輕說道:“劉知遠……此人看似粗鄙無文,但其實是粗中有細,為人極為精明強幹,也知道石重貴此人誌大才疏,既沒有石敬瑭的無恥厚臉皮,也沒有石敬瑭的手段,早晚必亡,所以他也早就有了異心,也就早早布了局。我們若南下與契丹爭奪中原,以我們有限的兵力,即便是擊退契丹人,也無法將之全部殲滅,而且也必定無法將中原之地全部奪取,那時中原之地又會冒出不知多少個野心家,將會處處烽煙,我們也會無法迅速地消滅他們,肯定無法再集中力量去打契丹人,所以中原現在是個爛泥塘,咱們先不要去爭,而是做出攻擊契丹人南京道的表象,來奪取與我相鄰的這幾個州,這樣我們既得了地盤,也得到了這地盤上的百姓的民心。”
聽郭壹分析到這裏,李成孝等人雖然點著頭,但有些不理解。
郭壹笑了笑,接著說道:“而且我還預料劉知遠……即便在原石晉臣子們的幫助上,奪取了石晉的地盤之後,他也是有命無運,因為……他因長期征戰,身有暗傷,等到黃袍加身坐上了那張寶座之後,其暗傷必定發作,或許一年左右就會暴斃。此後接位的必是他三子劉承佑,此子連石重貴都比不上,卻比石重貴還要無敵輕浮,到時候他父親留給他的基業,肯定又會被他弄得一團糟,到那時才是我們的機會!因為即便是隻有兩三年的時間,我們的實力肯定會大不一樣,我們的正規軍隊也會擴充到十萬左右,而民兵則可能高達幾十萬!那時我們將是真正的天下無敵,便可明明白白的通告天下,我們將要進行統一之戰!無論是誰,隻要敢於阻擋我們的統一,都將會被我們的炮火轟成曆史的塵埃!”
李成孝等人聽了,雖然還是有些心有不甘,但也認同郭壹的說法,便都點點頭。李成孝說道:“那依大帥的意思,最近咱們就按這個方案去做?”
郭壹點點頭道:“可以!但攻擊契丹南京道不是為了奪取它,而是為了消滅契丹軍隊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說我們以其守衛力量為目標來打擊它,目的是為了奪取西京道的全部州縣!攻擊汴梁也不是為了奪取中原之地,而是為了搶占石晉覆滅後留下的那些資源!汴梁城內的那些工匠、物資,對於我們還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能能奪迴來,我們義軍又可以存下大量的發展資源!而且……”說到這裏,他不禁笑了起來,“……而且依契丹人的本性,他們在攻占汴梁及其附近之後,根本不會像建極立國的中原人那樣,設立官府配置官員收取賦稅,而是直接下手去搶!還會把搶來的財富物資統統運迴契丹那邊去,如果我們能連契丹人搶來的那些資源一並給再搶迴來,既可增強我們的實力,也可達到消弱契丹人實力、打擊契丹人士氣的目的!”
李成孝聽後,想了想立即讚同道:“大帥之思,果然與我等愚昧之人想的不一樣!這樣不但讓我們義軍的發展更加穩妥,也會更加明確,不會像原來在太行山中那樣,隻憑著一腔熱血,一股子怨氣苦苦支撐!”
郭壹笑著說道:“李叔太過謙虛,我這些想法也隻是尋常。李叔要是把自己也放在全軍統帥這樣的位置上,再多思考一下天下大勢,甚至會比我思考得更加周全的!”
李成孝搖搖頭道:“哎呀,大帥,你就別難為我了!像我們這些人,若說是上陣殺敵與契丹人拚命,那沒有幾個含糊的,但若說放眼天下,心懷全局,可還真的沒有一個能達到大帥這樣的高度的!不然我們也不會困在太行山中好些年,一直尋找著出路卻始終不得!直到遇到了大帥,我們才算是真的如烏雲散開見了日頭,冰冷寒夜遇到了 溫暖篝火啊!”
郭壹還禮後看著李成孝和他身後的幾個人,認出來那幾人都是李成孝直接指揮的,負責探查各方情報的人員。走到主桌前準備坐下來,先向大家揮揮手道:“李叔,還有幾位叔伯兄長,請坐下來說話。”
李成孝並未坐下來,而是湊近了郭壹,臉色極其嚴肅地小聲說道:“大帥,才傳迴來的消息,杜重威已經率部投降了耶律德光!”
郭壹本來是要坐下來的,聞聽頓時一驚,眼眉一挑看向李成孝:“李叔,消息可確認過了嗎?”
李成孝鄭重地點點頭道:“確認過了,確定無疑!”隨後又轉過身,向郭壹介紹了身後的幾個年齡比較大,麵容滿帶風霜,身上衣衫襤褸,看起來就像是村頭老農似的老兵,然後又補充道,“他們幾個都混進了契丹和石晉各部,都曾打探到了這個消息,覺得此事不但會將石晉推到深淵,給其造成滅頂之災,還會對我義軍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根本不敢耽擱,立即脫身迴來報信。”見郭壹微微點頭,似乎陷入沉思之中,隨後又看著郭壹,臉上露出非常欽佩的神色,“大帥早就預測過,說石重貴此人誌大才疏,雖有倒反契丹之誌,但卻無其父之才,石晉會在他手裏滅亡;而且也預測到了杜重威將會在某個時候,率部投降耶律德光,如今全都應驗了!”說到這裏,又不由得激動的退後一步,一揖到地,深施一禮,“大帥,我義軍得遇大帥為明主,當真是邀天之幸也!”
李成孝所說之語的前麵那部分,他身後的幾個老兵還平平靜靜的,無動於衷,但當他說到後麵郭壹曾經預測過石晉的命運、杜重威會投降這兩件可影響天下的大事,頓時都驚愕地瞪大了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方才相互看了看,也一同拜服地朝郭壹深施一禮。
郭壹急忙還禮,隨後說道:“雖說我們在義軍之中擔負職位不同,但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理想而奮鬥,所以大家不必多禮。”略停一下,又看著他們笑道,“再說我年齡還小,幾位叔伯都是長輩,真要再這麽多禮,會折了小侄的壽的!所以還請大家以後不必如此,切記切記!”
李成孝也笑了起來,看著郭壹說道:“我們都知道大帥顧念情份,但也不可太過隨意了啊!畢竟大帥是我義軍共同推舉出來的義軍之主,是要帶著我們打天下,掃平四方,複我大唐盛世的,大家這麽做也是真的感覺到大帥真的是……”他看定郭壹,語氣深沉地說道,“天命之主!”
郭壹也深深地看了他一一眼,隨即笑著招唿道:“坐、坐,大家快坐!”隨即便帶頭坐了下來,“還請李叔和幾位叔伯兄長把探查到的情報細細地說一遍。”
大家坐了下來,李成孝便讓幾位手下把各自探得的情報,都詳細地說了一遍。
郭壹拿出紙筆來,一邊聽一邊記著。等到他們分別把自己的情報說完,便陷入沉思之中。思考了一會兒,便站了起來,走到後牆懸掛著的大型地圖前,在地圖上仔細看著,隨後一邊查看,一邊用手在上麵指指點點的測量著,又迴過頭來問道:“杜重威向契丹投降是哪一天的事?知道他投降的原因嗎?他又是在哪裏向耶律德光投降的?他投降耶律德光後,其部是否移動過?參與契丹人的軍事行動沒有?”
幾個老兵都迴答一致,說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已經有五天了,他們得到消息是在其投降的次日,隨後便急忙脫身返迴,用了三天半的時間趕了迴來報告。隨後又迴答了其投降的地點、其部兵力,說杜重威投降後,其部並未移動,可能耶律德光也防備著他,怕他是詐降,並未讓他參與攻擊石重貴的軍事行動,隻要他宣布投降不與契丹為敵對於契丹人來說,已經是一大利好消息,對於石晉朝廷來說,他向契丹人投降則已經不是雪上加霜而是滅頂之災了!
至於杜重威投降契丹人的原因,尚未探查到。這個情報很難探查到,畢竟在聽到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之前,他都一直率領大軍在與契丹人對抗,並未露出絲毫不忠於石重貴或是想要前刺於他的任何蛛絲馬跡。這個情報得到的很是突然,開始他們幾個還都以為是契丹人在搞鬼造謠,是想借此來打擊石晉的士氣與信心,在仔細查證後,已經確定無疑,便趕緊迴來匯報了。
李成孝看看幾名手下,又將目光轉向郭壹,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我記得以前大帥在分析杜重威此人的狀況時,曾經提到過,說耶律德光若是用石敬瑭的例子來拉攏誘惑石晉手下的藩鎮軍閥,肯定會有人趨之若鶩地向耶律德光下跪,哭著喊著要做他幹兒子灰孫子的,這不就應驗了嘛!大帥果然神機妙算,單是這個預測,便為我義軍爭取到了多少時間,讓我義軍搶到了多少先機?那我們先前商定的策略,便可全力實施了!”
郭壹沉思一會兒,微微搖頭說道:“以前我隻是推測過這些事,但並不知道會一定發生,咱們商定過的策略似乎還有點保守了。我覺得可以再激進一些!”
李成孝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隨即笑道:“難道……大帥是說,既然石晉垮台在即,我們可以出兵南下,與耶律德光爭奪中原了嗎?”
郭壹搖搖頭,目光轉向地圖上的北方,伸手在地圖上方點了一下,又順勢下滑,在這地圖的中間位置又點了一下說道:“不!我之意是……出兵兩路,一路兵力兩萬,一明一暗,明的這一萬兵力直接去攻擊契丹人的南京幽州,暗的這一萬兵力則與明的這一路互為犄角打掩護,爭取殲滅大量的契丹精銳之兵!另一路則南下,直接攻擊石晉京師汴梁城,去把石晉朝廷中的那些工匠和資源搶迴來,不能白白便宜了契丹人,讓契丹人搶走!”
幾個人一聽,都有些失望,又都把目光轉向李成孝。李成孝也有些疑惑地問道:“大帥,既然石晉垮台在即,我們為什麽不直接與耶律德光爭中原?”
郭壹說道:“我們現在的總兵力說是六萬,其實隻有三萬是完全經過實戰的精銳之兵,另外三萬訓練還未徹底完成,不能因為此事而讓他們上戰場。另外,就是我們義軍雖然已經打下雲應朔寰四州數十個縣,但名聲不顯,即便是這個戰果傳了出去,中原士人也不會對我們有什麽期望,反倒會對劉知遠之類的人物寄予厚望,也就是說石晉垮台,中原士人會希望劉知遠上位而不是我們!畢竟在之前石晉朝廷臣子們的心目中,我們義軍還是‘太行山賊’而不是義軍!想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可不是一朝一夕這麽快的,咱們不能太過著急。不過對於原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來說,他們才不管什麽朝廷不朝廷,大唐覆滅未久,隻要我們大軍打過去,再豎起大唐的旗幟,實行我們在雲應朔寰四州的政策,他們苦契丹人久矣,或許會很快便會支擁護我們,進而成為我們的支持者,讓我們的實力增強!”
李成孝等人一聽,郭壹又開始“預測”了,先是一驚,隨即又好像恍然大悟一般,相互看了看又都點頭,似乎都明白了的似的。畢竟郭威現在可是劉知遠手下最親近的心腹,可以說是劉知遠最信得過的得力幹將,而郭壹做為其子,肯定不能與父親相爭;而劉知遠一方當初也算是與義軍有了默契,義軍太行山中的基地裏,至今仍然在為劉知遠那邊製造那種能發射實心彈的“火炮”呢,兩下裏關係也算是比較友好的,確實不宜與其相爭。
但李成孝等人心裏仍有不甘,畢竟看著中原之地,那可是他們之前效忠的“大唐”,隻不過被認賊作父的石敬瑭給竊取了,能早點奪迴來再複“大唐”,可一直都是他們的心願,也是他們在太行山苦苦堅持這麽多年的信念!
郭壹看出他們的心意,便輕輕說道:“劉知遠……此人看似粗鄙無文,但其實是粗中有細,為人極為精明強幹,也知道石重貴此人誌大才疏,既沒有石敬瑭的無恥厚臉皮,也沒有石敬瑭的手段,早晚必亡,所以他也早就有了異心,也就早早布了局。我們若南下與契丹爭奪中原,以我們有限的兵力,即便是擊退契丹人,也無法將之全部殲滅,而且也必定無法將中原之地全部奪取,那時中原之地又會冒出不知多少個野心家,將會處處烽煙,我們也會無法迅速地消滅他們,肯定無法再集中力量去打契丹人,所以中原現在是個爛泥塘,咱們先不要去爭,而是做出攻擊契丹人南京道的表象,來奪取與我相鄰的這幾個州,這樣我們既得了地盤,也得到了這地盤上的百姓的民心。”
聽郭壹分析到這裏,李成孝等人雖然點著頭,但有些不理解。
郭壹笑了笑,接著說道:“而且我還預料劉知遠……即便在原石晉臣子們的幫助上,奪取了石晉的地盤之後,他也是有命無運,因為……他因長期征戰,身有暗傷,等到黃袍加身坐上了那張寶座之後,其暗傷必定發作,或許一年左右就會暴斃。此後接位的必是他三子劉承佑,此子連石重貴都比不上,卻比石重貴還要無敵輕浮,到時候他父親留給他的基業,肯定又會被他弄得一團糟,到那時才是我們的機會!因為即便是隻有兩三年的時間,我們的實力肯定會大不一樣,我們的正規軍隊也會擴充到十萬左右,而民兵則可能高達幾十萬!那時我們將是真正的天下無敵,便可明明白白的通告天下,我們將要進行統一之戰!無論是誰,隻要敢於阻擋我們的統一,都將會被我們的炮火轟成曆史的塵埃!”
李成孝等人聽了,雖然還是有些心有不甘,但也認同郭壹的說法,便都點點頭。李成孝說道:“那依大帥的意思,最近咱們就按這個方案去做?”
郭壹點點頭道:“可以!但攻擊契丹南京道不是為了奪取它,而是為了消滅契丹軍隊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說我們以其守衛力量為目標來打擊它,目的是為了奪取西京道的全部州縣!攻擊汴梁也不是為了奪取中原之地,而是為了搶占石晉覆滅後留下的那些資源!汴梁城內的那些工匠、物資,對於我們還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能能奪迴來,我們義軍又可以存下大量的發展資源!而且……”說到這裏,他不禁笑了起來,“……而且依契丹人的本性,他們在攻占汴梁及其附近之後,根本不會像建極立國的中原人那樣,設立官府配置官員收取賦稅,而是直接下手去搶!還會把搶來的財富物資統統運迴契丹那邊去,如果我們能連契丹人搶來的那些資源一並給再搶迴來,既可增強我們的實力,也可達到消弱契丹人實力、打擊契丹人士氣的目的!”
李成孝聽後,想了想立即讚同道:“大帥之思,果然與我等愚昧之人想的不一樣!這樣不但讓我們義軍的發展更加穩妥,也會更加明確,不會像原來在太行山中那樣,隻憑著一腔熱血,一股子怨氣苦苦支撐!”
郭壹笑著說道:“李叔太過謙虛,我這些想法也隻是尋常。李叔要是把自己也放在全軍統帥這樣的位置上,再多思考一下天下大勢,甚至會比我思考得更加周全的!”
李成孝搖搖頭道:“哎呀,大帥,你就別難為我了!像我們這些人,若說是上陣殺敵與契丹人拚命,那沒有幾個含糊的,但若說放眼天下,心懷全局,可還真的沒有一個能達到大帥這樣的高度的!不然我們也不會困在太行山中好些年,一直尋找著出路卻始終不得!直到遇到了大帥,我們才算是真的如烏雲散開見了日頭,冰冷寒夜遇到了 溫暖篝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