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屋便見兩個丫頭連翹、蘇葉站在門口似乎有點百無聊賴;尹翠、張琳則站在床邊說話,看來兩個女孩子已經熟識,隻是尹翠一邊和張琳說話,一邊睡眼迷糊的直點頭,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見進來一大群人,尹翠方睜開眼睛,和幾個女孩子急忙施禮,避在一旁。郭威夫妻走到床邊,朝床上打量一眼,命丫環搬來椅子,便朝金周二位太醫示意。
兩位太醫走到床邊,分別又給薛平平診視一番,之後對視一眼,臉上俱有些疑惑,轉身看看先前那兩個站在床邊,此時躲到一旁的女孩子,不禁沉思起來。
眾人一看他倆如此表情,都有些擔憂。清寧與吳氏幾乎同時發聲詢問:“可是……不妥……”“很要緊了嗎……”
兩位太醫這才迴過神來,見眾人都是一臉的憂色,歉意地搖搖頭,金正純擺擺手答道:“不是,我們倆是看到了不可思議之事,覺得奇怪這才……”見他遲疑一下,周世存接著話說道:“我們是覺得少公子身子恢複得極快,除了身上的傷口未愈,他脈相、體溫、唿吸、臉色這諸般狀況,都已經與常人無異!”金正純點點頭緩緩說道:“是啊,從院判將他送到太醫署診治,到現在不過才大半天時間,可謂匪夷所思!”
清寧急忙揭開被子握起薛平平小手,又察看他臉上身上情況,轉身又急切地問道:“可是……可是他怎麽還醒不過來呢?”
郭威這時換了衣服趕過來,聽見此話便接著說道:“須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啊!”說罷又朝金、周二人點點頭示意一下。
金、周二人隨即便明白,這是不想讓兩位老人家擔心,便也接著解釋一番,說不礙的,到晚間必會醒來。清寧便讓丈夫帶三人去正廳敘話,讓兩位老人家去休息下,自己去準備宴席;正要出門,又看著那尹翠靠在一邊瞌睡得直打盹兒,想起這女孩子也是熬了一夜半天,便讓丫環領她去睡,房間早已給她準備好了。尹翠卻強著不去,隻要守著薛平平。清寧無法,隻得笑罵一聲“小強驢兒”,便不再理會。
郭威陪著金、周、趙三人來到正廳,分賓主落座,那張同芝也來相陪。兩個少年郭榮、張瓊也大人似的來陪,各自站在自己父親後邊。郭威一笑,朝兩個少年擺擺手說道:“你們不用在此,都趕了好遠的路,先去休息;若是不累,去幫你們母親。”兩個少年便施禮告退。
趙宏殷此次目的倒是最單純的,就是拜年。
此時拜年,本來是見不見主人都可以走的,有的文人士子甚至投張名貼便走,根本不進主人家大門;他此時若是再來辭別,就有些刻意了,他是武將,本來就豪爽,倒也不再客氣,坐下來便笑著問道:“院判這是才從大朝會迴來,我可是聽說今天的這大朝,差點因為個胡子出了點事!”
所謂胡子,後世指的是土匪強盜,現在則單純明確的很,指的就是北邊的胡人,也就是契丹人。其自興起立國以來,每每南下侵攏打草穀,實與土匪強盜無異!所以中原人提起胡子都沒什麽好感。
郭威笑道:“你這消息倒知道的快,這才散朝,你就得了信兒!”
趙宏殷笑道:“倒不是有人去跟我說,我算什麽?芝麻粒兒大的一個小官兒,誰跟我來傳這些?就是路上遇見開封府的熟人,他們都氣得不得了,說是胡子使者在大朝會上,藐視我中原無人,胡說八道,胡作非為!”
郭威微一沉吟,隨即明白。若說大朝會上,哪個對契丹人的囂張最為氣憤,無疑要推皇子、鄭王石重貴為首;其次則是山南道任職的吳巒,但吳巒很明顯被皇帝安撫過了,那人又是個極重大局極有風骨的豪傑,當然不會出爾反爾。
至於石重貴身兼多職,他不但是同平章事、皇城使,還兼著開封府尹,他平時不一定要去開封府去辦差,開封府還有一大堆副、屬職官呢,如府裏的判官等官員,好幾個是石重貴的心腹,石重貴覺得在大朝會上受了契丹人的氣,他又不是個能隱忍低調的性子,當然要在心腹麵前發幾句牢騷。不過石重貴還留在宮裏議事,並未出來;他這牢騷話也傳得太快了些,顯然是有心人在發力。
那會是誰呢?此人必是能參加大朝會的朝官,也與石重貴要有些交情能得他信任,才會聽到他的牢騷話,可這種人卻又為什麽要傳石重貴的閑話?倒有點不可思議了。
郭威微一思索,便心裏有數,當下不接這話頭,轉了話題,簡單向三人介紹了一下今天大朝會的情況,隨後又向趙宏殷說道:“趙指揮,你這幾天沒什麽要緊之事,最好在家裏待著,禁軍中可能要有一番調整。”
趙宏殷一怔,凝視著郭威,見郭威朝他點頭,立即明白,心中大喜,急忙應下。
郭威看他明白自己言下之意,也笑著點點頭,朝金周二人說道:“郭某職在樞密院,雖然是掛個虛職,再怎麽說也有點薄麵;太常寺裏,郭某可就一點都說不上話了。”
此際雖然武將勢大,可文官多清高孤傲,表麵上虛與逶迤,實際上多敬而遠之。太常寺卿本屬朝廷中的九卿之一,當然是文官。同殿為臣,與他們這些武臣表麵上客客氣氣,實際是也是敬而遠之。郭威雖有心幫他們一把,但也實屬有心無力。
金周二人急忙搖頭,金正純答道:“院判過謙了!我二人雖然也盼著高升,可我們這些人在仕途上,也就算是到頭了,能安安穩穩的就不求別的了。”周世乾笑道:“可是俗話說的,乞丐也有三個窮朋友呢!雖然升不了官,可這人生在世,不能光是自家人走動的,也須得有人情往來。院判待人,實誠仗義,下官一直都是極欽佩的,以前是沒有機會結識,現在也想借著拜年巴結巴結院判相公,不知院判給不給這個薄麵?”
他這話當然是說笑了,郭威笑著擺擺手:“你二位才是過謙了呢!郭某雖有些虛名,卻也在這位置上蹉跎了好幾年,卻當不得相公這話!”說著指著二人笑道,“其餘不說,單你二位這迴春妙手,結識了就不虧,不定哪天就救了命呢!”
金正純笑道:“院判說笑了,我二人也當不得的。雖然世人皆離不了醫、藥二字,可除了我們這些人外,誰也不希望總跟醫藥打交道啊!”
張同芝笑道:“這話說得就是太過謙了,如今我們家平哥兒不就是二位救過來的嗎?等他大好了,肯定要過去給二位磕頭的。”
大家又都笑了起來,張同芝看向郭威問道:“文仲,你方才說朝廷裏將有大變,可說的是哪方麵的?”
郭威看看他,當然知道這位奶兄的意思,隻是當著外人不好跟他交底,便點點頭道:“是有些變化。朝會後麵,陛下匆匆便賜下恩賞,大約近幾天便要正式下旨,其中鄭王改封齊王,杜重威、楊光遠和我那位三哥正式加同平章事,我三哥還由鄴都留守改北京留守;計相和凝和成績加同平章事、中書侍郞銜,正式拜相;原判六軍諸衛事、侍衛步軍都指揮景延廣晉檢校太尉、侍衛親軍都指揮;樞密副使張從恩改任宣徽院宣徽使,這些事已經算是定了,看來陛下是想著要將樞密院調整一番了。”
此時郭威口中提到的北京非後世之北京,乃是當今皇帝發跡之地河東太原。京字原意是建在高處的高大房屋,後引申為王朝建都之處,意為京師之地高高在上,淩駕於天下所有城池。
我國曆代許多王朝都曾實行過多京製,在平定天下定都之後,還會因各種原因再定下東西南北各京,隻是其原因不同,也導致其地不同。如夏商之際,經常遷都,夏代的都城在千年之後都成了讓無數專家學者頭痛的大問題;商代都城能確定的有好幾個,但發掘出最多最確切文物最後能確定的是殷墟所在地安陽;西周有東西兩京,即西京鎬京和東都洛陽,平王東遷至洛陽,表明東周開始而西周滅亡;漢代亦有兩京,長安和洛陽,漢高祖劉邦本想定都洛陽,隻是被大臣們勸諫才西遷,由蕭何規劃籌建新都,這才有了光耀千古的世界第一古都——大漢京師長安;到了東漢還有個南京,不是後世江蘇那個省會,而是當時的漢光武帝劉秀發跡的家鄉南陽;隋唐兩京為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唐代也有個北京即太原,因為唐高祖李淵起家之地是太原;唐末朱溫挾持唐帝從長安遷都洛陽,後篡唐自立,也是洛陽長安視為東西二京;再之後後唐從太原攻滅後梁,定洛陽為京師,太原則為北京;直到後晉再到後漢,京師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北京太原。到了宋代則有四京,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即後世商丘,北京大名。北宋覆滅趙構南逃,至杭州再建南宋,杭州成為事實上的京師,但在官方稱謂中則一直是“行在”、臨安,在朕即國家的王朝時代,顧名思義,行在即皇帝出行所在,臨安即皇帝臨時居住地,其名義上的京師還是東京汴梁。
眾人一聽,這信息量可有點太大了,朝廷重臣一下這麽多人晉升改任,莫非要有什麽大動作?都有些驚訝,隨即便看向郭威,他可是樞密院院判,還有個兵部侍郎的虛銜,其職僅在樞密使、樞密副使之下,看似在朝廷重臣間的資曆和功勞還有點淺薄,但那要看跟誰比;郭威無論是論功勞還是論資曆,都要比現在樞密院處理日常事務的那兩位直院要高多了,樞密使桑維翰出使契丹未迴,副使張從恩改宣徽使,那麽這位郭院判會不會再進一步?
郭威笑著搖搖頭,渾不在意:“我這個樞密院院判,本來就是陛下為安撫我而任命的,我在樞密院中也沒多少事,這迴大概是要讓我去任外職了。”說著又不見痕跡地朝張同芝、趙宏殷兩人瞥了一眼,“不過,還得一段時間。”
張同芝點點頭,以示自己明白。就憑二人這兄弟情意,郭威也不可能不把自己安置好了就去外地,不看連才結識不久的趙宏殷都給安置了嘛,何況是自己,當下便放了寬心。當然會有些遺憾,若是郭威給他安排個京職,郭威卻去了外地,那就又少了照應。他是那種能實在做事,卻不能獨當一麵的小官僚,能得義弟把他的事安置妥當就成。
趙宏殷也點頭微笑,示意自己明白。
這時郭榮走來,向父親施禮說道:“大人,宴席已經備好了,是否請幾位長輩入席?”
大人是漢人稱唿至親尊長專用。稍有地位的人家中,子女稱父親為爹爹之類,一般是在私下裏比較親昵的場合;稱其為大人,則多是在有外人的情況下,就如現在這樣;如稱祖輩,再加上個老字,稱為老大人;漢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非稱唿至親尊長,是不會也不能稱唿別人為大人的,那相當於直接喊不相幹的人為親爹!至於官場上互稱大人,那還得好幾百年,直到晚清時期,漢人氣節盡喪的時候。
當然草根階層的貧民百姓家庭,就沒那麽多窮講究了。
郭威便站了起來,招唿道:“三位是貴客,輕易不登門的,今天來郭某家中,又是大年初一,尚勿嫌郭某簡慢,請隨郭某入席。”說罷便和張同芝兄弟兩個,引著三人來飯廳入席。
郭威雖是樞密院院判,但他這院判以下還有兩個直院,平時裏都是樞密副使張從恩主事,那兩位直院協助,他若在京裏,也經常過去在自己值房裏坐坐,他又不去爭權奪利,更不多管閑事,那些人巴不得的,當然更不會有事沒事的來煩擾他。
如今奉旨辦差才迴來,兒子又在重傷中,他這幾天就是不去,皇帝也能諒解,樞密院裏更沒人找他的碴。金、周、趙三人則都是輪班當值,才下了差的,今天一整天都是空閑,幾個人也算是意氣相投,圍坐小飲。
宴中並不用侍女服侍,兩個少年郎郭榮和張瓊又出來見了客人,隨後便立在旁邊服侍。五個人邊吃邊聊,倒也爽快,一直到傍晚方才結束。辭別之前,金周二位又去看了看薛平平,見他依然昏睡,便又給他把了把脈,檢查一下,並無什麽異常,又叮囑一番也就放心離去。
見進來一大群人,尹翠方睜開眼睛,和幾個女孩子急忙施禮,避在一旁。郭威夫妻走到床邊,朝床上打量一眼,命丫環搬來椅子,便朝金周二位太醫示意。
兩位太醫走到床邊,分別又給薛平平診視一番,之後對視一眼,臉上俱有些疑惑,轉身看看先前那兩個站在床邊,此時躲到一旁的女孩子,不禁沉思起來。
眾人一看他倆如此表情,都有些擔憂。清寧與吳氏幾乎同時發聲詢問:“可是……不妥……”“很要緊了嗎……”
兩位太醫這才迴過神來,見眾人都是一臉的憂色,歉意地搖搖頭,金正純擺擺手答道:“不是,我們倆是看到了不可思議之事,覺得奇怪這才……”見他遲疑一下,周世存接著話說道:“我們是覺得少公子身子恢複得極快,除了身上的傷口未愈,他脈相、體溫、唿吸、臉色這諸般狀況,都已經與常人無異!”金正純點點頭緩緩說道:“是啊,從院判將他送到太醫署診治,到現在不過才大半天時間,可謂匪夷所思!”
清寧急忙揭開被子握起薛平平小手,又察看他臉上身上情況,轉身又急切地問道:“可是……可是他怎麽還醒不過來呢?”
郭威這時換了衣服趕過來,聽見此話便接著說道:“須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啊!”說罷又朝金、周二人點點頭示意一下。
金、周二人隨即便明白,這是不想讓兩位老人家擔心,便也接著解釋一番,說不礙的,到晚間必會醒來。清寧便讓丈夫帶三人去正廳敘話,讓兩位老人家去休息下,自己去準備宴席;正要出門,又看著那尹翠靠在一邊瞌睡得直打盹兒,想起這女孩子也是熬了一夜半天,便讓丫環領她去睡,房間早已給她準備好了。尹翠卻強著不去,隻要守著薛平平。清寧無法,隻得笑罵一聲“小強驢兒”,便不再理會。
郭威陪著金、周、趙三人來到正廳,分賓主落座,那張同芝也來相陪。兩個少年郭榮、張瓊也大人似的來陪,各自站在自己父親後邊。郭威一笑,朝兩個少年擺擺手說道:“你們不用在此,都趕了好遠的路,先去休息;若是不累,去幫你們母親。”兩個少年便施禮告退。
趙宏殷此次目的倒是最單純的,就是拜年。
此時拜年,本來是見不見主人都可以走的,有的文人士子甚至投張名貼便走,根本不進主人家大門;他此時若是再來辭別,就有些刻意了,他是武將,本來就豪爽,倒也不再客氣,坐下來便笑著問道:“院判這是才從大朝會迴來,我可是聽說今天的這大朝,差點因為個胡子出了點事!”
所謂胡子,後世指的是土匪強盜,現在則單純明確的很,指的就是北邊的胡人,也就是契丹人。其自興起立國以來,每每南下侵攏打草穀,實與土匪強盜無異!所以中原人提起胡子都沒什麽好感。
郭威笑道:“你這消息倒知道的快,這才散朝,你就得了信兒!”
趙宏殷笑道:“倒不是有人去跟我說,我算什麽?芝麻粒兒大的一個小官兒,誰跟我來傳這些?就是路上遇見開封府的熟人,他們都氣得不得了,說是胡子使者在大朝會上,藐視我中原無人,胡說八道,胡作非為!”
郭威微一沉吟,隨即明白。若說大朝會上,哪個對契丹人的囂張最為氣憤,無疑要推皇子、鄭王石重貴為首;其次則是山南道任職的吳巒,但吳巒很明顯被皇帝安撫過了,那人又是個極重大局極有風骨的豪傑,當然不會出爾反爾。
至於石重貴身兼多職,他不但是同平章事、皇城使,還兼著開封府尹,他平時不一定要去開封府去辦差,開封府還有一大堆副、屬職官呢,如府裏的判官等官員,好幾個是石重貴的心腹,石重貴覺得在大朝會上受了契丹人的氣,他又不是個能隱忍低調的性子,當然要在心腹麵前發幾句牢騷。不過石重貴還留在宮裏議事,並未出來;他這牢騷話也傳得太快了些,顯然是有心人在發力。
那會是誰呢?此人必是能參加大朝會的朝官,也與石重貴要有些交情能得他信任,才會聽到他的牢騷話,可這種人卻又為什麽要傳石重貴的閑話?倒有點不可思議了。
郭威微一思索,便心裏有數,當下不接這話頭,轉了話題,簡單向三人介紹了一下今天大朝會的情況,隨後又向趙宏殷說道:“趙指揮,你這幾天沒什麽要緊之事,最好在家裏待著,禁軍中可能要有一番調整。”
趙宏殷一怔,凝視著郭威,見郭威朝他點頭,立即明白,心中大喜,急忙應下。
郭威看他明白自己言下之意,也笑著點點頭,朝金周二人說道:“郭某職在樞密院,雖然是掛個虛職,再怎麽說也有點薄麵;太常寺裏,郭某可就一點都說不上話了。”
此際雖然武將勢大,可文官多清高孤傲,表麵上虛與逶迤,實際上多敬而遠之。太常寺卿本屬朝廷中的九卿之一,當然是文官。同殿為臣,與他們這些武臣表麵上客客氣氣,實際是也是敬而遠之。郭威雖有心幫他們一把,但也實屬有心無力。
金周二人急忙搖頭,金正純答道:“院判過謙了!我二人雖然也盼著高升,可我們這些人在仕途上,也就算是到頭了,能安安穩穩的就不求別的了。”周世乾笑道:“可是俗話說的,乞丐也有三個窮朋友呢!雖然升不了官,可這人生在世,不能光是自家人走動的,也須得有人情往來。院判待人,實誠仗義,下官一直都是極欽佩的,以前是沒有機會結識,現在也想借著拜年巴結巴結院判相公,不知院判給不給這個薄麵?”
他這話當然是說笑了,郭威笑著擺擺手:“你二位才是過謙了呢!郭某雖有些虛名,卻也在這位置上蹉跎了好幾年,卻當不得相公這話!”說著指著二人笑道,“其餘不說,單你二位這迴春妙手,結識了就不虧,不定哪天就救了命呢!”
金正純笑道:“院判說笑了,我二人也當不得的。雖然世人皆離不了醫、藥二字,可除了我們這些人外,誰也不希望總跟醫藥打交道啊!”
張同芝笑道:“這話說得就是太過謙了,如今我們家平哥兒不就是二位救過來的嗎?等他大好了,肯定要過去給二位磕頭的。”
大家又都笑了起來,張同芝看向郭威問道:“文仲,你方才說朝廷裏將有大變,可說的是哪方麵的?”
郭威看看他,當然知道這位奶兄的意思,隻是當著外人不好跟他交底,便點點頭道:“是有些變化。朝會後麵,陛下匆匆便賜下恩賞,大約近幾天便要正式下旨,其中鄭王改封齊王,杜重威、楊光遠和我那位三哥正式加同平章事,我三哥還由鄴都留守改北京留守;計相和凝和成績加同平章事、中書侍郞銜,正式拜相;原判六軍諸衛事、侍衛步軍都指揮景延廣晉檢校太尉、侍衛親軍都指揮;樞密副使張從恩改任宣徽院宣徽使,這些事已經算是定了,看來陛下是想著要將樞密院調整一番了。”
此時郭威口中提到的北京非後世之北京,乃是當今皇帝發跡之地河東太原。京字原意是建在高處的高大房屋,後引申為王朝建都之處,意為京師之地高高在上,淩駕於天下所有城池。
我國曆代許多王朝都曾實行過多京製,在平定天下定都之後,還會因各種原因再定下東西南北各京,隻是其原因不同,也導致其地不同。如夏商之際,經常遷都,夏代的都城在千年之後都成了讓無數專家學者頭痛的大問題;商代都城能確定的有好幾個,但發掘出最多最確切文物最後能確定的是殷墟所在地安陽;西周有東西兩京,即西京鎬京和東都洛陽,平王東遷至洛陽,表明東周開始而西周滅亡;漢代亦有兩京,長安和洛陽,漢高祖劉邦本想定都洛陽,隻是被大臣們勸諫才西遷,由蕭何規劃籌建新都,這才有了光耀千古的世界第一古都——大漢京師長安;到了東漢還有個南京,不是後世江蘇那個省會,而是當時的漢光武帝劉秀發跡的家鄉南陽;隋唐兩京為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唐代也有個北京即太原,因為唐高祖李淵起家之地是太原;唐末朱溫挾持唐帝從長安遷都洛陽,後篡唐自立,也是洛陽長安視為東西二京;再之後後唐從太原攻滅後梁,定洛陽為京師,太原則為北京;直到後晉再到後漢,京師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北京太原。到了宋代則有四京,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即後世商丘,北京大名。北宋覆滅趙構南逃,至杭州再建南宋,杭州成為事實上的京師,但在官方稱謂中則一直是“行在”、臨安,在朕即國家的王朝時代,顧名思義,行在即皇帝出行所在,臨安即皇帝臨時居住地,其名義上的京師還是東京汴梁。
眾人一聽,這信息量可有點太大了,朝廷重臣一下這麽多人晉升改任,莫非要有什麽大動作?都有些驚訝,隨即便看向郭威,他可是樞密院院判,還有個兵部侍郎的虛銜,其職僅在樞密使、樞密副使之下,看似在朝廷重臣間的資曆和功勞還有點淺薄,但那要看跟誰比;郭威無論是論功勞還是論資曆,都要比現在樞密院處理日常事務的那兩位直院要高多了,樞密使桑維翰出使契丹未迴,副使張從恩改宣徽使,那麽這位郭院判會不會再進一步?
郭威笑著搖搖頭,渾不在意:“我這個樞密院院判,本來就是陛下為安撫我而任命的,我在樞密院中也沒多少事,這迴大概是要讓我去任外職了。”說著又不見痕跡地朝張同芝、趙宏殷兩人瞥了一眼,“不過,還得一段時間。”
張同芝點點頭,以示自己明白。就憑二人這兄弟情意,郭威也不可能不把自己安置好了就去外地,不看連才結識不久的趙宏殷都給安置了嘛,何況是自己,當下便放了寬心。當然會有些遺憾,若是郭威給他安排個京職,郭威卻去了外地,那就又少了照應。他是那種能實在做事,卻不能獨當一麵的小官僚,能得義弟把他的事安置妥當就成。
趙宏殷也點頭微笑,示意自己明白。
這時郭榮走來,向父親施禮說道:“大人,宴席已經備好了,是否請幾位長輩入席?”
大人是漢人稱唿至親尊長專用。稍有地位的人家中,子女稱父親為爹爹之類,一般是在私下裏比較親昵的場合;稱其為大人,則多是在有外人的情況下,就如現在這樣;如稱祖輩,再加上個老字,稱為老大人;漢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非稱唿至親尊長,是不會也不能稱唿別人為大人的,那相當於直接喊不相幹的人為親爹!至於官場上互稱大人,那還得好幾百年,直到晚清時期,漢人氣節盡喪的時候。
當然草根階層的貧民百姓家庭,就沒那麽多窮講究了。
郭威便站了起來,招唿道:“三位是貴客,輕易不登門的,今天來郭某家中,又是大年初一,尚勿嫌郭某簡慢,請隨郭某入席。”說罷便和張同芝兄弟兩個,引著三人來飯廳入席。
郭威雖是樞密院院判,但他這院判以下還有兩個直院,平時裏都是樞密副使張從恩主事,那兩位直院協助,他若在京裏,也經常過去在自己值房裏坐坐,他又不去爭權奪利,更不多管閑事,那些人巴不得的,當然更不會有事沒事的來煩擾他。
如今奉旨辦差才迴來,兒子又在重傷中,他這幾天就是不去,皇帝也能諒解,樞密院裏更沒人找他的碴。金、周、趙三人則都是輪班當值,才下了差的,今天一整天都是空閑,幾個人也算是意氣相投,圍坐小飲。
宴中並不用侍女服侍,兩個少年郎郭榮和張瓊又出來見了客人,隨後便立在旁邊服侍。五個人邊吃邊聊,倒也爽快,一直到傍晚方才結束。辭別之前,金周二位又去看了看薛平平,見他依然昏睡,便又給他把了把脈,檢查一下,並無什麽異常,又叮囑一番也就放心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