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過京杭運河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鄆(yun)城縣城的位置在曹州東北方向一百多裏處,即今天山東省菏澤市的鄆城縣,不過在當下歸屬於濟寧州所轄。
當下鄆城縣的轄區麵積非常大,不僅包括後世的鄆城縣全部還有濟寧市梁山縣大部以及菏澤市鄄(juan)城縣的部分,不過在明代沒有梁山縣和鄄城縣,這兩地都還隻是鎮級行政單位。
在三天之後鐵營帶著各路義軍便從曹州開拔了,在攻占曹州的這幾天可把兗州府官員嚇的不輕,嚇的這兗州府的官員將府城都給戒嚴了。
從曹州開拔之後義軍並沒有去攻打鄆城縣,而是沿著灉(yong)水西岸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進,這灉水是黃河向東北方向流淌的支流,在黃河改道之後這條河流便消失了。
說起這鄆城縣看過《水滸傳》的肯定不陌生,水泊梁山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裏,水泊梁山的位置就是鄆城縣東北五十裏處。
王鐵他們這群流寇頭子都是熟讀《水滸》的,本來還想去水泊梁山憑吊先賢,向宋代的那群先賢致敬。 可這水泊梁山位於灉水以東,而義軍大部隊則是沿著灉水以西行軍,如果要去梁山泊的話就要渡過灉水。
這灉水河兩岸距離差不多有一兩百米遠,且因為是黃河支流的原因水流太急不能架設浮橋隻能用木筏子過河,所以為了去瞻仰先賢沒那個必要大費周章隻得作罷。
鄆城縣這一片也算得上是革命老區,早在天啟二年的時候,白蓮教徒徐鴻儒便帶領鄆城縣這一片的窮苦百姓起兵造反,當時聲勢極為浩大,頂峰時刻徐鴻儒曾經擁眾十萬。
當然,這所謂的十萬人肯定是有的而且可能比這還多,但那裏麵大多數都是跟著徐鴻儒一塊吃大戶的饑民而已,能打的最多不過幾千人。
所以在徐鴻儒起義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明朝給鎮壓了下去,徐鴻儒本人因為固守鄆城縣而被官軍給俘虜送到京師處死慷慨就義。
雖然徐鴻儒身死但是他的殘部依舊在繼續作戰,有的流竄到畿南地區,不過這群流竄到畿南地區的白蓮教徒非常不幸。
遇到了剛剛上任大名知府的盧象升,最終這群徐鴻儒殘部被盧象升給鎮壓下去了,盧象升也因為鎮壓白蓮教匪有功一路升到正三品的掛職山東按察使兼分守大名、廣平、順德兵備道。
而留在山東地區繼續作戰的白蓮教徒則是進入到水泊梁山以及其北部的東平湖一帶繼續堅持抵抗,這支白蓮教徒始終都沒有如同《水滸傳》裏麵一樣招安,直到改朝換代都還在繼續抵抗。
...
這山東地區一馬平川的地勢,鐵營帶領的各路義軍很快就沿著灉水行進到其盡頭處,也就是京杭運河、廣濟渠、大清河三大河流的交匯之處。
在廣濟渠以南運河以東這一片歸屬於鄆城縣所轄,此地因為來往的人群密集以及商業活動頻繁,所以此地便有一座集鎮名為沙灣鎮。
這個地方今天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大概率因為黃河改道的原因在水裏麵泡著。
義軍在還沒有抵達沙灣鎮之前這裏的老百姓和商人都已經跑光了,所以義軍占領沙灣鎮之後這裏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附近的船隻也基本上被全部開走了。
無奈之下鐵營以及各路義軍隻能去老鄉家裏“借”木頭,義軍將沙灣鎮的大量房屋給拆掉,然後在運河上麵架設浮橋。
也虧得當下的民間建築多用的磚木混合結構,那用的木頭比磚頭都多,大部分的民居基本上除了地基之外就都用木頭搭建。
一天左右的時間義軍便將運河浮橋給架設完畢,這在沙灣一帶的運河寬度僅不到五十米,畢竟在明代運河的作用沒有後世清代那麽大。
“百萬漕工衣食所係”的事情在明代是沒有的,明朝海運和漕運並用,並不僅僅是依靠運河來往京師輸送糧食等一些物資,所以有明一代對於運河進行修建和清理。
這樣一來也就給義軍快速通過運河提供的基礎,這要是運河寬度拓寬到一兩百米那這要想架設浮橋和過河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
運河西岸,鐵營臨時帥帳。
此時的運河西南地區密密麻麻的紮著帳篷,在對岸同樣也是紮起了一排排的帳篷,而在運河浮橋上不斷有義軍牽著馬拉著物資從浮橋上過去。
鐵營的左、右、前三營基本上已經渡過了浮橋到了對岸去,僅後勤協和中營還在運河的西岸,鐵營的帥帳也就在運河的邊上。
此時王鐵和鐵營的幾個頭領還有賀一龍、張一川他們就在王鐵帥帳的外麵看著運河上人來人往的義軍弟兄們。
在王鐵身邊的李子健對王鐵匯報道:“大帥,梁山泊的侯五求見大帥,希望能與大帥聯營一道前往濟南府!”
王鐵聽後問道:“這侯五什麽來頭?!手下兵力如何?!”
李子健想了想便對王鐵說道:“這侯五是當初那群在鄆城縣造反的白蓮教殘部,咱們的細作來兗州府就是靠這侯五來引的路。”
“這侯五手下人數雖多,差不多整個梁山泊那一片的山寨都是他的弟兄,少說也得有個萬把號人。”
“不過屬下也去他的山寨瞧了一下,他本寨的所謂老本精幹還不如當初咱們在陝北做土匪的時候厲害,這戰鬥力那實在是不敢恭維。”
“所以屬下建議大帥還是不要把他們帶著,這帶著完全就是累贅。”
一旁的賀一龍聽後笑著對李子健說道:“子建兄弟這話說的不對,再怎麽著那侯五當個炮灰消耗一下官兵的銃子箭矢應該不是問題吧?!”
李子建聽後看了一眼賀一龍然後對他拱了拱手說道:“賀掌盤這還說的也沒問題,但那侯五說要咱們給他提供糧草,隻要賀掌盤願意出,我鐵營肯定也是沒意見的!”
“操!讓他滾!他媽的帶著他發財還想要咱們給他出本錢!”賀一龍聽後立馬就臉色一變怒罵道。
這也不是侯五想占義軍的便宜,而是那侯五確實沒有出征的本錢,他手下的那些弟兄說是水匪山賊其實就是一群在梁山泊打漁的漁民而已。
平日裏就靠打漁然後加上采集和部分耕種來維持生活,隻是因為遊離在大明朝官府的統治秩序之外,所以才被官府視為賊匪。
他們在梁山泊一片活動到還能維持生活,但是一旦出征在外那就必須得外人提供糧草。
至於為什麽侯五不到處去搶,那是因為梁山泊的水匪在湖裏依靠地形優勢打仗還行,出了梁山泊就連一般的鄉勇都能收拾他們,所以這侯五他們一直都被困在梁山泊以及東平湖一帶不能動彈。
這幾百年前的梁山賊寇和當下的侯五都是一樣的,都隻不過是一群三流的水匪而已,根本就沒有《水滸傳》裏麵寫的那麽牛逼。
真正有《水滸傳》裏麵所描述的那種戰鬥力的賊寇就是從陝西三邊出來的這群流寇,不過很可惜沒人給陝西流寇寫一本如同《水滸傳》一樣的作品。今日之梁山泊地貌 “嗯!那好就按你的意思辦,給他侯五說我軍糧草不足無法為他提供補給,還請他另請高明吧!”王鐵隨後說道。
“是!”
接著王鐵又對李子建問道:“那濟南府方向有沒有動靜?!有沒有派兵過來堵截咱們?!”
李子健聽後沉吟了一會便迴答道:“大帥,據今天早上探馬迴來稟告,說那東阿、平陰兩縣已經戒嚴,城頭上已經有百姓上城協防。”
“去往濟南府長清縣包括府治曆城附近的探馬迴來報告也稱城門都已經關閉,但絲毫未見有官軍前來運河堵截咱們!”
“咱們渡過運河之後,沿著大清河一路向東最多也就是兩百多裏地就到了山東省城,而咱們這麽大的動靜濟南府那邊都沒有反應,可見登萊那邊確實吃緊,以至於連迴防省城的兵力都不足。”
一說到“登萊”王鐵就想起來點什麽,於是便對李子建問道:“這派到登萊去聯絡那孔什麽德的弟兄迴來了嗎?!”
李子建聽到這話臉色就有些鬱悶了,隻見李子健歎了口氣對王鐵說道:“大帥,咱們在大名府的時候就已經派出了一波弟兄,到了曹州又派了一波,這渡過運河之後屬下還打算繼續派出一波。”
“這這連著兩撥弟兄沒一波迴來的,屬下估計這派去的弟兄都叫官兵給抓了,這搞的細作司的弟兄都不敢接屬下派出的這個任務!”
這李子健不知道的是從運河所在的位置距離登州府差不多有一千多裏地,至於從大名府還有曹州出發那估計最起碼是在一千三百裏地以上。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派去的弟兄有的才剛到那附近,至於等他們迴來最起碼還得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這鐵營以及各路義軍弟兄們都是陝西人和山西人,不知道這山東半島地勢,王鐵上輩子也沒來山東這邊打過工,所以不了解這距離到底有多遠。
當下鄆城縣的轄區麵積非常大,不僅包括後世的鄆城縣全部還有濟寧市梁山縣大部以及菏澤市鄄(juan)城縣的部分,不過在明代沒有梁山縣和鄄城縣,這兩地都還隻是鎮級行政單位。
在三天之後鐵營帶著各路義軍便從曹州開拔了,在攻占曹州的這幾天可把兗州府官員嚇的不輕,嚇的這兗州府的官員將府城都給戒嚴了。
從曹州開拔之後義軍並沒有去攻打鄆城縣,而是沿著灉(yong)水西岸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進,這灉水是黃河向東北方向流淌的支流,在黃河改道之後這條河流便消失了。
說起這鄆城縣看過《水滸傳》的肯定不陌生,水泊梁山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裏,水泊梁山的位置就是鄆城縣東北五十裏處。
王鐵他們這群流寇頭子都是熟讀《水滸》的,本來還想去水泊梁山憑吊先賢,向宋代的那群先賢致敬。 可這水泊梁山位於灉水以東,而義軍大部隊則是沿著灉水以西行軍,如果要去梁山泊的話就要渡過灉水。
這灉水河兩岸距離差不多有一兩百米遠,且因為是黃河支流的原因水流太急不能架設浮橋隻能用木筏子過河,所以為了去瞻仰先賢沒那個必要大費周章隻得作罷。
鄆城縣這一片也算得上是革命老區,早在天啟二年的時候,白蓮教徒徐鴻儒便帶領鄆城縣這一片的窮苦百姓起兵造反,當時聲勢極為浩大,頂峰時刻徐鴻儒曾經擁眾十萬。
當然,這所謂的十萬人肯定是有的而且可能比這還多,但那裏麵大多數都是跟著徐鴻儒一塊吃大戶的饑民而已,能打的最多不過幾千人。
所以在徐鴻儒起義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明朝給鎮壓了下去,徐鴻儒本人因為固守鄆城縣而被官軍給俘虜送到京師處死慷慨就義。
雖然徐鴻儒身死但是他的殘部依舊在繼續作戰,有的流竄到畿南地區,不過這群流竄到畿南地區的白蓮教徒非常不幸。
遇到了剛剛上任大名知府的盧象升,最終這群徐鴻儒殘部被盧象升給鎮壓下去了,盧象升也因為鎮壓白蓮教匪有功一路升到正三品的掛職山東按察使兼分守大名、廣平、順德兵備道。
而留在山東地區繼續作戰的白蓮教徒則是進入到水泊梁山以及其北部的東平湖一帶繼續堅持抵抗,這支白蓮教徒始終都沒有如同《水滸傳》裏麵一樣招安,直到改朝換代都還在繼續抵抗。
...
這山東地區一馬平川的地勢,鐵營帶領的各路義軍很快就沿著灉水行進到其盡頭處,也就是京杭運河、廣濟渠、大清河三大河流的交匯之處。
在廣濟渠以南運河以東這一片歸屬於鄆城縣所轄,此地因為來往的人群密集以及商業活動頻繁,所以此地便有一座集鎮名為沙灣鎮。
這個地方今天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大概率因為黃河改道的原因在水裏麵泡著。
義軍在還沒有抵達沙灣鎮之前這裏的老百姓和商人都已經跑光了,所以義軍占領沙灣鎮之後這裏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附近的船隻也基本上被全部開走了。
無奈之下鐵營以及各路義軍隻能去老鄉家裏“借”木頭,義軍將沙灣鎮的大量房屋給拆掉,然後在運河上麵架設浮橋。
也虧得當下的民間建築多用的磚木混合結構,那用的木頭比磚頭都多,大部分的民居基本上除了地基之外就都用木頭搭建。
一天左右的時間義軍便將運河浮橋給架設完畢,這在沙灣一帶的運河寬度僅不到五十米,畢竟在明代運河的作用沒有後世清代那麽大。
“百萬漕工衣食所係”的事情在明代是沒有的,明朝海運和漕運並用,並不僅僅是依靠運河來往京師輸送糧食等一些物資,所以有明一代對於運河進行修建和清理。
這樣一來也就給義軍快速通過運河提供的基礎,這要是運河寬度拓寬到一兩百米那這要想架設浮橋和過河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
運河西岸,鐵營臨時帥帳。
此時的運河西南地區密密麻麻的紮著帳篷,在對岸同樣也是紮起了一排排的帳篷,而在運河浮橋上不斷有義軍牽著馬拉著物資從浮橋上過去。
鐵營的左、右、前三營基本上已經渡過了浮橋到了對岸去,僅後勤協和中營還在運河的西岸,鐵營的帥帳也就在運河的邊上。
此時王鐵和鐵營的幾個頭領還有賀一龍、張一川他們就在王鐵帥帳的外麵看著運河上人來人往的義軍弟兄們。
在王鐵身邊的李子健對王鐵匯報道:“大帥,梁山泊的侯五求見大帥,希望能與大帥聯營一道前往濟南府!”
王鐵聽後問道:“這侯五什麽來頭?!手下兵力如何?!”
李子健想了想便對王鐵說道:“這侯五是當初那群在鄆城縣造反的白蓮教殘部,咱們的細作來兗州府就是靠這侯五來引的路。”
“這侯五手下人數雖多,差不多整個梁山泊那一片的山寨都是他的弟兄,少說也得有個萬把號人。”
“不過屬下也去他的山寨瞧了一下,他本寨的所謂老本精幹還不如當初咱們在陝北做土匪的時候厲害,這戰鬥力那實在是不敢恭維。”
“所以屬下建議大帥還是不要把他們帶著,這帶著完全就是累贅。”
一旁的賀一龍聽後笑著對李子健說道:“子建兄弟這話說的不對,再怎麽著那侯五當個炮灰消耗一下官兵的銃子箭矢應該不是問題吧?!”
李子建聽後看了一眼賀一龍然後對他拱了拱手說道:“賀掌盤這還說的也沒問題,但那侯五說要咱們給他提供糧草,隻要賀掌盤願意出,我鐵營肯定也是沒意見的!”
“操!讓他滾!他媽的帶著他發財還想要咱們給他出本錢!”賀一龍聽後立馬就臉色一變怒罵道。
這也不是侯五想占義軍的便宜,而是那侯五確實沒有出征的本錢,他手下的那些弟兄說是水匪山賊其實就是一群在梁山泊打漁的漁民而已。
平日裏就靠打漁然後加上采集和部分耕種來維持生活,隻是因為遊離在大明朝官府的統治秩序之外,所以才被官府視為賊匪。
他們在梁山泊一片活動到還能維持生活,但是一旦出征在外那就必須得外人提供糧草。
至於為什麽侯五不到處去搶,那是因為梁山泊的水匪在湖裏依靠地形優勢打仗還行,出了梁山泊就連一般的鄉勇都能收拾他們,所以這侯五他們一直都被困在梁山泊以及東平湖一帶不能動彈。
這幾百年前的梁山賊寇和當下的侯五都是一樣的,都隻不過是一群三流的水匪而已,根本就沒有《水滸傳》裏麵寫的那麽牛逼。
真正有《水滸傳》裏麵所描述的那種戰鬥力的賊寇就是從陝西三邊出來的這群流寇,不過很可惜沒人給陝西流寇寫一本如同《水滸傳》一樣的作品。今日之梁山泊地貌 “嗯!那好就按你的意思辦,給他侯五說我軍糧草不足無法為他提供補給,還請他另請高明吧!”王鐵隨後說道。
“是!”
接著王鐵又對李子建問道:“那濟南府方向有沒有動靜?!有沒有派兵過來堵截咱們?!”
李子健聽後沉吟了一會便迴答道:“大帥,據今天早上探馬迴來稟告,說那東阿、平陰兩縣已經戒嚴,城頭上已經有百姓上城協防。”
“去往濟南府長清縣包括府治曆城附近的探馬迴來報告也稱城門都已經關閉,但絲毫未見有官軍前來運河堵截咱們!”
“咱們渡過運河之後,沿著大清河一路向東最多也就是兩百多裏地就到了山東省城,而咱們這麽大的動靜濟南府那邊都沒有反應,可見登萊那邊確實吃緊,以至於連迴防省城的兵力都不足。”
一說到“登萊”王鐵就想起來點什麽,於是便對李子建問道:“這派到登萊去聯絡那孔什麽德的弟兄迴來了嗎?!”
李子建聽到這話臉色就有些鬱悶了,隻見李子健歎了口氣對王鐵說道:“大帥,咱們在大名府的時候就已經派出了一波弟兄,到了曹州又派了一波,這渡過運河之後屬下還打算繼續派出一波。”
“這這連著兩撥弟兄沒一波迴來的,屬下估計這派去的弟兄都叫官兵給抓了,這搞的細作司的弟兄都不敢接屬下派出的這個任務!”
這李子健不知道的是從運河所在的位置距離登州府差不多有一千多裏地,至於從大名府還有曹州出發那估計最起碼是在一千三百裏地以上。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派去的弟兄有的才剛到那附近,至於等他們迴來最起碼還得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這鐵營以及各路義軍弟兄們都是陝西人和山西人,不知道這山東半島地勢,王鐵上輩子也沒來山東這邊打過工,所以不了解這距離到底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