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麽?”
短兵相接是李代最不喜歡的戰鬥方式,可是既然已經和敵人攪和到了一起,卻又是避無可避的事實。
看來前方戰事不利,戰爭已經發展到不可控製的地步。
沒有時間再去思考人生,更沒有時間去猶豫。
李代連忙站起身來,對劉能吩咐道:
“立即讓府兵們全都跨上戰馬,集合於本王帳前,我們殺敵去!”
李若蘭看著再度站出來的李代,臉上露出滿意而又欣慰的笑容。
“王爺,若蘭也想陪您上戰場殺敵去。”
“不行!”
“為什麽不行?”
看著一臉傲嬌的李若蘭,李代沉聲說道:
“上一次是因為沒有一處安全之所在,所以小爺我才不得不讓你跟在小爺我的身後,上了戰場。現在則不然,大營可以很好的護你周全,小爺我才可以安心殺敵,不必顧忌於你。所以,你好好在大營裏麵待著,隻安心等待小爺凱旋便可,哪裏都不許你去!”
霸道是霸道了點兒,不過李若蘭仍不買賬。
“王爺,若蘭雖是一介女流,但也有一身功夫在身,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若蘭也想保家衛國,為百姓為朝廷出力,王爺,您就讓若蘭隨您去吧!”
隨我去個屁!說的好像小爺我要死似的。
“不行就是不行,你就是把天給說破了,小爺我也不會讓你去冒險,你就死了這份心吧!”
“王爺……”
“王爺,府兵們已經集結完畢,就等您下令了。”
李代看向堵在門口的劉能,堅定的說道:
“出發!”
劉能本來還以為,李代會搞個誓師大會,或者是戰前動員會呢,哪料平時廢話連天的李代,在這個大多數人都會囉嗦一番的時候,居然隻說了短短兩個字處來,一時之間,劉能居然還有些不太適應。
“還愣著幹嘛呢!說你呢!李若蘭!還不趕緊讓人把小爺的馬牽來,把小爺的長槍取來,把小爺的大旗豎起來。這迴小爺我要大殺四方,用突厥人的人頭,鑄造小爺我的不世之威名!”
有話說不出,還在愣神的李若蘭,被李代一頓誇誇奇談,搞得更加說不出話了。
真是吹牛不用打草稿,母豬也會飛上樹。
還不世之威名呢!
能夠完好無缺的迴來就不錯了。
李若蘭目送李代離開,在心裏默默祈禱,王爺您一定要安然無恙,平安歸來,否則若蘭還得去陰間去尋你,實在太麻煩了。
李代帶著隊伍來到兩軍陣前,看到裴天嘯已經率領李恪新組建的騎兵隊,正在戰陣裏麵與突厥騎兵周璿。
不禁有些愣神。
騎兵最有力的便是衝鋒,穿刺,而不是陪敵人在原地跳舞。
可是在看了一小會兒之後,李代才明白李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原來,李恪引以為傲的方圓矩陣,早已被敵人撕裂成無數塊,再也無法像堅實的城牆一樣,守護住陣地。
而兩側僅剩的魚鱗陣,若非有騎兵隊的牽製,很有可能會遭遇敵人的無情的絞殺,傷亡會極其嚴重。
再往山坡上看,同樣有不少的突厥人放棄了馬匹,與李恪安排的射手戰鬥在了一起。
整個戰場真如劉能所說,亂成了一鍋粥。
到處都有喊殺聲,聽的李代血脈噴張。
顧不上與李恪打招唿,李代將手中的長槍高高舉起,大聲喝道:
“強虜在前,家國在後,護我山河,匹夫有責。弟兄們,握緊你們手中的長槊與刀槍,隨本王殺他個你死我活!”
李代身後的府兵,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騎在馬背上,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指天高喊道:
“殺!殺!殺……”
喊殺聲,震耳欲聾,殺氣直衝天際。
“殺啊!”
隨著李代一聲高喊,一馬當先,四百多勇士,猶如一道鋼鐵洪流,洶湧澎湃著滾滾向前。
此時的李恪滿臉憂愁,他沒有想到今天的戰鬥,突厥人竟然會準備的如此充分。
不光準備了像門板一樣的大盾,就連山坡上的弓箭手,也遭受到突厥人的針對。
突厥人今天的進攻猶如海浪一般,沒有絲毫的間隙。
常常是一隊剛出,便一隊緊隨,一隊剛至,便一隊又來。
壓力如山嶽般,連綿不絕,令唐軍根本喘不過氣來。
好在之前從李代那裏弄來了馬匹,組建了一支騎兵隊,否則現在的唐軍,恐怕連陣地一角也守不住。
李代的出現,李恪看在眼裏,當他發現李代帶著他的人馬,衝上戰場的時候,心裏豔羨的同時,又有許多苦澀。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領導,至少他李恪不是。
這一刻的李恪,別提有多悔恨了。
經過幾場戰鬥的洗禮,現在的李代更加的勇猛。
一杆長槍在他手中,時而如龍似蛇,時而剛猛如刀。
能刺就紮,能砍就劈,敵人多時,便掃出一片棍影,殺的突厥人馬嘶人嚎。
隻一會兒功夫,便在戰場中間,殺出一條寬寬的血路來。
“劉能,我左你右,雙龍絞殺。”
“諾!”
兩杆大旗迎風招展,唿啦啦寫出一個劉字,轉向一邊。
另一杆大旗,遮蔽了陽光,在突厥人的臉上,刻畫出一個大大的福字,令突厥首領顏麵無光。
“此人難道就是大唐福王殿下?”
加羅利終究還是一位突厥人,盡管李代放過了他,可他並不打算放過李代。
在他迴去之後,立馬便向阿史那莫賀咄設,一五一十的匯報了李代全部的情況,尤其是對李代的卑鄙程度,進行了無法言說的控訴。
說李代是一個隻知道偷襲放火下毒的小人,說他行軍打仗,身邊居然還帶著一個女人,是色中餓鬼,是大唐王爺裏麵,最下流無恥的流氓。
反正沒有一句好話,但凡可以醜化一個人的詞語,加羅利毫不吝嗇的全都用在了李代身上,把李代渾身上下,厚厚的鋪了好幾層,仍舊意猶未盡。
此次戰鬥,加羅利人雖然沒有跟過來,但是由他形容的李代的畫像,卻隨軍而來。
此時此刻,已經由隨從遞上,正在突厥首領的手中,緩緩打開。
短兵相接是李代最不喜歡的戰鬥方式,可是既然已經和敵人攪和到了一起,卻又是避無可避的事實。
看來前方戰事不利,戰爭已經發展到不可控製的地步。
沒有時間再去思考人生,更沒有時間去猶豫。
李代連忙站起身來,對劉能吩咐道:
“立即讓府兵們全都跨上戰馬,集合於本王帳前,我們殺敵去!”
李若蘭看著再度站出來的李代,臉上露出滿意而又欣慰的笑容。
“王爺,若蘭也想陪您上戰場殺敵去。”
“不行!”
“為什麽不行?”
看著一臉傲嬌的李若蘭,李代沉聲說道:
“上一次是因為沒有一處安全之所在,所以小爺我才不得不讓你跟在小爺我的身後,上了戰場。現在則不然,大營可以很好的護你周全,小爺我才可以安心殺敵,不必顧忌於你。所以,你好好在大營裏麵待著,隻安心等待小爺凱旋便可,哪裏都不許你去!”
霸道是霸道了點兒,不過李若蘭仍不買賬。
“王爺,若蘭雖是一介女流,但也有一身功夫在身,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若蘭也想保家衛國,為百姓為朝廷出力,王爺,您就讓若蘭隨您去吧!”
隨我去個屁!說的好像小爺我要死似的。
“不行就是不行,你就是把天給說破了,小爺我也不會讓你去冒險,你就死了這份心吧!”
“王爺……”
“王爺,府兵們已經集結完畢,就等您下令了。”
李代看向堵在門口的劉能,堅定的說道:
“出發!”
劉能本來還以為,李代會搞個誓師大會,或者是戰前動員會呢,哪料平時廢話連天的李代,在這個大多數人都會囉嗦一番的時候,居然隻說了短短兩個字處來,一時之間,劉能居然還有些不太適應。
“還愣著幹嘛呢!說你呢!李若蘭!還不趕緊讓人把小爺的馬牽來,把小爺的長槍取來,把小爺的大旗豎起來。這迴小爺我要大殺四方,用突厥人的人頭,鑄造小爺我的不世之威名!”
有話說不出,還在愣神的李若蘭,被李代一頓誇誇奇談,搞得更加說不出話了。
真是吹牛不用打草稿,母豬也會飛上樹。
還不世之威名呢!
能夠完好無缺的迴來就不錯了。
李若蘭目送李代離開,在心裏默默祈禱,王爺您一定要安然無恙,平安歸來,否則若蘭還得去陰間去尋你,實在太麻煩了。
李代帶著隊伍來到兩軍陣前,看到裴天嘯已經率領李恪新組建的騎兵隊,正在戰陣裏麵與突厥騎兵周璿。
不禁有些愣神。
騎兵最有力的便是衝鋒,穿刺,而不是陪敵人在原地跳舞。
可是在看了一小會兒之後,李代才明白李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原來,李恪引以為傲的方圓矩陣,早已被敵人撕裂成無數塊,再也無法像堅實的城牆一樣,守護住陣地。
而兩側僅剩的魚鱗陣,若非有騎兵隊的牽製,很有可能會遭遇敵人的無情的絞殺,傷亡會極其嚴重。
再往山坡上看,同樣有不少的突厥人放棄了馬匹,與李恪安排的射手戰鬥在了一起。
整個戰場真如劉能所說,亂成了一鍋粥。
到處都有喊殺聲,聽的李代血脈噴張。
顧不上與李恪打招唿,李代將手中的長槍高高舉起,大聲喝道:
“強虜在前,家國在後,護我山河,匹夫有責。弟兄們,握緊你們手中的長槊與刀槍,隨本王殺他個你死我活!”
李代身後的府兵,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騎在馬背上,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指天高喊道:
“殺!殺!殺……”
喊殺聲,震耳欲聾,殺氣直衝天際。
“殺啊!”
隨著李代一聲高喊,一馬當先,四百多勇士,猶如一道鋼鐵洪流,洶湧澎湃著滾滾向前。
此時的李恪滿臉憂愁,他沒有想到今天的戰鬥,突厥人竟然會準備的如此充分。
不光準備了像門板一樣的大盾,就連山坡上的弓箭手,也遭受到突厥人的針對。
突厥人今天的進攻猶如海浪一般,沒有絲毫的間隙。
常常是一隊剛出,便一隊緊隨,一隊剛至,便一隊又來。
壓力如山嶽般,連綿不絕,令唐軍根本喘不過氣來。
好在之前從李代那裏弄來了馬匹,組建了一支騎兵隊,否則現在的唐軍,恐怕連陣地一角也守不住。
李代的出現,李恪看在眼裏,當他發現李代帶著他的人馬,衝上戰場的時候,心裏豔羨的同時,又有許多苦澀。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領導,至少他李恪不是。
這一刻的李恪,別提有多悔恨了。
經過幾場戰鬥的洗禮,現在的李代更加的勇猛。
一杆長槍在他手中,時而如龍似蛇,時而剛猛如刀。
能刺就紮,能砍就劈,敵人多時,便掃出一片棍影,殺的突厥人馬嘶人嚎。
隻一會兒功夫,便在戰場中間,殺出一條寬寬的血路來。
“劉能,我左你右,雙龍絞殺。”
“諾!”
兩杆大旗迎風招展,唿啦啦寫出一個劉字,轉向一邊。
另一杆大旗,遮蔽了陽光,在突厥人的臉上,刻畫出一個大大的福字,令突厥首領顏麵無光。
“此人難道就是大唐福王殿下?”
加羅利終究還是一位突厥人,盡管李代放過了他,可他並不打算放過李代。
在他迴去之後,立馬便向阿史那莫賀咄設,一五一十的匯報了李代全部的情況,尤其是對李代的卑鄙程度,進行了無法言說的控訴。
說李代是一個隻知道偷襲放火下毒的小人,說他行軍打仗,身邊居然還帶著一個女人,是色中餓鬼,是大唐王爺裏麵,最下流無恥的流氓。
反正沒有一句好話,但凡可以醜化一個人的詞語,加羅利毫不吝嗇的全都用在了李代身上,把李代渾身上下,厚厚的鋪了好幾層,仍舊意猶未盡。
此次戰鬥,加羅利人雖然沒有跟過來,但是由他形容的李代的畫像,卻隨軍而來。
此時此刻,已經由隨從遞上,正在突厥首領的手中,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