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思緒雖然紛紛擾擾,但就算是滾燙的沸水,也有冷卻的時候。
李世民的眼神,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再度變得銳利起來。
盡管對於李代曾經的遭遇,李世民也曾心生愧疚,但是對於李代迅速成長起來的能力,卻更讓李世民心生警惕。
大約一年之前,李代還隻是一個靠製作小小的蚊香,才能勉強換些銀錢的孩子。
然而一年之後的他呢?
居然已經可以上馬殺敵,衝鋒陷陣,永震三軍了。
這樣的成長,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僅僅經過一年的時間而已,這個不知名的野小子,就成長到今天這樣驚人的地步,著實讓李世民吃驚不已。
李代現在才八歲多點,若每年的成長都如此的駭人聽聞的話,那十年之後呢,豈非是霸王再世?
天呐!這樣的結果,想一想都讓李世民不寒而栗,實在是太可怕了。
如果事情果真發展到了那個地步,誰還能遮擋住他的鋒芒?
屆時,豈不是一唿百應,豈不又一位秦王現世嗎?
假使在自己百年之後,還有誰能夠限製住他,還有誰能夠控製住他?
天呐!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任何一個兒子,都不會是李代的對手。
這不是他的想法太過悲觀,而是介於李代的所作所為,對比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所能得出來的唯一答案。
不用算都知道,僅這一年的時間裏,李代做過多少事情,做出過多少貢獻,其中於國於民的大事,又做過了多少。
然而,李世民其他的兒子呢?
也就隻有一個李恪,想著到戰場上,殺敵立功,想著去軍中揚名立萬,可即便如此,李恪的成就和李代一比,就又變得黯淡無光,仍無任何光彩可言。
不行,絕不能讓李代不受控製的成長起來。
這一刻,李世民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來人,傳朕旨意,速召福王李代,齊王李佑,蜀王李恪,火速迴京,不得有誤!”
傳旨太監,火急火燎的出了長安城,隻是他的速度再快,也很難快過突厥人南下的腳步。
戰火同時在靈州城,以及靈州城的周圍,熊熊燃起,不幾日,便燒到了五原。
由於李代提供的消息足夠早,也足夠準確。
所以各地的準備都十分充分,損失也不算大。
就連李佑,在擊潰最先到靈州騷擾的那部突厥人之後,也早早的趕迴到靈州城裏,所以他更是一點損失都沒有。
蘇烈和薛萬徹二人,齊齊站在城樓之上,遙望突厥人厲兵秣馬,一股豪氣油然升起。
“哈哈~整整十五萬大軍呐,這迴總算能殺個過癮啦!”
蘇烈的嗓門一如既往的大,震得城門樓子嘩嘩作響。
靈州大都督薛萬徹可沒有蘇烈樂觀,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的突厥人,他絕對不敢掉以輕心。
此時的李代和李佑,也齊齊站在五原山頭一處高地上,遙望著對麵的突厥兵馬。
“二位王爺,這次來進攻咱們的可是整整兩支鷹師,將近兩萬人馬啊!”
五千多人,對付兩萬人,需要以一敵四,方可持平。
劉能的話,讓李恪很不滿意,不由的出言譏諷道:
“怎麽?劉將軍你害怕啦?”
害怕?切!
本將和福王殿下,以一敵百都不帶怕的,隻是對付區區三四個突厥人,又怎會害怕?
劉能隻當蜀王,是為了前些日子被坑的事情,想要出一口惡氣而已,是以,並沒有正麵應答,而是貼身來到李代的身邊,賤兮兮的說道:
“王爺,您看這迴的坑,都讓蜀王殿下挖好了,是不是就不用末將再跑出去勾引啦?”
劉能一提起挖坑,李恪的心氣便愈發高漲。
“若是嫌棄本王設置的陷阱不夠好,你大可以讓你們王爺帶著你們再去挖,本王絕不反對。反正挖坑埋人這種事情,你們福王爺最是擅長。”
你聽聽,這不是氣話還能是什麽?
反正此時此刻能裝聾子,就裝啞巴,反正絕不還嘴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李代一麵看著對麵突厥人安營紮寨,做著進攻前的準備,一麵看著己方,已經製作好的狙擊線,總覺得好像差了點什麽,但是就是說不上來哪裏不對。
這種感覺,就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終於快要跑到終點線,盡管自己在拚了命的倒騰著腿腳,然而就差最後一口氣力,卻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撞線一樣,讓人格外的悲觀難受。
到底是哪裏準備的還不夠充分呢?
陷馬陣,絆馬索,拒馬杆,拒馬架,橫的豎的歪的直的立的躺的,可以說準備的已經足夠齊全啦,可為什麽小爺我卻偏偏感覺缺點兒什麽,或者說感覺哪裏不對呢?
這種感覺真的好奇怪。
說不清,道不明,似有還無,讓李代摸不清頭腦。
但是李代相信,如果感覺不對,那就有問題存在,至於為何還沒有發現,隻是還沒有找到而已。
漏洞一定存在!
李代迴頭看了一眼意氣風發的李恪,沒有言語,而是衝劉能點了點頭,便轉身走下了山。
“王爺,您不看了?”
“不看了,沒什麽好看的。再說,看也看不出個花樣來,有這時間,小爺我還不如迴去睡覺呢!”
劉能覺得李代的神經,一定像牛腿一樣粗,眼瞅著大戰在即,不想著摸清敵人的虛實,反而隻想著睡覺,簡直讓人無法理解。
“王爺,此次戰鬥,我們的人馬,不用聽從蜀王殿下的命令吧?”
李代下山的腳步不停,但是聲音卻依舊清晰的傳入劉能的耳中。
“聽還是要聽的,就算是小爺我,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聽從蜀王的調配,也需要上陣殺敵。”
劉能在李代身後,不甘的努了努嘴。
自從跟隨李代之後,通過幾次戰鬥,劉能從最初的不解,已經逐漸適應了李代的打法。
他從來沒有想過,以少勝多的戰鬥,在一個人的手裏,就如賞花摘草一般的容易。
每一次的戰鬥,都能先一步預判到敵人的預判,簡直就跟神算子似的,把敵人拿捏的死死地。
這樣的戰鬥,打起來讓他心情愉悅,酣暢淋漓。
說句心裏話,劉能更願意讓李代來指揮這場戰鬥,畢竟勝利的感覺,誰不喜歡?
李世民的眼神,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再度變得銳利起來。
盡管對於李代曾經的遭遇,李世民也曾心生愧疚,但是對於李代迅速成長起來的能力,卻更讓李世民心生警惕。
大約一年之前,李代還隻是一個靠製作小小的蚊香,才能勉強換些銀錢的孩子。
然而一年之後的他呢?
居然已經可以上馬殺敵,衝鋒陷陣,永震三軍了。
這樣的成長,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僅僅經過一年的時間而已,這個不知名的野小子,就成長到今天這樣驚人的地步,著實讓李世民吃驚不已。
李代現在才八歲多點,若每年的成長都如此的駭人聽聞的話,那十年之後呢,豈非是霸王再世?
天呐!這樣的結果,想一想都讓李世民不寒而栗,實在是太可怕了。
如果事情果真發展到了那個地步,誰還能遮擋住他的鋒芒?
屆時,豈不是一唿百應,豈不又一位秦王現世嗎?
假使在自己百年之後,還有誰能夠限製住他,還有誰能夠控製住他?
天呐!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任何一個兒子,都不會是李代的對手。
這不是他的想法太過悲觀,而是介於李代的所作所為,對比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所能得出來的唯一答案。
不用算都知道,僅這一年的時間裏,李代做過多少事情,做出過多少貢獻,其中於國於民的大事,又做過了多少。
然而,李世民其他的兒子呢?
也就隻有一個李恪,想著到戰場上,殺敵立功,想著去軍中揚名立萬,可即便如此,李恪的成就和李代一比,就又變得黯淡無光,仍無任何光彩可言。
不行,絕不能讓李代不受控製的成長起來。
這一刻,李世民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來人,傳朕旨意,速召福王李代,齊王李佑,蜀王李恪,火速迴京,不得有誤!”
傳旨太監,火急火燎的出了長安城,隻是他的速度再快,也很難快過突厥人南下的腳步。
戰火同時在靈州城,以及靈州城的周圍,熊熊燃起,不幾日,便燒到了五原。
由於李代提供的消息足夠早,也足夠準確。
所以各地的準備都十分充分,損失也不算大。
就連李佑,在擊潰最先到靈州騷擾的那部突厥人之後,也早早的趕迴到靈州城裏,所以他更是一點損失都沒有。
蘇烈和薛萬徹二人,齊齊站在城樓之上,遙望突厥人厲兵秣馬,一股豪氣油然升起。
“哈哈~整整十五萬大軍呐,這迴總算能殺個過癮啦!”
蘇烈的嗓門一如既往的大,震得城門樓子嘩嘩作響。
靈州大都督薛萬徹可沒有蘇烈樂觀,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的突厥人,他絕對不敢掉以輕心。
此時的李代和李佑,也齊齊站在五原山頭一處高地上,遙望著對麵的突厥兵馬。
“二位王爺,這次來進攻咱們的可是整整兩支鷹師,將近兩萬人馬啊!”
五千多人,對付兩萬人,需要以一敵四,方可持平。
劉能的話,讓李恪很不滿意,不由的出言譏諷道:
“怎麽?劉將軍你害怕啦?”
害怕?切!
本將和福王殿下,以一敵百都不帶怕的,隻是對付區區三四個突厥人,又怎會害怕?
劉能隻當蜀王,是為了前些日子被坑的事情,想要出一口惡氣而已,是以,並沒有正麵應答,而是貼身來到李代的身邊,賤兮兮的說道:
“王爺,您看這迴的坑,都讓蜀王殿下挖好了,是不是就不用末將再跑出去勾引啦?”
劉能一提起挖坑,李恪的心氣便愈發高漲。
“若是嫌棄本王設置的陷阱不夠好,你大可以讓你們王爺帶著你們再去挖,本王絕不反對。反正挖坑埋人這種事情,你們福王爺最是擅長。”
你聽聽,這不是氣話還能是什麽?
反正此時此刻能裝聾子,就裝啞巴,反正絕不還嘴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李代一麵看著對麵突厥人安營紮寨,做著進攻前的準備,一麵看著己方,已經製作好的狙擊線,總覺得好像差了點什麽,但是就是說不上來哪裏不對。
這種感覺,就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終於快要跑到終點線,盡管自己在拚了命的倒騰著腿腳,然而就差最後一口氣力,卻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撞線一樣,讓人格外的悲觀難受。
到底是哪裏準備的還不夠充分呢?
陷馬陣,絆馬索,拒馬杆,拒馬架,橫的豎的歪的直的立的躺的,可以說準備的已經足夠齊全啦,可為什麽小爺我卻偏偏感覺缺點兒什麽,或者說感覺哪裏不對呢?
這種感覺真的好奇怪。
說不清,道不明,似有還無,讓李代摸不清頭腦。
但是李代相信,如果感覺不對,那就有問題存在,至於為何還沒有發現,隻是還沒有找到而已。
漏洞一定存在!
李代迴頭看了一眼意氣風發的李恪,沒有言語,而是衝劉能點了點頭,便轉身走下了山。
“王爺,您不看了?”
“不看了,沒什麽好看的。再說,看也看不出個花樣來,有這時間,小爺我還不如迴去睡覺呢!”
劉能覺得李代的神經,一定像牛腿一樣粗,眼瞅著大戰在即,不想著摸清敵人的虛實,反而隻想著睡覺,簡直讓人無法理解。
“王爺,此次戰鬥,我們的人馬,不用聽從蜀王殿下的命令吧?”
李代下山的腳步不停,但是聲音卻依舊清晰的傳入劉能的耳中。
“聽還是要聽的,就算是小爺我,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聽從蜀王的調配,也需要上陣殺敵。”
劉能在李代身後,不甘的努了努嘴。
自從跟隨李代之後,通過幾次戰鬥,劉能從最初的不解,已經逐漸適應了李代的打法。
他從來沒有想過,以少勝多的戰鬥,在一個人的手裏,就如賞花摘草一般的容易。
每一次的戰鬥,都能先一步預判到敵人的預判,簡直就跟神算子似的,把敵人拿捏的死死地。
這樣的戰鬥,打起來讓他心情愉悅,酣暢淋漓。
說句心裏話,劉能更願意讓李代來指揮這場戰鬥,畢竟勝利的感覺,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