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一邊走,一邊思索著其中的含義。


    把一個封賞給異族的稱號,封賞給劉能,這件事情本身,便極具意義。


    李代為什麽會這樣想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和突厥人類似的異族,那都是些什麽人?


    突厥人在沒有歸降大唐之前,那是大唐的敵人。


    用生死仇敵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


    封賞他們懷德懷化這樣的職位稱唿。


    為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們,不要忘記他們原來的身份。


    讓他們明白,他們能夠成為大唐的將軍,是多麽的得來不易。


    讓他們明白,忠於大唐,才是他們今後的人生裏,最終的任務。


    要他們知道感念大唐的恩德,不要撚三搞四,無事生非。


    李世民居然把這樣的職稱,用在了劉能的身上,能不讓李代浮想聯翩嗎?


    難道說劉能也是一位異族人,李世民也希望劉能感懷恩德?


    可是劉能不是異族人啊!


    再說,劉能此前一直守衛在涇州,是大唐名副其實的本土將軍,也不是敵人降將啊?


    李代自問自答,自言自語。


    提出一個問題,否定一個答案。


    思來想後,翻來覆去,左思右想,也沒徹底弄明白其中的貓膩。


    但有一點,李代可以確定。


    那就是劉能不是一般人,最少也是二班的才對。


    這也就是李代,擁有後世的一些見識。


    否則,他還真想不到,一個將軍的名號,裏麵竟然有這麽多的彎彎繞。


    隻是李代的記性,似乎不大好。


    居然將他此生的貴人劉靜給忘記了。


    劉靜人在長安之時,在與他告別之際。


    就曾經以去涇州尋弟為由,迴複過李代。


    那時的李代,甚至一度懷疑,那隻不過是劉靜,隨便找的一個借口而已。


    在他的想法裏,劉靜應該是去尋找造反的同夥去了。


    如果他現在能夠想起這些。


    憑他的智慧,還能猜不出劉能的身份來嗎?


    虧著李世民,還給他變相的提個醒呢!


    可惜了!


    隻能說李世民把李代想的太過聰慧了。


    其實李代在有些時候,也和一隻豬一樣的蠢。


    李代迷迷糊糊,劉能也好不到哪去。


    在李代走後,劉能仍舊一直留在原地發呆。


    和趙雲趙大將軍一樣?


    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封賞和我一樣的名號?


    我是整個大唐,擁有此名號的第一人?


    豈不是說,我現在是大唐獨一無二的將軍?


    這實在是太牛掰了。


    想想都跟娶了八房小妾似的,一個字,美!


    ………………………………


    長安城。


    長孫皇後的寢宮裏,李承乾正在向自己的母後問安。


    “母後,李少師自從與兒臣賑災迴來,身子骨似乎大不如前。”


    “昨個兒,兒臣聽下人們說。”


    “李少師進宮的時候,差一點就摔著了。”


    “兒臣想問問母後。”


    “假如兒臣為李少師,向父皇討要一個宮中坐車的特權,不知可否?”


    李承乾尊師重道,宮中之人,無人不知。


    長孫皇後對此,是既欣慰又心疼。


    欣慰的是李承乾才十歲多點,就能為他人著想,實屬難得。


    心疼的是,孩子還小,卻已經背負起太多的責任,而失去了童年本該有的快樂。


    整日裏,背書讀文,聽經頌典。


    聽說,李承乾已經開始學習治國之道,為君之道。


    這讓她這位母親,倍感驕傲。


    “高明,此非大事。汝之父皇,英明神武,定會應允與你。”


    “隻是李少師年事已高,是否合該頤養天年了?”


    八十多歲的李綱,在隋唐這個政治大舞台上,蹦躂的也是久了點。


    不過八十多歲的文臣武將,可不止李綱一人。


    前文提到過的裴矩和封德彝,也是活得無比滋潤的兩位老漢。


    一把年紀,頭發都沒多少根了,還把李代給坑到邊關來了。


    真真是,再少壯的身子骨,也敵不過經年的手腕。


    能文鬥解決的事情,武鬥便落了下乘。


    長孫皇後的話,李承乾聽的很清楚。


    可李承乾現在還不想放李綱離開他。


    不說李綱的見識有多高。


    單就說李綱巨大的人脈,就不是李承乾願意舍棄的。


    李泰的身邊有老臣王矽,武將於誌寧輔佐。


    李承乾的身邊,雖說還有一個孔穎達在。


    可孔穎達不僅是個強老頭。


    作為孔家的嫡係傳人,其地位幾乎無人可以撼動。


    孔穎達會不會一門心思的輔佐李承乾,絕對是個未知數。


    別看現在和李承乾走的很近,那是因為李承乾太子的身份。


    如若李承乾不是太子,孔穎達絕對會抬起他高傲的頭顱。


    能抬多高就多高,看都不看李承乾一眼。


    這一點,從他對待其他皇子的行為上,便可看的清清楚楚。


    皇子中,現在最出色的李代,孔穎達都沒跟李代說過一句話。


    李承乾擔心,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放李綱離去。


    他的力量,就會被削弱的太多。


    朝中的形式,就不那麽容易掌握了。


    是以,在長孫皇後說完後,李承乾並沒有直接應承下來。


    而是依舊執著的,想要為李綱求一個宮中坐車的權利。


    李承乾之所以會這樣的執著。


    一方麵是因為李綱年紀大了,腿腳的確是不方便。


    也的確需要讓人抬著走路。


    另一方麵,卻是因為李代。


    憑什麽李代小小的年紀,就能擁有大唐唯一的殊榮。


    他太子李承乾就不行?


    既然他得不到,那他就要讓他的老師得到。


    這樣的話,殊榮他也能占有半個不是?


    不得不說,嫉妒最能迷惑人的眼睛。


    事實的真相,隻藏在眼眸深處。


    李承乾的執著,並未引起長孫皇後的注意。


    “既然皇兒想為你的老師求得恩賜,母後便為你說項說項。”


    李承乾的目的達到了,起身告辭離去。


    望著愛兒離去的背影,長孫皇後嘴角含笑。


    兒子長大了,做人做事,知道動用心思,這是好事兒。


    身為太子,本就該如此。


    身為一國之儲君,更加應該如此。


    既然你擔心你父皇不允,怕你父皇多想。


    那母後就來幫幫你。


    免得你們父子,為了這些許小事,心生嫌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逆行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迭並收藏大唐逆行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