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的數量,還是太少。
馬周和尉遲敬德兩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依然無法弄到更多的耕牛。
望著在田地裏辛苦耕作的百姓,馬周無奈的說道:
“鄂國公,耕牛果真找不到了嗎?哪怕先借用一些,也是好的啊!”
一個半月前,馬周的任命詔書就已被送達。
新官上任三把火。
馬周決定,按照他和李代既定的政策,治理豳州。
尉遲敬德對馬周在治理豳州上的某些舉措,不甚理解。
當即反問道:
“馬刺史,你說你費勁巴拉的,開墾那麽多荒地做甚?”
“豳州附近,那麽多的田地,還不夠你用嗎?”
馬周側身望向尉遲敬德迴道:
“鄂國公,土地雖多,但都是有主之物。”
“本官不開墾荒地,那些流民將如何安置?”
“難道還讓他們繼續南下,都湧去長安城裏討生活嗎?”
尉遲敬德撇了撇嘴,不滿的說道:
“話雖如此,可有些田地尚無人耕作,現在還空著呢。”
“不如把這些個流民,交由豳州士族大夫安置,做個佃戶,不也算是安置了嗎?”
馬周對尉遲敬德此言,不置可否。
右手輕捋胡須,慢吞吞的說道:
“王爺曾言,百姓之貧窮,因地起,因地失。”
“想我大唐,幅員遼闊,豈是缺少良田?”
“可我大唐之百姓,苦於手中無地,而顛沛流離者,卻比比皆是。”
“鄂國公,您難道就從未想過,為何會如此嗎?”
此話說完,馬周等了半晌,卻見尉遲敬德沉默無言。
隻得繼續緩緩說道:
“王爺說,守不住的東西,就會無人珍惜。”
“百姓守不住手中的土地,要麽遠走他鄉,要麽就地為奴。”
“現在還好,若長此以往,我大唐還有良民百姓嗎?”
“全成了世家大族富人的奴隸,敢問鄂國公。”
“誰來為我大唐種地?府兵的兵源可還安在?”
“您要本官,將這些流民送與豳州士族。”
“豈不正合他們之心意?”
馬周的話,聽得尉遲敬德膽戰心驚。
“怎麽會?這些話都是王爺說的?”
馬周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王爺說,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納稅,就是一個政策巴哥。”
“巴哥?巴哥是什麽意思?”
“就是漏洞,空子的意思。王爺就是這樣解釋的。”
“哦,那為何要說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納稅,就是個空子呢?”
馬周笑著解說道:
“起初本官也不甚理解。”
“直到王爺問我。”
“一畝地,若上交賦稅之後,隻餘一成。”
“若不交賦稅,可餘兩成。”
“問本官會如何選擇?嗬嗬~。”
“鄂國公,今日本官也想向您請教一番。”
“您會如何選擇呢?”
那還用問嗎?
肯定是餘下的越多越好啊!
尉遲敬德似乎有些明白了,於是不答反問道:
“你是說,百姓們,會將手中的土地,掛在那些士大夫們的名下,從而偷漏賦稅?”
馬周頷首笑道:
“不錯。”
“雖然此事也許尚未發生。”
“但未來,誰又能猜得到,說得清呢?”
“當然,這些話,也是王爺說的。”
“所以王爺未雨綢繆。”
“才想在豳州,成立我大唐第一個特州。”
“在豳州,試著把這個漏洞補上。”
“前段時間,我們徹查人口數量。”
“細數糧田畝數,正是為此而做的準備。”
“別的地方,我們管不了,也管不上。”
“但是身處豳州的任何人。”
“無論身份地位,都要按畝征稅。”
“雖然每畝隻收半旦糧食,但其數量,卻也大的驚人。”
“鄂國公,您要不要猜猜,能收多少糧食上來?”
豳州所處之地,雖不甚廣大,但也不小。
各府縣的土地,麵積皆不算小。
但人口,即便經過前段時間的徹查。
登記在冊的,卻也隻有三十多萬。
還未登記造冊的家奴,數量依舊是不清不楚。
所以地多人少,大唐皆是如此。
成年百姓男子受口分田百畝。
老殘者,受口分田四十畝。
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
也就是說,一戶人家若隻有五口人。
也要種植近二百畝的田地。
換算下來,豳州至少有一千萬畝以上的田地。
一畝半旦六十斤,一千萬畝就是五百萬旦糧食。
數量可不就是驚人的巨大嗎?
足夠十萬大軍,打一次大仗了。
這還沒算那些個,家仆家奴無數,田產無數的大戶人家呢。
尉遲敬德雖然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但尉遲敬德本人,對於李代的話,還是選擇了相信。
雖然依舊還不太明白,百姓為何要將土地出讓出去。
但不妨礙他支持馬周的做法。
不過,想要士大夫們心甘情願的交稅。
僅憑馬周一人,恐怕很難做到。
“馬刺史,豳州城內的商業街,已經規劃出來了。”
“下一步,你想如何做?”
馬周沉吟片刻,笑著對尉遲敬德說道:
“王爺說過,隻要政策好,雞窩也能變金窩。”
“如今我們已經把窩搭好。”
“再輔以政策,還怕沒有商戶入場嗎?”
尉遲敬德對做這些繁瑣的事情,不太感興趣。
於是對馬周說道:
“不如這樣,我去城外收過路費,城內的事情歸你負責。”
“那些個婆婆媽媽的瑣事,本將軍,看著就頭疼。”
馬周笑而不語。
左右都需要人去盯著。
既然尉遲敬德選擇去豳州驛,做個攔路的老虎。
那他就在城內,做個大管家,也是一樣。
豳州城的變化,現在還不明顯。
但豳州城內的豪門士族,卻已經感受到了來自馬周的威脅。
往年的這個時候,士族們的土地,早就被佃戶包租完了。
今年卻還有兩成的土地,無人耕種。
如果再讓馬周繼續革新下去。
明年的這個時候,恐怕將是一場天災人禍。
所以,士族們,一麵緊鑼密鼓的招收佃戶。
一麵去往別的州縣,購買奴隸。
另外就是聯係京中的人脈,準備彈劾馬周。
不把馬周這個喪心病狂的家夥弄走。
士族豪門,絕對是寢食難安。
於是,豳州城猶如一張,即將起魚的大網。
魚龜蝦蟹,不停的折騰狂舞,瞬間活力四射。
每日出出進進的人,不計其數。
人牙子們,也全都忙乎起來。
唿朋喚友,勾肩搭背著離開了豳州城。
馬周對於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福王殿下兜底,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福王殿下臨走的時候,可都說了。
不長眼的,找麻煩的,不聽話的,就統統抓起來。
王爺迴來的時候,才好有的玩。
就是不知道,王爺準備如何玩,到底好不好玩?
馬周和尉遲敬德兩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依然無法弄到更多的耕牛。
望著在田地裏辛苦耕作的百姓,馬周無奈的說道:
“鄂國公,耕牛果真找不到了嗎?哪怕先借用一些,也是好的啊!”
一個半月前,馬周的任命詔書就已被送達。
新官上任三把火。
馬周決定,按照他和李代既定的政策,治理豳州。
尉遲敬德對馬周在治理豳州上的某些舉措,不甚理解。
當即反問道:
“馬刺史,你說你費勁巴拉的,開墾那麽多荒地做甚?”
“豳州附近,那麽多的田地,還不夠你用嗎?”
馬周側身望向尉遲敬德迴道:
“鄂國公,土地雖多,但都是有主之物。”
“本官不開墾荒地,那些流民將如何安置?”
“難道還讓他們繼續南下,都湧去長安城裏討生活嗎?”
尉遲敬德撇了撇嘴,不滿的說道:
“話雖如此,可有些田地尚無人耕作,現在還空著呢。”
“不如把這些個流民,交由豳州士族大夫安置,做個佃戶,不也算是安置了嗎?”
馬周對尉遲敬德此言,不置可否。
右手輕捋胡須,慢吞吞的說道:
“王爺曾言,百姓之貧窮,因地起,因地失。”
“想我大唐,幅員遼闊,豈是缺少良田?”
“可我大唐之百姓,苦於手中無地,而顛沛流離者,卻比比皆是。”
“鄂國公,您難道就從未想過,為何會如此嗎?”
此話說完,馬周等了半晌,卻見尉遲敬德沉默無言。
隻得繼續緩緩說道:
“王爺說,守不住的東西,就會無人珍惜。”
“百姓守不住手中的土地,要麽遠走他鄉,要麽就地為奴。”
“現在還好,若長此以往,我大唐還有良民百姓嗎?”
“全成了世家大族富人的奴隸,敢問鄂國公。”
“誰來為我大唐種地?府兵的兵源可還安在?”
“您要本官,將這些流民送與豳州士族。”
“豈不正合他們之心意?”
馬周的話,聽得尉遲敬德膽戰心驚。
“怎麽會?這些話都是王爺說的?”
馬周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王爺說,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納稅,就是一個政策巴哥。”
“巴哥?巴哥是什麽意思?”
“就是漏洞,空子的意思。王爺就是這樣解釋的。”
“哦,那為何要說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納稅,就是個空子呢?”
馬周笑著解說道:
“起初本官也不甚理解。”
“直到王爺問我。”
“一畝地,若上交賦稅之後,隻餘一成。”
“若不交賦稅,可餘兩成。”
“問本官會如何選擇?嗬嗬~。”
“鄂國公,今日本官也想向您請教一番。”
“您會如何選擇呢?”
那還用問嗎?
肯定是餘下的越多越好啊!
尉遲敬德似乎有些明白了,於是不答反問道:
“你是說,百姓們,會將手中的土地,掛在那些士大夫們的名下,從而偷漏賦稅?”
馬周頷首笑道:
“不錯。”
“雖然此事也許尚未發生。”
“但未來,誰又能猜得到,說得清呢?”
“當然,這些話,也是王爺說的。”
“所以王爺未雨綢繆。”
“才想在豳州,成立我大唐第一個特州。”
“在豳州,試著把這個漏洞補上。”
“前段時間,我們徹查人口數量。”
“細數糧田畝數,正是為此而做的準備。”
“別的地方,我們管不了,也管不上。”
“但是身處豳州的任何人。”
“無論身份地位,都要按畝征稅。”
“雖然每畝隻收半旦糧食,但其數量,卻也大的驚人。”
“鄂國公,您要不要猜猜,能收多少糧食上來?”
豳州所處之地,雖不甚廣大,但也不小。
各府縣的土地,麵積皆不算小。
但人口,即便經過前段時間的徹查。
登記在冊的,卻也隻有三十多萬。
還未登記造冊的家奴,數量依舊是不清不楚。
所以地多人少,大唐皆是如此。
成年百姓男子受口分田百畝。
老殘者,受口分田四十畝。
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
也就是說,一戶人家若隻有五口人。
也要種植近二百畝的田地。
換算下來,豳州至少有一千萬畝以上的田地。
一畝半旦六十斤,一千萬畝就是五百萬旦糧食。
數量可不就是驚人的巨大嗎?
足夠十萬大軍,打一次大仗了。
這還沒算那些個,家仆家奴無數,田產無數的大戶人家呢。
尉遲敬德雖然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但尉遲敬德本人,對於李代的話,還是選擇了相信。
雖然依舊還不太明白,百姓為何要將土地出讓出去。
但不妨礙他支持馬周的做法。
不過,想要士大夫們心甘情願的交稅。
僅憑馬周一人,恐怕很難做到。
“馬刺史,豳州城內的商業街,已經規劃出來了。”
“下一步,你想如何做?”
馬周沉吟片刻,笑著對尉遲敬德說道:
“王爺說過,隻要政策好,雞窩也能變金窩。”
“如今我們已經把窩搭好。”
“再輔以政策,還怕沒有商戶入場嗎?”
尉遲敬德對做這些繁瑣的事情,不太感興趣。
於是對馬周說道:
“不如這樣,我去城外收過路費,城內的事情歸你負責。”
“那些個婆婆媽媽的瑣事,本將軍,看著就頭疼。”
馬周笑而不語。
左右都需要人去盯著。
既然尉遲敬德選擇去豳州驛,做個攔路的老虎。
那他就在城內,做個大管家,也是一樣。
豳州城的變化,現在還不明顯。
但豳州城內的豪門士族,卻已經感受到了來自馬周的威脅。
往年的這個時候,士族們的土地,早就被佃戶包租完了。
今年卻還有兩成的土地,無人耕種。
如果再讓馬周繼續革新下去。
明年的這個時候,恐怕將是一場天災人禍。
所以,士族們,一麵緊鑼密鼓的招收佃戶。
一麵去往別的州縣,購買奴隸。
另外就是聯係京中的人脈,準備彈劾馬周。
不把馬周這個喪心病狂的家夥弄走。
士族豪門,絕對是寢食難安。
於是,豳州城猶如一張,即將起魚的大網。
魚龜蝦蟹,不停的折騰狂舞,瞬間活力四射。
每日出出進進的人,不計其數。
人牙子們,也全都忙乎起來。
唿朋喚友,勾肩搭背著離開了豳州城。
馬周對於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福王殿下兜底,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福王殿下臨走的時候,可都說了。
不長眼的,找麻煩的,不聽話的,就統統抓起來。
王爺迴來的時候,才好有的玩。
就是不知道,王爺準備如何玩,到底好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