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戰場上顯得格外安靜。


    突厥人隻是象征性的派出兩支騎兵,在遠處騷擾觀望。


    一點強行進攻的意思也沒有。


    蘇烈雖然很想知道突厥人的打算。


    盡管已經派出去不少斥候,但是依舊沒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隻得派出少量兵馬與之對峙,也沒有著急進攻。


    畢竟蘇烈的主要任務。


    便是在此設置障礙,拖住突厥人支援梁師都的腳步。


    好讓遠在朔方的李靖,可以放心大膽的對付梁師都。


    為早日拿下梁師都,提供掩護和支持就行。


    突厥人不動,蘇烈也樂見其成,雙方都耗在此地也就是了。


    第五日,天色還沒徹底放亮。


    一名斥候,急匆匆來到中軍大帳。


    “報告大帥,突厥人突然分出一支兵馬,離開其駐地,向東去了。”


    向東?


    東麵不正是梁師都嗎?


    蘇烈一邊穿戴盔甲,一邊繼續詢問道:


    “突厥人分出了多少兵馬?”


    斥候拱手迴道:


    “具體數目不詳,但從豎起的旌旗上看,大約有兩軍人馬。”


    兩個軍?隻有兩個軍嘛?


    突厥軍隊的設置,和大唐軍隊的設置,是相當的不一樣。


    大唐一路完整的大軍,步兵約一萬兩千五百人。


    騎兵大約五千到六千人。


    輜重兵兩千人左右。


    合計約兩萬多人馬。


    大唐軍神李靖,就以九團為一軍。


    每團人數大約在兩千至三千人。


    而這樣的團,便是組成大軍的基本單位。


    也可以將這樣的團,稱之為單路軍。


    比如,左右虞侯軍,左右廂軍,後勤輜重軍等等。


    突厥人沒有成建製的軍隊。


    遊牧民族的特點,就是半民半兵,全民皆兵。


    要打仗了,就以部落為單位,組建成所謂的軍隊。


    所以具體人數,很難做出判斷。


    隻能從一些細節上,大致估算出人數。


    斥候所說的兩個軍,便是估算出來的人數。


    大致在五六千人左右。


    五六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但若隻用這點人馬,突厥人便想救下梁師都來。


    恐怕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辦到的。


    “再探!”


    斥候轉身出去了。


    蘇烈派出傳令兵,將各位將軍都招到中軍帳。


    “諸位,突厥分兵離去,是何目的,請諸位與本帥,一同參詳參詳。”


    此時在中軍帳裏就坐的,不止有李代的人馬。


    還有蘇烈的屬下與李佑。


    薛萬徹身為新任靈州大都督。


    他和他的人馬都守在了靈州城,並不在此處。


    所以這裏的人員構成,還不算太複雜。


    說起話來,也就少了許多顧忌。


    蘇烈既然問起,其手下一員大將,起身拱手說道:


    “大帥,末將以為,定是朔方方麵吃緊,梁師都危在旦夕。”


    “所以突厥人急於前去救援。”


    “而為防備我軍,將其全軍拖延於此地,不得不做出分兵之舉。”


    “突厥此舉,乃不得已而為之!”


    蘇烈點了點頭,他也是這樣認為的。


    不過,還需再聽聽別人如何說才好。


    李恪早在離京之前,就立下了立功的打算。


    當初在豳州對付羅藝的時候,就沒能找到立功的機會。


    如今身處戰場第一線,要是依舊沒能榮立功勳。


    李恪怕是要沒臉見人了。


    是以,也衝蘇烈微微一抱拳說道:


    “蘇元帥,給本王五百輕騎,本王便能將之栓在此地,讓其脫離不得。”


    李恪的話,讓蘇烈眉心皺起。


    五百人馬就想去對付突厥的五千兵馬。


    是腦袋進水了,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這不是瞎胡鬧嗎?


    你是當今陛下的龍子,你若出事,俺蘇定方也別想活了。


    未等蘇烈出言拒絕,齊王李佑居然也站起身來笑道:


    “老三,騎兵可都是本王與蘇將軍一起帶來的。”


    “你和老六的府兵裏,可沒多少騎兵哦。”


    “就是去尋突厥人的麻煩,也應該是本王去。”


    “你和老六,可都沒資格去。”


    李佑的話,讓李恪啞口無言。


    事實也正如李佑所說。


    李代的府兵,還幾乎全是步兵,騎兵的數量的確不多。


    其實不光是李代的府兵裏,騎兵不多。


    就是整個大唐,騎兵都是少數。


    大唐建國初期,是以繳獲的一萬匹馬,作為基礎。


    交由專人打理繁育,發展到現在,也不過才十年而已。


    哪有那麽多的馬匹供給給軍隊。


    雖說後來,單就此人提供的馬匹,就超過二十萬匹之巨。


    但那是後來,不是現在。


    所以大唐缺馬,很缺,十分缺。


    這也是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遲遲無法收拾突厥的原因。


    馬匹的問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曆來都是心中的隱疾所在。


    就像現代的運兵車,或是用於兵員投送的飛機一樣。


    你還在地上奔跑呢,人家已經在前麵,吃飽喝足了等著你呢。


    這仗還如何打?


    當然會有人忍不住反駁說。


    新國不就是靠兩條腿,跑出來的嗎?


    也許是吧,隻是其中的艱辛,隻有跑過的人才真正懂得。


    其他的人,還是無法真正體會得到的。


    這裏不做爭論。


    隻論馬匹在古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不用爭辯的。


    李佑突然跳出來,不僅把李恪懟在了當場。


    還把蘇烈的下巴給驚掉了。


    這些個王爺都***瘋了嗎?


    不給自己製造點麻煩,一個一個的都不會消停是吧?


    蘇烈眼角的餘光,不由自主的掃向了李代。


    害怕這個最小的王爺,也突然跑出來,將他一軍。


    那這中軍帳,可就太熱鬧了。


    好在李代很穩當,坐的也想當穩當。


    臉上沒有任何多餘的表情。


    仿佛李佑剛才提及的人,根本就與他無關似的。


    依舊不言不語的呆坐在那裏,紋絲不動。


    隻有微微皺起的眉頭,顯示他還在思考著什麽。


    追是不可能追的。


    在沒鬧明白突厥人的意圖之前,蘇烈不敢妄動。


    更不會讓眼前,這些個不省心的皇子們,擅自行動。


    拒絕了所有人的請求後。


    這場會議,再開下去,已經沒了意義。


    將軍們,一個接著一個,走出了中軍大帳。


    隻有李代,還做在位置上,一動未動。


    仿佛被施了定身術一般。


    蘇烈走到李代的身前,輕聲的問道:


    “福王爺,您還有話要與末將言說嗎?”


    李代這才迴過神來,對蘇烈笑道:


    “小王還真有個想法,想要與大帥說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逆行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迭並收藏大唐逆行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