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朝臣們的心思很清楚。


    太子李承乾,能夠得到朝臣們的擁護和喜愛。


    李世民也樂見其成,更願意鼎力成全。


    於是,開心的笑道:


    “就依眾卿所言,命太子高明為宣慰正使。”


    “諫議大夫尚書左丞魏征,左屯衛大將軍程咬金二人為副,即刻前往災區賑災。”


    “戶部尚書劉政會,火速征調錢糧,以備所需。”


    “並選址安置流民,以免發生騷亂。”


    “通令河東、淮南,巴蜀三地,火速運糧進京。”


    “朕希望朕之大唐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你們明白嗎?”


    李世民一唿百諾,眾臣紛紛離去,各自準備。


    李承乾的太子府裏。


    陸德明,李綱,孔穎達,正與李承乾商量著什麽。


    而李承乾,卻表現出極不耐煩的樣子。


    不停的磨蹭著自己的屁股,嘴裏還囉裏囉嗦,不停的嘀咕著。


    “本宮為何要去?”


    “孤不想去,孤不去。”


    李綱耐著性子,對李承乾好言勸道:


    “太子殿下,如今蜀王,福王,齊王,均已在外曆練。”


    “福王與蜀王,更是直接平滅了羅藝的反叛。”


    “再加上前段時間的功績,福王如今之盛名,大有甚囂塵上之勢。”


    “假若太子殿下,依舊毫不作為的話。”


    “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恐怕比之福王,將大不如也。”


    “太子殿下,您希望如此嗎?”


    孔穎達也在一旁連連勸說道:


    “太子殿下,此次渭河暴漲,河水倒灌,正是上天賜予殿下的好機會啊!”


    “隻要把此次賑災之事,完美解決。”


    “太子殿下的聲望,必能蓋過諸位王爺。”


    “哪怕是福王,也遠不如也。”


    “太子殿下,機會難得啊!”


    李承乾嫌棄的撇著嘴道:


    “可洪災一過,往往伴有疫病。孤……”


    李綱對李承乾微微一笑道:


    “無妨,臣雖老邁,但與太子走上一遭,也是可以。”


    陸德明在旁邊急忙勸說道:


    “少師不可,怎敢勞煩少師親赴災區。”


    “不如就讓學生陪太子去吧。”


    “學生必會護得太子周全。”


    孔穎達覺得陸德明搶了太子的台詞,不屑的撇了撇嘴。


    李承乾也對陸德明的表現很不滿。


    尊師敬老,本該是孤來表現的,你嘚瑟個屁。


    事情既已敲定,李承乾起身前去給母後請安。


    因為李承乾覺得,遠行還是坐房車的好。


    雖然李承乾不喜歡李代本人。


    可李代製造出來的東西,李承乾卻都很喜歡。


    尤其是房車,坐著就是舒服。


    所以李承乾,想借長孫皇後的房車一用。


    皇後寢宮內,李承乾說明了來意。


    長孫皇後聽後詫異萬分。


    “高明,母後的鑾駕豈是你能坐的?”


    “你就不怕你父皇責罰於你嗎?”


    李承乾撅著小嘴,手裏不停的擺弄著茶碗說道:


    “房車又不是母後真正的鑾駕。”


    “再說,母後把房車送與兒臣,不就沒問題了嗎?”


    長孫皇後,失神的看著自己,一直心愛的大兒子。


    一時之間,無法釋懷。


    繼子想著法的給自己送東西。


    又是香水又是蛇油膏的,對了,還有半截褲腿。


    親兒子卻想著法的問自己索要東西。


    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的親兒子?


    “好吧!既然你喜歡,你就拿去好了。母後會與你父皇說明的。”


    長孫皇後,最終母愛使然,滿足了李承乾的心願。


    看著興高采烈的李承乾,坐著馬車漸漸遠去。


    長孫皇後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


    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李代終於抵達了靈州。


    靈州,地處黃河東岸。


    地勢平緩,水係發達。


    刨去黃河不說。


    龍溪江,滔江,資江等支流,橫貫其間。


    秦漢之時,建造的三大幹渠,使得農田灌溉,更為方便。


    靈州湖麵廣闊,牧草豐富,阡陌縱橫。


    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如今,雖是初春。


    卻依然顯露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好一片大好風光,好一片田園詩畫。


    李代從來沒有來過這邊。


    即便是在沒穿越前,也沒有來過。


    原本以為靠近蒙古高原,毗鄰沙漠的靈州,會很荒蕪。


    怎料親眼見到的,竟然是堪比江南水鄉的美景。


    不禁豔羨道:


    “原本以為李靖是在靈州吃土。”


    “怎知卻是躲在這裏享福。”


    “好不叫人羨慕。”


    李代的話,傳到衛國公李靖的耳朵裏。


    李靖卻隻是微微一笑。


    早就聽聞福王殿下不著調,聽他今日之言,果真如此。


    隻因風景好,邊把衛戍邊關的苦差事,說成享福。


    除了福王李代,也是沒誰了。


    衛國公李靖,此時正在府中等候。


    隻待李代等人接近府邸之時,才起身前去迎接。


    不是李靖要耍大牌,是因為李靖有自己的顧慮。


    必須在李代等皇子麵前,不得不耍大牌。


    李靖出身和李世民一樣。


    也是隴西李氏出身。


    不過隴西李氏分四門,李靖出身在李氏楊門而已。


    在李靖看來,李世民此人心思極重。


    能對自家兄弟的後人,做到趕盡殺絕的人。


    手段也必是狠辣。


    當然,帝王者,必異於常人。


    所行之事,也必與常人有別。


    李靖認為李世民行事狠辣,也許在李世民看來。


    卻是作為一名帝王,再正常不過的操作罷了。


    李靖看不慣,是李靖自己的事情。


    所以,李靖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


    做起事來,一向是謹小慎微,切勿留下把柄於人。


    這也是他寧願獨守靈州,寧願麵對豺狼突厥。


    也不願返迴長安,麵對大唐權貴的原因。


    人生在世,要想被人徹底遺忘,除非是個窩囊廢。


    還不能太窩囊,窩囊到極致,讓也很難讓人忘記。


    李靖作為大唐一代軍神,就算把自己埋進塵埃裏。


    都能被人掘地三尺找出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吧!


    雙方會麵,李靖上下打量了一番李代。


    除了臉上的微笑,讓人覺得格外親近以外。


    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反倒是蜀王李恪,讓李靖眼前一亮。


    濃眉大眼,鼻挺口方,身材健壯,挺拔如鬆。


    這才是皇帝的兒子。


    這才是皇家子弟,該有的樣子。


    哪像李代,栽栽愣愣,斜裏歪垮的。


    和儀表堂堂,一個毛邊都沾不上。


    哪像一位皇子,更像是一盲流才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逆行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迭並收藏大唐逆行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