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很簡單,三個粗粗的圓筒,從高到低排列著。
桶裏從上到下分層放著,沙子,細布,木炭,細布,裏麵的顆粒越來越小。
最後麵,放著一口大鍋,鍋下生著火。
李世民接過太監九兒呈上的畫,一臉疑惑,“這是什麽?”
李代傲嬌的說道:“礦鹽過濾係統,能將礦鹽中的有害物質,濾除九成九。”
李代的話,如一聲炸雷,在顯德殿響起。
三人震驚的樣子,讓李代更加驕傲:“父皇,長安附近就有鹽礦,用此法製鹽,鹽荒立解!”
李世民撐著身子的雙臂,激動得抖個不停。
“皇兒,這可不是兒戲,你可有把握?”
“父皇,兒臣雖年幼,但國家民生大事,絕不敢妄言。兒臣願立軍令狀。”
李世民無語了。剛好點,又沒正形。
怎麽這麽喜歡立軍令狀。
不知道朝堂多少人,最怕的就是立軍令狀嗎?
你倒好,搶著立。
真是無知無畏。
殊不知,李代是電視劇看多了,以為古人,都熱衷立軍令狀,表忠心呢!
不過李代這樣說,反而給李世民帶來,巨大的信心。
兒子都這樣勇敢了,當老子的也不能含糊。
“下旨!著吏部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戶部尚書劉政會,工部尚書段綸,協同福王李代,主持礦鹽提煉一事。此為最高機密,泄密者,斬!欽此!”
得,又給自己找事了。
李世民的旨意一下,李代甭想忙乎自己的攤子了。
“臣,領旨。”
“兒臣,領旨謝恩!謝父皇賞賜!”
事情已經這樣,賞賜不能不要。
賠本的買賣,咱不幹!
李代嘿嘿一笑。
一張紙,一頓口水,換來千畝土地,收益著實不錯。
段綸來的很快,四個人一起來到工部的車間,坐等礦鹽取來。
李代閑不住。
在段綸的地盤上,轉悠起來。
李代還缺酒精的蒸餾設備呢,難得正大光明到工部一遊。
還不好好看看。
李代晃悠,長孫無忌和劉政會坐著,段綸還不得陪著。
誰讓工部是他的地盤呢!
李代看著一把唐刀,從鐵板到成型的整個過程。也看了加碳和淬火的過程。
中國古人的製刀工藝沒得說。
滲碳成鋼也會。
恐怕隻會過程,不知原理罷了。
刀的好壞,更多還是取決於材料。
把普通的鐵,再加工成想要的鋼,還不明其原理。
稀有金屬的提煉加工,需要更高級的設備和技術,裏麵還夾雜好多化學反應過程。
古人好刀的產生,大概率是無意中的一塊鐵礦石裏,含有稀有金屬,這才有了好刀。
要不古人總說,寶刀可遇不可求呢!
其真實原因,就是不會製造罷了。
就像見到玻璃球,全是一副可遇不求的摸樣。
少見對怪,不外如此!
工部很大,作坊也很多。
李代轉了一會,就有點累了。
對段綸埋怨道:
“就不能把用火的放一起,怕火的放一邊嗎?這東一個西一個的,你想累死人啊!”
段綸無辜躺槍。
工部這樣亂,還真不是段綸的鍋。
原工部尚書是溫大雅,段綸是李世民登基之後,才提起來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還真別說,統一規整一下是挺好的。
可整改需要錢啊!
工部也沒錢!
礦鹽取迴來了。
李代親自指揮匠人們如何做。
敲碎,研磨,初級篩掉大的雜質。
然後加水溶解,變成鹽溶液,再進行三級過濾,然後熬煮鹵水。
雪白的鹽塊,在鍋裏,肉眼可見的成型。
李代對三人說道:
“用來過濾的細布、木炭,要記得更換。”
“何時更換,你們自己把握。”
“產出的精鹽,稍微研磨一下,便可用。”
“你們還有什麽問題嗎?”
長孫無忌言道:
“王爺,礦鹽這就可食用了?”
李代沒說話,讓人拿塊細布過來,裝了一包精鹽,往身後一背道:
“舅舅,你不想當大唐第一個吃精鹽的人嗎?”
李代走了,當第一去了。
可惜,第一個吃精鹽的不是他,也不是長孫無忌。
段綸用手指頭,從鍋裏粘起一點鹽粒,便放進嘴裏,品了品。
嗯!
不用問了,長孫無忌和劉政會,一看段綸的起飛的眉毛,就知道結果了。
二人也學著段綸,品嚐一番後。
三人一起,神采飛揚!
必須立刻、馬上、讓陛下知道。
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啊!
三人你追我趕,直奔皇宮。
你們吃鹽比我早,我進皇宮比你們早。
李世民這會兒正趴在桌上,看著精鹽,眉開眼笑。
三人瞬間沒了激情,看向李代的眼神,滿是幽怨。
福王爺忒不厚道。
三人把李代擠眉弄眼的樣子,深深的印在腦海裏。
“好!好!好!皆有功於朝廷,當賞千金!賜福王李代,京城騎馬,招賢館選才!”
得,千金好聽,紋銀十兩。
京城騎馬,招賢館選才,這才是實惠。
陛下對福王好的有些過分。
就不怕太子和其他皇子,嫉妒嗎?
怎麽不嫉妒?
又怎能不嫉妒!
允李代府兵兩千時,李佑就十分不滿了。
突厥敗退後,又增加到五千,李佑恨的牙齦都腫了。
李佑最想要的就是兵,最想做的事,就是上戰場殺敵立功。
他的夢想,李代輕易的都實現了,李佑能不恨李代嗎?
李泰也恨,不過他的恨,就有點無厘頭了。
純粹是因為胖,走路太累。
所以,恨李代可以宮中坐車。
而他李泰,還得搬肉腿著。
李承乾也恨,開府建衙是太子獨有的殊榮。
隻有太子,才可以公開建立,自己的班底。
他李代,何德何能!?
李承乾可不知道,李世民要李代建立的,是什麽班底。
更不知道,李世民就等李代的班底建成,好一勺全燴。
隻要有自己想法的皇子,沒有一個不羨慕嫉妒恨。
李代也清楚,這就是李世民要的效果。
用一個永遠對皇位,沒有威脅的他,成為所有皇子的磨刀石。
想成為合格的磨刀石,自己就得夠結實,夠堅硬。
所以,現在又有了招賢館選秀一說。
李世民等於明確的告訴李代。
你得好好活著,朕不讓你死,你就不能死!
假的就是假的,永遠不能成為真的。
李代一直明白這個道理。
李代也沒想成為真的。
有王爺這身皮,夠用了!
隻要自己不造反,自己不想當皇帝,這身皮,可以用到死。
被李世民利用一下,又何妨?
招賢館是武德二年,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親自設立。
據說,李世民從招賢館裏,招攬了許多能人異士。
其中有一男一女,最為有名,男的叫什麽,李代不記得了。
女的和李代現在的護衛,高慧真的名字很像。
不過這個女人,在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個月,突然的離奇死亡,讓李代無緣得見。
招賢館?
李代打算先問問高慧真,也許能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護送李代進了皇城,李代便讓高慧真迴王府了。
李代不喜歡讓人等自己,更不喜歡讓自己久等的人。
反正京城裏,認識自己的人也不多,王府離皇城又這麽近,李代從沒想過,會出什麽意外。
意外之所以稱之為意外,就是因為是意外。
所以,李代在皇城延禧門,意外的見到,他最不想見的,李世民兒子中的一個,李恪!
雖說在一眾皇子裏,李代和李恪的交集最多,話說的也最多。
可並不代表,李代願意和李恪交往。
更不能代表二人的關係最好。
也許是李恪在與李代的交流中,誤會了些什麽。
李代不想為此做解釋,誤會就誤會吧!
李代現在隻想知道,李恪在這裏堵自己,想要做什麽?
桶裏從上到下分層放著,沙子,細布,木炭,細布,裏麵的顆粒越來越小。
最後麵,放著一口大鍋,鍋下生著火。
李世民接過太監九兒呈上的畫,一臉疑惑,“這是什麽?”
李代傲嬌的說道:“礦鹽過濾係統,能將礦鹽中的有害物質,濾除九成九。”
李代的話,如一聲炸雷,在顯德殿響起。
三人震驚的樣子,讓李代更加驕傲:“父皇,長安附近就有鹽礦,用此法製鹽,鹽荒立解!”
李世民撐著身子的雙臂,激動得抖個不停。
“皇兒,這可不是兒戲,你可有把握?”
“父皇,兒臣雖年幼,但國家民生大事,絕不敢妄言。兒臣願立軍令狀。”
李世民無語了。剛好點,又沒正形。
怎麽這麽喜歡立軍令狀。
不知道朝堂多少人,最怕的就是立軍令狀嗎?
你倒好,搶著立。
真是無知無畏。
殊不知,李代是電視劇看多了,以為古人,都熱衷立軍令狀,表忠心呢!
不過李代這樣說,反而給李世民帶來,巨大的信心。
兒子都這樣勇敢了,當老子的也不能含糊。
“下旨!著吏部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戶部尚書劉政會,工部尚書段綸,協同福王李代,主持礦鹽提煉一事。此為最高機密,泄密者,斬!欽此!”
得,又給自己找事了。
李世民的旨意一下,李代甭想忙乎自己的攤子了。
“臣,領旨。”
“兒臣,領旨謝恩!謝父皇賞賜!”
事情已經這樣,賞賜不能不要。
賠本的買賣,咱不幹!
李代嘿嘿一笑。
一張紙,一頓口水,換來千畝土地,收益著實不錯。
段綸來的很快,四個人一起來到工部的車間,坐等礦鹽取來。
李代閑不住。
在段綸的地盤上,轉悠起來。
李代還缺酒精的蒸餾設備呢,難得正大光明到工部一遊。
還不好好看看。
李代晃悠,長孫無忌和劉政會坐著,段綸還不得陪著。
誰讓工部是他的地盤呢!
李代看著一把唐刀,從鐵板到成型的整個過程。也看了加碳和淬火的過程。
中國古人的製刀工藝沒得說。
滲碳成鋼也會。
恐怕隻會過程,不知原理罷了。
刀的好壞,更多還是取決於材料。
把普通的鐵,再加工成想要的鋼,還不明其原理。
稀有金屬的提煉加工,需要更高級的設備和技術,裏麵還夾雜好多化學反應過程。
古人好刀的產生,大概率是無意中的一塊鐵礦石裏,含有稀有金屬,這才有了好刀。
要不古人總說,寶刀可遇不可求呢!
其真實原因,就是不會製造罷了。
就像見到玻璃球,全是一副可遇不求的摸樣。
少見對怪,不外如此!
工部很大,作坊也很多。
李代轉了一會,就有點累了。
對段綸埋怨道:
“就不能把用火的放一起,怕火的放一邊嗎?這東一個西一個的,你想累死人啊!”
段綸無辜躺槍。
工部這樣亂,還真不是段綸的鍋。
原工部尚書是溫大雅,段綸是李世民登基之後,才提起來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還真別說,統一規整一下是挺好的。
可整改需要錢啊!
工部也沒錢!
礦鹽取迴來了。
李代親自指揮匠人們如何做。
敲碎,研磨,初級篩掉大的雜質。
然後加水溶解,變成鹽溶液,再進行三級過濾,然後熬煮鹵水。
雪白的鹽塊,在鍋裏,肉眼可見的成型。
李代對三人說道:
“用來過濾的細布、木炭,要記得更換。”
“何時更換,你們自己把握。”
“產出的精鹽,稍微研磨一下,便可用。”
“你們還有什麽問題嗎?”
長孫無忌言道:
“王爺,礦鹽這就可食用了?”
李代沒說話,讓人拿塊細布過來,裝了一包精鹽,往身後一背道:
“舅舅,你不想當大唐第一個吃精鹽的人嗎?”
李代走了,當第一去了。
可惜,第一個吃精鹽的不是他,也不是長孫無忌。
段綸用手指頭,從鍋裏粘起一點鹽粒,便放進嘴裏,品了品。
嗯!
不用問了,長孫無忌和劉政會,一看段綸的起飛的眉毛,就知道結果了。
二人也學著段綸,品嚐一番後。
三人一起,神采飛揚!
必須立刻、馬上、讓陛下知道。
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啊!
三人你追我趕,直奔皇宮。
你們吃鹽比我早,我進皇宮比你們早。
李世民這會兒正趴在桌上,看著精鹽,眉開眼笑。
三人瞬間沒了激情,看向李代的眼神,滿是幽怨。
福王爺忒不厚道。
三人把李代擠眉弄眼的樣子,深深的印在腦海裏。
“好!好!好!皆有功於朝廷,當賞千金!賜福王李代,京城騎馬,招賢館選才!”
得,千金好聽,紋銀十兩。
京城騎馬,招賢館選才,這才是實惠。
陛下對福王好的有些過分。
就不怕太子和其他皇子,嫉妒嗎?
怎麽不嫉妒?
又怎能不嫉妒!
允李代府兵兩千時,李佑就十分不滿了。
突厥敗退後,又增加到五千,李佑恨的牙齦都腫了。
李佑最想要的就是兵,最想做的事,就是上戰場殺敵立功。
他的夢想,李代輕易的都實現了,李佑能不恨李代嗎?
李泰也恨,不過他的恨,就有點無厘頭了。
純粹是因為胖,走路太累。
所以,恨李代可以宮中坐車。
而他李泰,還得搬肉腿著。
李承乾也恨,開府建衙是太子獨有的殊榮。
隻有太子,才可以公開建立,自己的班底。
他李代,何德何能!?
李承乾可不知道,李世民要李代建立的,是什麽班底。
更不知道,李世民就等李代的班底建成,好一勺全燴。
隻要有自己想法的皇子,沒有一個不羨慕嫉妒恨。
李代也清楚,這就是李世民要的效果。
用一個永遠對皇位,沒有威脅的他,成為所有皇子的磨刀石。
想成為合格的磨刀石,自己就得夠結實,夠堅硬。
所以,現在又有了招賢館選秀一說。
李世民等於明確的告訴李代。
你得好好活著,朕不讓你死,你就不能死!
假的就是假的,永遠不能成為真的。
李代一直明白這個道理。
李代也沒想成為真的。
有王爺這身皮,夠用了!
隻要自己不造反,自己不想當皇帝,這身皮,可以用到死。
被李世民利用一下,又何妨?
招賢館是武德二年,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親自設立。
據說,李世民從招賢館裏,招攬了許多能人異士。
其中有一男一女,最為有名,男的叫什麽,李代不記得了。
女的和李代現在的護衛,高慧真的名字很像。
不過這個女人,在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個月,突然的離奇死亡,讓李代無緣得見。
招賢館?
李代打算先問問高慧真,也許能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護送李代進了皇城,李代便讓高慧真迴王府了。
李代不喜歡讓人等自己,更不喜歡讓自己久等的人。
反正京城裏,認識自己的人也不多,王府離皇城又這麽近,李代從沒想過,會出什麽意外。
意外之所以稱之為意外,就是因為是意外。
所以,李代在皇城延禧門,意外的見到,他最不想見的,李世民兒子中的一個,李恪!
雖說在一眾皇子裏,李代和李恪的交集最多,話說的也最多。
可並不代表,李代願意和李恪交往。
更不能代表二人的關係最好。
也許是李恪在與李代的交流中,誤會了些什麽。
李代不想為此做解釋,誤會就誤會吧!
李代現在隻想知道,李恪在這裏堵自己,想要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