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教化,兒臣是個門外漢自然不能跟儒生比。”
“畢竟兒臣隻是一個勉強考上二甲的學渣而已。”朱厚煒“謙虛”道。
“不過,兒臣這有一人,倒是略懂教化育人之道。”
“誰?”
“你是說王守仁?”
弘治皇帝下意識一問,隨即反應過來。
現在西山雖然人員眾多,但說得上號的其實也就那麽些。
王華不可能,人王華雖然是狀元出身且還當過朱厚照的老師,但從對朱厚照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對於教化這一途,他實在不算高精尖選手。
雖然朱厚照可能是比較特別,但也說明了自身能力出眾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名師。
而西山除了王華之外還有誰,那除開老王不就是小王了嘛。
一門父子雙狀元,小王的才華毋庸置疑。
再加上之前的論道,弘治皇帝對小王還是很認可的。
“對,就是王守仁。”朱厚煒點點頭。
“現在西山不論是軍校還是書院,實際在教學第一位的其實都是王守仁,兒臣等並不直接給他們上課。”
“在育人、教化這一途,王守仁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在兒臣看來,若要實施教化,應該是沒人比他更合適了。”
對於這種事,朱厚煒直接投全票給了王聖人。
要知道王聖人在曆史上可不隻是一個優秀思想家最後的儒聖這麽點身份,他還是一個當代最頂級的教育家。
每到一個任職都會在當地修繕學院、設社學傳播自己的學術觀點,是一個將大明中後期各界變成心學同學的頂級大佬。
最最最重要的,人家剛開始教育事業的起步就在貴州龍場。
於龍場悟道於龍場建龍岡學院,可以說貴州就是王陽明從人到聖的升格證道之地。
如今既然貴州有需要,那能推小王朱厚煒還是很樂意推小王過去的。
雖然現在的小王已經提前悟道甚至從知行合一、心即理也的心血開始便道實踐出真知的科學唯物主義,但萬一這一路上小王能實現新突破呢。
證道之地耶,就算隻是迷信讓小王走一趟解決貴州的教化問題也不虧的呀。
“那便讓王守仁在年後與禮部一同前往西南,各自施教吧。”弘治皇帝頷首道。
“父皇,幹嘛還要帶禮部,有鎮國府有王守仁兒臣覺得就夠了。”朱厚照撇撇嘴,甚是看不上禮部之儒。
“禮部是六部之一,主責教化,要去傳播漢學漢化土人百姓不讓禮部去?”弘治皇帝瞥了朱厚照一眼,就算你看不上人家也不至於這麽給人家權力擼掉吧。
做事別太絕別太狠,不然是會出事的。
除非你能徹底將後患解決掉,不然即便是皇帝這個執掌職高權力的人也要有很多顧慮。
“父皇說得對,讓王守仁於禮部同去就行。”
朱厚煒也是點點頭表示讚同,比太狠反彈過來很痛的。
曆史上的朱厚照不就是吃了這個虧嘛,從劉瑾被搞之後朱厚照親自上台和文官打擂才多少年,又是兵權又是要動下江南動南方文官的根基,結果給人家逼急逼狠了直接跟你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最終落個死後還要被黑數百年的可悲命運。
所以,這記仇屬狗的文官你要得罪你不能一次性給他整死,慢慢溫水煮青蛙是最好的選擇,一步一步給它徹底挖垮。
因為文官集團內部黨派的矛盾以及天生的軟弱性,隻要不是逼急了他們基本是不願意太過跳腳的。
這能給己方爭取到眾多發育的時間。
這一點一點的此消彼長下去,到時候打順風局直接平推,那才是真正的爽局嘛。
“哦。”朱厚照沮喪點頭,理是那麽個理,一切盡在不言中他也不是不能悟到,但這真不符合他的性格。
按他的想法,直接給這些個幹啥啥不行隻知道逼逼賴賴和他唱反調的文官一把擼掉拉倒,讓鎮國府頂替它的職能就是了。
他真的很討厭文官的彎彎繞繞說半天全打啞謎、指桑罵槐、假大空的做派。
他感覺自己跟很多文人都有些相衝。
尤其是之前天天彈劾他的言官們。
這也是他給自己冊封威武大將軍的原因之一。
你們越不喜歡本宮幹嘛本宮就越要幹嘛,你們越想本宮聽你們的話照你們的意思來,本宮就越不讓你們如願!
他,朱壽,就是屬倔驢的!
“至於米魯......過段日子吧,再過幾日便是新年,隨後要不了多長時間便是當初太祖也登基祭天的日子......”
“這幾年雖然天災常有,但索性我大明卻是在蒸蒸日上,此全賴祖宗有德,所以到那時朕會大赦天下,將一些罪名輕點罪犯們減刑。”弘治皇帝暗示道。
雖然要對西南實施漢化將其徹底納入中原王朝的文化體係中讓其百姓徹底成為漢人必然是要給予一定的皇恩,但直接放米魯又不太好,人家怎麽說也是個反賊頭子,理由不夠放了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這由頭,還得靠老祖宗出馬。
反正當初太祖爺在紫金山祭天登基的日子就在不遠處,那何不借勢一用呢。
借故勢助今事,一直是華夏人的傳統美德。
甭管翻舊賬是好賬還是壞賬,隻要這賬在今天能有用那它對我們來說就是好賬。
“父皇英明。”朱厚煒直接拍馬屁,隻有朱厚照不太滿意。
什麽叫全賴祖宗有德,那近些年天災之下還能發展的那麽好不全靠本宮兄弟倆,全靠鎮國府嘛。
外敵來了本宮帶頭衝鋒,雪災、地災來了本宮和厚煒帶頭抗災救人,水災旱災也是鎮國府的人在修繕水利工程,本宮更是手搓的崔雨彈,這怎麽到頭來全變成老祖宗的功德了?
好你個朱重八,以後本宮下來了你可別說本宮全賴你的蔭庇,你拿本宮的功德拿的也不少!
“畢竟兒臣隻是一個勉強考上二甲的學渣而已。”朱厚煒“謙虛”道。
“不過,兒臣這有一人,倒是略懂教化育人之道。”
“誰?”
“你是說王守仁?”
弘治皇帝下意識一問,隨即反應過來。
現在西山雖然人員眾多,但說得上號的其實也就那麽些。
王華不可能,人王華雖然是狀元出身且還當過朱厚照的老師,但從對朱厚照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對於教化這一途,他實在不算高精尖選手。
雖然朱厚照可能是比較特別,但也說明了自身能力出眾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名師。
而西山除了王華之外還有誰,那除開老王不就是小王了嘛。
一門父子雙狀元,小王的才華毋庸置疑。
再加上之前的論道,弘治皇帝對小王還是很認可的。
“對,就是王守仁。”朱厚煒點點頭。
“現在西山不論是軍校還是書院,實際在教學第一位的其實都是王守仁,兒臣等並不直接給他們上課。”
“在育人、教化這一途,王守仁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在兒臣看來,若要實施教化,應該是沒人比他更合適了。”
對於這種事,朱厚煒直接投全票給了王聖人。
要知道王聖人在曆史上可不隻是一個優秀思想家最後的儒聖這麽點身份,他還是一個當代最頂級的教育家。
每到一個任職都會在當地修繕學院、設社學傳播自己的學術觀點,是一個將大明中後期各界變成心學同學的頂級大佬。
最最最重要的,人家剛開始教育事業的起步就在貴州龍場。
於龍場悟道於龍場建龍岡學院,可以說貴州就是王陽明從人到聖的升格證道之地。
如今既然貴州有需要,那能推小王朱厚煒還是很樂意推小王過去的。
雖然現在的小王已經提前悟道甚至從知行合一、心即理也的心血開始便道實踐出真知的科學唯物主義,但萬一這一路上小王能實現新突破呢。
證道之地耶,就算隻是迷信讓小王走一趟解決貴州的教化問題也不虧的呀。
“那便讓王守仁在年後與禮部一同前往西南,各自施教吧。”弘治皇帝頷首道。
“父皇,幹嘛還要帶禮部,有鎮國府有王守仁兒臣覺得就夠了。”朱厚照撇撇嘴,甚是看不上禮部之儒。
“禮部是六部之一,主責教化,要去傳播漢學漢化土人百姓不讓禮部去?”弘治皇帝瞥了朱厚照一眼,就算你看不上人家也不至於這麽給人家權力擼掉吧。
做事別太絕別太狠,不然是會出事的。
除非你能徹底將後患解決掉,不然即便是皇帝這個執掌職高權力的人也要有很多顧慮。
“父皇說得對,讓王守仁於禮部同去就行。”
朱厚煒也是點點頭表示讚同,比太狠反彈過來很痛的。
曆史上的朱厚照不就是吃了這個虧嘛,從劉瑾被搞之後朱厚照親自上台和文官打擂才多少年,又是兵權又是要動下江南動南方文官的根基,結果給人家逼急逼狠了直接跟你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最終落個死後還要被黑數百年的可悲命運。
所以,這記仇屬狗的文官你要得罪你不能一次性給他整死,慢慢溫水煮青蛙是最好的選擇,一步一步給它徹底挖垮。
因為文官集團內部黨派的矛盾以及天生的軟弱性,隻要不是逼急了他們基本是不願意太過跳腳的。
這能給己方爭取到眾多發育的時間。
這一點一點的此消彼長下去,到時候打順風局直接平推,那才是真正的爽局嘛。
“哦。”朱厚照沮喪點頭,理是那麽個理,一切盡在不言中他也不是不能悟到,但這真不符合他的性格。
按他的想法,直接給這些個幹啥啥不行隻知道逼逼賴賴和他唱反調的文官一把擼掉拉倒,讓鎮國府頂替它的職能就是了。
他真的很討厭文官的彎彎繞繞說半天全打啞謎、指桑罵槐、假大空的做派。
他感覺自己跟很多文人都有些相衝。
尤其是之前天天彈劾他的言官們。
這也是他給自己冊封威武大將軍的原因之一。
你們越不喜歡本宮幹嘛本宮就越要幹嘛,你們越想本宮聽你們的話照你們的意思來,本宮就越不讓你們如願!
他,朱壽,就是屬倔驢的!
“至於米魯......過段日子吧,再過幾日便是新年,隨後要不了多長時間便是當初太祖也登基祭天的日子......”
“這幾年雖然天災常有,但索性我大明卻是在蒸蒸日上,此全賴祖宗有德,所以到那時朕會大赦天下,將一些罪名輕點罪犯們減刑。”弘治皇帝暗示道。
雖然要對西南實施漢化將其徹底納入中原王朝的文化體係中讓其百姓徹底成為漢人必然是要給予一定的皇恩,但直接放米魯又不太好,人家怎麽說也是個反賊頭子,理由不夠放了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這由頭,還得靠老祖宗出馬。
反正當初太祖爺在紫金山祭天登基的日子就在不遠處,那何不借勢一用呢。
借故勢助今事,一直是華夏人的傳統美德。
甭管翻舊賬是好賬還是壞賬,隻要這賬在今天能有用那它對我們來說就是好賬。
“父皇英明。”朱厚煒直接拍馬屁,隻有朱厚照不太滿意。
什麽叫全賴祖宗有德,那近些年天災之下還能發展的那麽好不全靠本宮兄弟倆,全靠鎮國府嘛。
外敵來了本宮帶頭衝鋒,雪災、地災來了本宮和厚煒帶頭抗災救人,水災旱災也是鎮國府的人在修繕水利工程,本宮更是手搓的崔雨彈,這怎麽到頭來全變成老祖宗的功德了?
好你個朱重八,以後本宮下來了你可別說本宮全賴你的蔭庇,你拿本宮的功德拿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