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之前不行不簡單現在就不行,兒臣這別的或許不是很在行,但這商道還是略懂一些的。”朱厚煒拱手迴應。


    你要是別的,朱厚煒還真不一定能給弘治皇帝說通,但這商道......


    不好意思,即便朱厚煒其實自身不能說是什麽商業天才,但這鎮國府在這擺著,大明第一大商會,鎮國工商聯合會擱這杵著,這就是口碑。


    他都不用過多解釋,就是這麽自信!


    這,就叫口碑,就叫宗門底蘊。


    其實,同為海上貿易,大明比不過當初的大慫道理很簡單,不外乎那麽幾點。


    其一:政治背景的不同。


    大宋雖然朝堂上一坨shift,但卻與曆朝曆代的“重農抑商”不同,它是從國家政治層麵大力支持海上貿易發展,甚至你完全可以將宋代的經濟政策稱為“重商主義”,這在華夏的曆史上都是獨一檔的存在。


    再加上宋朝統治者也對海上貿易十分推崇,女同學完顏九妹就曾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


    為了保護海上貿易更是推出了華夏曆史上第一部外貿管理法則——《廣州市舶條法》,以此來保障海上貿易的實施。


    在這種種利好商業發展的土壤上,宋朝的海上貿易自然便發展的越來越好,收益越來越多。


    而他們大明呢?初期雖然擊敗了世上第一遊牧民族,讓其不得不逃亡大漠,但北元卻依舊對大明邊疆虎視眈眈,給足了大明壓力,初生的大明著實沒什麽精力去搞海外貿易。


    畢竟這船啦、貿易貨物神馬的,對那時的大明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而老朱呢?山河奄有中華,日月重開大統天。其道曆史地位是毋容置疑的。


    但從最底層爬起來的老朱,他治理天下其實更傾向於老農治理農田,那些貪官汙吏就是田裏的蛀蟲雜草,滅了拉倒,小農思維桎梏了他,讓他對於商道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帶著一種鄙夷、警惕的態度。


    因此在國情以及個人思維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見最初的一些海上貿易成績一般,老朱幹脆便直接一刀切整了個海禁,防備倭寇也防備江南的某些根深蒂固的勢力。


    即便到了之後的鄭和下西洋,這基本國策也從未改變,一直傳到現在。


    其二,大明和前宋對海上貿易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前宋時期的海外貿易,就是很純粹、很徹底的經濟活動,不帶有任何一絲政治色彩。


    就像完顏九妹說的,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搞錢、搞錢、還是tama的搞錢。


    為了更好的到外麵去搞錢,宋朝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航海科技大發展,宋神宗時期甚至就出現了萬料神舟(排水量約600噸)。


    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貿易交流,更是建立了一係列的蕃市讓外人、胡商來此經商,建造\"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設置\"蕃學\",方便外國商人的子女讀書,甚至製定了管理外國人的法律給予那時來華的外邦商人合法的政治身份,提供政治、法律層麵的保護。


    他們,將純粹的搞錢活動發揮到了極致,即便扯上了政治,也是在用政治搞錢。


    而大明則不同,拋開太祖朱元璋時期少數很快便夭折了的海上貿易,其後最著名的莫過於鄭和下西洋。


    但人家鄭和的根本目的,不是去搞錢呀。


    雖然有一些話語是說,鄭和下西洋是去找乖乖的大侄子去的,但結合太宗永樂皇帝的一生,其實不難看出,這下西洋更多是一種對功績的追求,為證明自我開拓賺取功績的政治手段。


    鄭和下西洋,讓大明在西洋諸國的影響力得到了空前的壯大。


    甚至還因此收獲了舊港宣都司等海外領土讓大明的版圖空前擴大。


    但它主要的成果點基本都在政治效果上,經濟效益方麵嘛......


    不能說沒有,隻能說是慘不忍睹......


    鄭和七下西洋,對大明的財政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助力,相反,因為“朝貢體係”的存在,每次隨著鄭和迴來朝貢的使者都等得到大明的慷慨賞賜。


    雖然因為下西洋,讓“天天開心”獲得了跟他偶像地表最強碳基生物一樣的萬國來朝待遇,但這冤大頭一般的大把撒錢行為,也讓大明本就顯得緊張的財政雪上加霜。


    其實,這倒也不能全怪朱棣。


    藩王造反上位,皇位得來不正,大侄子離家出走......這讓朱棣急需獲得其它國家的認可,這萬國來朝大撒鈔票證明自己的方法雖然在後世看來很冤大頭,但對朱棣來說其實是難得的好辦法,他自然也樂的去賺這個名了。


    隻是苦了常務副總朱胖胖和財務部部長夏原吉同學。


    算盤都快敲冒煙了這賬都算不明白。


    北麵北征,西南打交趾,海外下西洋撒錢......


    差點逼死了大明第一管家公......


    即便是到了中後期勤勞采蜜的小蜜蜂隆慶皇帝重新開海,但在政府機製落後,官員層層剝削,走私集團已經吃的滿嘴流油根本不願分享利益的情況下,這大明王朝的海上貿易,也基本沒有了什麽發展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政治背景、政治政策、統治者態度、貿易發展方向這種種地差異化,導致了前宋時期數百年的經濟繁榮和大明短短數十年差點把底褲都賠進去的巨大反差,讓同為實行海上貿易的二者一個富到流油,一個相形見絀。


    其實在朱厚煒看來,搞政治沒毛病,後世的一切經濟活動不也都是在各種政治大背景下進行的嗎?


    但是,這光搞政治不搞錢可就不得行了,地主家的餘糧也不是這麽浪費的呀。


    所以朱厚煒對於後續重開海上貿易的想法是,先行幾個試點港口,由備倭新軍監督,但不參與其中的運營管理,管理則是由鎮國府負責。


    這邊不是剛挖掘出個人才嘛,扔出去練練手。


    等徐經的下西洋的船隊迴歸以後呢,便可以跟當初的永樂朝一樣,在下西洋中夾帶私貨......咳咳,進行有好的大國行動,彰顯大國風貌帶著“核善”的艦隊去跟他們做生意去。


    這新大陸我大明要,對西洋諸國的影響控製我大明也要,便是你們口袋裏的馬內,我大明還要!


    小爺既然決定對外搞錢了,那這些個地就算是天上掉下一個鋼蹦,它也得姓明!


    “父皇,經濟、財政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大明要強大,就得開源節流,這鎮國府的生意是開源,海外貿易也是開源。”


    “正所謂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兒臣在此上奏,請由一兩次試點開始,逐步試驗,再開海上貿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大明攝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曦並收藏迴大明攝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