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春不晚,我在江南沒有褲頭穿。
連綿雨季的時光裏,總有那麽幾天能晴朗一會給你一個錯覺以為雨季已經結束。
這一日,晨光破開了雲層,將久違的光輝灑向泥濘的大地。
寧波鎮國府備倭衛所內,新軍們早早便開始了和往常一般日複一日的訓練。
波光粼粼的江水,映照著將士們矯健的身姿。
他們精神抖擻、氣勢如虹,時不時傳出聲聲喊殺聲。
日子似乎沒有什麽變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但新軍們沒注意到的是,他們的千戶、百戶此時此刻正聚在一起,商討著一件即將發生的大事。
“蔚王殿下有命令傳來,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戰倭寇了。”朱烈粗獷麵龐下是冷靜的策士,冷靜的講其說出,沒有被情緒波動影響一絲一毫。
“溫州府那邊此次可謂是蒙受奇恥大辱,也不知倭寇下一個目標會在哪,會在哪個府登陸。”王崇皺了皺眉。
他來江南後,負責的更多的還是江南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在他的手下似昆山等重災之地開始翻身免除了水災,如今在江南民間,王崇的聲望可謂頗高。
但對於軍事的事,王崇則更像是個外行。
即便在鎮國書院多少也涉獵過,但術業有專攻,他也隻是停留在略有了解的紙上談兵水平。
對自己有逼數的王崇,自然不會過多幹涉備倭衛的決策,至多在眾人小會的時候他以“旁觀者清”的姿態多提一點問題而已。
“敵暗我明,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朱烈讚同道。
倭寇神出鬼沒,侵擾是沒有規律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遭殃的是什麽地方,有些時候他們講究風浪越大魚越貴,敢直接往最富饒駐紮著備倭衛的府縣衝,有的時候又穩如老狗寧可少收獲點往窮鄉僻壤等危機不大的地方衝。
“不論從哪來,我們鎮國府備倭衛都無懼倭賊。”
戚景通撫摸著手中那被他視若珍寶的兵書,自信無比。
越是研讀這兵書,他對其中記載的兵法就越是敬佩。
依此法操練,效果是真特娘好啊。
你看那一群殺氣騰騰、龍精虎猛整天嗷嗷直叫跟小狼崽子似的漢子們,這簡直就是他夢中的天兵現世好伐。
有這麽一支人馬,還怕什麽鳥倭寇?
戚景通恨不得倭寇現在就出現在眼前好跟他們廝殺一番。
沒有倭寇讓新軍砍了練手的日子......真的是讓人手癢難耐啊。
戚景通覺得自己運氣真的太好了,居然有機會被兩位殿下看重,將他調到這鎮國府備倭衛來,還將這麽重要的兵法交給他......
殿下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這倭奴們要膽敢來犯,我戚景通必將他們一個個腦袋全砍下來鑄京觀以震賊子宵小,弘我鎮國府軍威!
“不可輕敵,此次出現在溫州沿海可有四五百倭寇之多,對倭寇來說已經是一場規模不小的戰役了。”朱烈沉聲道。
如今是倭奴四島所謂的戰國時代,某些所謂的大名的領土比大明一些村落都有所不如,這五百人真的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
雖然聽著可笑,但這是事實。
“獅子捕兔亦用全力,何況我備倭新軍此戰之前還沒有任何實戰經驗,萬萬不能馬虎大意,不然......”
“溫州府百姓的慘狀將會重現,鎮國新軍將會成為笑話,吾等還有什麽臉麵迴去麵對二位殿下?”朱烈肅然道。
王崇、戚景通臉上也顯得嚴肅起來,剛剛的自信感皆被隱藏下去。
自信是好事,但過度自信就是自負,自負是會死人的!
“千戶,卑職建議多派人手監視寧波幾個容易登陸的灘塗,並做好先發製人伏擊倭寇的準備,新軍至今日起全員進入備戰狀態,身上至少配備幾日的應急糧,以防突發狀況。”
戚景通畢竟是深耕此道多年,迅速冷靜下來做出判斷決策。
朱烈聞言,輕輕頜首道:“所言甚是,論對倭寇的了解你超過我們許多,此次怕是需要你多費心了。”
“千戶言重了,這是卑職分內之事。”戚景通搖搖頭。
若沒有鎮國府備倭衛,他還不知在哪個角落蹉跎,壯誌難酬呢。
對於他們這些曾經渴望痛擊倭寇掃除倭患的備倭衛將領來說,倭寇越是肆虐跋扈,他們就越是感到恥辱、羞愧。
如今能帶著這樣的兵去幹那些該死的倭奴,是他戚景通的榮幸。
......
倭患再現肆虐溫州府的消息很快便在江南沿海傳開,引起了巨大的動蕩。
眾人憤慨激昂,民間已經沸騰起來。
都是沿海百姓,或多或少都經曆過或者身邊的親人經曆過被倭寇侵擾的無助、絕望感,誰對倭寇沒有怨念,誰對倭寇心中不懷恨意?
何況,此次剿倭的是何許人也?
鎮國府備倭衛。
那為江南眾多百姓解決水患,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希望的王崇就是其中一員!
這可是恩同再造,他要抗倭,在恩與愁二者互相疊加的狀態下,誰不想出一把力?
百姓們鬧得不可開交,有錢的捐錢沒錢的出力,隻希望能為他們的恩公出一份力,也為曾經因為倭患死去的親人盡一份心。
更有許多的壯年漢子們自發組織起來,充當起鎮國府備倭衛的哨兵,替他們充當眼線巡視著大明的海岸。
便是那些原本自詡高人一等的士紳,也有些站了出來,為名也好附勢也罷,也活躍起來出入衙門出錢出力,言語中就突出一個於倭奴不共戴天,誓要滅絕倭患。
但其中也有些商販、士紳,雷聲大雨點小。
叫喚了半天,實際上錢和力一個都沒出,突出的就是一個參與感。
更是有甚者,直接詭異的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
倭寇對普通人是災患,但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寶貴的生財之道。
作為江南士紳,誰家沒有一大片營生?
可大明的蛋糕就那麽大,大家生產的東西那麽多,蛋糕根本不夠分。
所以這利益賊高的走私,他們必然要參與進去的。
而這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倭奴,身為不要命、心狠無比的亡命徒,自然便是最好的被招攬作為護衛的人選。
畢竟這種航海經驗豐富,對番邦諸國了解無比,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在東南番邦諸國盤踞多年的選手,動起手來更是狠的一批,招募起來還方便的家夥,誰不愛呢?
這裏麵,可是一條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而朝廷要清剿倭寇,很大程度會對他們的走私生意產生影響,這想要得到他們的支持,那真的就是異想天開了。
他們不在背後使絆子已經很給麵子了。
那些倭寇就算害人又如何,我隻是個走私商而已,損害的又不是我的利益,又沒有妨礙到我們,你說是吧?
連綿雨季的時光裏,總有那麽幾天能晴朗一會給你一個錯覺以為雨季已經結束。
這一日,晨光破開了雲層,將久違的光輝灑向泥濘的大地。
寧波鎮國府備倭衛所內,新軍們早早便開始了和往常一般日複一日的訓練。
波光粼粼的江水,映照著將士們矯健的身姿。
他們精神抖擻、氣勢如虹,時不時傳出聲聲喊殺聲。
日子似乎沒有什麽變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但新軍們沒注意到的是,他們的千戶、百戶此時此刻正聚在一起,商討著一件即將發生的大事。
“蔚王殿下有命令傳來,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戰倭寇了。”朱烈粗獷麵龐下是冷靜的策士,冷靜的講其說出,沒有被情緒波動影響一絲一毫。
“溫州府那邊此次可謂是蒙受奇恥大辱,也不知倭寇下一個目標會在哪,會在哪個府登陸。”王崇皺了皺眉。
他來江南後,負責的更多的還是江南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在他的手下似昆山等重災之地開始翻身免除了水災,如今在江南民間,王崇的聲望可謂頗高。
但對於軍事的事,王崇則更像是個外行。
即便在鎮國書院多少也涉獵過,但術業有專攻,他也隻是停留在略有了解的紙上談兵水平。
對自己有逼數的王崇,自然不會過多幹涉備倭衛的決策,至多在眾人小會的時候他以“旁觀者清”的姿態多提一點問題而已。
“敵暗我明,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朱烈讚同道。
倭寇神出鬼沒,侵擾是沒有規律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遭殃的是什麽地方,有些時候他們講究風浪越大魚越貴,敢直接往最富饒駐紮著備倭衛的府縣衝,有的時候又穩如老狗寧可少收獲點往窮鄉僻壤等危機不大的地方衝。
“不論從哪來,我們鎮國府備倭衛都無懼倭賊。”
戚景通撫摸著手中那被他視若珍寶的兵書,自信無比。
越是研讀這兵書,他對其中記載的兵法就越是敬佩。
依此法操練,效果是真特娘好啊。
你看那一群殺氣騰騰、龍精虎猛整天嗷嗷直叫跟小狼崽子似的漢子們,這簡直就是他夢中的天兵現世好伐。
有這麽一支人馬,還怕什麽鳥倭寇?
戚景通恨不得倭寇現在就出現在眼前好跟他們廝殺一番。
沒有倭寇讓新軍砍了練手的日子......真的是讓人手癢難耐啊。
戚景通覺得自己運氣真的太好了,居然有機會被兩位殿下看重,將他調到這鎮國府備倭衛來,還將這麽重要的兵法交給他......
殿下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這倭奴們要膽敢來犯,我戚景通必將他們一個個腦袋全砍下來鑄京觀以震賊子宵小,弘我鎮國府軍威!
“不可輕敵,此次出現在溫州沿海可有四五百倭寇之多,對倭寇來說已經是一場規模不小的戰役了。”朱烈沉聲道。
如今是倭奴四島所謂的戰國時代,某些所謂的大名的領土比大明一些村落都有所不如,這五百人真的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
雖然聽著可笑,但這是事實。
“獅子捕兔亦用全力,何況我備倭新軍此戰之前還沒有任何實戰經驗,萬萬不能馬虎大意,不然......”
“溫州府百姓的慘狀將會重現,鎮國新軍將會成為笑話,吾等還有什麽臉麵迴去麵對二位殿下?”朱烈肅然道。
王崇、戚景通臉上也顯得嚴肅起來,剛剛的自信感皆被隱藏下去。
自信是好事,但過度自信就是自負,自負是會死人的!
“千戶,卑職建議多派人手監視寧波幾個容易登陸的灘塗,並做好先發製人伏擊倭寇的準備,新軍至今日起全員進入備戰狀態,身上至少配備幾日的應急糧,以防突發狀況。”
戚景通畢竟是深耕此道多年,迅速冷靜下來做出判斷決策。
朱烈聞言,輕輕頜首道:“所言甚是,論對倭寇的了解你超過我們許多,此次怕是需要你多費心了。”
“千戶言重了,這是卑職分內之事。”戚景通搖搖頭。
若沒有鎮國府備倭衛,他還不知在哪個角落蹉跎,壯誌難酬呢。
對於他們這些曾經渴望痛擊倭寇掃除倭患的備倭衛將領來說,倭寇越是肆虐跋扈,他們就越是感到恥辱、羞愧。
如今能帶著這樣的兵去幹那些該死的倭奴,是他戚景通的榮幸。
......
倭患再現肆虐溫州府的消息很快便在江南沿海傳開,引起了巨大的動蕩。
眾人憤慨激昂,民間已經沸騰起來。
都是沿海百姓,或多或少都經曆過或者身邊的親人經曆過被倭寇侵擾的無助、絕望感,誰對倭寇沒有怨念,誰對倭寇心中不懷恨意?
何況,此次剿倭的是何許人也?
鎮國府備倭衛。
那為江南眾多百姓解決水患,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希望的王崇就是其中一員!
這可是恩同再造,他要抗倭,在恩與愁二者互相疊加的狀態下,誰不想出一把力?
百姓們鬧得不可開交,有錢的捐錢沒錢的出力,隻希望能為他們的恩公出一份力,也為曾經因為倭患死去的親人盡一份心。
更有許多的壯年漢子們自發組織起來,充當起鎮國府備倭衛的哨兵,替他們充當眼線巡視著大明的海岸。
便是那些原本自詡高人一等的士紳,也有些站了出來,為名也好附勢也罷,也活躍起來出入衙門出錢出力,言語中就突出一個於倭奴不共戴天,誓要滅絕倭患。
但其中也有些商販、士紳,雷聲大雨點小。
叫喚了半天,實際上錢和力一個都沒出,突出的就是一個參與感。
更是有甚者,直接詭異的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
倭寇對普通人是災患,但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寶貴的生財之道。
作為江南士紳,誰家沒有一大片營生?
可大明的蛋糕就那麽大,大家生產的東西那麽多,蛋糕根本不夠分。
所以這利益賊高的走私,他們必然要參與進去的。
而這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倭奴,身為不要命、心狠無比的亡命徒,自然便是最好的被招攬作為護衛的人選。
畢竟這種航海經驗豐富,對番邦諸國了解無比,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在東南番邦諸國盤踞多年的選手,動起手來更是狠的一批,招募起來還方便的家夥,誰不愛呢?
這裏麵,可是一條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而朝廷要清剿倭寇,很大程度會對他們的走私生意產生影響,這想要得到他們的支持,那真的就是異想天開了。
他們不在背後使絆子已經很給麵子了。
那些倭寇就算害人又如何,我隻是個走私商而已,損害的又不是我的利益,又沒有妨礙到我們,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