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什麽情況?


    朱烈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表情越來越難看的張憲百思不得其解。


    看殿下信中的語氣殿下應該是和這位張尚書挺熟悉的啊,怎麽張尚書看了殿下的信後好像......有點咬牙切齒的感覺呢......


    看著手中三四頁的“親切問候”和最後短短兩句要他幫朱烈尋找優秀工匠和過去那些永樂時期造船匠人的傳人的重點,張憲的臉拉的像馬一樣長。


    張了張嘴,數次忍不住想要爆出口卻又硬生生給憋了迴去。


    狠狠的咬緊後槽牙,捏著信紙的手上青筋蹦起,張憲心中五味雜陳。


    當初因為李真、李舉父子二人誣告的事情與朱厚煒這個蔚王初次見麵張憲就覺得蔚王這讓的性格太剛很容易吃虧,事實也證明張憲的推測沒有錯。


    你看,這才幾年,太子和蔚王才幾歲啊就被言官們彈劾了多少次現在又隱隱和那幾位部堂來了場小博弈。


    但張憲其實挺喜歡蔚王這個孩子,因為當初二人初次見麵後談的不顧形象談的敞開心扉讓張憲覺得朱厚煒這個蔚王是少數懂他卻又不似世人那般相處起來虛偽以蛇的人。


    雖然二人在一起談到深處難免會因為理念開懟,但這比起在步步都要謹慎考慮許多的官場卻更讓張憲能放鬆下來不用太過顧慮。


    以至於當初升官到南京當工部尚書時他都有些感慨覺得南京雖然養老但卻難以再遇到蔚王這般能不顧身份敞開自在談話的好友,讓他都有點舍不得朱厚煒。


    結果沒想到一年多不見了,好不容易收到一封對方的來信一打開。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氣人方式!


    就算你是親王又如何,就算你是老夫的忘年交又如何。


    你找老夫幫忙,就這個態度?!


    你不尊重老夫!


    張憲捏緊了拳頭。


    “本官派人帶你去查工部的存檔。”


    “查完趕緊走!”


    張憲不耐煩的甩手轉過身去。


    “啊?”


    “還有何事?”張憲嫌棄的看了眼朱烈,頭都懶得迴。


    “張大人,可否再派遣一些工部所屬的匠人?”朱烈忙低頭道。


    現在人才還沒找到,備倭衛人手也不夠,工部所屬的匠人起碼也是經曆過九族嚴選的水平還能有那麽點質保,不用白不用。


    張憲:......


    現場安靜的有些尷尬的可怕。


    “徐忠,再弄一份匠人的名單。”


    良久後,張憲終是再度開口,隨即也不管朱烈是何反應直接離場。


    “這......謝大人。”


    朱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不清楚張憲到底是咋了,隻能恭敬的對張憲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


    “朱百戶,隨我來吧。”


    張憲的隨身師爺徐忠對朱烈說道。


    “徐大人,張大人這是?”


    朱烈快步跟上,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疑惑的心情,小聲的詢問道。


    徐忠沒有迴話,隻是歎氣搖頭。


    “這是尚書大人與蔚王殿下的默契。”


    嗯......或者說是受氣比較合適。


    從尚書大人和殿下認識到現在,大人永遠說不過殿下,到最後往往都是受氣的那一個......


    “原來如此。”


    “殿下果然是深不可測,之前就已經和工部尚書這邊形成默契了啊。”


    朱烈聞言默默認真的點了點頭,心中對“高深莫測”的蔚王敬意又增一層。


    ......


    “昆山水患已除......”


    “昆山百姓喜極而泣,感恩戴德......”


    “原昆山逃難離鄉之百姓迴歸昆山......”


    弘治皇帝案頭,一樁樁一件件關於昆山的奏報送達,擺滿了龍案。


    內容很簡單,都是關於對昆山此次政績的歌頌,但卻是來自各個衙門不同部門。


    顯然,此次救災之成果,沒有一個衙門能對其硬黑,從上到下認可度達到了一種驚人的地步。


    “恭喜陛下,太子殿下、蔚王殿下接手救災效果顯著,福澤百姓,不負眾望。”


    “大明後繼有人,陛下後繼有人。”


    蕭敬笑吟吟的拱手輕輕拍了個不大不小的馬屁。


    弘治皇帝笑容燦爛的擺了擺手。


    “運氣罷了,路還長著呢,黃梅天過去了而已,不然除了昆山之外江南其他還有許多地方都會被水災所困擾,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呢。”


    雖然是這麽說,但弘治皇帝的嘴角卻難以壓製絲毫,眼中滿滿的笑意,顯然他自己對鎮國府這次對昆山的救災行為是極其認可的。


    大明每年救災那麽多,有哪次各個渠道能這麽統一甚至連百姓們的行為都寫的那麽詳細的,這是獨一份!


    “不過,這些......”


    弘治皇帝眼中閃過一抹陰霾,掃過龍案另一邊的一小遝奏疏。


    不用說也知道,又是一堆彈劾朱厚照、朱厚煒的奏疏。


    理由嘛,自然是關於造船的事情。


    文官們彈劾關於備倭衛造船規模過大,備倭根本不必尋那麽多優秀的工匠也不用額外營造那麽多的造船廠,說這是勞民傷財,說太子、蔚王怕是想要違祖宗之製開海禁。


    嗯,又是一堆巴拉巴拉的祖宗之法不可違,開海勞民傷財,鎮國府的錢也是民脂民膏不能這麽糟蹋巴拉巴拉之類的。


    看的讓人生煩。


    “鎮國府那邊,真的想要開海?”弘治皇帝雖然很煩這些奏疏,但還是朝著蕭敬詢問道。


    雖然說言官很多的彈劾都是捕風捉影都是純放屁而已,但弘治皇帝卻不得不重視。


    因為這帽子真的很大,壓力也很大,滿朝基本都是反對開海的,本來被鎮國府奪走了備倭權就有一些文官們在下麵有不少的意見了,要是借此搞一波朱厚照、朱厚煒絕對會處於被動。


    “迴陛下,雖然鎮國府確實在廣招優異工匠,但開海......東廠與錦衣衛並未得到此類情報。”


    蕭敬拱手,此事事關太子、蔚王,他可不敢亂來,隻能保守的按照情報來說。


    “嗯。”


    弘治皇帝點點頭,但潛意識中已經偏向於鎮國府真的想要開海了。


    這不是因為弘治皇帝還是偏信文官,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倆兒子是什麽德行......


    這種和祖宗之法對著幹的事兒,他們絕對能幹的出來。


    甚至還會興致勃勃的......


    “那太子和蔚王近日在做什麽?”弘治皇帝問道。


    “迴陛下,二位殿下近些日子不是在書院、軍校聽課就是在田裏屯田。”


    “據說,這幾日什麽試驗田就要收獲了。”


    “屯田?試驗田?”弘治皇帝嘖舌,不由想起朱厚煒當初說的能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


    厚煒那小子當初說的......該不會是真的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大明攝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曦並收藏迴大明攝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