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部?”
朱烈一愣,略做思索後道。
“我會報於二位殿下,這還得看二位殿下的意思。”
朱烈有些無奈,別說他不是成國公府的嫡係,就算是嫡係去工部人家也不會給你任何麵子,即便它是南京的。
你武官體係的來我文官體係要人?
不好意思,請走流程。
至於流程什麽時候走得完,那就不是我們的事了。
朱烈是隱隱知道備倭衛似乎是二位殿下和文官之間的一場博弈,那文官怎麽可能輕易對他們給予幫助。
隻能看看殿下那邊有沒有什麽好辦法了。
而戚景通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麽,他雖然之前身為山東備倭總督,大小也算是一個人物,但卻絕對還夠不到這個層麵。
換做以前他遇到這種層次的上級,說的難聽一點,那都是要去和小孩一桌的。
對於這種自己鐵定幫不上什麽忙的事情,戚景通也很識趣沒有硬湊上去。
做人最需要的是什麽?是自知之明。
隨後,朱烈帶著戚景通再度熟悉了一下鎮國府備倭衛的情況後,便讓戚景通去帶入訓練去了。
嗯,對。
就是剛來就空降主導訓練。
這就是專業人士的特權,專業的人那就是應該安排人家去幹專業的事兒。
既然已經來鎮國府備倭衛報到了那你還想要空閑?想得美,趕緊融入到充足的生活中來吧!
至於朱烈自己,則是迴到了自己的辦公區,開始給朱厚照、朱厚煒寫信匯報狀況並詢問對南京工部這件事的舉措。
朱烈時而書寫,時而皺眉。
親自帶隊練兵嚐試獨當一麵之時,他才知道這裏頭到底有多麽多的困難,有很多的事情他原本還想當然的覺得沒有問題可真當實際操作時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多麽幼稚。
“殿下說的沒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朱烈搖搖頭,紙上談來終是淺薄,隻有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正的進步啊。
略做思索,朱烈將已經寫好的手稿撕毀,於一邊燒掉。
殿下選擇了他朱烈,給了他這莫大的信任讓他於江浙獨當一麵與王崇一同辦這大事,他要是什麽都要向殿下訴苦詢問那像什麽話呢?
沾了沾墨水,朱烈略做思索,重新起草。
這一次,他加上了自己的見解,刪掉了許多沒太大必要的問題,將匯報再度精煉。
當然,工部的事兒還是要問的,他現在還沒能力讓南京工部給他麵子......
“砰!”
一塊巨大的石碑落地,揭開遮掩的幕布,露出真容。
這是昆山水利設施建設的功績碑。
一麵,記載著對本次昆山水利建設與救災重大貢獻的人員名單。
比如欽差王崇、朱烈,縣令石碌,縣丞......
另一麵則是用顯眼的紅色將石雕勾了。
“鎮國府與昆山全體百姓製”
“石縣令,恭喜了,昆山此後將再無懼水患。”
看著被壩體阻擋和數條河床疏散了的泛濫河水,穿著粗布麻衣身上泥點般般的王崇笑著出聲。
“這多虧了二位殿下的鎮國府的全力救災,對還多虧了二位欽差,若是沒有二位欽差昆山百姓哪有今天啊。”
石碌搖搖頭,這些時日共事下來二人也算是建立起了不錯的革命友誼,但麵對此事他的態度還是很堅決。
這功勞,不應該是屬於他的,他哪有資格拿這般功勞啊,這王崇、朱烈沒帶著鎮國府的賑災計劃來之前他就是那熱鍋上的螞蟻急的焦頭爛額都拿不出任何辦法啊。
如今得天之幸,昆山這困擾不知多少代人的破事居然真的解決了,他已經很開心了,可不敢貪這個功。
底下,眾多的昆山百姓見到完工的石碑。
當其中識字的人將石碑上那幾個大字讀出來時,一眾百姓再難抑製住心中的情感,淚水止不住的流下。
“感恩鎮國府,感恩欽差大人感恩青天大老爺啊。”有人哭嚎出聲,再顧不上什麽形象不形象的。
昆山換了多少代縣令,來過多少次救災的欽差,有誰真心為他們做過這般大事啊。
這真的是能福澤昆山往後無數代人的善政,他們的後人都會受到這份恩澤啊。
“鎮國府的大人公侯萬代,欽差大人公侯萬代,青天大老爺公侯萬代!”
情至深處,眾人已經自行開始祝福起了上方的石碌、王崇等人。
二人剛開始見昆山百姓失態的樣子,隻是欣慰一笑,因為這讓他們看到了他們這段時間吃苦的意義,不就是為了這裏的未來嗎。
但聽到百姓們對他們的祝福的時候,二人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公侯萬代?聽起來確實是非常好非常好的祝福,讓他們都有些慚愧了,那可是大明王族以下最大的爵位了。
異姓活著不封王的呀。
但是......
你們帶上鎮國府那兩位幹嘛?!
那兩位需要公侯萬代嗎,人家皇帝萬代親王萬代!
你們這祝福那是怎麽聽怎麽別扭啊!
“石縣令,如今雖水災已完全控製,但昆山的重建也不容耽誤,本欽差不日將去與朱烈匯合,昆山的事宜就要你自己多費心了。”
將尷尬的情緒壓下,王崇對石碌說道。
“不過,我得從你昆山這抽調一些工匠。”
“昆山能有今天全賴二位殿下與欽差,欽差能用得上昆山的工匠是我們的福氣,下官會盡快將昆山的工匠名單整理出來任欽差挑選調用。”
石碌聞言,沒有任何猶豫迴應道。
現在的昆山,可以說已經打上了鎮國府的標簽,百姓們對鎮國府的好感與歸屬感達到了頂點遠遠超過了朝廷。
朝廷這麽多年為昆山解決了水患嗎?沒有。
朝廷這麽多年有在石碑或者什麽地方給他們這些平民百姓這麽大的麵子、榮譽過嗎?還是沒有。
一個冷漠的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和一個為百姓幹實事有溫度的統治者,百姓的心會滑向誰那是顯而易見的。
在人情世故這方麵,朝廷的百官已經被完全碾壓了。
他們怎麽想也想不到,他們一向看不起的草民們,已經被鎮國府給拿捏的死死的了。
鎮國府插手江南之事,已拔的一籌。
朱烈一愣,略做思索後道。
“我會報於二位殿下,這還得看二位殿下的意思。”
朱烈有些無奈,別說他不是成國公府的嫡係,就算是嫡係去工部人家也不會給你任何麵子,即便它是南京的。
你武官體係的來我文官體係要人?
不好意思,請走流程。
至於流程什麽時候走得完,那就不是我們的事了。
朱烈是隱隱知道備倭衛似乎是二位殿下和文官之間的一場博弈,那文官怎麽可能輕易對他們給予幫助。
隻能看看殿下那邊有沒有什麽好辦法了。
而戚景通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麽,他雖然之前身為山東備倭總督,大小也算是一個人物,但卻絕對還夠不到這個層麵。
換做以前他遇到這種層次的上級,說的難聽一點,那都是要去和小孩一桌的。
對於這種自己鐵定幫不上什麽忙的事情,戚景通也很識趣沒有硬湊上去。
做人最需要的是什麽?是自知之明。
隨後,朱烈帶著戚景通再度熟悉了一下鎮國府備倭衛的情況後,便讓戚景通去帶入訓練去了。
嗯,對。
就是剛來就空降主導訓練。
這就是專業人士的特權,專業的人那就是應該安排人家去幹專業的事兒。
既然已經來鎮國府備倭衛報到了那你還想要空閑?想得美,趕緊融入到充足的生活中來吧!
至於朱烈自己,則是迴到了自己的辦公區,開始給朱厚照、朱厚煒寫信匯報狀況並詢問對南京工部這件事的舉措。
朱烈時而書寫,時而皺眉。
親自帶隊練兵嚐試獨當一麵之時,他才知道這裏頭到底有多麽多的困難,有很多的事情他原本還想當然的覺得沒有問題可真當實際操作時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多麽幼稚。
“殿下說的沒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朱烈搖搖頭,紙上談來終是淺薄,隻有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正的進步啊。
略做思索,朱烈將已經寫好的手稿撕毀,於一邊燒掉。
殿下選擇了他朱烈,給了他這莫大的信任讓他於江浙獨當一麵與王崇一同辦這大事,他要是什麽都要向殿下訴苦詢問那像什麽話呢?
沾了沾墨水,朱烈略做思索,重新起草。
這一次,他加上了自己的見解,刪掉了許多沒太大必要的問題,將匯報再度精煉。
當然,工部的事兒還是要問的,他現在還沒能力讓南京工部給他麵子......
“砰!”
一塊巨大的石碑落地,揭開遮掩的幕布,露出真容。
這是昆山水利設施建設的功績碑。
一麵,記載著對本次昆山水利建設與救災重大貢獻的人員名單。
比如欽差王崇、朱烈,縣令石碌,縣丞......
另一麵則是用顯眼的紅色將石雕勾了。
“鎮國府與昆山全體百姓製”
“石縣令,恭喜了,昆山此後將再無懼水患。”
看著被壩體阻擋和數條河床疏散了的泛濫河水,穿著粗布麻衣身上泥點般般的王崇笑著出聲。
“這多虧了二位殿下的鎮國府的全力救災,對還多虧了二位欽差,若是沒有二位欽差昆山百姓哪有今天啊。”
石碌搖搖頭,這些時日共事下來二人也算是建立起了不錯的革命友誼,但麵對此事他的態度還是很堅決。
這功勞,不應該是屬於他的,他哪有資格拿這般功勞啊,這王崇、朱烈沒帶著鎮國府的賑災計劃來之前他就是那熱鍋上的螞蟻急的焦頭爛額都拿不出任何辦法啊。
如今得天之幸,昆山這困擾不知多少代人的破事居然真的解決了,他已經很開心了,可不敢貪這個功。
底下,眾多的昆山百姓見到完工的石碑。
當其中識字的人將石碑上那幾個大字讀出來時,一眾百姓再難抑製住心中的情感,淚水止不住的流下。
“感恩鎮國府,感恩欽差大人感恩青天大老爺啊。”有人哭嚎出聲,再顧不上什麽形象不形象的。
昆山換了多少代縣令,來過多少次救災的欽差,有誰真心為他們做過這般大事啊。
這真的是能福澤昆山往後無數代人的善政,他們的後人都會受到這份恩澤啊。
“鎮國府的大人公侯萬代,欽差大人公侯萬代,青天大老爺公侯萬代!”
情至深處,眾人已經自行開始祝福起了上方的石碌、王崇等人。
二人剛開始見昆山百姓失態的樣子,隻是欣慰一笑,因為這讓他們看到了他們這段時間吃苦的意義,不就是為了這裏的未來嗎。
但聽到百姓們對他們的祝福的時候,二人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公侯萬代?聽起來確實是非常好非常好的祝福,讓他們都有些慚愧了,那可是大明王族以下最大的爵位了。
異姓活著不封王的呀。
但是......
你們帶上鎮國府那兩位幹嘛?!
那兩位需要公侯萬代嗎,人家皇帝萬代親王萬代!
你們這祝福那是怎麽聽怎麽別扭啊!
“石縣令,如今雖水災已完全控製,但昆山的重建也不容耽誤,本欽差不日將去與朱烈匯合,昆山的事宜就要你自己多費心了。”
將尷尬的情緒壓下,王崇對石碌說道。
“不過,我得從你昆山這抽調一些工匠。”
“昆山能有今天全賴二位殿下與欽差,欽差能用得上昆山的工匠是我們的福氣,下官會盡快將昆山的工匠名單整理出來任欽差挑選調用。”
石碌聞言,沒有任何猶豫迴應道。
現在的昆山,可以說已經打上了鎮國府的標簽,百姓們對鎮國府的好感與歸屬感達到了頂點遠遠超過了朝廷。
朝廷這麽多年為昆山解決了水患嗎?沒有。
朝廷這麽多年有在石碑或者什麽地方給他們這些平民百姓這麽大的麵子、榮譽過嗎?還是沒有。
一個冷漠的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和一個為百姓幹實事有溫度的統治者,百姓的心會滑向誰那是顯而易見的。
在人情世故這方麵,朝廷的百官已經被完全碾壓了。
他們怎麽想也想不到,他們一向看不起的草民們,已經被鎮國府給拿捏的死死的了。
鎮國府插手江南之事,已拔的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