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嶺腳鄉後,許遼一邊讓麾下士兵們休整,一邊讓人試探性地勸降嶺腳鄉。
沒想到剛剛勸降不久,嶺腳鄉的駐守領主,就直接帶著嶺腳鄉的守城士兵,走出嶺腳鄉,向許遼投降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遼才知道,吳昊蒼壓根就沒有進入嶺腳鄉,而是繼續向著西邊的其他領地撤去。
知道追不上吳昊蒼的許遼,幹脆就在嶺腳鄉,直接駐紮了下來。
準備在這裏等待郭石,率領著整個磐石旅,前來會合。
郭石在翁山鎮,等到從後方趕過來的守城軍,接手了所有新占領的領地。
就馬上從守城軍中,選出合適的士兵,補充到整個磐石旅中,使磐石旅恢複滿編。
做好一切的郭石,才帶著磐石旅,前往和許遼會合。
等郭石和許遼會合後,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
許遼從跟著郭石,來到嶺腳鄉的守城軍中,選出合適的士兵,補充到西山旅中。
等西山旅恢複滿編後,就把嶺腳鄉,移交給守城軍駐守。
然後和郭石,帶著磐石旅和西山旅,繼續向著西邊行軍。
準備占領翁山聯盟,剩下的所有領地。
郭石和許遼兩人,經過一番行軍,很快就來到了,位於嶺腳鄉西南邊的山尾鄉外麵。
山尾鄉的駐守領主,看著身邊沒有多少的守城士兵。
再看看山尾鄉外麵的上萬軍隊,就知道自己守不住山尾鄉。
於是,山尾鄉的駐守領主,在郭石和許遼,還沒有勸降之前。
就直接帶著所有的守城士兵,走出山尾鄉,向兩人投降了。
郭石和許遼兩人,兵不血刃地占領山尾鄉後,也沒有在山尾鄉久留。
直接向著翁山聯盟,最後的兩個鄉級領地趕去。
此時的翁山聯盟,隻剩下最西邊的杜塘鄉和西埔鄉。
杜塘鄉目前駐守著一千個士兵,而西埔鄉,除了之前從垵底聯盟的和壟鄉,撤迴來的一千多個士兵以外。
還有吳昊蒼,帶來的幾百個殘軍。
此時,差不多有兩千左右的士兵駐守。
郭石和許遼兩人,很快就帶著磐石旅和西山旅,包圍了杜塘鄉。
在一番勸降無果,就開始強攻杜塘鄉。
經過一番激烈的攻城戰,隻有一千守城軍的杜塘鄉,根本不是郭石和許遼的對手,很快就被攻破了防禦陣線。
駐守在杜塘鄉的領主,眼見守不住杜塘鄉了。
就準備帶著杜塘鄉剩餘的守城士兵,撤往翁山聯盟的最後一個鄉級領地:西埔鄉,和吳昊蒼會合。
郭石和許遼兩人。根本沒有給他機會,直接就在杜塘鄉外,設下了埋伏。
把逃出杜塘鄉的殘軍敗將,圍殺於杜塘鄉外麵。
占領了杜塘鄉的郭石和許遼,等後方的守城軍,前來接手杜塘鄉的防禦。
先是補充滿磐石旅和西山旅的編製,才帶著兩個旅級軍隊。
向著翁山聯盟的最後一個鄉級領地,西埔鄉趕去。
……
吳昊蒼帶著翁山鎮的殘軍,直接一路逃到翁山聯盟,最西邊的鄉級領地西埔鄉,就馬上接手了西埔鄉。
吳昊蒼知道,翁山聯盟剩下的所有領地,擋不住郭石和許遼的進攻。
於是,就直接來到西埔鄉,準備在這裏,做最後的抵抗。
西埔鄉由於和垵底聯盟接壤。
所以,城防設施,是整個聯盟之中最好的。
吳昊蒼覺得,選擇在這裏死守,守住的機會比較大。
當然,吳昊蒼選擇在這邊死守,還有一個原因。
這裏離垵底聯盟最近,垵底聯盟可能會看在唇亡齒寒的份上,趁著兩人攻打西埔鄉的時候,出兵偷襲郭石和許遼。
已經決定在西埔鄉,死守的吳昊蒼。
現在,隻需要加強西埔鄉的防禦力。
是生是死,就看接下來的這一戰了。
……
當郭石和許遼兩人,開始攻打翁山聯盟的時候,垵底聯盟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垵底聯盟的盟主尤翰學,一收到消息後,就忍不住皺了一下眉頭。
然後,歎了一口氣,不由自主地說道:“唉~真是多事之秋啊!”
尤翰學從送過來的消息中,很快就意識到了,翁山聯盟大概是完了。
等翁山聯盟,被這股未知的勢力吞並。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東岸的領地,大概也會被攻擊。
如今的垵底聯盟,剛剛和翁山聯盟戰過一場,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西岸的兵力,經過上一次的調動。
已經引起了周邊,其他勢力的注意。
如今,龜峰河西岸的兵力,不宜再次調動。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東岸的所有領地,隻能單靠東岸的所有駐守士兵,獨自防守了。
尤翰學沒有什麽好辦法,應對東邊新出現的勢力。
隻能讓龜峰河東岸的駐守人員,自己看著辦了。
心中擔心東岸情況的尤翰學,在一番深思熟慮後,很快就有了決定。
如果垵底聯盟,保不住龜峰河東岸的領地。
尤翰學就準備和羅溪聯盟的羅溪賴氏聯係,想要讓他們,看在兩個族群之間,互相之間多有姻親關係的份上,幫一幫垵底尤氏。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尤翰學是不會找羅溪賴氏幫忙的。
畢竟,一旦找羅溪賴氏幫忙,到時候的垵底尤氏,就沒有機會,爭奪整個羅溪地區的話語權了。
而是將以羅溪賴氏為首,垵底尤氏為輔,共同掌管羅溪地區。
在羅溪地區周邊的所有族群,曆代都有人聯姻,不可能會直接翻臉。
所以,最後隻會以一個族群為首,其他族群為輔,共同掌管羅溪地區。
如今,之所以各自為戰,就是為了選出領頭者。
當然,如果不幸被外來者滅掉了,其他族群也會樂見其成。
這樣就不用難做了,可以少一個族群,瓜分本來就不多的權力。
不過,如果即將被外來者滅掉的族群,向其他族群求援,其他族群也不好放著不管。
隻是真的如此做的話,就代表著,放棄爭奪話語權的權力,臣服於向其求救的族群。
這也是如今, 各個地方的族群,所默認的規則。
沒想到剛剛勸降不久,嶺腳鄉的駐守領主,就直接帶著嶺腳鄉的守城士兵,走出嶺腳鄉,向許遼投降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遼才知道,吳昊蒼壓根就沒有進入嶺腳鄉,而是繼續向著西邊的其他領地撤去。
知道追不上吳昊蒼的許遼,幹脆就在嶺腳鄉,直接駐紮了下來。
準備在這裏等待郭石,率領著整個磐石旅,前來會合。
郭石在翁山鎮,等到從後方趕過來的守城軍,接手了所有新占領的領地。
就馬上從守城軍中,選出合適的士兵,補充到整個磐石旅中,使磐石旅恢複滿編。
做好一切的郭石,才帶著磐石旅,前往和許遼會合。
等郭石和許遼會合後,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
許遼從跟著郭石,來到嶺腳鄉的守城軍中,選出合適的士兵,補充到西山旅中。
等西山旅恢複滿編後,就把嶺腳鄉,移交給守城軍駐守。
然後和郭石,帶著磐石旅和西山旅,繼續向著西邊行軍。
準備占領翁山聯盟,剩下的所有領地。
郭石和許遼兩人,經過一番行軍,很快就來到了,位於嶺腳鄉西南邊的山尾鄉外麵。
山尾鄉的駐守領主,看著身邊沒有多少的守城士兵。
再看看山尾鄉外麵的上萬軍隊,就知道自己守不住山尾鄉。
於是,山尾鄉的駐守領主,在郭石和許遼,還沒有勸降之前。
就直接帶著所有的守城士兵,走出山尾鄉,向兩人投降了。
郭石和許遼兩人,兵不血刃地占領山尾鄉後,也沒有在山尾鄉久留。
直接向著翁山聯盟,最後的兩個鄉級領地趕去。
此時的翁山聯盟,隻剩下最西邊的杜塘鄉和西埔鄉。
杜塘鄉目前駐守著一千個士兵,而西埔鄉,除了之前從垵底聯盟的和壟鄉,撤迴來的一千多個士兵以外。
還有吳昊蒼,帶來的幾百個殘軍。
此時,差不多有兩千左右的士兵駐守。
郭石和許遼兩人,很快就帶著磐石旅和西山旅,包圍了杜塘鄉。
在一番勸降無果,就開始強攻杜塘鄉。
經過一番激烈的攻城戰,隻有一千守城軍的杜塘鄉,根本不是郭石和許遼的對手,很快就被攻破了防禦陣線。
駐守在杜塘鄉的領主,眼見守不住杜塘鄉了。
就準備帶著杜塘鄉剩餘的守城士兵,撤往翁山聯盟的最後一個鄉級領地:西埔鄉,和吳昊蒼會合。
郭石和許遼兩人。根本沒有給他機會,直接就在杜塘鄉外,設下了埋伏。
把逃出杜塘鄉的殘軍敗將,圍殺於杜塘鄉外麵。
占領了杜塘鄉的郭石和許遼,等後方的守城軍,前來接手杜塘鄉的防禦。
先是補充滿磐石旅和西山旅的編製,才帶著兩個旅級軍隊。
向著翁山聯盟的最後一個鄉級領地,西埔鄉趕去。
……
吳昊蒼帶著翁山鎮的殘軍,直接一路逃到翁山聯盟,最西邊的鄉級領地西埔鄉,就馬上接手了西埔鄉。
吳昊蒼知道,翁山聯盟剩下的所有領地,擋不住郭石和許遼的進攻。
於是,就直接來到西埔鄉,準備在這裏,做最後的抵抗。
西埔鄉由於和垵底聯盟接壤。
所以,城防設施,是整個聯盟之中最好的。
吳昊蒼覺得,選擇在這裏死守,守住的機會比較大。
當然,吳昊蒼選擇在這邊死守,還有一個原因。
這裏離垵底聯盟最近,垵底聯盟可能會看在唇亡齒寒的份上,趁著兩人攻打西埔鄉的時候,出兵偷襲郭石和許遼。
已經決定在西埔鄉,死守的吳昊蒼。
現在,隻需要加強西埔鄉的防禦力。
是生是死,就看接下來的這一戰了。
……
當郭石和許遼兩人,開始攻打翁山聯盟的時候,垵底聯盟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垵底聯盟的盟主尤翰學,一收到消息後,就忍不住皺了一下眉頭。
然後,歎了一口氣,不由自主地說道:“唉~真是多事之秋啊!”
尤翰學從送過來的消息中,很快就意識到了,翁山聯盟大概是完了。
等翁山聯盟,被這股未知的勢力吞並。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東岸的領地,大概也會被攻擊。
如今的垵底聯盟,剛剛和翁山聯盟戰過一場,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西岸的兵力,經過上一次的調動。
已經引起了周邊,其他勢力的注意。
如今,龜峰河西岸的兵力,不宜再次調動。
垵底聯盟位於龜峰河東岸的所有領地,隻能單靠東岸的所有駐守士兵,獨自防守了。
尤翰學沒有什麽好辦法,應對東邊新出現的勢力。
隻能讓龜峰河東岸的駐守人員,自己看著辦了。
心中擔心東岸情況的尤翰學,在一番深思熟慮後,很快就有了決定。
如果垵底聯盟,保不住龜峰河東岸的領地。
尤翰學就準備和羅溪聯盟的羅溪賴氏聯係,想要讓他們,看在兩個族群之間,互相之間多有姻親關係的份上,幫一幫垵底尤氏。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尤翰學是不會找羅溪賴氏幫忙的。
畢竟,一旦找羅溪賴氏幫忙,到時候的垵底尤氏,就沒有機會,爭奪整個羅溪地區的話語權了。
而是將以羅溪賴氏為首,垵底尤氏為輔,共同掌管羅溪地區。
在羅溪地區周邊的所有族群,曆代都有人聯姻,不可能會直接翻臉。
所以,最後隻會以一個族群為首,其他族群為輔,共同掌管羅溪地區。
如今,之所以各自為戰,就是為了選出領頭者。
當然,如果不幸被外來者滅掉了,其他族群也會樂見其成。
這樣就不用難做了,可以少一個族群,瓜分本來就不多的權力。
不過,如果即將被外來者滅掉的族群,向其他族群求援,其他族群也不好放著不管。
隻是真的如此做的話,就代表著,放棄爭奪話語權的權力,臣服於向其求救的族群。
這也是如今, 各個地方的族群,所默認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