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之在朝堂之上十幾年,早把臉皮練成如同銅牆鐵壁,可麵對這樣的迴複,卻也難以再做到波瀾不驚,他滿尷尬,幾乎結結巴巴地道:“三位,我從來沒有否認你們對涼州所做的貢獻,恰恰相反,我們都認為你們做得無比出色,以你們的才幹,當一個縣令,當一個百戶,實在非常的屈才。
但是現在不是談個人的榮辱得失的時候,而是要談關於涼州,涼州的未來,我大淵的未來,現實雖然很醜陋,可是我們仍然必須真實麵對,醜話雖醜,可也不得不說。
你們試想了一下,這三十年中,上千萬兩銀子的貪墨,還有大量的軍械,憑著這些東西,足以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可以造福大淵,也可以禍亂天下。
我二人雖居廟堂,卻也憂心君皇,憂心天下,既然有此機會,我們希望做一些事情,能夠讓支軍隊迴歸大淵,或者說,至少讓這支軍隊不要為禍大淵。
前朝的教訓曆曆在牧,每一次的入侵成功都是中原內亂之時,而大淵現在內憂外患,無法再承受內亂,會讓草原上的惡狼再一次聞到機會蠢蠢欲動的。”
在經過前麵的一番試探和拉扯之後,左遷之和史可策終於吐露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表明了朝廷對涼州的真實態度。
如果說先前朝廷對於涼州的態度是集體遺忘和無視的話,那麽等到涼州的貪墨案被戳破後,朝廷卻完全換了另外一種風格,那便是滿滿惡意之下的集體懷疑。
沒有人相信涼州會有張衛年這樣的縣令和楊一平這樣的軍官,會是世外桃園這樣的清寧世界。
在所有人的印象裏,在與大淵半脫離了三十年之後,涼州應該到處充滿了灰塵、垃圾、流民、散兵、馬匪、逃犯和異族。
所有的涼州官員都會與異族暗通款曲,首鼠兩端,隨時準備投靠異族,或者說有些早就已經效忠了異族,成為異族在涼州的代表人物。
在失去了有效的約束以後,軍官們成了當地的“土皇帝”,必定異常暴戾,一言不合便動手劫掠,甚至殺人越貨,然後把屍體往荒漠一丟,任由禿鷲來啃食。
滿大街是都是細作,他們自由走動,在縣衙和各個官員家中,登堂入室,直接拿出大把的金銀進行賄賂,絲毫不怕會有危險。
這種肮髒的猜想來源於這些當權者陰暗的內心,便如同一群衣衫肮髒的人走在路上,突然見到有一個衣著光鮮幹幹淨淨,他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要清洗自己,而是要把那個幹淨的人也弄得跟自己一樣髒。
所以,當涼州大勝,卻又傳出涼州發生了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的貪墨案後,所有人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誇讚如同張衛年和楊一平這樣的涼州軍官,而是懷疑涼州一定與人勾結,貪墨了三十年的糧餉,組建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而涼州大勝,就是這支軍隊存在的最有利證據,畢竟除了江瑞,誰又能相信,一個孤立的隻有六十五人的邊境小城,居然可以在一場戰鬥中殺死上千人,俘虜上千人,這不是奇跡,而是神跡!
現在,除了皇帝的態度還不明確以外,在神京的所有人都希望找到這個意圖謀逆的野心家,用唾沫星子淹死了他,隻要找到了這個野心家,過去三十年所有人的失職便不再是問題,反而成了為肯資敵以資的剛正官員。
更好的辦法,是希望能夠找到涼州城已經整體叛變的證據,然後再把他們勸迴來,那樣的話,他們這些人可以挽狂瀾於既倒,獲得千古美名。
左遷之和史可策實際上也早就存了這樣的觀念,此前兩人所有種種表現,目的隻有一個,便是希望與涼州的基層官員交流,套出真相。
他們以為他們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卻不曾預料,這是對涼州人這三十年堅持的最大羞辱!
張衛年和楊一平相互對視了一眼,眼底之中盡是悲涼。
他們如何能不明白左遷之的言下之意,他們能想到一千種朝廷因為涼州貪墨案而牽扯到他們,將他們治罪的可能性,卻從來沒有一種是朝廷會懷疑他們的忠誠度,這讓他們在這裏的一切真的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他們仍然抱著最後的希望,兩人向杜西川使了個眼色,楊一平又利用傳音入密偷偷說了幾句,杜西川心領神會,問道:“你的意思是,那個貪墨的人,其實是與涼州勾結,他們把暗暗培養的軍隊藏在涼州,所以這一次乃蠻人的突然進攻才會撞得頭破血流。
可也正是因為這次乃蠻人的進攻,才導致這支暗藏的軍隊暴露,也更讓你們認定了確實有這樣一支偷偷藏著的軍隊。
而皇帝把三司審案的現場放在這裏,就是要讓江大人翻江倒海,把這支隱藏的軍隊找出來,也找出軍隊背後的實際控製人,然後這支軍隊狗急跳牆,殺了三司問案的人,讓皇上可以有動手的借口,然後皇上可以出兵,直接解決涼州。
或許你們害怕自己成為犧牲品,又或許你們覺得涼州的軍隊並不對大淵構成威脅,可以成為大淵對西夏的一把利劍,所以你們就想與這支軍隊的指揮者進行談判。
而你們已經認定了,我們就是這支軍隊在涼州的代言者,所以你們滿懷誠意來我們交談,想讓我們說出背後的人,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
左遷之和史可策的臉上居然露出了一絲微笑,左遷之說道:“這個並不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沒有交代我們這麽做,但是內閣之中確實有這樣的猜測,我們離京之前,幾位閣老確實有也這樣的交代。
本來呢,這些話不該當著兩位大人的麵交代,但是我和史大人交流以後,都覺張大人和楊一平的內心還是向著朝廷的,縱然有些心思和不滿,必定也是有人在這其中搞鬼,蒙蔽了皇上和朝廷對涼州的善意。
所以我和史大人才在這樣的時機聯袂而至,就是想與兩位大人開誠布公、推心置腹地談一談,談一談涼州的未來,談一談兩位大人的未來!”
但是現在不是談個人的榮辱得失的時候,而是要談關於涼州,涼州的未來,我大淵的未來,現實雖然很醜陋,可是我們仍然必須真實麵對,醜話雖醜,可也不得不說。
你們試想了一下,這三十年中,上千萬兩銀子的貪墨,還有大量的軍械,憑著這些東西,足以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可以造福大淵,也可以禍亂天下。
我二人雖居廟堂,卻也憂心君皇,憂心天下,既然有此機會,我們希望做一些事情,能夠讓支軍隊迴歸大淵,或者說,至少讓這支軍隊不要為禍大淵。
前朝的教訓曆曆在牧,每一次的入侵成功都是中原內亂之時,而大淵現在內憂外患,無法再承受內亂,會讓草原上的惡狼再一次聞到機會蠢蠢欲動的。”
在經過前麵的一番試探和拉扯之後,左遷之和史可策終於吐露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表明了朝廷對涼州的真實態度。
如果說先前朝廷對於涼州的態度是集體遺忘和無視的話,那麽等到涼州的貪墨案被戳破後,朝廷卻完全換了另外一種風格,那便是滿滿惡意之下的集體懷疑。
沒有人相信涼州會有張衛年這樣的縣令和楊一平這樣的軍官,會是世外桃園這樣的清寧世界。
在所有人的印象裏,在與大淵半脫離了三十年之後,涼州應該到處充滿了灰塵、垃圾、流民、散兵、馬匪、逃犯和異族。
所有的涼州官員都會與異族暗通款曲,首鼠兩端,隨時準備投靠異族,或者說有些早就已經效忠了異族,成為異族在涼州的代表人物。
在失去了有效的約束以後,軍官們成了當地的“土皇帝”,必定異常暴戾,一言不合便動手劫掠,甚至殺人越貨,然後把屍體往荒漠一丟,任由禿鷲來啃食。
滿大街是都是細作,他們自由走動,在縣衙和各個官員家中,登堂入室,直接拿出大把的金銀進行賄賂,絲毫不怕會有危險。
這種肮髒的猜想來源於這些當權者陰暗的內心,便如同一群衣衫肮髒的人走在路上,突然見到有一個衣著光鮮幹幹淨淨,他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要清洗自己,而是要把那個幹淨的人也弄得跟自己一樣髒。
所以,當涼州大勝,卻又傳出涼州發生了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的貪墨案後,所有人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誇讚如同張衛年和楊一平這樣的涼州軍官,而是懷疑涼州一定與人勾結,貪墨了三十年的糧餉,組建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而涼州大勝,就是這支軍隊存在的最有利證據,畢竟除了江瑞,誰又能相信,一個孤立的隻有六十五人的邊境小城,居然可以在一場戰鬥中殺死上千人,俘虜上千人,這不是奇跡,而是神跡!
現在,除了皇帝的態度還不明確以外,在神京的所有人都希望找到這個意圖謀逆的野心家,用唾沫星子淹死了他,隻要找到了這個野心家,過去三十年所有人的失職便不再是問題,反而成了為肯資敵以資的剛正官員。
更好的辦法,是希望能夠找到涼州城已經整體叛變的證據,然後再把他們勸迴來,那樣的話,他們這些人可以挽狂瀾於既倒,獲得千古美名。
左遷之和史可策實際上也早就存了這樣的觀念,此前兩人所有種種表現,目的隻有一個,便是希望與涼州的基層官員交流,套出真相。
他們以為他們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卻不曾預料,這是對涼州人這三十年堅持的最大羞辱!
張衛年和楊一平相互對視了一眼,眼底之中盡是悲涼。
他們如何能不明白左遷之的言下之意,他們能想到一千種朝廷因為涼州貪墨案而牽扯到他們,將他們治罪的可能性,卻從來沒有一種是朝廷會懷疑他們的忠誠度,這讓他們在這裏的一切真的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他們仍然抱著最後的希望,兩人向杜西川使了個眼色,楊一平又利用傳音入密偷偷說了幾句,杜西川心領神會,問道:“你的意思是,那個貪墨的人,其實是與涼州勾結,他們把暗暗培養的軍隊藏在涼州,所以這一次乃蠻人的突然進攻才會撞得頭破血流。
可也正是因為這次乃蠻人的進攻,才導致這支暗藏的軍隊暴露,也更讓你們認定了確實有這樣一支偷偷藏著的軍隊。
而皇帝把三司審案的現場放在這裏,就是要讓江大人翻江倒海,把這支隱藏的軍隊找出來,也找出軍隊背後的實際控製人,然後這支軍隊狗急跳牆,殺了三司問案的人,讓皇上可以有動手的借口,然後皇上可以出兵,直接解決涼州。
或許你們害怕自己成為犧牲品,又或許你們覺得涼州的軍隊並不對大淵構成威脅,可以成為大淵對西夏的一把利劍,所以你們就想與這支軍隊的指揮者進行談判。
而你們已經認定了,我們就是這支軍隊在涼州的代言者,所以你們滿懷誠意來我們交談,想讓我們說出背後的人,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
左遷之和史可策的臉上居然露出了一絲微笑,左遷之說道:“這個並不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沒有交代我們這麽做,但是內閣之中確實有這樣的猜測,我們離京之前,幾位閣老確實有也這樣的交代。
本來呢,這些話不該當著兩位大人的麵交代,但是我和史大人交流以後,都覺張大人和楊一平的內心還是向著朝廷的,縱然有些心思和不滿,必定也是有人在這其中搞鬼,蒙蔽了皇上和朝廷對涼州的善意。
所以我和史大人才在這樣的時機聯袂而至,就是想與兩位大人開誠布公、推心置腹地談一談,談一談涼州的未來,談一談兩位大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