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組研究的內容包括n-s方程在氣候學中的應用、大氣環流不規則原因探究、氣象預報、極端天氣預測等等,資料室裏的資料大多數與之相關。


    隨著數學等級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飛躍,此時秦克在理科方麵的速讀能力已是舉世無雙,一冊幾百頁的資料文獻,他隻需要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全部看完並理解透徹,所以他負責迅速翻閱並整理出有價值有用的資料,讓看得慢些的寧青筠細讀研究。


    經過近一周的速讀,秦克幾乎將資料室裏的兩三排書櫃裏的資料全部翻閱完畢。


    這一天,秦克緩緩合上了手裏最後一份資料,在旁邊的記事本刷刷刷地寫下了幾行數據。


    結合原本就記錄在上麵的數據,秦克敏銳地發現,這十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極端天氣還真不少,而且呈現越演越烈、頻率越來越高的趨勢。


    而薑為先在極端天氣預測方麵最為重視,光是親自作批示與具體指示的報告就超過五百份,另外還寫成了十幾份厚達近千頁的詳細分析報告,似乎是用於向上級作報告用的。


    更奇怪的是,這個“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明明是由科學院定點扶持的縱向課題,但除了最開始的開題報告外,其餘的很多流程與胡青峰教授、何良傅教授他們的項目並不一樣。


    比如說科研資金方麵,老胡和老何他們必須提交達到合格線的成果,才能申請新的科研經費,用於繼續深入研究,直到取得“良好”成果或者“優秀”級別的成果,再開新的課題。


    但這個“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根本就是無條件地扶持燒錢,不管有沒有成果,隻要打報告上去,經費都能迅速撥下來。


    這是國家特別重視這個課題組,還是薑為先老院士的在物理學界崇高地位產生的效應?


    秦克又再次找迴幾份厚厚的資料,二次翻閱,心裏又升起了新的疑團。


    這是去年冬天那次極端寒潮的調查資料,非常詳盡,包括氣候劇變的成因、造成的影響與最終消亡的原因、時間節點都有很細致的分析與記錄。


    但秦克第一次翻看時就憑媲美拉馬努金的數學直覺,覺得裏麵缺了些資料,這時再次翻閱,終於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裏麵很多資料與數據搜集的目的,似乎不隻是為了分析成因,更是為了推演某種趨勢,但具體推演什麽、又想達到什麽樣的預測目標,就無從判斷了,因為相關的推演資料全部缺失。


    這種“缺失”隱藏得很好,普通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空人員可能都不會察覺,隻有秦克這樣對數據敏感至極、思維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爆表的人,才能覺察到這種“缺失”留下的空洞與不自然。


    秦克更覺得好奇了,他特意去找留守的博士生何偉元:“何學長,咱們課題組的所有資料,是不是都在這資料室裏?”


    何偉元點頭道:“是啊,薑院士對於實驗室的管理很規範也很嚴格,對於資料檔桉的保存也有出台專門的規定,任何資料,哪怕是錯誤的資料,都要分門別類,存放到資料室裏,不得外帶。咱們課題組的所有資料,自然都放在這資料室裏了。”


    全都放在資料室裏?那是因為從沒進行過推演,所以才沒有相關的資料了?


    秦克轉念一想,不由啞然失笑,自己有些想當然了。


    去年的氣候異常推演涉及極恐怖的數據量與運算量,隻能借助超算來進行,而且對團隊的數學能力的要求極高。


    這樣全國範圍內氣象數據的數學建模和推演,可不同於課題組原本進行的市級天氣數據分析。


    保守估計,想做到這樣級別的推演,需要起碼三五十人、極為專業的數學建模及分析師團隊合作,並起碼調度超過一周的超算資源來進行數據處理才能完成。


    而“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組就算能申請到超算資源,但小組裏幾乎都是物理方麵的高手,在數學建模方麵是絕找不到如此多的合適人手來進行這次的推演。


    哪怕是他和寧青筠聯手,並借助剛剛建成的“青檸科技中心機房”裏一千多台的頂級服務器,想完成這樣的推演也……咦,似乎並非做不到。


    秦克頓時心癢起來。


    說夠囂張的話,秦克自認為憑著與寧青筠的高超水平、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默契無比的配合,足以吊打全國五十人以下的數學建模分析團隊。


    不過這些紙質資料隻是篩選後的匯總數據,原始數據起碼有30t,全都儲存在實驗室的機房存儲設備上,沒有許可是絕不能拷貝出去的。


    而且真要進行這樣級別的數學建模和推演,起碼也要花上兩人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精力……


    秦克想了想,心裏那種探究未知的好奇還是占了上風,於是他找了個午飯後的時間,打了個電話給老師薑為先:“薑老師,您好。您在外麵實地調研可好?您年紀大了可得注意保重。”


    電話那頭能隱約聽到唿嘯的風聲,估計薑老院士在北方某個已下著風雪的地方,秦克不由關心起來。


    “嗯,習慣了,我這老骨頭整天呆在實驗室裏才會容易生鏽,記住了,當物理學家,固然要重視做實驗,但實驗室裏做模擬實驗,終究不如大自然的第一手體驗更真切。這次你們剛剛從國外拿獎迴來,想來也抽不開身,便沒通知你們,但明年開始,有機會你們就跟著我到外麵做實地調研。”


    薑老院士的聲音聽著有點嚴肅,不過秦克的關心顯然讓他頗為受用,語氣卻透著種欣慰與栽培教導。


    秦克連聲答應下來,又關心地問了些團體當前實地調研的事。


    “行吧,你這小子還有沒有別的事?有就直接說,不要繞圈子了,我遲些還要帶隊出發,去峽穀那邊的觀測站。”


    秦克忙轉入正題:“薑老師,我這些天把課題組放在資料室的資料都看完了,我發現……”他將自己的猜測說了遍。


    薑為先愣了好一會,這小子,一個星期不到,就看完了整個資料室裏那有如小山一樣的資料檔桉?而且還能發現去年氣候異常的數據搜集目的是為了推演某種趨勢?


    這……這小子真不愧是能拿菲爾茲獎的數學家,數學方麵的天賦與敏銳確實高得嚇人。


    “嗯,我們課題組確實條件有限,並沒有做推演。你剛才的意思是,你想進行推演?”


    “是的,我和青筠還有點空閑時間,如果能得到您的授權,將這些數據拷貝到青檸科技的機房裏進行數據處理,我們就有一定的把握可以完成這個推演。您之前收集這麽多資料數據,放著不用不是很可惜?要不,就給我們當成實驗試試吧?”


    薑為先鄭重提醒道:“氣候推演可不是兒戲的事,不隻涉及到數學,更要有很深厚的物理氣候學基礎,真要做起來,不會比研究湍流容易,很可能會浪費你大量的心血,卻一無所獲。”


    這樣全國範圍內的數據分析與推演,連夏國科學院裏的數學研究所都直搖頭,也就隻有自己另一個學生寧宗訓夫婦那裏的團隊能做完成,但那可是一支有著幾百人規模的科研團隊,而且還集中了百多個物理與數學方麵的天才。


    秦克想光憑和寧青筠兩人之力做到,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薑老師,我就想試試。”秦克依然堅持。


    薑為先沉默了一會,雖然他更希望秦克能先專注於湍流與n-s方程,而不是早早開始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氣象分析,這完全就是未學會走就要想飛起來。


    但考慮到秦克難得提請求,終究還是覺得不能打擊這份埋頭做科研的熱情。


    “行吧,我會給實驗室那邊打電話,到時會給你一個拷貝了數據的加密移動硬盤。但你要簽保密協議,所有數據不能對外公開,更不能用於研究以外的地方。”


    “您放心,青檸科技的機房安保管理挺嚴格的,而且機房的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體係,我都有提過意見,安全得很。”


    秦克為了保證人工智能“微光”的安全,還特地與青檸科技的計算機專家團隊一起編寫了嚴密的防火牆規則,外界網絡根本連接不進去,更別說入侵與竊取數據了。


    薑為先點點頭,又叮囑道:“但我還是提醒你,我們下周五就迴來了,到時你的主要心思還是得放迴到湍流小組上來。你想要真正掌握流體力學、進而掌握氣象預測,那麽湍流以及n-s方程,才是關鍵及核心。”


    “好的。我們會合理安排時間精力的,保證不影響在湍流小組的跟班實習。”


    結束了與秦克的通話,薑老院士不由搖搖頭:“這小子哪……”


    薑為先幾十年來的老搭檔、實驗室的副主任、郭維陽院士就坐在他旁邊喝著熱茶呢,將這通電話聽了個完整,他笑嗬嗬道:


    “你別說,秦克的數學直覺真是了不得,居然發現咱們搜集這些數據並進行初步分析的目的。”


    薑為先默默點頭。


    到了他這樣的級別與學界地位,得意弟子寧宗訓夫婦到底在做著什麽研究,自然是清楚的。


    他所在的實驗室其實也在為寧宗訓的秘密研究所提供服務,包括去年那極端異常天氣,全國氣象局的氣象數據都集中到了實驗室這邊,並由課題組進行初步的分析加工後,匯總送去寧宗訓那邊的秘密研究所,由那邊更加專業的分析團隊進行建模推演,確定是否“第一征兆”。


    郭維陽緩緩放下茶杯,低聲道:“你說以後,上頭是否會讓秦克和寧青筠加入寧宗訓夫婦的團隊?”


    薑為先搖頭:“不好說,這兩個孩子的名氣太大,一舉一動都容易引人注意,我猜上頭應該不會讓他們加入如此重要而秘密的計劃中。”事實上他也是如此,當初上頭沒考慮讓他去組建那個秘密研究所,而是選擇了寧宗訓,就是因為當時他薑為先已名滿天下,是物理界的泰山北鬥定海神針,關注度太高。


    當然,年紀與精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目前他也隻是有限度地參與到計劃中,盡管如此,也已無法出國了。


    薑為先想起自己最後的這兩個關門弟子,眼裏透出憐惜的光芒,輕聲道:


    “萬一上頭真想調動他們,我也會出麵反對。知道得越多,自由就會越小,他們還年輕,青春都沒享受夠。像現在這樣在社會層麵公開進行科研學術就挺好的,沒必要像宗訓他們那樣舍小家為大家。國家欠青筠丫頭已夠多了……”


    “你啊……表麵對他們嚴厲,卻比誰都要維護他倆。”郭維陽不由感歎笑道:


    “不過這樣也好,總要有人來接你我的班子,咱們年紀都大了,身體要能在科研一線再熬個十年就算是上天特別賞臉了。實驗樓連同所有的一切,將來還是要托負給那兩個孩子的。”


    薑為先輕歎道:“是啊……但這也要看他們自己的意願,現在年輕人不像我們這代人了,一切要以他們的意願為主,如果他們想另創新天地,沒必要把擔心強壓到他們的肩膀上。”


    “也對,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世界,咱們這些老骨頭,在最後一程裏替他們做好保駕護航,教會他們與暴風雨作鬥爭,就足矣。”


    ……


    秦克自然不知道薑為先老院士與郭維陽院士之間的對話,他興衝衝地將計劃與薑為先的答複說了遍,又指導寧青筠重點看哪些資料。


    一個下午的時間眨眼便過去了,當天下午五點多時,便有實驗室的一個正研究員打電話來通知秦克去辦手續、取移動硬盤。


    秦克不由感歎薑為先的辦事效率就是高。


    這種特殊的移動硬盤一共有十塊,必須同時接入到服務器上,並接入安全ukey,才能讀取裏麵的數據。


    辦好手續拿到移動硬盤,秦克與寧青筠坐上了助理方詠棠的車,前往剛剛建好的青檸科技機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的隻想當一個學神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少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少堤並收藏我真的隻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