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朝邊州,有一河,名八拐河。
邊州之地,皆在河南岸。
大胤兵鋒席卷邊州,唯剩南岸河陽一城。
隻是這河陽城卻是易守難攻,隻因這八拐河中的一拐就在此處。
河陽建城,卻是兩麵臨河。故而麵對大胤兵馬圍困,雖隻有七萬精兵,但麵對五十萬大軍,也還有幾分抵抗,並不像其他地方,一鼓而下。
天近黃昏,河陽城外喊殺猶自激烈。
主帥馬奎立在營中高台之上,眺望戰況。
隻見層層疊疊的大胤軍士,跨上雲梯,向城牆爬去。
上邊落石滾木不斷落下,砸得登牆的大胤軍士如雨落下。片刻之間,便有數十人掉落。
“天色已晚,鳴金收兵罷!”
馬奎轉身,對一旁的將領說道。
不一會兒功夫,隻聽幾聲鼓響,所有軍士退下城牆,緩緩向軍營而去。
河陽城中也無反擊,那城門早在大胤軍隊到來時,便已堵死。城牆上傳來一陣歡唿之聲。
天色暗下來,連綿十餘裏的營帳中點起火堆,位於中軍的大帳也點亮油燈。
馬奎肅穆而坐,賬中數十大將悄然站立。
“各位,都說說吧,如何可下河陽?”
環顧一遍,馬奎沉聲問道。
“大帥,三日征戰,損兵折將七千有餘,這河陽不可力取啊!”
說話的,紅袍銀盔,約莫四旬,麵帶不忍,慚愧的說道。
“哦,馬將軍可有良策?”
這名將軍躬身拱手,“也無良策!”
話音剛落,就見一位青袍將軍站出。
“大帥,末將保舉一人,定能拿下河陽!”
“哦,韓將軍請講,不知是何人士,快快道來。”
這名青袍將軍名喚韓盛,隻見他略微停頓,便將那人來曆都說了出來。
原來,此人名叫葉鬆傑,本是相州大雲山青雲觀弟子。
這大雲山青雲觀,並非褚嚴親傳三支道門,而是後來傳下,以符法神通立足的道家門派。
雖然門派很小,但門中之人實力卻不可小覷,那掌門實力,與紅敕神靈相當。
而坐下七個弟子,也都有頂尖白敕神靈的神力。
不過葉鬆傑卻不是七子之一,乃大弟子何義的傳人。
葉鬆傑自幼入山,資質根骨都是上乘,苦練法術一十三年,法術神通都自不俗。
但卻在一次下山除魔的過程中,因偏聽誤信,害了旁人性命,被青雲山開革道籍。
不過葉鬆傑也沒埋怨,卻是自己過錯,下山之後,投身朝堂之中,兩三年間,便憑借本事,坐到偏將位置。
而此時,葉鬆傑正隨大軍征伐陳朝,便也還在大營之中。
馬奎聽了,大喜過望。
“有如此高人,卻埋沒如此,真是不該。韓將軍,還請將這位高人速速請來!”
韓盛領命而去,片刻功夫,就見他領了一名三十許的將領來到大帳之中。
馬奎打量,卻見此人麵色白淨,留著短須,有些許出塵,又幹練利落。
“末將葉鬆傑,見過大帥!”
馬奎見了,從帥位站起,幾步上前,雙手攙起,連連說道:“不敢當,不敢當!軍中有將軍這般高人,我卻不聞,實在是罪過。”
“不敢!大帥但有所令,末將在所不辭!”
果然是幹練利落之人,便是麵對馬奎這般大胤高層,也是直來直往。
馬奎聽了,哈哈大笑。
“正有事要麻煩將軍。”
馬奎說著,挽住葉鬆傑臂膀,指著河陽城方向,“河陽城堅,久攻不破,吾慮陳朝大軍來援。將軍修為高深,可有辦法?”
葉鬆傑聽了,微微一笑,“雖我所學,不及師門十一,但要破這河陽,也非難事!”
“好!”
馬奎聽了,撫掌大叫,“將軍需多少人馬?此地軍馬,皆可由將軍調遣!”
“無須如此,與我一萬兵馬就足夠,這幾年來,我亦練百餘親兵,都練一門請神之法,使之可皆鬼神之力,刀槍不入。”
葉鬆傑頗為自傲的說道,顯然在這百餘人上,傾注許多心血。
“我這百餘親軍,又稱百煉兵,有此為先鋒,其餘軍士隨後掩殺,破河陽自是不難!”
馬奎聽了,麵帶滿意。沉聲說道:“好,如此與將軍三萬兵馬,等破了河陽,再與將軍慶功!”
“領命!”
一夜無話。
第二日一早,葉鬆傑便帶著百餘親兵,持兵符去點齊三萬兵馬,自往河陽城而去。
後邊馬奎親帥數十將領,十萬大軍,為葉鬆傑壓陣助威。
半個時辰,大軍進抵河陽城下,隻見城上刀槍林立,遍布陳軍。
葉鬆傑也不著急進攻,卻是伸手一揮,就見後邊親兵抬上一個香案來。
又有人捧了三足香鼎,並文房之寶。再後邊,數十親兵親自抬著捧著許多木象,肅立兩邊。
原本幾天,大胤軍馬一至,不消片刻就要揮軍攻城,uu看書 ww.uknshu而今見大胤兵馬又來,自然緊張。
不過等了一陣,卻見大胤領兵之人,竟在城下擺了香案,揮筆潑墨起來,不由得摸不著頭腦。
不過又等了一陣,還不見進攻,都自哄笑,在城上叫罵起來。
葉鬆傑聽了,也不著急生氣,依舊凝神秉氣,手中符筆揮動。
卻見香案上一張尺許黃紙,巴掌寬,上邊由朱砂勾勒書寫,一張符籙已近完成。
數息之後,隻見葉鬆傑提筆站起,長長的吐了口氣。
放下筆來,兩指夾起符籙,喃喃自語,等到念完,對著上天拜了三拜,大喝一聲:“敕令,風起!”
說完,揮手一拋,那符籙升空,就見忽然之間,天地烏雲籠罩,暗沉下來。
接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這大風向著河陽吹去,進攻者自背對大風,隻苦了城上陳軍,各個眯著雙眼,沙石打在臉上生疼。
見風起,葉鬆傑轉身,對身後親兵喊道:“請神!”
百餘人各持木象,輕輕放到地上,細看去,都是相州各地神靈。其中葉鬆傑跟前神像最大,有三尺三寸,正是相州城隍尊容。
葉鬆傑與百餘親兵喃喃念誦,片刻功夫,隻見烏雲之間,破開一片晴空,道道金光從天而降,各自落在一人身上。
隻見這百餘人,周身淡淡神光流轉。
“隨我來!”
葉鬆傑身上,神力流轉最是濃鬱,幾有白敕神力。
百餘人高聲一喊,向著河陽殺去,後邊三萬兵馬,緩緩相隨。
邊州之地,皆在河南岸。
大胤兵鋒席卷邊州,唯剩南岸河陽一城。
隻是這河陽城卻是易守難攻,隻因這八拐河中的一拐就在此處。
河陽建城,卻是兩麵臨河。故而麵對大胤兵馬圍困,雖隻有七萬精兵,但麵對五十萬大軍,也還有幾分抵抗,並不像其他地方,一鼓而下。
天近黃昏,河陽城外喊殺猶自激烈。
主帥馬奎立在營中高台之上,眺望戰況。
隻見層層疊疊的大胤軍士,跨上雲梯,向城牆爬去。
上邊落石滾木不斷落下,砸得登牆的大胤軍士如雨落下。片刻之間,便有數十人掉落。
“天色已晚,鳴金收兵罷!”
馬奎轉身,對一旁的將領說道。
不一會兒功夫,隻聽幾聲鼓響,所有軍士退下城牆,緩緩向軍營而去。
河陽城中也無反擊,那城門早在大胤軍隊到來時,便已堵死。城牆上傳來一陣歡唿之聲。
天色暗下來,連綿十餘裏的營帳中點起火堆,位於中軍的大帳也點亮油燈。
馬奎肅穆而坐,賬中數十大將悄然站立。
“各位,都說說吧,如何可下河陽?”
環顧一遍,馬奎沉聲問道。
“大帥,三日征戰,損兵折將七千有餘,這河陽不可力取啊!”
說話的,紅袍銀盔,約莫四旬,麵帶不忍,慚愧的說道。
“哦,馬將軍可有良策?”
這名將軍躬身拱手,“也無良策!”
話音剛落,就見一位青袍將軍站出。
“大帥,末將保舉一人,定能拿下河陽!”
“哦,韓將軍請講,不知是何人士,快快道來。”
這名青袍將軍名喚韓盛,隻見他略微停頓,便將那人來曆都說了出來。
原來,此人名叫葉鬆傑,本是相州大雲山青雲觀弟子。
這大雲山青雲觀,並非褚嚴親傳三支道門,而是後來傳下,以符法神通立足的道家門派。
雖然門派很小,但門中之人實力卻不可小覷,那掌門實力,與紅敕神靈相當。
而坐下七個弟子,也都有頂尖白敕神靈的神力。
不過葉鬆傑卻不是七子之一,乃大弟子何義的傳人。
葉鬆傑自幼入山,資質根骨都是上乘,苦練法術一十三年,法術神通都自不俗。
但卻在一次下山除魔的過程中,因偏聽誤信,害了旁人性命,被青雲山開革道籍。
不過葉鬆傑也沒埋怨,卻是自己過錯,下山之後,投身朝堂之中,兩三年間,便憑借本事,坐到偏將位置。
而此時,葉鬆傑正隨大軍征伐陳朝,便也還在大營之中。
馬奎聽了,大喜過望。
“有如此高人,卻埋沒如此,真是不該。韓將軍,還請將這位高人速速請來!”
韓盛領命而去,片刻功夫,就見他領了一名三十許的將領來到大帳之中。
馬奎打量,卻見此人麵色白淨,留著短須,有些許出塵,又幹練利落。
“末將葉鬆傑,見過大帥!”
馬奎見了,從帥位站起,幾步上前,雙手攙起,連連說道:“不敢當,不敢當!軍中有將軍這般高人,我卻不聞,實在是罪過。”
“不敢!大帥但有所令,末將在所不辭!”
果然是幹練利落之人,便是麵對馬奎這般大胤高層,也是直來直往。
馬奎聽了,哈哈大笑。
“正有事要麻煩將軍。”
馬奎說著,挽住葉鬆傑臂膀,指著河陽城方向,“河陽城堅,久攻不破,吾慮陳朝大軍來援。將軍修為高深,可有辦法?”
葉鬆傑聽了,微微一笑,“雖我所學,不及師門十一,但要破這河陽,也非難事!”
“好!”
馬奎聽了,撫掌大叫,“將軍需多少人馬?此地軍馬,皆可由將軍調遣!”
“無須如此,與我一萬兵馬就足夠,這幾年來,我亦練百餘親兵,都練一門請神之法,使之可皆鬼神之力,刀槍不入。”
葉鬆傑頗為自傲的說道,顯然在這百餘人上,傾注許多心血。
“我這百餘親軍,又稱百煉兵,有此為先鋒,其餘軍士隨後掩殺,破河陽自是不難!”
馬奎聽了,麵帶滿意。沉聲說道:“好,如此與將軍三萬兵馬,等破了河陽,再與將軍慶功!”
“領命!”
一夜無話。
第二日一早,葉鬆傑便帶著百餘親兵,持兵符去點齊三萬兵馬,自往河陽城而去。
後邊馬奎親帥數十將領,十萬大軍,為葉鬆傑壓陣助威。
半個時辰,大軍進抵河陽城下,隻見城上刀槍林立,遍布陳軍。
葉鬆傑也不著急進攻,卻是伸手一揮,就見後邊親兵抬上一個香案來。
又有人捧了三足香鼎,並文房之寶。再後邊,數十親兵親自抬著捧著許多木象,肅立兩邊。
原本幾天,大胤軍馬一至,不消片刻就要揮軍攻城,uu看書 ww.uknshu而今見大胤兵馬又來,自然緊張。
不過等了一陣,卻見大胤領兵之人,竟在城下擺了香案,揮筆潑墨起來,不由得摸不著頭腦。
不過又等了一陣,還不見進攻,都自哄笑,在城上叫罵起來。
葉鬆傑聽了,也不著急生氣,依舊凝神秉氣,手中符筆揮動。
卻見香案上一張尺許黃紙,巴掌寬,上邊由朱砂勾勒書寫,一張符籙已近完成。
數息之後,隻見葉鬆傑提筆站起,長長的吐了口氣。
放下筆來,兩指夾起符籙,喃喃自語,等到念完,對著上天拜了三拜,大喝一聲:“敕令,風起!”
說完,揮手一拋,那符籙升空,就見忽然之間,天地烏雲籠罩,暗沉下來。
接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這大風向著河陽吹去,進攻者自背對大風,隻苦了城上陳軍,各個眯著雙眼,沙石打在臉上生疼。
見風起,葉鬆傑轉身,對身後親兵喊道:“請神!”
百餘人各持木象,輕輕放到地上,細看去,都是相州各地神靈。其中葉鬆傑跟前神像最大,有三尺三寸,正是相州城隍尊容。
葉鬆傑與百餘親兵喃喃念誦,片刻功夫,隻見烏雲之間,破開一片晴空,道道金光從天而降,各自落在一人身上。
隻見這百餘人,周身淡淡神光流轉。
“隨我來!”
葉鬆傑身上,神力流轉最是濃鬱,幾有白敕神力。
百餘人高聲一喊,向著河陽殺去,後邊三萬兵馬,緩緩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