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嚴帶了王正卿到京城,定然不會隻這一事。


    見了楊績登基,兩人來到皇宮之外。


    “此來尚有一事,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需你去辦!”


    王正卿躬身而道:“陛下請說!”


    褚嚴看了看皇宮,說道:“此次楊績登基,可許敬天上表。不過此事還需有人去提醒才好。若由我天庭之人去說,未免太丟麵皮。”


    王正卿看了褚嚴一眼,低首垂眉,小心的問道:“那大胤朝中諸臣,陛下意許誰去進言?”


    褚嚴笑了笑,“找你來,可不就是讓你去找王中至嗎?”


    王正卿好奇的問道:“恕臣直言,我為城隍,本已與俗事脫離。何況陛下未必沒有更好的人選吧!”


    “你呀你!”


    褚嚴笑著搖搖頭,“雖天道無情,但卻並非讓你我也無情。隻需識得天數,順勢而為即可。”


    王正卿聽了,略一思索。雖明白褚嚴所言,但這天下又幾人能識得天數。


    不過既然這般,到底還有念想,便同意下來。


    王正卿之事交代完畢,褚嚴又暗自凝神,神念浩蕩而出,周遊大胤。


    境內之神,隻覺天地一清,便見有天帝虛影立於空中,聲如驚雷。


    “告諸城隍,山神,水神,須於年內繪各轄城池山水,奉於天庭,不得有誤。”


    眾神各自行禮,令下旨意。


    諸般事情交代下去,褚嚴便與王正卿告辭,卻還有一物,須得迴天庭祭煉,大胤敬天上表時,自還有大用。


    褚嚴走後,王正卿等到天黑,這才到了王中至屋內。父子相見,已是陰陽相隔,自然唏噓一翻。


    等完了之後,王正卿這才將事情仔細的交代給王中至。


    大胤自胡省榮宮變之後,便開始敬奉天庭,雖然隻有三年,但有各地城隍、山水之神鎮壓,自然深入人心。


    何況天庭等閑也不幹涉凡務,如今王正卿的托付,王中至自然當場就應下了。


    隻是此刻卻是先帝喪葬之時,暫還不便,父子便約定在喪葬告一段落,早朝開始之時。


    隻這一等,便是月餘。


    楊緒葬禮,自是隆重。但畢竟中年而喪,就是墓地,楊緒身前也還沒選定,忙了月餘功夫,後續之事卻是急也急不來了。


    早朝重新恢複,楊績雖還悲傷,不過也緩過勁兒來。


    這一日早朝,有大臣上奏,既尊天庭,新帝繼位,當祭告上天,以為先帝哀悼,為陛下正名。


    楊績聽了,自也同意。


    此時,就見王中至躬身而稟:“臣聞敬奉神靈,當致禮而祭犧牲。天庭煌煌,非尋常神靈可比,又法天道自然,雖無意犧牲,但也不能空談尊奉。”


    楊績聽了,也覺得所言有理。隻是凡塵俗世,不用牲口去祭告,又該如何呢。


    “王相所言及時,但凡俗之地,奈何無奇珍異寶。”


    王中至搖搖頭,迴答說道:“非也,既以大胤尊天庭,那大胤山川地理,便是最好的祭祀了。”


    “陛下自當親設祭壇,上表章,奉大胤山川地理,以告天庭。如此定能護佑我大胤萬年。”


    “好,便按王相之言行事。”


    楊績點頭,繼而傳旨,責令各州縣官府,具繪各自山川地理圖,以一年為期,上報朝堂。


    等旨意傳遍大胤,又等了幾日,楊績便在諸位重臣陪同之下,於皇宮之外選定地方,開始修築高壇,以做祭告隻用。


    而各地官府,在得了旨意後,也立刻行動起來,調動人力物力,開始繪製轄區之內的地形山水。


    有天庭之威,又每地皆有城隍,山水之神,自然也沒有懈怠者。


    隻大半年的時間,大胤山水皆是繪製完畢,各用快馬送進京中。


    等所有地圖送到,又整理完畢,距離一年之期不遠。


    楊績便與重臣一同定下祭告時間。


    而褚嚴手中,此時亦有了一份大胤山水地形圖,卻是當時傳旨,由各地城隍山神,水神繪製獻上。


    一切都以準備完畢,便等楊績敬天上表之時了。


    崇天三年,京郊之外。


    一座高有九丈九尺,方圓也是九丈九尺的高壇矗立。


    今日乃是皇帝祭天,滿朝文武在楊績親率下,齊赴祭壇之前。


    皇帝文武,皆著盛裝。鍾鳴鼓盛,堂煌大氣。


    祭天大典定在午時三刻,此時乃是至陽之時,寓意乾坤鼎盛,不懼陰邪。


    導禮之官著青袍,帶玉冠。手捧表文,兩側各有隨行二人,捧大胤江山地理圖。


    距離開始還有半柱香的時間,但眾人都肅穆而立。


    褚嚴一年來,也自忙碌,辛苦祭煉一件物事,直到大典開始的頭天,才祭煉完成。


    又在淩霄殿中休息一晚,到了次日,早早的就趕到祭壇上方。


    等楊績領了文武來到,見時間將近,揮手一招,大胤各州府縣城隍並屬吏陰差,各山水神靈,uu看書 .uukanh.cm具都現於身後。


    “爾等經年,繪製大胤山河地理,具有功勞。如今且等機緣降下!”


    褚嚴看著一眾神靈,笑著說道。


    就見眾人一起躬身,“謝陛下!”


    眾人安頓完畢,排定座次。


    褚嚴居前,身後列七州城隍,後則四十八府城隍並十多位山水神靈,再後則是縣城隍與其餘山水之神各有位置。


    諸屬吏陰差,分列兩側,也以州府縣之位排列。屬吏在前,陰差在後。


    等排定座次,正好午時三刻,隻聽下方鼓聲如雷。


    有華服之人站於高壇之下,麵向楊績與文武大臣,朗聲唱禮。


    唱禮完畢,隻聽一聲大喊:“敬天!”


    鼓樂聲鳴,導禮官在前,手捧表文。楊績緊跟其後,肅穆而走,他身後,乃是隨禮之人,各捧三尺高的大胤山川圖冊。


    九丈九尺的高壇,和九十九步階梯。


    幾人順著階梯而上,緩慢莊嚴。


    到了壇頂,乃是一片平台,丈許方圓。中間一個石鼎,其間香煙淼淼。


    等幾人站定,導禮官引楊績到石鼎之前,躬身奉上表文。


    鼓樂聲止,楊績接過表文,肅然展開,朗聲閱讀。


    聲音飄渺,卻十分清晰,站立在下方的文武皆能聽到。


    等表文念完,楊績將之投入石鼎之內。隻見表文瞬間燃燒,化作一片灰燼,隻有一縷青煙飄入空中。


    那青煙飄渺,卻很快速,片刻之間,湧進褚嚴體內。


    “此正當時也!”


    褚嚴笑著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世掌天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世無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世無爭並收藏異世掌天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