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隻覺得目瞪口呆,果然,世界大環境不同,很多經驗便不可一概而論。
……不過不知道,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能不能煉出黑火藥?又會有多大的威力?
還好,這個世界的煉丹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非常完善……張棟至少不用擔心此時有汞蒸氣泄漏出來,害了自家卿卿性命。
既然安全無憂,張棟便定下心來,繼續觀摩單方上所述的種種煉丹秘要。
這是一門充滿神秘色彩的手藝。開鼎時,必須齋戒、潔頂冠、披道袍、跪捧藥爐,麵南禱請大道天尊。而且要卜卦,算吉日良辰,築壇要燒符篆,爐鼎插寶劍,懸掛古鏡,如此等等。
張棟看的頭大,不由的左右張望,卻未能在丹房中尋見如:古鏡、寶劍……等諸多儀軌,師傅甚至猶有餘力同自己閑聊。
見張棟感興趣,紫陽真人也不吝教導,他講述的深入淺出,將諸般隱秘一一道來。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在紫陽真人的觀點裏,這套複雜的煉丹流程其實有許多步驟可以簡化,譬如禱請大道天尊雲雲。
張棟暗自點頭,按這個說法,此方世界尚不存在人格化的神靈。
而拋卻許多象征意義的手法不談,無論是懸掛寶劍,還是放置水盆,都要結合陰陽五行,具體布置與所煉丹藥以及天時地利都密切相關,無有定則。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塑造一種穩定的天地氣場。
畢竟,煉就“金丹”的實質是將異種元氣封存,若有外界元氣擾動,無異於添加變量,難度係數陡然提升。
所以煉丹是一門高端手藝,其中涉及風水、五行、陣法……等等玄門知識。
按照紫陽真人的說法:修道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火勢,是庸才也。
“當然,”紫陽真人得意洋洋,搖頭晃腦道:“修行到了老道這般田地,自能上體天心,憑借真氣感應藥理變化,也無需這般繁瑣了。”
說完,他斜眼看向張棟,期待自家徒兒露出崇拜的目光。
張棟欽佩之餘也暗暗好笑,請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前世的小侄女,她每次在幼兒園中得了小紅花,也是這樣迫不及待的享受家人”崇拜”的目光。
吐槽歸吐槽,張棟覺得自己收獲很大,無論是陣法知識還是煉丹理念都可以無縫插入自己所要創造的世界中,大大提高自己的逼格。
火工道人又往爐中添了一把火,然而或許是這“天霜凍氣散”即將出爐,溫度不升反降,青石板上竟已凝出一層白霜。
張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站起來四處活動暖和身子。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紫陽真人趁機出言指點,“這種環境正適合練功,我有四句話,你要牢牢記住:思定則情忘,體虛則氣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
張棟念了幾遍,記在心中,結合《玉液還丹功》並《九陰真經》中的相關經文,大致能明白“陽盛則陰消”說的是體內陰陽二氣轉換的道理。
至於其他幾句經文,以張棟的文言文功底勉強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具體的緣由和做法,他卻是懵懂無知。
紫陽真人道:“內息運轉之前,必須腦中空明澄澈,沒有一絲思慮。然後斂神屏氣,鼻息綿綿,魂不內蕩,神不外遊。真氣自鹵門出,走三焦經……”當下傳授了內息運存之法,靜坐斂慮之術。
張棟依言試行,起初思潮起伏,難以歸攝,但他的精神力已是常人的七倍之多,道家內功又格外講究培元定性,此時緩緩吐息,漸感心定,丹田中卻有一股氣漸漸暖將上來,丹房內冰冷刺骨,卻也不覺得如何難以抵擋。
此時他心緒寧靜,竟又看見了無邊灰霧迷蕩。
張棟頓時驚喜過望,平靜的心湖被打破,泛起點點漣漪。他立時便退出了這種神奇的狀態。
“終究是心猿難以降服啊……”紫陽真人老神在在。
張棟雖然有些遺憾,卻更覺得振奮。適才他一魂兩分,意識同時踏足灰霧空間與現實世界,心神已入定境,卻仍保持對外界的感知,這其中的妙處自不必多說……
正當此時,紫陽真人錯掌正擊藥爐,內勁雄渾,隻聽“咚”的一聲悶響,爐鼎銅蓋翻起,於空中兀自旋轉不休。
他手中拂塵一甩,一排玉盒被淩空攝來,幾枚青藍色的藥丸,像是憑空生了靈性,自動跳入玉盒之中,被一一封存起來。
“不錯不錯,共有七枚丹丸可堪一用。”紫陽真人嗬嗬樂道。
碩大的青銅藥爐無聲落地,龍紋鑄造的下盤開啟,有黑、青二色混雜的渣滓傾瀉而出。
一旁的火工道人早就下方準備好了容器,此時將這些殘渣一一收起。
“這些殘渣也別有妙用,uu看書ukanshuom 雖是煉丹的失敗產品,但究其本質,卻也是鉛汞之物的殘餘金氣與天地異種元氣結合而造就。”
“其材質堅固,性質通靈,往往還具備神秘的異力……若混以玄鐵之料,最適合用來鑄造神兵利刃,也被稱為“藥金”,不可疏忽了。”
張棟點頭不止,好奇道:“師傅,這份金丹是為誰準備的?”
“嗯?哦,忘了和你說。”紫陽真人將玉盒收好。“我生平一共收了三名弟子,首徒早逝,卻也不必多言……”
“二弟子名為李靖,表字藥師,非是道門弟子,乃教外別傳。這爐“天霜凍氣散”便是為他準備的,也算是我這個當師父的盡一份心力……日後你們行走江湖,若是見著,相互多幫襯些,也就是了。”
紫陽真人姿態悠然,張棟卻一時腦袋嗡嗡,李靖,千古留名的大唐軍神,竟然是自家師兄!
這是張棟前世最佩服的軍事家之一,暫且不提大唐立國時李靖立下的功勳。隻說他曾以三千騎兵便深入敵境,使“疑兵之計”逼的頡利可汗倉皇北逃。可謂: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官雖備幕府,氣實先顏行。
其後,更是精選萬騎,攜二十日軍糧,擁馬涉沮水,飛鷹上中梁。帥軍突擊陰山,一舉滅亡了盛極一時的東突厥。
其赫赫之功,何遜衛霍?
“可惜自己的老師太過“無為”,他怎麽忍心隻收三個弟子……”張棟不無遺憾地想到。
他真恨不得自己的老師能收上十七八個徒弟,這是一筆寶貴的人脈資源。
……不過不知道,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能不能煉出黑火藥?又會有多大的威力?
還好,這個世界的煉丹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非常完善……張棟至少不用擔心此時有汞蒸氣泄漏出來,害了自家卿卿性命。
既然安全無憂,張棟便定下心來,繼續觀摩單方上所述的種種煉丹秘要。
這是一門充滿神秘色彩的手藝。開鼎時,必須齋戒、潔頂冠、披道袍、跪捧藥爐,麵南禱請大道天尊。而且要卜卦,算吉日良辰,築壇要燒符篆,爐鼎插寶劍,懸掛古鏡,如此等等。
張棟看的頭大,不由的左右張望,卻未能在丹房中尋見如:古鏡、寶劍……等諸多儀軌,師傅甚至猶有餘力同自己閑聊。
見張棟感興趣,紫陽真人也不吝教導,他講述的深入淺出,將諸般隱秘一一道來。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在紫陽真人的觀點裏,這套複雜的煉丹流程其實有許多步驟可以簡化,譬如禱請大道天尊雲雲。
張棟暗自點頭,按這個說法,此方世界尚不存在人格化的神靈。
而拋卻許多象征意義的手法不談,無論是懸掛寶劍,還是放置水盆,都要結合陰陽五行,具體布置與所煉丹藥以及天時地利都密切相關,無有定則。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塑造一種穩定的天地氣場。
畢竟,煉就“金丹”的實質是將異種元氣封存,若有外界元氣擾動,無異於添加變量,難度係數陡然提升。
所以煉丹是一門高端手藝,其中涉及風水、五行、陣法……等等玄門知識。
按照紫陽真人的說法:修道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火勢,是庸才也。
“當然,”紫陽真人得意洋洋,搖頭晃腦道:“修行到了老道這般田地,自能上體天心,憑借真氣感應藥理變化,也無需這般繁瑣了。”
說完,他斜眼看向張棟,期待自家徒兒露出崇拜的目光。
張棟欽佩之餘也暗暗好笑,請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前世的小侄女,她每次在幼兒園中得了小紅花,也是這樣迫不及待的享受家人”崇拜”的目光。
吐槽歸吐槽,張棟覺得自己收獲很大,無論是陣法知識還是煉丹理念都可以無縫插入自己所要創造的世界中,大大提高自己的逼格。
火工道人又往爐中添了一把火,然而或許是這“天霜凍氣散”即將出爐,溫度不升反降,青石板上竟已凝出一層白霜。
張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站起來四處活動暖和身子。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紫陽真人趁機出言指點,“這種環境正適合練功,我有四句話,你要牢牢記住:思定則情忘,體虛則氣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
張棟念了幾遍,記在心中,結合《玉液還丹功》並《九陰真經》中的相關經文,大致能明白“陽盛則陰消”說的是體內陰陽二氣轉換的道理。
至於其他幾句經文,以張棟的文言文功底勉強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具體的緣由和做法,他卻是懵懂無知。
紫陽真人道:“內息運轉之前,必須腦中空明澄澈,沒有一絲思慮。然後斂神屏氣,鼻息綿綿,魂不內蕩,神不外遊。真氣自鹵門出,走三焦經……”當下傳授了內息運存之法,靜坐斂慮之術。
張棟依言試行,起初思潮起伏,難以歸攝,但他的精神力已是常人的七倍之多,道家內功又格外講究培元定性,此時緩緩吐息,漸感心定,丹田中卻有一股氣漸漸暖將上來,丹房內冰冷刺骨,卻也不覺得如何難以抵擋。
此時他心緒寧靜,竟又看見了無邊灰霧迷蕩。
張棟頓時驚喜過望,平靜的心湖被打破,泛起點點漣漪。他立時便退出了這種神奇的狀態。
“終究是心猿難以降服啊……”紫陽真人老神在在。
張棟雖然有些遺憾,卻更覺得振奮。適才他一魂兩分,意識同時踏足灰霧空間與現實世界,心神已入定境,卻仍保持對外界的感知,這其中的妙處自不必多說……
正當此時,紫陽真人錯掌正擊藥爐,內勁雄渾,隻聽“咚”的一聲悶響,爐鼎銅蓋翻起,於空中兀自旋轉不休。
他手中拂塵一甩,一排玉盒被淩空攝來,幾枚青藍色的藥丸,像是憑空生了靈性,自動跳入玉盒之中,被一一封存起來。
“不錯不錯,共有七枚丹丸可堪一用。”紫陽真人嗬嗬樂道。
碩大的青銅藥爐無聲落地,龍紋鑄造的下盤開啟,有黑、青二色混雜的渣滓傾瀉而出。
一旁的火工道人早就下方準備好了容器,此時將這些殘渣一一收起。
“這些殘渣也別有妙用,uu看書ukanshuom 雖是煉丹的失敗產品,但究其本質,卻也是鉛汞之物的殘餘金氣與天地異種元氣結合而造就。”
“其材質堅固,性質通靈,往往還具備神秘的異力……若混以玄鐵之料,最適合用來鑄造神兵利刃,也被稱為“藥金”,不可疏忽了。”
張棟點頭不止,好奇道:“師傅,這份金丹是為誰準備的?”
“嗯?哦,忘了和你說。”紫陽真人將玉盒收好。“我生平一共收了三名弟子,首徒早逝,卻也不必多言……”
“二弟子名為李靖,表字藥師,非是道門弟子,乃教外別傳。這爐“天霜凍氣散”便是為他準備的,也算是我這個當師父的盡一份心力……日後你們行走江湖,若是見著,相互多幫襯些,也就是了。”
紫陽真人姿態悠然,張棟卻一時腦袋嗡嗡,李靖,千古留名的大唐軍神,竟然是自家師兄!
這是張棟前世最佩服的軍事家之一,暫且不提大唐立國時李靖立下的功勳。隻說他曾以三千騎兵便深入敵境,使“疑兵之計”逼的頡利可汗倉皇北逃。可謂: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官雖備幕府,氣實先顏行。
其後,更是精選萬騎,攜二十日軍糧,擁馬涉沮水,飛鷹上中梁。帥軍突擊陰山,一舉滅亡了盛極一時的東突厥。
其赫赫之功,何遜衛霍?
“可惜自己的老師太過“無為”,他怎麽忍心隻收三個弟子……”張棟不無遺憾地想到。
他真恨不得自己的老師能收上十七八個徒弟,這是一筆寶貴的人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