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萬裏江山一旦開,亡徒劣馬遠征來。
玉帛未落幹戈起,惆悵龍車更不迴。
話說宋江等人聽聞李逵說了劈碎會仙石的備細,皆大驚失色。宋江要穩住軍心,沉思片刻,才道:“眾兄弟莫要擔心,我等天罡地煞自是中原神隻,怎叫他邊陲小國天神擺布,縱然身死,亦可存英名於世,況且小七打碎那破落石頭,已然全須全影迴來,正是說明,天命在我。”眾人紛紛響應,縱然生死同往,自然團結一心。先將鬱保四送往安道全處醫治,看武糾與鬱保四一般魁梧高大,便留下暫理執旗手,教郭箐、郭靖兩個在李逵手下做事,又喚迴張順、單廷圭、花榮、彭玘、丁得孫幾個說了方圓地理備細,教蕭讓、樂和畫下探路輿圖。待一切安排得當,都來談及進軍北安州的備細。看看傍晚,有時遷來報:“方才小弟去探路,見金兵從北門徐徐出城去了。”吳用道:“定是失去糧草,趁夜退兵去了。我意可遣左軍出馬,窮追猛打一場,定然大勝。”宋江認理於是寫了書信,送往左翼徐進處。
當時徐進引軍在左相伴中軍,正在北安州西麵安營紮寨。是夜,忽聞中軍宋元帥來書,此時節都在入睡,有蔣哉守夜,得了消息,來與徐進道:“宋元帥星夜來書。”徐進聞言起身,心想:“定是緊急軍務。”忙叫來看了。書中簡言:“如今金兵無良,欲退守北安州。我意不教他安穩退兵,你軍可遣大將虛追,若能殺得賊軍,便記一功。切記,勿要深追。”徐進看罷,大喜,心中道:“想金國元帥完顏杲在彼,若能擒來,卻天大的功勞,怎不能光耀門楣?”當即點兵。蔣哉勸道:“不妨與軍師商議則個?”徐進急切道:“你懂甚麽,兵貴神速,若有遲疑,追悔莫及。”於是也不與高托天商議,自引鄧成安、危有福、孫佐、孫佑四個將領,點起五千軍馬,都簡裝快行,追趕金兵。
徐進一路急行軍,不到一更時分,已望見金兵後隊。隻見旌旗不整,隊伍散亂,仿佛倉皇逃竄。徐進大喜道:“好歹追上!”麾兵掩殺過去。金兵聽得身後喊殺聲響徹雲霄,一個個都不應戰,四散奔走。隻被殺得丟盔棄甲,倒戈擲劍。徐進見敵勢潰敗,更是奮勇追擊,見中軍不遠,直逼金兵中軍。當時徐進覷見中軍元帥大纛,認定完顏杲在彼,大喊道:“擒完顏杲者,俺有重賞!”於是放馬衝入中軍。入內看時,卻不是完顏杲,正是獨臂蒲察石家奴在彼。當時石家奴見徐進入內來,笑道:“你這廝中我都元帥的誘敵之計了!”話音未落,就聽得四麵金鼓齊鳴,火光衝天,伏兵四起。左邊完顏宗翰、右邊完顏宗望,前麵完顏銀術可,後麵完顏宗弼,四麵領大軍殺來,將徐進團團圍住。徐進心知中計,奮力衝突,教鄧成安、孫佐抵住完顏宗翰,危有福、孫佑抵住完顏宗望,自來與完顏宗弼廝鬥。幾個奮力爭奪,卻無法突圍。眼見得完顏宗弼趕上,要困死其中。說時遲,那時快,隻聽遠處一連串聲響,火箭亂矢射將來。眾人看時,正是高托天率軍領一窩蜂趕來救援,孫列、高托山在前,荊俊、端木中在後,與金軍短兵相接,混戰一團。徐進見有援軍,喊道:“隨我殺敵!”登時大振軍心,雙方廝殺至天明,各自收兵。此戰敢熾軍損失慘重,五千軍馬隻剩千餘,萬幸,將領不曾損失一個。
當下高托天接著徐進,心中焦急,也不顧兄長顏麵,喝問道:“若不是蔣哉與我等言說,哥哥便死在這裏。既是這般時,不與眾兄弟商量,再胡亂用兵,必然死了,我等哪裏去哭墳!”徐進聞言,自覺難看,便道:“兄弟說的是,愚兄急躁立功,教兄弟擔心,並不應該,此番活命,皆因眾兄弟舍命相救,銘記於心。”千恩萬謝說了。高托天這才消氣道:“哥哥且迴,必要軍法從事,否則都隨哥哥胡來,我這軍師便做不得了。”徐進連連聲諾,自迴本陣領了軍法,高托天這才和顏悅色,於是又迴書宋江處報知備細。不必絮繁。
卻說宋江得了迴書,歎道:“完顏杲果然機敏,先拋出誘餌,後於路設伏。如此人物,我等斷不可冒進。”於是起大軍連夜占住北安州。此時北安州早空空如也,剩餘百姓見宋軍兵臨城下,都來開門獻城。宋江入城以後,安撫百姓,自在城中休整兵馬。是日,與眾商議備細。吳用道:“如今北安州在手,金兵無糧,退卻中京大定府,見得澤州、榆州兩處兵力較少,不妨一鼓作氣,直取兩州。”宋江道:“軍師所言既當,隻是誰去最好?”吳用道:“前番徐進失利,心中必然惱火,不妨教這一軍去打澤州,必然能成。”宋江問道:“榆州如何?”吳用道:“就叫右軍張萬仙一彪人馬去。”宋江道:“既如此,我大軍何為?”吳用道:“待兩州收歸我手,便可直取中京!此時便整頓軍馬,以備日後大戰。”正說之間,有淩振道:“稟元帥,自北進以來,我甲仗庫器械尚足,隻是火藥用得較多,需補充則個。”宋江疑惑道:“我知火藥珍貴,因此不曾濫用炮火,如何缺少?”淩振道:“雖不曾用炮攻城,然號炮、火攻,日常需用,皆有損耗,因此見少。”吳用道:“既如此,且寫奏表上報朝廷,教分發火藥等物即可。”於是寫下書信,大軍留下整頓,不必絮繁。
不說宋江這邊如何,且說金軍退守中京,大軍來至銀安殿上。完顏杲每每歎息,道:“如今來年糧草雖不曾盡斷,也無大半,如何勾得過冬?不妨棄了中京,退迴上京。我自與郎主萬歲請罪,要殺要剮,皆在一言。”完顏杲話畢,殿下眾將紛紛附和。隻其中一人站出,拱手說道:“都元帥之言不妥。中京乃我大金國根基所在,且城牆堅固、目下糧草充足,易守難攻。我軍當堅守中京,據城而守,方為上策。怎能輕言棄之?”完顏杲看時,正是完顏宗弼,隻是不怒不悲。又有山獅駝一身繃帶等物,也起身道:“退軍雖穩,卻有棄中原之地於不顧之嫌。若宋軍乘虛而入,我大金豈不失了大片疆土?”眾人議論紛紛,一時難以定論。完顏宗望道:“不如上表郎主,請萬歲定奪。”又有完顏宗翰道:“再調兵鎮守澤、榆二州兩處門戶,卻好與宋江打熬。”完顏杲認理,於是一麵寫下表奏,教蒲察石家奴望上京送書;一麵遣堅都赤那鎮守榆州、布日古德堅守澤州,不得有誤。
再說大金國上京大內中,郎主設朝,與文武百官計議宋江用兵之事。隻聽見蒲察石家奴引奏章迴來,報說:“北安州已陷,左右監軍俱已被宋江擒了。今宋兵作兩路而來,攻取澤、榆二州。中京告急。”郎主見報大驚,當下聚集兩班大臣商議。郎主道:“汝等眾卿各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貴。豈期今被宋江軍馬席卷而來,州城俱陷,止有中、上兩京。今聞宋兵兩路而來,如何迎敵?”當有左丞相時力愛出班啟奏道:“今次宋兵人馬已近神州內苑,宮廷亦難保守。奈緣兵微將寡。郎主萬歲若不禦駕親征,誠恐兵將不肯盡心向前。”郎主躊躇未答。又報右丞相完顏謾都訶到來。郎主即令召進。謾都訶拜舞畢,稱說:“聞言完顏宗弼、山獅駝屢次斬獲,兵威大振。因都元帥完顏杲屢次失職,不能管攝兵馬。乞大王添差良將精兵,協助二將功成,據守中京道。”說了,又有殿前都督完顏神土門出列。此人正是大金郎主完顏晟之子,生得一表人才,學得武藝專精。有詩讚道:
金朝烈子是王根,名喚完顏神土門。
善使雙鞭英武將,能擒虎豹倒乾坤。
當時完顏神土門啟奏道:“兒臣聞宗弼、山獅駝二人,甚是驍勇,臨陣討賊,多有斬獲,宋兵不敢正視,宋江更恨之入骨。若得大王禦駕親征,又有雄兵猛將助他,必成興國大功。兒臣願為大王先鋒。”說罷,願戰者皆拜。大金郎主道:“眾卿所言極當。”隨即傳下聖旨:“太子監國,左右丞相輔佐。調遣禦下從龍、隨虎、服狼、降獒四營首將並大小官僚都跟隨寡人禦駕親征,決此一戰。再著殿前金吾上將軍、內外諸軍都招討為副將,隨完顏神土門做先鋒一隊,部領大內護駕禦林軍一萬五千前進。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招軍征進。”眾人領命。大批人馬開拔,就此禦駕親征。有詩為證:
金國山川已敗傾,便馳黃屋特親征。
宋江兵勢無人敵,國破身亡是此行。
且說完顏神土門左右這二員勇將先鋒,那殿前金吾上將軍名喚移刺答,這移刺答使一條禦賜家傳渾鐵沁金蟠龍棍,棍術精湛,愛騎黃驃馬。有詩讚道:
禦賜傳家棍法精,蟠龍立影掃天平。
金吾上將聞威望,軍紀嚴明統厲兵。
這內外諸軍都招討名喚阿廝準,這阿廝準卻使一條頭大底小金箍棒,棒法出眾,卻隻會步戰。亦有詩讚道:
金華大將耍威風,手搦金箍鬧碧宮。
雖說難比孫大聖,喚為小聖也能充。
這兩個都是軍紀嚴明的上司,威望頗重的統領,自然軍隊肅列能幹。再有從龍、隨虎、服狼、降獒四營首將,盡數出征。那四營大將?正是:
從龍大將匹獨思、隨虎大將潘術古、服狼大將諳石刻、降獒大將石古苦。
且不說大金郎主興起全國之師卷地而來。再說先鋒完顏神土門、移剌答、阿廝準三個引一萬五千人馬,逢山開路,先來進兵。早有細作報與宋江,這場廝殺不小。宋江聽了大驚。傳下將令,擂起聚將鼓,上下將軍頭領都到北安州府衙聚首。宋江謂眾人道:“聞知金國大內起數萬軍馬,傾國而來。興亡勝敗,決此一戰。已有先鋒一萬餘望中京來,各家有何說法?”盧俊義道:“今次金國郎主完顏晟親引金兵傾國而來,決非小可。死生勝負在此一戰。我等眾兄弟皆宜努力向前,勿生退悔。但得微功,上達朝廷,天子恩賞,必當共享。並無獨善之理。”眾皆起身都道:“兄長之命誰敢不依!盡心竭力,當報大恩。”朱武道:連連征伐,軍器破損、盔甲漏洞,早有湯隆調遣甲仗庫新到鎧甲軍器,且教大軍更換,以備決戰。”宋江認理,命柴進、裴宣、蔣敬、杜興、湯隆、蕭讓、金大堅分發軍器等物,不得有誤。又有吳用建議道:“可再遣兩封書信,催促左右兩軍速戰速決,取下澤、榆二州,以作根基。”宋江認理,於是忙修書,遣樂和、孫新送去。
因此不說宋江備戰如何,卻說右翼軍張萬仙一部,得了先前書信,進發榆州。不日便到榆州城外。早有探馬來報守將堅都赤那。堅都赤那尋思道:“這夥人也是宋江麾下,號敢熾軍的,似是宋國山野草寇招安而成。雖無甚名氣,也勝了漢軍都統,不可小覷。”於是急忙教緊閉城門,不得出戰。張萬仙來至城下,見大門緊閉,吊橋高懸,滾木礌石擺滿,灰瓶箭矢聳立。便問李太道:“看護城河甚寬,城牆又高。似這般銅牆鐵壁,如之奈何?”李太道:“先遣大將搦戰,他若出來應戰,便好說了。”楊江性急,便道:“俺去打個前站!”說了,引一彪人馬,殺望城門去。
楊江來至城門下,一番罵街。城上守備忙來稟報堅都赤那,堅都赤那心想:“隻要熬到大軍來接應,俺的差事自然了了,何必拚死?”於是道:“不必管他,累了自去!”眾將隻得從命,任由楊江謾罵。那楊江從午後罵到傍晚,見不出城,隻得悻悻而歸。當時與張萬仙說了,張萬仙道:“不如攻城強取。”李太勸道:“此非上策,且退十裏安營紮寨,明日遣幾個大將,輪番去搦戰,自然尋著破綻。”此後三五日,眾將輪番搦戰謾罵,不見金兵出城。張萬仙按耐不住道:“隻能強取!”於是引大軍都來,備足雲梯飛索。張萬仙號令攻城。有分教:新星自有洪福佑,蒙人豈能金神保?不知張萬仙攻城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萬裏江山一旦開,亡徒劣馬遠征來。
玉帛未落幹戈起,惆悵龍車更不迴。
話說宋江等人聽聞李逵說了劈碎會仙石的備細,皆大驚失色。宋江要穩住軍心,沉思片刻,才道:“眾兄弟莫要擔心,我等天罡地煞自是中原神隻,怎叫他邊陲小國天神擺布,縱然身死,亦可存英名於世,況且小七打碎那破落石頭,已然全須全影迴來,正是說明,天命在我。”眾人紛紛響應,縱然生死同往,自然團結一心。先將鬱保四送往安道全處醫治,看武糾與鬱保四一般魁梧高大,便留下暫理執旗手,教郭箐、郭靖兩個在李逵手下做事,又喚迴張順、單廷圭、花榮、彭玘、丁得孫幾個說了方圓地理備細,教蕭讓、樂和畫下探路輿圖。待一切安排得當,都來談及進軍北安州的備細。看看傍晚,有時遷來報:“方才小弟去探路,見金兵從北門徐徐出城去了。”吳用道:“定是失去糧草,趁夜退兵去了。我意可遣左軍出馬,窮追猛打一場,定然大勝。”宋江認理於是寫了書信,送往左翼徐進處。
當時徐進引軍在左相伴中軍,正在北安州西麵安營紮寨。是夜,忽聞中軍宋元帥來書,此時節都在入睡,有蔣哉守夜,得了消息,來與徐進道:“宋元帥星夜來書。”徐進聞言起身,心想:“定是緊急軍務。”忙叫來看了。書中簡言:“如今金兵無良,欲退守北安州。我意不教他安穩退兵,你軍可遣大將虛追,若能殺得賊軍,便記一功。切記,勿要深追。”徐進看罷,大喜,心中道:“想金國元帥完顏杲在彼,若能擒來,卻天大的功勞,怎不能光耀門楣?”當即點兵。蔣哉勸道:“不妨與軍師商議則個?”徐進急切道:“你懂甚麽,兵貴神速,若有遲疑,追悔莫及。”於是也不與高托天商議,自引鄧成安、危有福、孫佐、孫佑四個將領,點起五千軍馬,都簡裝快行,追趕金兵。
徐進一路急行軍,不到一更時分,已望見金兵後隊。隻見旌旗不整,隊伍散亂,仿佛倉皇逃竄。徐進大喜道:“好歹追上!”麾兵掩殺過去。金兵聽得身後喊殺聲響徹雲霄,一個個都不應戰,四散奔走。隻被殺得丟盔棄甲,倒戈擲劍。徐進見敵勢潰敗,更是奮勇追擊,見中軍不遠,直逼金兵中軍。當時徐進覷見中軍元帥大纛,認定完顏杲在彼,大喊道:“擒完顏杲者,俺有重賞!”於是放馬衝入中軍。入內看時,卻不是完顏杲,正是獨臂蒲察石家奴在彼。當時石家奴見徐進入內來,笑道:“你這廝中我都元帥的誘敵之計了!”話音未落,就聽得四麵金鼓齊鳴,火光衝天,伏兵四起。左邊完顏宗翰、右邊完顏宗望,前麵完顏銀術可,後麵完顏宗弼,四麵領大軍殺來,將徐進團團圍住。徐進心知中計,奮力衝突,教鄧成安、孫佐抵住完顏宗翰,危有福、孫佑抵住完顏宗望,自來與完顏宗弼廝鬥。幾個奮力爭奪,卻無法突圍。眼見得完顏宗弼趕上,要困死其中。說時遲,那時快,隻聽遠處一連串聲響,火箭亂矢射將來。眾人看時,正是高托天率軍領一窩蜂趕來救援,孫列、高托山在前,荊俊、端木中在後,與金軍短兵相接,混戰一團。徐進見有援軍,喊道:“隨我殺敵!”登時大振軍心,雙方廝殺至天明,各自收兵。此戰敢熾軍損失慘重,五千軍馬隻剩千餘,萬幸,將領不曾損失一個。
當下高托天接著徐進,心中焦急,也不顧兄長顏麵,喝問道:“若不是蔣哉與我等言說,哥哥便死在這裏。既是這般時,不與眾兄弟商量,再胡亂用兵,必然死了,我等哪裏去哭墳!”徐進聞言,自覺難看,便道:“兄弟說的是,愚兄急躁立功,教兄弟擔心,並不應該,此番活命,皆因眾兄弟舍命相救,銘記於心。”千恩萬謝說了。高托天這才消氣道:“哥哥且迴,必要軍法從事,否則都隨哥哥胡來,我這軍師便做不得了。”徐進連連聲諾,自迴本陣領了軍法,高托天這才和顏悅色,於是又迴書宋江處報知備細。不必絮繁。
卻說宋江得了迴書,歎道:“完顏杲果然機敏,先拋出誘餌,後於路設伏。如此人物,我等斷不可冒進。”於是起大軍連夜占住北安州。此時北安州早空空如也,剩餘百姓見宋軍兵臨城下,都來開門獻城。宋江入城以後,安撫百姓,自在城中休整兵馬。是日,與眾商議備細。吳用道:“如今北安州在手,金兵無糧,退卻中京大定府,見得澤州、榆州兩處兵力較少,不妨一鼓作氣,直取兩州。”宋江道:“軍師所言既當,隻是誰去最好?”吳用道:“前番徐進失利,心中必然惱火,不妨教這一軍去打澤州,必然能成。”宋江問道:“榆州如何?”吳用道:“就叫右軍張萬仙一彪人馬去。”宋江道:“既如此,我大軍何為?”吳用道:“待兩州收歸我手,便可直取中京!此時便整頓軍馬,以備日後大戰。”正說之間,有淩振道:“稟元帥,自北進以來,我甲仗庫器械尚足,隻是火藥用得較多,需補充則個。”宋江疑惑道:“我知火藥珍貴,因此不曾濫用炮火,如何缺少?”淩振道:“雖不曾用炮攻城,然號炮、火攻,日常需用,皆有損耗,因此見少。”吳用道:“既如此,且寫奏表上報朝廷,教分發火藥等物即可。”於是寫下書信,大軍留下整頓,不必絮繁。
不說宋江這邊如何,且說金軍退守中京,大軍來至銀安殿上。完顏杲每每歎息,道:“如今來年糧草雖不曾盡斷,也無大半,如何勾得過冬?不妨棄了中京,退迴上京。我自與郎主萬歲請罪,要殺要剮,皆在一言。”完顏杲話畢,殿下眾將紛紛附和。隻其中一人站出,拱手說道:“都元帥之言不妥。中京乃我大金國根基所在,且城牆堅固、目下糧草充足,易守難攻。我軍當堅守中京,據城而守,方為上策。怎能輕言棄之?”完顏杲看時,正是完顏宗弼,隻是不怒不悲。又有山獅駝一身繃帶等物,也起身道:“退軍雖穩,卻有棄中原之地於不顧之嫌。若宋軍乘虛而入,我大金豈不失了大片疆土?”眾人議論紛紛,一時難以定論。完顏宗望道:“不如上表郎主,請萬歲定奪。”又有完顏宗翰道:“再調兵鎮守澤、榆二州兩處門戶,卻好與宋江打熬。”完顏杲認理,於是一麵寫下表奏,教蒲察石家奴望上京送書;一麵遣堅都赤那鎮守榆州、布日古德堅守澤州,不得有誤。
再說大金國上京大內中,郎主設朝,與文武百官計議宋江用兵之事。隻聽見蒲察石家奴引奏章迴來,報說:“北安州已陷,左右監軍俱已被宋江擒了。今宋兵作兩路而來,攻取澤、榆二州。中京告急。”郎主見報大驚,當下聚集兩班大臣商議。郎主道:“汝等眾卿各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貴。豈期今被宋江軍馬席卷而來,州城俱陷,止有中、上兩京。今聞宋兵兩路而來,如何迎敵?”當有左丞相時力愛出班啟奏道:“今次宋兵人馬已近神州內苑,宮廷亦難保守。奈緣兵微將寡。郎主萬歲若不禦駕親征,誠恐兵將不肯盡心向前。”郎主躊躇未答。又報右丞相完顏謾都訶到來。郎主即令召進。謾都訶拜舞畢,稱說:“聞言完顏宗弼、山獅駝屢次斬獲,兵威大振。因都元帥完顏杲屢次失職,不能管攝兵馬。乞大王添差良將精兵,協助二將功成,據守中京道。”說了,又有殿前都督完顏神土門出列。此人正是大金郎主完顏晟之子,生得一表人才,學得武藝專精。有詩讚道:
金朝烈子是王根,名喚完顏神土門。
善使雙鞭英武將,能擒虎豹倒乾坤。
當時完顏神土門啟奏道:“兒臣聞宗弼、山獅駝二人,甚是驍勇,臨陣討賊,多有斬獲,宋兵不敢正視,宋江更恨之入骨。若得大王禦駕親征,又有雄兵猛將助他,必成興國大功。兒臣願為大王先鋒。”說罷,願戰者皆拜。大金郎主道:“眾卿所言極當。”隨即傳下聖旨:“太子監國,左右丞相輔佐。調遣禦下從龍、隨虎、服狼、降獒四營首將並大小官僚都跟隨寡人禦駕親征,決此一戰。再著殿前金吾上將軍、內外諸軍都招討為副將,隨完顏神土門做先鋒一隊,部領大內護駕禦林軍一萬五千前進。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招軍征進。”眾人領命。大批人馬開拔,就此禦駕親征。有詩為證:
金國山川已敗傾,便馳黃屋特親征。
宋江兵勢無人敵,國破身亡是此行。
且說完顏神土門左右這二員勇將先鋒,那殿前金吾上將軍名喚移刺答,這移刺答使一條禦賜家傳渾鐵沁金蟠龍棍,棍術精湛,愛騎黃驃馬。有詩讚道:
禦賜傳家棍法精,蟠龍立影掃天平。
金吾上將聞威望,軍紀嚴明統厲兵。
這內外諸軍都招討名喚阿廝準,這阿廝準卻使一條頭大底小金箍棒,棒法出眾,卻隻會步戰。亦有詩讚道:
金華大將耍威風,手搦金箍鬧碧宮。
雖說難比孫大聖,喚為小聖也能充。
這兩個都是軍紀嚴明的上司,威望頗重的統領,自然軍隊肅列能幹。再有從龍、隨虎、服狼、降獒四營首將,盡數出征。那四營大將?正是:
從龍大將匹獨思、隨虎大將潘術古、服狼大將諳石刻、降獒大將石古苦。
且不說大金郎主興起全國之師卷地而來。再說先鋒完顏神土門、移剌答、阿廝準三個引一萬五千人馬,逢山開路,先來進兵。早有細作報與宋江,這場廝殺不小。宋江聽了大驚。傳下將令,擂起聚將鼓,上下將軍頭領都到北安州府衙聚首。宋江謂眾人道:“聞知金國大內起數萬軍馬,傾國而來。興亡勝敗,決此一戰。已有先鋒一萬餘望中京來,各家有何說法?”盧俊義道:“今次金國郎主完顏晟親引金兵傾國而來,決非小可。死生勝負在此一戰。我等眾兄弟皆宜努力向前,勿生退悔。但得微功,上達朝廷,天子恩賞,必當共享。並無獨善之理。”眾皆起身都道:“兄長之命誰敢不依!盡心竭力,當報大恩。”朱武道:連連征伐,軍器破損、盔甲漏洞,早有湯隆調遣甲仗庫新到鎧甲軍器,且教大軍更換,以備決戰。”宋江認理,命柴進、裴宣、蔣敬、杜興、湯隆、蕭讓、金大堅分發軍器等物,不得有誤。又有吳用建議道:“可再遣兩封書信,催促左右兩軍速戰速決,取下澤、榆二州,以作根基。”宋江認理,於是忙修書,遣樂和、孫新送去。
因此不說宋江備戰如何,卻說右翼軍張萬仙一部,得了先前書信,進發榆州。不日便到榆州城外。早有探馬來報守將堅都赤那。堅都赤那尋思道:“這夥人也是宋江麾下,號敢熾軍的,似是宋國山野草寇招安而成。雖無甚名氣,也勝了漢軍都統,不可小覷。”於是急忙教緊閉城門,不得出戰。張萬仙來至城下,見大門緊閉,吊橋高懸,滾木礌石擺滿,灰瓶箭矢聳立。便問李太道:“看護城河甚寬,城牆又高。似這般銅牆鐵壁,如之奈何?”李太道:“先遣大將搦戰,他若出來應戰,便好說了。”楊江性急,便道:“俺去打個前站!”說了,引一彪人馬,殺望城門去。
楊江來至城門下,一番罵街。城上守備忙來稟報堅都赤那,堅都赤那心想:“隻要熬到大軍來接應,俺的差事自然了了,何必拚死?”於是道:“不必管他,累了自去!”眾將隻得從命,任由楊江謾罵。那楊江從午後罵到傍晚,見不出城,隻得悻悻而歸。當時與張萬仙說了,張萬仙道:“不如攻城強取。”李太勸道:“此非上策,且退十裏安營紮寨,明日遣幾個大將,輪番去搦戰,自然尋著破綻。”此後三五日,眾將輪番搦戰謾罵,不見金兵出城。張萬仙按耐不住道:“隻能強取!”於是引大軍都來,備足雲梯飛索。張萬仙號令攻城。有分教:新星自有洪福佑,蒙人豈能金神保?不知張萬仙攻城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