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忽聞鷓鴣哨,聲慢調惆悵。再有空鳴一陣,陣陣悲壯。寫不下字,隻把英雄葬。靖康恥,未雪時,不敢忘。
史經重寫,筆下點兵將。再有空號一陣,陣陣傳唱。驀然轉首,曆史方迴響。須記得,國家情,滅魍魎!
話說當時嶽飛、王貴、楊誌三個恐宋江性命安危,紛紛撇下完顏宗弼、山獅駝,迴馬去營救宋江。完顏宗弼便與山獅駝合在一處,望見楊誌馬慢,就來廝殺。完顏宗弼舉斧先砍楊誌,楊誌急躲,那邊山獅駝揮鏜來打楊誌背心。隻聽當的一聲,楊誌背心上護心鏡碎成瓊花。楊誌五髒俱創,忽得噴一口鮮血。隻覺眼花繚亂,乜斜見完顏宗弼斧到。要提刀來搪,直覺雙臂火辣辣的疼。拿眼看時,雙臂斷處,帶槍都在空中。楊誌吃痛,翻身落馬,待要掙紮著起身,不見雙手,如何起身?就被山獅駝一鏜槊死。可歎楊家後裔,暗星不見明光。有一首《恨春遲》歎道:
蔭子封妻成夢境,星暗隕、難見來源。莫辱祖宗名,使命楊家將,後傳寶刀寒。
金棟銀梁頻擎架,不得已、落草招安。運舛今時落難,將死忠良,何時重上金鑾?
彼時嶽飛、王貴兩個不知情,一心要救宋江。嶽飛追趕布日古德、王貴追趕堅都赤那。就把金兵分開。宋江見二人來救,心下稍安,說道:“來追我時,再困他一時,待大軍收拾田間得當,才好退軍。”於是擺開陣勢,且戰且退。兩軍混戰,兜兜轉轉,來至一處嶺下。宋江看了,問道:“此乃何地?”探路小校道:“這裏嶺上最高,能摸星鬥,因此人喚摸鬥嶺,嶺上斷崖峭壁許多,不好行軍。”宋江道:“如此易守難攻。”於是引大軍都望嶺上去。
金兵見狀,一發趕將上來,看看追到半山腰。布日古德勸道:“先鋒將軍莫追!”完顏宗弼、山獅駝這才勒住馬,問道:“因何故不追?”布日古德道:“此嶺山勢險峻,易守難攻,若大軍一發上去,恐自相踩踏,徒增傷亡。”二人認理,於是都在山腰處駐軍。山獅駝道:“既如此,隻得調轉馬頭,去取田野如何?”完顏宗弼道:“眼見得賊首宋江在此,怎叫到手的鴨子飛走?”於是遣堅都赤那迴去望後軍完顏希尹處報信,說我前軍困宋江於摸鬥嶺上,後軍可取田間。堅都赤那得令,報信去了。
卻說完顏希尹、耶律餘睹得了消息,大喜過望,讚道:“先鋒見地不差,如今可擒宋江,又能保住糧草,真可謂:一舉兩得。”於是傳令,大軍急行,望田上而來。看看來至田間,正見穆弘等人收割麥黍,就來驅兵大進。那裏穆弘見了金兵,又不見宋江迴來,便大聲喝道:“呔!大膽金兵,敢來搶我軍糧食,爺爺穆弘在此!”說罷,提起樸刀便殺將過去。身後眾兵馬也一齊湧上,和金兵廝殺起來。完顏希尹見狀,冷笑一聲道:“這些人馬,也敢衝鋒?”當即左指右揮,把大軍展開,廝殺過來。一時間,戰場上殺聲震天,血流成河。耶律餘睹手提雙錘,就來對敵穆弘。穆弘雖勇,但不敵耶律餘睹,不十七八合,漸漸敗下陣來。就在此時,隻見後方塵土飛揚,兩彪軍馬殺來,為首正是朱仝、史進。
當時兩個自顧護送糧車,見前麵煙塵四起,喊殺漫天,便知穆弘有難,就來搭救。史進一馬當先,大喝一聲:“九紋龍史進在此,誰敢與我一戰!”完顏希尹一驚,以為是伏兵,連忙下令撤軍。那邊耶律餘睹正打得穆弘軟肋、天靈兩處重傷,正要打殺穆弘。忽聽得撤軍的命令,無奈,隻得棄了穆弘。兩個一路連退五六裏,完顏希尹不見其餘伏兵,隻有三股散兵遊勇,才歎道:“是俺過於謹慎,再轉殺迴去!”於是起兵卷殺迴去。又來至田上,不見宋兵。望田下去尋,早退了三四裏地。完顏希尹教追,大軍趕上。朱仝、穆弘、史進三個見金兵去又複迴,忙來抵住。當時混戰一場,不見勝敗如何。就在此時,隻見半天中驚起一陣狂風,卷起許多沙塵。完顏希尹抬頭看時,隻見遠處高坡上有一人在彼。看不清是誰,心下道:“這風刮的忒怪,恐是有妖人做法。”隻得喊道:“撤軍!”大軍看不清路,隻能四散奔逃去了。
原來山坡上正是樊瑞做法,遠遠望見金兵退卻,就拿把小旗在那裏指引。坡下衝出一軍,為首正是李應。就見金兵投東,樊瑞便望東指,李應便望東去;若是投西,便望西指,李應再往西去。樊瑞在高埠處看了,便拔出那鬆文古定劍來,口中念動咒語,喝聲道:“疾!”隻見風盡隨著完顏希尹、耶律餘睹腳跟邊亂卷。兩個在陣中,隻見天昏地暗,日色無光,四邊並不見一個軍馬,一望都是黑氣,後麵跟的都不見了。完顏希尹、耶律餘睹心慌起來,隻要奪路迴陣,百般地沒尋歸路處。正走之間,忽然地雷大振一聲,兩個在陣叫苦不迭,一齊搨了雙腳,翻筋鬥攧下田野旁水渠泥坑裏去。兩邊正是湯隆、曹正二將,手持鉤鐮槍並撓鉤套索,早把兩個搭將起來,便把麻繩綁縛了,解上山坡請功。李應把長槍一指,朱仝、史進三軍一齊掩殺過去。大軍人馬見沒了領頭的將領,四散奔走,走不迭的,折其大半。
當時李應收攏大軍,見穆弘重傷,便叫湯隆、曹正兩個帶著穆弘,押著完顏希尹、耶律餘睹迴本陣去。朱仝趕上,謂李應道:“將軍怎來此處?”李應道:“當日做了後合,趕上中軍,隻聞公明哥哥親自來田裏搶收,心有餘悸,恐公明哥哥有失,便請吳軍師做主,引兵來救。萬幸,軍師教俺帶著樊瑞兄弟也來,才及時救下你們這一夥。”說罷,來尋宋江身影,見尋不到,又問:“怎不見公明哥哥在此?”朱仝道:“正是不見元帥哪裏去,心急如焚。”李應道:“既如此,且教大軍把糧草帶迴,我等去尋元帥便是。”於是軍馬分作兩撥,教朱仝、史進運糧,自與樊瑞去尋宋江。不必絮繁。
再說宋江一夥人馬,都到摸鬥嶺上來,見被金兵團團圍住,衝突不得。宋江歎道:“我的不是了。天書上明明戒說:‘切莫以身試險。’是我一時見不到,隻要拖延時間,教大軍收攏糧草,以此退守嶺上。不期深入險地,害得你等兄弟與我一同遭累,實在不該。”李逵叫道:“哥哥,莫要這般說,鐵牛自當殺出一條血路,救應哥哥下山去!”說罷,點起自家軍卒,喝道:“我先殺過去,你等都跟我來。”說猶未了,隻聽山下亂將起來。探馬來報:“嶽將軍引眾殺來。”宋江聞言,轉悲為喜,笑道:“既如此,卷殺下去,兩麵夾擊,金兵必敗!”宋江揮動令旗,李逵身先士卒,眾軍校一起掩殺過去。
方下山不遠,就見嶽飛帶兵上山來。兩下相會,宋江狐疑,問道:“賢弟上山時不見金軍麽?”嶽飛答道:“小弟因恐兄長性命不測,不曾詳見,看山上並無金兵,便上山來。”宋江聞言,思忖片刻,猛省道:“快!速速下山!”言畢,引大軍殺下山來。正到山嘴,隻見四周都是金兵,就把宋江圍住。那邊山獅駝一馬當先,喊道:“賊首宋江,你以無路可退,還不下馬受降麽?”宋江見了,睚眥欲裂,喊道:“有種的上山來廝鬥,俺宋江誓死不降。”言畢,又引軍迴山上。到山頂安歇,宋江歎道:“你我本該裏外夾擊,他卻放你上山,正好一網打盡。”嶽飛見狀,推金山,倒玉柱。就來拜倒,說道:“是小弟見得不是,未曾救下兄長。”宋江忙來扶起,歎道:“關心則亂,怎怪與你?隻是這般如何下山?”兩個說了,宋江又不見楊誌,問過備細。嶽飛亦不知情,有小校道:“當時三位將軍得知元帥性命危機,爭先恐後來救,楊將軍殿後時,被金兀術、山獅駝兩個砍翻,死在陣裏。”宋江聞言,又怒又氣,大罵二人。
正說之間,就見山下掀起滾滾濃煙。宋江大驚,忙教探馬去看。探馬迴來報說:“金軍放火燒山,不時大夥便燒到嶺上。”眾人大驚,不知如何是好。宋江沉默不語,心想道:“天書曾言:‘正法不得用於常人。’如今之計,不用法如何活得性命,隻得用它一遭。”於是來拜天地,口中道:“九天玄女娘娘在上,如今宋江困頓摸鬥嶺,若不用法,如何脫的性命?若有違背天顏,罪在宋江一人,莫要牽連我這般兄弟。”拜罷起身,就持寶劍在手,說道:“我來做法,你等都隨我殺下山去!”說罷大軍啟行,宋江上馬,口罩念念有詞。忽的風起,把大火卷迴去。直燒的山裏金兵哭爹喊娘,覓子尋爺。真如火焰山,恰似老君爐。
大火燒了半晌,見山林裏再無金兵聲響,宋江又喚天水來,把大火澆滅。看看熄火,引軍衝殺下來。嶽飛、李逵兩個當先,領軍一路衝殺。殺出山嘴,見一夥金兵在彼,李逵大怒,直殺得那夥金兵丟盔卸甲,四散奔逃。宋江見狀,恐李逵走丟,忙喊道:“黑廝莫要胡來,且迴來!”李逵殺得手順,哪裏聽得?兀自在那裏廝殺。正在此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宋江定睛一看,隻見一支金兵朝此處疾馳而來,為首之人正是金兀術。金兀術手提巨斧,殺氣騰騰。血目猩紅,咬牙切齒道:“宋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宋江前麵自有嶽飛在。當時嶽飛挺槍殺出,兩人廝殺在一起,一時間難分勝負。宋江看準時機,大喝一聲:“兄弟們,給我殺!”宋軍士氣大振,如潮水般湧向金兵。短兵相接,一場激戰。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宋江正左指右揮,忽聞身後馬蹄聲響,迴頭看時,卻是山獅駝。看那山獅駝一連血紅,盔甲殘破。原來這山獅駝自在嶺下放火,誰知一陣神風把大火返迴,燒死、燒傷許多金兵,山獅駝自己也正是在山火裏摸爬滾打出來,因此身上便是傷痕。卻似猛鬼出火海,真如惡煞裁霹靂。山獅駝怒目圓睜,喊道:“生擒宋江!”宋江大驚,正要再用法術。忽聞刺斜裏一聲道:“元帥莫慌,撲天雕李應在此!”宋江看去,一彪宋軍趕將來。為首正是李應。宋江忙唿:“兄弟救我!”當下李應抵住山獅駝。兩個鬥了十七八合,山獅駝因身上有傷,不能匹敵,隻得迴馬走了。那邊金兀術見山獅駝退兵,自覺不能匹敵,於是紛紛敗退。
當下李應、嶽飛救下宋江,宋江這才緩過勁來。又看視了眾人,死傷不多,隻是單單尋不著李逵。宋江苦歎道:“李逵這廝不知去哪裏了。”有樊瑞道:“李逵傻人有傻福,元帥不必擔心,且先迴營,再論備細。”宋江認理,又問糧草如何,李應道:“早接應了迴營,元帥不必心憂。”宋江這才理順,隻得引軍迴去。
不說宋江迴營如何,卻說完顏宗弼、山獅駝兩個引兵敗退,正遇著後軍殘兵敗將。當時完顏宗弼望了一遭,不見完顏希尹、耶律餘睹二人,忙來問道:“你家二位監軍何在?”小校道:“先鋒容稟,宋軍陣裏出來一個妖人,就把狂風刮起,二位監軍不見腳下,跌入田間水渠裏,被宋兵生擒了去。我等想救,奈何風大,黑乎乎一片,怎救得出來?”完顏宗弼聞言,大驚道:“不曾想這宋軍陣裏妖人這般多!”於是不敢匹敵,轉走迴本州。正行不遠,忽見遠處一夥金兵望這裏狂奔。兩個心下生疑,不知其中如何。看看近了,就見有千百金兵,後麵一個黑大漢緊追。山獅駝見狀道:“我千百勇士,怎叫他一個人追殺?其中或恐有詐。”完顏宗弼聞言,也覺得是,思索一番,大悟道:“這夥人定是做戲,這千百人扮作俺們裝束,要混入城中裏應外合!”山獅駝聞言,更覺得這般,便道:“見得也是,不可叫他得成!”於是教弓弩手射箭過去,就把彼處千百人射死大半。那邊金軍本以為見了自家軍馬,可以活命,誰知被自家軍馬射翻,於是都不敢靠近,又恐與後麵黑大漢廝殺。無奈,隻得四散奔逃。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錯處還需錯處扒。話說這黑大漢是誰,請聽下迴分解。
忽聞鷓鴣哨,聲慢調惆悵。再有空鳴一陣,陣陣悲壯。寫不下字,隻把英雄葬。靖康恥,未雪時,不敢忘。
史經重寫,筆下點兵將。再有空號一陣,陣陣傳唱。驀然轉首,曆史方迴響。須記得,國家情,滅魍魎!
話說當時嶽飛、王貴、楊誌三個恐宋江性命安危,紛紛撇下完顏宗弼、山獅駝,迴馬去營救宋江。完顏宗弼便與山獅駝合在一處,望見楊誌馬慢,就來廝殺。完顏宗弼舉斧先砍楊誌,楊誌急躲,那邊山獅駝揮鏜來打楊誌背心。隻聽當的一聲,楊誌背心上護心鏡碎成瓊花。楊誌五髒俱創,忽得噴一口鮮血。隻覺眼花繚亂,乜斜見完顏宗弼斧到。要提刀來搪,直覺雙臂火辣辣的疼。拿眼看時,雙臂斷處,帶槍都在空中。楊誌吃痛,翻身落馬,待要掙紮著起身,不見雙手,如何起身?就被山獅駝一鏜槊死。可歎楊家後裔,暗星不見明光。有一首《恨春遲》歎道:
蔭子封妻成夢境,星暗隕、難見來源。莫辱祖宗名,使命楊家將,後傳寶刀寒。
金棟銀梁頻擎架,不得已、落草招安。運舛今時落難,將死忠良,何時重上金鑾?
彼時嶽飛、王貴兩個不知情,一心要救宋江。嶽飛追趕布日古德、王貴追趕堅都赤那。就把金兵分開。宋江見二人來救,心下稍安,說道:“來追我時,再困他一時,待大軍收拾田間得當,才好退軍。”於是擺開陣勢,且戰且退。兩軍混戰,兜兜轉轉,來至一處嶺下。宋江看了,問道:“此乃何地?”探路小校道:“這裏嶺上最高,能摸星鬥,因此人喚摸鬥嶺,嶺上斷崖峭壁許多,不好行軍。”宋江道:“如此易守難攻。”於是引大軍都望嶺上去。
金兵見狀,一發趕將上來,看看追到半山腰。布日古德勸道:“先鋒將軍莫追!”完顏宗弼、山獅駝這才勒住馬,問道:“因何故不追?”布日古德道:“此嶺山勢險峻,易守難攻,若大軍一發上去,恐自相踩踏,徒增傷亡。”二人認理,於是都在山腰處駐軍。山獅駝道:“既如此,隻得調轉馬頭,去取田野如何?”完顏宗弼道:“眼見得賊首宋江在此,怎叫到手的鴨子飛走?”於是遣堅都赤那迴去望後軍完顏希尹處報信,說我前軍困宋江於摸鬥嶺上,後軍可取田間。堅都赤那得令,報信去了。
卻說完顏希尹、耶律餘睹得了消息,大喜過望,讚道:“先鋒見地不差,如今可擒宋江,又能保住糧草,真可謂:一舉兩得。”於是傳令,大軍急行,望田上而來。看看來至田間,正見穆弘等人收割麥黍,就來驅兵大進。那裏穆弘見了金兵,又不見宋江迴來,便大聲喝道:“呔!大膽金兵,敢來搶我軍糧食,爺爺穆弘在此!”說罷,提起樸刀便殺將過去。身後眾兵馬也一齊湧上,和金兵廝殺起來。完顏希尹見狀,冷笑一聲道:“這些人馬,也敢衝鋒?”當即左指右揮,把大軍展開,廝殺過來。一時間,戰場上殺聲震天,血流成河。耶律餘睹手提雙錘,就來對敵穆弘。穆弘雖勇,但不敵耶律餘睹,不十七八合,漸漸敗下陣來。就在此時,隻見後方塵土飛揚,兩彪軍馬殺來,為首正是朱仝、史進。
當時兩個自顧護送糧車,見前麵煙塵四起,喊殺漫天,便知穆弘有難,就來搭救。史進一馬當先,大喝一聲:“九紋龍史進在此,誰敢與我一戰!”完顏希尹一驚,以為是伏兵,連忙下令撤軍。那邊耶律餘睹正打得穆弘軟肋、天靈兩處重傷,正要打殺穆弘。忽聽得撤軍的命令,無奈,隻得棄了穆弘。兩個一路連退五六裏,完顏希尹不見其餘伏兵,隻有三股散兵遊勇,才歎道:“是俺過於謹慎,再轉殺迴去!”於是起兵卷殺迴去。又來至田上,不見宋兵。望田下去尋,早退了三四裏地。完顏希尹教追,大軍趕上。朱仝、穆弘、史進三個見金兵去又複迴,忙來抵住。當時混戰一場,不見勝敗如何。就在此時,隻見半天中驚起一陣狂風,卷起許多沙塵。完顏希尹抬頭看時,隻見遠處高坡上有一人在彼。看不清是誰,心下道:“這風刮的忒怪,恐是有妖人做法。”隻得喊道:“撤軍!”大軍看不清路,隻能四散奔逃去了。
原來山坡上正是樊瑞做法,遠遠望見金兵退卻,就拿把小旗在那裏指引。坡下衝出一軍,為首正是李應。就見金兵投東,樊瑞便望東指,李應便望東去;若是投西,便望西指,李應再往西去。樊瑞在高埠處看了,便拔出那鬆文古定劍來,口中念動咒語,喝聲道:“疾!”隻見風盡隨著完顏希尹、耶律餘睹腳跟邊亂卷。兩個在陣中,隻見天昏地暗,日色無光,四邊並不見一個軍馬,一望都是黑氣,後麵跟的都不見了。完顏希尹、耶律餘睹心慌起來,隻要奪路迴陣,百般地沒尋歸路處。正走之間,忽然地雷大振一聲,兩個在陣叫苦不迭,一齊搨了雙腳,翻筋鬥攧下田野旁水渠泥坑裏去。兩邊正是湯隆、曹正二將,手持鉤鐮槍並撓鉤套索,早把兩個搭將起來,便把麻繩綁縛了,解上山坡請功。李應把長槍一指,朱仝、史進三軍一齊掩殺過去。大軍人馬見沒了領頭的將領,四散奔走,走不迭的,折其大半。
當時李應收攏大軍,見穆弘重傷,便叫湯隆、曹正兩個帶著穆弘,押著完顏希尹、耶律餘睹迴本陣去。朱仝趕上,謂李應道:“將軍怎來此處?”李應道:“當日做了後合,趕上中軍,隻聞公明哥哥親自來田裏搶收,心有餘悸,恐公明哥哥有失,便請吳軍師做主,引兵來救。萬幸,軍師教俺帶著樊瑞兄弟也來,才及時救下你們這一夥。”說罷,來尋宋江身影,見尋不到,又問:“怎不見公明哥哥在此?”朱仝道:“正是不見元帥哪裏去,心急如焚。”李應道:“既如此,且教大軍把糧草帶迴,我等去尋元帥便是。”於是軍馬分作兩撥,教朱仝、史進運糧,自與樊瑞去尋宋江。不必絮繁。
再說宋江一夥人馬,都到摸鬥嶺上來,見被金兵團團圍住,衝突不得。宋江歎道:“我的不是了。天書上明明戒說:‘切莫以身試險。’是我一時見不到,隻要拖延時間,教大軍收攏糧草,以此退守嶺上。不期深入險地,害得你等兄弟與我一同遭累,實在不該。”李逵叫道:“哥哥,莫要這般說,鐵牛自當殺出一條血路,救應哥哥下山去!”說罷,點起自家軍卒,喝道:“我先殺過去,你等都跟我來。”說猶未了,隻聽山下亂將起來。探馬來報:“嶽將軍引眾殺來。”宋江聞言,轉悲為喜,笑道:“既如此,卷殺下去,兩麵夾擊,金兵必敗!”宋江揮動令旗,李逵身先士卒,眾軍校一起掩殺過去。
方下山不遠,就見嶽飛帶兵上山來。兩下相會,宋江狐疑,問道:“賢弟上山時不見金軍麽?”嶽飛答道:“小弟因恐兄長性命不測,不曾詳見,看山上並無金兵,便上山來。”宋江聞言,思忖片刻,猛省道:“快!速速下山!”言畢,引大軍殺下山來。正到山嘴,隻見四周都是金兵,就把宋江圍住。那邊山獅駝一馬當先,喊道:“賊首宋江,你以無路可退,還不下馬受降麽?”宋江見了,睚眥欲裂,喊道:“有種的上山來廝鬥,俺宋江誓死不降。”言畢,又引軍迴山上。到山頂安歇,宋江歎道:“你我本該裏外夾擊,他卻放你上山,正好一網打盡。”嶽飛見狀,推金山,倒玉柱。就來拜倒,說道:“是小弟見得不是,未曾救下兄長。”宋江忙來扶起,歎道:“關心則亂,怎怪與你?隻是這般如何下山?”兩個說了,宋江又不見楊誌,問過備細。嶽飛亦不知情,有小校道:“當時三位將軍得知元帥性命危機,爭先恐後來救,楊將軍殿後時,被金兀術、山獅駝兩個砍翻,死在陣裏。”宋江聞言,又怒又氣,大罵二人。
正說之間,就見山下掀起滾滾濃煙。宋江大驚,忙教探馬去看。探馬迴來報說:“金軍放火燒山,不時大夥便燒到嶺上。”眾人大驚,不知如何是好。宋江沉默不語,心想道:“天書曾言:‘正法不得用於常人。’如今之計,不用法如何活得性命,隻得用它一遭。”於是來拜天地,口中道:“九天玄女娘娘在上,如今宋江困頓摸鬥嶺,若不用法,如何脫的性命?若有違背天顏,罪在宋江一人,莫要牽連我這般兄弟。”拜罷起身,就持寶劍在手,說道:“我來做法,你等都隨我殺下山去!”說罷大軍啟行,宋江上馬,口罩念念有詞。忽的風起,把大火卷迴去。直燒的山裏金兵哭爹喊娘,覓子尋爺。真如火焰山,恰似老君爐。
大火燒了半晌,見山林裏再無金兵聲響,宋江又喚天水來,把大火澆滅。看看熄火,引軍衝殺下來。嶽飛、李逵兩個當先,領軍一路衝殺。殺出山嘴,見一夥金兵在彼,李逵大怒,直殺得那夥金兵丟盔卸甲,四散奔逃。宋江見狀,恐李逵走丟,忙喊道:“黑廝莫要胡來,且迴來!”李逵殺得手順,哪裏聽得?兀自在那裏廝殺。正在此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宋江定睛一看,隻見一支金兵朝此處疾馳而來,為首之人正是金兀術。金兀術手提巨斧,殺氣騰騰。血目猩紅,咬牙切齒道:“宋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宋江前麵自有嶽飛在。當時嶽飛挺槍殺出,兩人廝殺在一起,一時間難分勝負。宋江看準時機,大喝一聲:“兄弟們,給我殺!”宋軍士氣大振,如潮水般湧向金兵。短兵相接,一場激戰。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宋江正左指右揮,忽聞身後馬蹄聲響,迴頭看時,卻是山獅駝。看那山獅駝一連血紅,盔甲殘破。原來這山獅駝自在嶺下放火,誰知一陣神風把大火返迴,燒死、燒傷許多金兵,山獅駝自己也正是在山火裏摸爬滾打出來,因此身上便是傷痕。卻似猛鬼出火海,真如惡煞裁霹靂。山獅駝怒目圓睜,喊道:“生擒宋江!”宋江大驚,正要再用法術。忽聞刺斜裏一聲道:“元帥莫慌,撲天雕李應在此!”宋江看去,一彪宋軍趕將來。為首正是李應。宋江忙唿:“兄弟救我!”當下李應抵住山獅駝。兩個鬥了十七八合,山獅駝因身上有傷,不能匹敵,隻得迴馬走了。那邊金兀術見山獅駝退兵,自覺不能匹敵,於是紛紛敗退。
當下李應、嶽飛救下宋江,宋江這才緩過勁來。又看視了眾人,死傷不多,隻是單單尋不著李逵。宋江苦歎道:“李逵這廝不知去哪裏了。”有樊瑞道:“李逵傻人有傻福,元帥不必擔心,且先迴營,再論備細。”宋江認理,又問糧草如何,李應道:“早接應了迴營,元帥不必心憂。”宋江這才理順,隻得引軍迴去。
不說宋江迴營如何,卻說完顏宗弼、山獅駝兩個引兵敗退,正遇著後軍殘兵敗將。當時完顏宗弼望了一遭,不見完顏希尹、耶律餘睹二人,忙來問道:“你家二位監軍何在?”小校道:“先鋒容稟,宋軍陣裏出來一個妖人,就把狂風刮起,二位監軍不見腳下,跌入田間水渠裏,被宋兵生擒了去。我等想救,奈何風大,黑乎乎一片,怎救得出來?”完顏宗弼聞言,大驚道:“不曾想這宋軍陣裏妖人這般多!”於是不敢匹敵,轉走迴本州。正行不遠,忽見遠處一夥金兵望這裏狂奔。兩個心下生疑,不知其中如何。看看近了,就見有千百金兵,後麵一個黑大漢緊追。山獅駝見狀道:“我千百勇士,怎叫他一個人追殺?其中或恐有詐。”完顏宗弼聞言,也覺得是,思索一番,大悟道:“這夥人定是做戲,這千百人扮作俺們裝束,要混入城中裏應外合!”山獅駝聞言,更覺得這般,便道:“見得也是,不可叫他得成!”於是教弓弩手射箭過去,就把彼處千百人射死大半。那邊金軍本以為見了自家軍馬,可以活命,誰知被自家軍馬射翻,於是都不敢靠近,又恐與後麵黑大漢廝殺。無奈,隻得四散奔逃。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錯處還需錯處扒。話說這黑大漢是誰,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