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能施妙計戰書狂,會展唇才論短長。


    以撤為攻韜略顯,舌柔豈可克兵剛?


    驕兵必敗自如此,保命當能救主郎。


    命數不鮮難盡死,相逢何必令生亡。


    話說張覺與景東明問計如何,景東明道:“俗語有雲: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將軍,且先發兵營州,與何順、易鳴、檀征武三位將軍會合,再做計議。”張覺道:“你就愛這般賣弄,卻聽你的。”當下點將點兵,起大軍五萬來援助營州。一路無話直到營州,何順、易鳴、檀征武三位將軍出城相迎,都到府衙大堂上聚集。張覺上首坐了,何順三個軍跪在麾下,請罪道:“末將失守榆關,請大將軍責罰。”張覺道:“大敵當前,戰將不力,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你三人且自領三十軍棍,這便去罷。”三人下堂,一個個褪去甲胄衣裳,就在大院裏棍刑。那些兒行刑的土兵都知手中輕重,隻三十棍下來,看皮上有傷,卻不內發。


    三人和衣迴來,又來拜倒。張覺道:“即已受罰,各迴座位,我等討論後事。”三個謝恩坐了。當下張覺道:“你等可有好計策?”易鳴道:“敵軍氣勢正盛,我等當暫避鋒芒,固守城池。”景東明道:“兄長所言不虛,隻是固守不可行也。”檀征武道:“既如此,將軍大軍也到,直反攻迴去便好。”景東明又道:“是了是了,兄弟所言及當,反攻正是最好,不過不在此時。”檀征武道:“既如此,又當如何?”張覺謂景東明道:“休賣關子,直說你計!”景東明這才道:“將軍容稟,這營州東北方向有座雙峰山,因長而高,對立相望,酷似兔耳躺平,當地喚作兔耳山。兔耳中間有條路,喚作樓峰口,這裏道路狹長,可在此處與之對壘。”何順道:“既是道路狹長,如何排兵布陣,豈不與我軍不利?”景東明道:“正是,就在此處,我等詐敗,誘敵深入,此處進出都隻此一條路,且在兔耳山埋伏得當,他必全軍覆沒!”易鳴問道:“何以誘敵?”景東明道:“將軍這不來了?”張覺、何順、易鳴、檀征武四人恍然大悟,大喜過望,異口同聲道:“妙哉!”張覺道:“此計甚妙!他那裏連戰連勝,正是驕兵必敗,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俺這裏,如何不能取勝?”當即下令道:“今尊其計,我自領一軍做餌,易鳴、檀征武二將引兵於東側山中埋伏;何順、景東明於西側山中埋伏,見金軍入來,一齊擊之。”當下吩咐已了,教一死士望榆關完顏闍母處下戰書。有詩為證:


    東明知地利,張覺曉人和。


    我在天時側,遼兵奏凱歌。


    再說完顏闍母得了戰書,看罷,當下匯聚眾將,謂眾人道:“張覺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眾人麵麵廝覷,仆虺道:“將軍,我等連戰他四處寨紮,一座關隘,當下士氣正旺。明日決戰,正好挫敗遼兵銳氣。將軍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以壯軍威。”完顏闍母頷首稱是。仆虺又道:“明日在兩軍陣前,小將隻需一席話語,管教張覺人馬拱手而降,遼兵不戰自退。”蒙刮道:“張覺何等樣人,靠陣前數語,豈能退敵?”仆虺笑道:“蒙刮將軍不信,明日可在陣前觀戰,到時便可自見分曉。”當下商議定了。次日平明時分,完顏闍母引軍先行到樓峰口前擺下陣勢,見對麵一彪人馬抵住,為首正是張覺,當下對壘。


    旌旗從中擁出那員大將完顏闍母,左右仆虺、蒙刮二將護衛。當下仆虺縱馬而出,欠身答禮,問道:“來者可是張覺將軍?”張覺亦出馬答道:“正是。”仆虺環顧左右,乃道:“久聞將軍大名,今日有幸相會!”見張覺不言,又道:“前次將軍投於我朝,應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叛我大金?”張覺不怒不威,答道:“我為大遼討賊,要複國威,何謂之無名?”仆虺笑道:“你口口聲聲說為恢複遼國,如何卻又投宋,見今做了三姓家奴,豈不是心口不一?如今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一旁蒙刮聽得頭頭是道,點首稱讚。


    對陣裏張覺拿手點指,怒道:“金賊毀我大遼,霸占我等遼人家鄉,何稱有德之人?”仆虺道:“百年來天下紛爭,遼金各自為伍,征伐累累損害社稷,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建立金朝,確立猛安謀克,創製女真文字。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當今聖上,改元天會,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東北以收遼土,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將軍蘊大才、抱大器,何乃強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金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張覺聞言大笑,笑罷,便道:“我曾聞招降榆關守軍之計,正是你出謀劃策。以為你來到陣前,麵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不需多言,速來領死!”拍馬舞刀來戰。蒙刮見狀,笑道:“兄弟舌頭卻說不動他。”仆虺聞言,惱羞成怒,舞一杆金錘拍馬來迎。兩個鬥過十七八合,張覺窺見仆虺破綻,手起一刀,來劈他胸口。仆虺反應不及,遮攔不住。隻得閃身,卻慢了些,隻把胸甲劈爛,露出內襯來。仆虺大驚,不敢再戰,迴馬便走。蒙刮見了,正要出馬,完顏闍母道:“你不是他對手,需本將軍親自出馬。”言畢,舞一杆金槍出馬。兩個就在垓心爭鬥,果然好鬥,如何見得?但見:


    刀槍並舉,交馬錯鐙。潑風刀舞動,惹起淩淩寒意;點鋼槍揮彈,照耀層層金光。舞槍的似哪吒探海,耍刀的如關公偃月。聽得器械乒乓響,聞得馬蹄颯遝聲。看得盔甲並旋轉,觀得身手同奮力。


    兩個戰了八十合之上,不見勝敗。隻是兩邊各損氣力,張覺道:“我不敵你。”說了,迴馬便走。完顏闍母聞言,縱馬來追。後麵仆虺見鬥將勝了,揮大軍卷殺過來。張覺領軍丟盔棄甲、哭爹喊娘、佯裝敗退,都入樓峰口裏去。完顏闍母果然中計,一路追入樓峰口。後麵仆虺、蒙刮二將引軍也到,隻見山路狹窄,兩旁山勢險峻。仆虺心中生疑,蒙刮卻道:“將軍已然進去,我等須保將軍性命才是。”仆虺無奈,隻得引大軍入內接應。看看追上完顏闍母,仆虺問道:“將軍如何在此躊躇?”完顏闍母道:“方才追他到此,看此間道路狹窄,恐其有詐,才不追逐。”正說之間,忽聞山上殺聲四起,滾木礌石紛紛落下。金軍登時大亂,首尾不能相顧。


    兩邊山裏各出一軍,紛紛殺下山來。左邊是易鳴、檀征武二將;右邊是何順、景東明二將。張覺亦率軍迴身殺來。金軍困在山道中不成陣型,死傷慘重,隻能倉皇逃竄。完顏闍母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卻見蒙刮已然迴馬走了,單有仆虺在此。完顏闍母大怒道:“膽小之人,卻瞥了主將先走!”仆虺勸道:“末將願為將軍殺出一條路來。”話音未落,隻聽得空中一聲雷電炸響,忽的下起雨來。完顏闍母大唿:“天喪我也!”正要掣腰刀自刎,仆虺止住又勸:“主將莫急,且看身後。”完顏闍母看去,卻見蒙刮翻身殺來,正衝開一條道路。完顏闍母二人見狀大喜,忙迴馬走了。三人拚死衝開一條路來,引殘兵敗將退迴榆關去了。張覺見走了主帥,又逢雨天,不好追逐;但此戰大獲全勝,殺敗許多金軍,因此也不氣餒,就來犒賞三軍,士氣大振。眾人皆讚景東明神機妙算。也自高奏凱歌,迴營州去了。


    且說完顏闍母引殘兵敗將迴到榆關,驚魂方定。眾人都到大堂坐罷,完顏闍母拍案道:“大膽蒙刮,竟敢陣前做了逃兵,左右,拖下去斬訖報來。”蒙刮聞言,忙來跪倒麾下,口稱將軍道:“且容小將一稟,死不足惜。”完顏闍母道:“你卻說來。”蒙刮道:“小將非是貪生怕死,當時後軍太亂,小將急中生智,先去穩住後軍,隨後領軍反殺出一條路來,這才遲遲來救將軍。”完顏闍母聽得在理,又道:“即使如此,為何當時不報?”蒙刮道:“當時事態緊急,恐報知便來不及,因此不報。”完顏闍母正思慮時,仆虺道:“蒙刮將軍因此救了大將軍,也算有功,請將軍息怒。”完顏闍母這才道:“確是如此,那便有賞!”言畢,賞賜金銀緞匹等物,不必絮繁。


    卻說這蒙刮真如言語所說?實則非也。當時蒙刮見遼軍三麵殺來,心下大驚,也不思慮,瞥了眾人,迴馬便走。正走不遠,聽得身後完顏闍母破口大罵,心中暗忖道:“這般走了,以後如何勾得晉升?”思罷,卻見後軍亂作一團。蒙刮見狀,眼珠一轉,有了主意,於是整理軍馬,調轉馬頭殺了迴去,這才救出完顏闍母。後來故作鎮定,向完顏闍母稟報,並邀功請賞,一氣嗬成。那完顏闍母這才信以為真,重賞了蒙刮。這蒙刮領賞退下,出堂去了。仆虺見走了蒙刮,完顏闍母又在那欣喜,謂之道:“將軍,你卻信他胡說?”完顏闍母道:“何出此言?”仆虺道:“我意,他定是要逃命的,隻是聽得將軍罵他,才迴身來救。”完顏闍母道:“原來如此,本將豈不是被他哄騙?”仆虺笑道:“也不盡然,若無他這一來一迴,我等必死在山中。”完顏闍母聽了道:“見得也是。”說了,各自歇息去了,數日無話。


    是日,完顏闍母點將議事,眾人都來大廳,分主次坐定。完顏闍母謂眾將道:“如今糧草見急,我意要速取南京。你等意下如何?”眾人都來附和,卻有仆虺勸道:“將軍不可,當今正值暑雨,不好攻城拔寨,當等暑雨節氣過了,才好用兵。”完顏闍母道:“若如此時,糧草之急如何處置?”仆虺道:“可軍屯潤州,休養生息,遣人四散未降州縣。一來可以征收糧草,二來使其不得與張覺交通。”完顏闍母聞言大喜,讓仆虺、蒙刮兩猛安去辦此事。看看過了數月時間,正值九月前後。忽有探馬來報:“朝廷遣使者到此宣讀聖旨,已近城郭。”完顏闍母聞知有天使至,與眾人出二十裏外迎接。接到榆關之中,擺罷香案,請天使宣讀聖旨。天使讀道:


    “製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朕承祖宗之大業,開日月之光輝,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遣完顏闍母為將軍,征討叛賊張覺一眾,數月不見成效,前聞敗於賊手,損我朝天威。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軍卒,交付麾下。隻完顏闍母一人赴京,問責本罪。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天會元年九月一日詔示。”


    完顏闍母謝恩已畢,置酒管待天使,問道:“不知郎主降罪如何?”天使道:“下官不知,還請將軍迴朝廷便知。”完顏闍母曉得,也不再問。且吩咐好軍中備細,自引一隊親衛,同天使迴朝,一路無話。當日上朝,郎主問罪完顏闍母道:“你卻如何敗與賊軍,如實說來。”完顏闍母就把備細說了。郎主大怒道:“因你一時衝動,卻險些葬送我大金許多勇士,若不罰你,如何服眾!”便叫左右摘掉頂戴,褪其朝服,罰俸三年,貶職降銜。一切得當,郎主又問:“如今張匪未除,不知哪位愛卿能擔當此任?”左右都見了完顏闍母下場,一個個不敢吱聲。郎主又問一遍,一人出班道:“郎主萬歲,微臣不才,願當此重任。”郎主看時,心下大喜道:“你去最好!”朝中文武見了,盡皆稱讚。正是:練兵闍母正休息,不敵張覺便換將。不知這人是誰,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