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二龍曲路有三關,大將飛鵬巧易攀。


    矚目勾人人計劃,蛇矛調虎虎離山。


    四方八麵皆圍困,依舊桃花在中間。


    敢熾揮軍群怒去,單人匹馬不能還。


    話說張誌寧並劉元鼎二人整備軍馬,當晚吃了酒食,又安排了些路上幹糧,一前一後取路投二龍山來。二人直到林子裏,相互說了備細。張誌寧道:“將軍隻要在前山遮攔住,我從後麵上去,屆時功勞你我一人一半。”劉元鼎應了一聲,分兵到得山下。二龍山卻有三個關,點火把看那第一關時,都擺著強弩硬弓,灰瓶炮石。小嘍囉在關上看時,見宋軍一彪上山來攻關,飛也似報上山去。山上一眾好漢聽得報說,麵麵廝覷。倪乾道:“兵法雲:兵來將擋,水來土屯。當今先下山鬥將,看了勝敗再作計議。”眾人都無他法,隻得順從。倪乾、蔣哉、畢隆、景崇四人將下山來,待一夥嘍囉擺開陣勢。兩軍士卒嘍囉各執火把,就把山腳照的半天光亮。


    那裏劉元鼎見了四人,看有一紅一黑,兩個怪毛遍體的大漢,心中便有一二分懼色。暗忖一迴道:“想我隻需搦戰,不必用力,隻待事成也有一半功勞,如今勾得這一夥人不迴山去最好。”以此並不盡心竭力,隻是引人注目。驅馬向前道:“兀那廝土匪山賊,禍國殃民的矬鳥,見我飛蟒將軍還不投降麽?”蔣哉聞言,驅馬先前一步,手舞三尖兩刃刀,便道:“量你有甚本領,喚作飛蟒?敢與我一決高下麽?”劉元鼎看得真切,正是飛龍將軍郭榮兵刃。劉元鼎道:“矬鳥休要誇口,出馬來鬥勝負便是。”挺一條丈八蛇矛,飛馬直取蔣哉,蔣哉挺三尖兩刃刀相迎。兩個鬥不上十合,劉元鼎詐敗而走,蔣哉拍馬便追。本陣有倪乾見了,恐其有詐,謂左右道:“二位兄弟,哪個願去助陣?”當下有畢隆願往,舞動寶劍,驟馬追去助陣。那裏劉元鼎見蔣哉追趕過來,忽然迴馬一槍,刺中蔣哉左臂。蔣哉大叫一聲,撥轉馬頭便走。後麵畢隆大驚,急忙向前救應。恰巧劉元鼎迴馬來追,兩個鬥作一團。不三五合,畢隆氣力雖大,但技不如人,隻得招架的亂了。畢隆心驚肉跳,把劍望劉元鼎麵門一擲,迴馬便走。劉元鼎不慌不忙,用矛撥開那劍,直追到陣前。見蔣哉、畢隆二人迴了本陣,心中懼色全消,哈哈大笑道:“一群矬鳥,還敢來鬥麽?”本陣眾嘍囉見自家頭領敗了,都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向前。


    倪乾忙來穩住心神道:“休慌,且迴山寨,再作計議。”眾人正要迴山時,隻見山上三關早已更旗換幟,都是大宋的兵馬。眾人大驚:“卻是聲東擊西之計!”原來那飛鵬將軍張誌寧,早引一夥精兵,用飛爪、雲梯、攀繩等都從後山崖上入寨裏來。此時節大寨空虛,隻有老弱病殘守把。張誌寧引這一夥都殺入寨裏來,如砍瓜切菜一般,又趁著夜色,換了紅頭子披掛,賺開三處關卡。張誌寧正要前後夾擊,卻被倪乾發現,事已至此。當下事急,倪乾不顧得許多,謂眾大唿道:“望白虎山去!”眾人催馬顛步,一發走了。劉元鼎見賊人都走了,也不去追,就上山來與張誌寧會合,二人就把山中財物搜刮一空,大半都私吞了。剩餘的一麵整理出五十大箱,一麵書信報知梁方平置帥。梁方平得報,率大軍都來駐紮二龍山。鵬蟒二將就把五十箱金銀珠寶奉獻,梁方平大讚其忠義果敢,當夜整頓兵馬歇了,來日再鬥不遲。


    卻說倪乾一眾飛馬奔走一個時辰之上,便到白虎山下。倪乾教探馬四散去,迴來報說:“並無追兵。”這才鬆了口氣。蔣哉憤憤不平道:“沒想到官軍如此狡詐!”倪乾歎口氣道:“此次是我疏忽了,好在眾兄弟無恙。”畢隆問道:“如今我等如何行事?”倪乾沉思片刻道:“二龍山已失,我等隻能暫且棲身於此。待我派人與白虎山孫家兄弟通報,再做打算。”便遣景崇上白虎山去與孫家兄弟報說。景崇連夜上得山來,早有嘍囉通報。孫佐、孫佑兄弟聞言,都出來相迎道:“不知那道香風,卻把哥哥吹到小寨?”景崇一臉愁容道:“兄弟不知,如今大宋派遣官兵,誓要剿滅青州諸多山寨,見今清風山、二龍山已失,特來投奔,望請收留。”又將前番之事細細說與孫氏兄弟。孫佐聽罷,沉吟半晌道:“不想二龍山竟遭此劫。也罷,兄長且在我寨中歇息,再從長計議。”孫佑也道:“便是這般。那官軍得了二龍山,隻怕不會善罷甘休。我等需小心防備。”於是,便引倪乾等人都在白虎山安營紮寨。


    次日天明,探馬小嘍囉來報上白虎山道:“那夥宋軍不來打我山寨,卻繞道望桃花山去了。”眾人聞言,不知其解。倪乾道:“想必是我這裏人馬較多,不好攻伐。”孫佑道:“見得也是,清風山三五百嘍囉,二龍山三四百嘍囉,並我這裏七八百嘍囉,共有兩千餘人,縱然不是精兵,也都兇狠毒辣,尚且能夠自保。”倪乾點頭道:“那桃花山也不過七八百人馬,山勢又不險峻,若是被官軍攻破,我等便更為難了。”孫佐皺眉道:“這可如何是好?”倪乾思忖一迴道:“不如派人去桃花山打探消息,若官軍勢大,我們便前去救援;若官軍兵力不多,我們則按兵不動,坐觀其變。”孫佑附和道:“此計甚好。隻是派誰去最好?”倪乾看向景崇道:“就勞煩景兄走一趟吧。”景崇拱手道:“小弟遵命。”當下領了幾個精明的小嘍囉,扮作客商,前往桃花山去了。


    再說景崇一行人來到桃花山下桃花莊,找了一棟大戶人家歇腳。敲開門看時,隻見一個老漢開門,見景崇一臉紅毛,大驚,要來關門。景崇伸手攔著道:“伯伯莫怕,我等乃是過往客商,因錯過了宿頭,特來借貴寶地暫宿一宵,房錢飯錢並不少你,還望通融則個。”那老漢聞言,再來看時,拍手道:“卻是個人,我當你是妖怪來的。”忙拽開門來,放景崇一夥進來。笑道:“老漢嘴直,客官通融一二。”景崇賠笑道:“在下相貌醜陋,驚著伯伯了,少罪。”兩個說笑了一迴,先引大堂裏坐下。景崇問劉老漢姓名,老漢自姓劉。景崇又道:“我等走的饑渴,但問家中有何糊口?”劉老漢道:“有些大餅肉粥。”景崇就請端來。當下又家丁擺一桌子吃喝,景崇眾人都來吃了。看那眾人,甩開腮幫子,撩開後槽牙。飯菜如長江流水,酒水似風卷殘雲。劉老漢隻顧陪客。眾人吃飽喝足,景崇又問道:“我等外地客商,要來做些買賣,不知此地有甚特產?”劉老漢道:“特產?兀那桃花山上特產土匪響馬,客官可以買賣麽?”景崇笑道:“伯伯說笑了,那土匪響馬如何買賣?”劉老漢道:“近日不去,響馬也沒得了。”景崇又問緣由,劉老漢道:“當今官府,遣一夥官軍已然圍困了那桃花山,不日便要剿滅這一夥賊人了。”景崇聞言,不知其中細節,但已困覺,當夜隻得歇了。


    次日一早,景崇付了房錢並酒食的錢,當即謝別了劉老漢,帶人朝桃花山行去。到了山腳下,隻見官軍營帳綿延數裏,旌旗飄揚,殺氣騰騰。景崇暗自叫苦,心知此行不易。正尋思間,忽見一官軍裨將帶著幾名軍士巡哨而來。景崇忙令眾人躲藏起來,自己則裝作客商上前答話。那裨將盤問道:“你是哪裏人,到此何幹?”景崇道:“小人是沂州來的客商,特來青州采買當地特產,隻是迷了路,不見得方向,還望軍爺指個路去。”那裨將道:“我等都是外來的兵,本地不甚熟略,此處去是桃花山,你等平民百姓不可山入,且去他處罷。”說了,教左右轟走景崇。景崇迴來又教小嘍囉四散去探一迴。等小嘍囉迴來報說:“桃花山圍得密不透風,無從上山。”景崇聞言道:“隻待晚上再看一迴,或有機會。”便就在外尋一處躲藏,直捱到夜裏。當夜出來看時,宋軍大寨燈火通明,更鼓嚴肅,巡邏依舊,正似鐵通一般。景崇無奈,隻得原路返迴。


    且說景崇迴到白虎山,將所見所聞告知倪乾等人道:“我看宋軍有四麵認軍旗,紮住東西南北四麵。”倪乾問道:“是哪四個?”景崇道:“東邊是飛熊將軍孫鐸;西邊是飛豹將軍馬旺;南邊是飛鵬將軍張誌寧,北邊是飛蟒將軍劉元鼎。”眾人聽聞桃花山被圍,各自心中憂慮。孫佐道:“如此看來,官軍勢大,不可輕敵。我等當早作準備,以防萬一。”孫佑道:“大哥所言極是。我等可加強巡邏,嚴守山寨。”眾人點頭稱是,遂吩咐下去,不必絮繁。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不說白虎山如何,隻說兩日前,桃花山張先等人都到聚義廳商議軍事。張先自在上首金交椅坐下;左右沈春、袁剛坐地;下首周地祖、王全坐了。張先謂眾人道:“宋軍先破清風山,後破二龍山,如今要來打我寨子,諸位兄弟何以抵敵?”王全說道:“大哥莫憂,我等自幼習武,豈會懼怕那官軍。”周地祖也道:“便是死戰到底,也不能讓官軍得逞。”沈春、袁剛二人卻道:“兩位兄弟切莫衝動,官軍勢大,不可硬拚。我等當想個計策,智取為上。”張先點頭道:“二位兄弟所言甚是。眾兄弟可有何妙計?”眾人一時沉默不語。正在此時,一小嘍囉來報:“山下宋軍分做四路,東西南北把我山包圍。”張先聞言大驚,不知如何是好。袁剛道:“我等也分四路去打,若能勝時,便不懼他;若敗了時,再思計策。”張先道是,吩咐四個兄弟點起嘍囉,四下裏去。


    先說東邊一個頭領下得山來,敲鑼打鼓,擺開陣勢。不是別人,正是淨街羅周地祖。宋軍陣裏聽得鑼鼓響,忙來報知主將。就見那一麵飛熊旗動處當先一個將軍,正是孫鐸。周地祖望那將領,虎背熊腰,兩撇濃眉遮著雙眼,身披獸鎧,手搦一杆方天畫戟,威風凜凜。孫鐸道:“那個不知死,卻來挑戰你孫爺爺?”周地祖聞言大怒道:“秀呈口舌之快,你太爺來了!”挺樸刀催馬向前。孫鐸批馬迎著。兩人相交一合,周地祖使個門戶,讓過孫鐸的方天戟,劈頭蓋臉就是一刀。孫鐸把戟一隔,卻才擋住。兩人來來往往,鬥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周地祖暗暗喝彩:“好一員猛將!”孫鐸也暗自驚歎:“這賊寇武藝不凡!”就來叫道:“兀那廝好漢且住!”周地祖停了問道:“怎地?”孫鐸道:“好漢且通報姓名則個。”周地祖便來迴答。正說隻見,那孫鐸從腰抽了一把細弩,望周地祖便射。周地祖正在那裏誇口,忽聞得弦聲,當即撥馬要躲,那弩箭正中胯下戰馬咽喉。那戰馬吃痛,豎律律站了起來,又一側身倒了。周地祖滾落煙塵。孫鐸見狀,批馬向前,要殺周地祖。左右小頭目看的真切,忙來死命救迴。孫鐸隻殺得五七個嘍囉。卻見周地祖在本陣裏謾罵道:“兀那廝沒臉沒皮的宋將,竟暗箭傷人!”孫鐸不以為意道:“隻道是兵書有雲:兵不厭詐。隻怪你恁的自誇。”周地祖吃他這一閃,不敢再鬥,隻退迴山寨報說了。


    再說西邊袁剛下得山來,正迎著馬旺。袁剛遠遠望見這一個將領,身軀瘦長,長臉長臂長腿,手搦一口喪門劍,立於陣前。袁剛自是步戰的英雄,也不騎馬,手搦兩把鐵爪,高叫道:“我乃鐵爪袁剛,特來領教手段!”馬旺驅馬向前道:“你是步戰,如何鬥得過我?我若勝你,便是勝之不武。”袁剛道:“休說!手底下見真章!”言畢,扯開雙爪,大步流星趕上。馬旺隻得出來架擋。兩個人,一匹馬,就在垓心鬥作一團。那袁剛膂力過人,望空一躍,飛也似跳過馬頭。舞動雙爪,來撓馬旺。馬旺橫劍當過一爪,又被另一爪抓傷手肘。馬旺吃痛,撥馬迴身要走。袁剛哪肯放他?又一爪直撓馬腿。那馬受驚,忙展後蹄來蹬。隻聽當的一聲。袁剛被踢飛丈外。正是:步下好漢奮勇力,馬上英雄展騎功。不知袁剛性命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