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兩軍對陣罵人聲,惱怒南軍來北征。


    左右頻繁埋伏出,都來遮蔽目雙睛。


    皋亭山裏孤峰在,雲水庵中存女兵。


    牢記補刀不敢忘,來將石寶魄神清。


    且說兩軍陣前,宋江覷見石寶在彼,心下不安,來問吳用如何施計。吳用觀了一觀,乃謂宋江道:“隻需十餘裏埋伏,而後詐敗誘敵深入。”宋江聽了吳用的計策,心中疑慮,來問道:“自過江以來,這埋伏之計用過多次,恐南軍多人都知,不會再中此計。”吳用道:“我以為不然,看那廝怒氣衝衝,定會中計。”宋江思慮一番,也無他法,隻好派人依計行事。吳用又把其中細節一一指點,眾將了然於心,自散去了。


    隻見兩軍對陣之時,宋江出馬道:“石寶反賊聽著,我宋江若不能把你一窩殺淨,便誓不罷休。”石寶大怒,拍馬挺刀來打宋江,宋江大驚,迴馬便走。本陣花榮出馬來抵住石寶,兩個鬥了十數合,佯裝不敵,迴馬敗走。宋江迴到本陣,又讓秦明來戰,亦十數合敗走。宋江駭然,再教關勝來戰,還是十數合敗走。石寶見宋軍裏沒一個能與自己鬥過二十合的,便在垓心停住,道:“我那些兄弟手下,竟然屈死你等水窪草寇之手,你那夥人隻會陰謀詭計,暗箭傷人。”宋江道:“自古道:兵不厭詐。你這腦袋裏一咕嘟都是漿糊,怎能比我等智慧?我勸你下馬受伏,也好讓你死個痛快。下了九泉,也好與你那些狐朋狗友相聚,若到時別忘了謝我殺你之恩。”此後周遭宋兵又說些謾罵的言語,其中頗為難聽,這裏不好敘述。石寶聞言,怒發衝冠,怪眼圓睜,咬牙切齒道:“兀那廝又黑又矮又胖又挫的鳥人,親來我刀下受死!若不斬你一百八片肉,我枉費為人!”手舞劈風刀驟馬趕上。有詩為證:


    千言萬語惡寒音,對壘雙軍元帥臨。


    驟戰馬來漫殺意,劈風刀舞起嗔心。


    牙崩奸賊身形矮,舌罵朝軍用計陰。


    雙目緊盯唿保義,斬人解恨就當今。


    宋江聞言心有不忿,卻要依計行事,便率軍佯裝敗退。石寶見狀果然中計,以為宋軍膽怯,便教冷恭、張道原二人壓陣,親自率前軍大隊人馬追殺過來。冷恭心思細些,料到其中必有蹊蹺,驅馬一把手挽住石寶坐騎韁繩,道:“此番辱罵定是要元帥中計,元帥三思!”石寶覷見宋江認軍旗,雙目不離宋江,道:“他那些伎倆豈能鬥得過我?”說罷,撇開冷恭驟馬去追。冷恭本欲阻止,然不敢有違軍令,隻好迴來統禦後軍。


    再說石寶見追不上,扯出流星錘來,望宋江背心便打。隻聽當的一聲,正中宋江背心護心鏡上,直打的那護心鏡似有裂紋。宋江吃痛慘叫一聲,伏鞍而走。石寶見打中宋江,大笑幾聲,緊追不舍。如此好有一比,比作何來?正比三國時馬超追曹操。追至不遠處,不出冷恭所料前方道路早設有埋伏。


    不出一裏,左邊衝出孫立一彪人馬。孫立來鬥石寶,虛戰十數合,撇下石寶隻把大軍從刺斜裏切開抵住,後麵南軍一小半陷入包圍之中。石寶不顧這些,率前頭先鋒一部精兵來直取宋江。宋江見他還追,大驚,又走二裏地,右邊又出一軍,正是徐寧。徐寧也隻是抵住石寶虛鬥十數合,就瞥了石寶來攔住那前軍兵廝殺。此後又是馬麟、燕順、單廷圭、魏定國、宣讚、郝思文,六路人馬左右梯次而出,紛紛來虛鬥石寶,留住部分軍馬。


    隻說石寶從中縱馬而出,追出十幾裏遠近山路,覷見宋江認軍旗,一路追來。左右有緊隨牙將道:“後軍都被宋江人馬攔著,元帥不可孤軍深入。”石寶聞言迴馬看時,隻留得十數騎在彼,方才大悟道:“險些兒中了黑廝的計,真真氣煞我也。”說罷,迴馬要走,牙將道:“後麵都是宋江人馬,將軍若原路返迴,宋江必然迴頭掩殺,屆時腹背受敵,亦不能勝也。”石寶認理,乃從其言,望刺斜便走。宋江等見走了石寶也不去追,都來問宋江如何,宋江道:“這廝好大的氣力,我身著寶甲,卻也能打的忒痛。”吳用道:“關將軍領一批人馬,留下看護公明兄長。”關勝從命,吳用又道:“兄長認軍旗借我一用。”宋江允了。便正如那牙將所言,吳用攜宋江認軍旗與大隊人馬複來與八員將領會合,都來殺散石寶這一部人馬。


    再說南軍後部冷恭、張道原二將見自家元帥入陣裏去。那陣左右各四路截殺,二將也望不到頭,看不見石寶身影,便率大軍都來救應。未走百十步,忽有探馬小校來報說:“石寶元帥中了敵軍埋伏,已經死在陣裏了。”二將聽了小校報說,心下大驚,冷恭道:“元帥武藝非凡,豈會如此輕易殉國?”那小校道:“我緊隨元帥殺到第七陣,親眼見著元帥入了第八陣,被敵軍一個紅臉的將軍截住,不知道多少合,元帥被連人帶馬斬作兩半,特迴來報知二位將軍。“冷恭懷疑有他,還要細問,然周遭軍內早流傳開了。冷恭見眾人都說,也不得不信,謂張道原道:“既然如此隻好撤軍才是上策。”張道原認理,率大軍原路返迴。後又於路上聞聽吳值、廉明二將死在臨平山裏,山上漫山遍野都是宋軍。冷恭、張道原又驚一迴,不知進退。張道原道:“現如今元帥戰死,六個將軍隻剩下你我二人,如何匹敵?不若投降,也好留得性命在。”冷恭道:“我大軍損失尚未過半,隻要退迴杭州,亦能卷土重來,何言投降?”張道原道:“前後都被攔著,如何迴得去?”不待冷恭答話,那小校複來報說:“宋江率大軍分做八路殺來,不足二三裏山路。”冷恭迴馬來與小校道:“教前軍死守,後軍急行。隻有迴了杭州,才能保住性命。”小校得令去了。


    張道原在那裏覷見冷恭與小校交談,背心處不曾防備,便一槍拍下馬來,教左右親信綁縛了。冷恭大罵張道原,張道原道:“兄弟莫要怪我,我也是為大家性命著想。”又謂眾人道:“宋軍勢大,想要活命的,便放棄抵抗,隨我投降宋軍朝廷!”一眾軍馬聞言,將軍都不願再戰,自己一介小兵又能如何?便各都沒了戰意,丟盔棄甲,倒戈擲劍。


    卻說張道原綁著冷恭就來見宋江,卻是吳用接著。張道原俯伏在地道:“敗將張道原,綁縛冷恭,特來歸降宋先鋒麾下。”吳用下馬來扶起道:“將軍棄暗投明,免得血流成河,救下兩軍將士多少性命,真是大丈夫所為也。”兩邊寒暄數句,吳用又來解綁冷恭,冷恭不服,一言尋死。吳用笑道:“尋死不急,且讓你們見個人。”言畢,引張青到此,二人見了大驚。原來這張青扮作南軍探馬小校,一麵與冷恭、張道原謊說石寶戰死,一麵與南軍散播“宋軍勢大”、“元帥已死”雲雲此類謠言,導致南軍軍心不穩,一觸即潰。吳用如此說了備細,八麵埋伏,散布謠言都是吳用的計謀。冷恭大悟道:“吳軍師智謀,我等不及一二。”吳用道:“雕蟲小技,還是諸將勇武,帶兵有方。不然難勝。”諸將士又來誇讚吳用智慧,宋江明識。冷恭、張道原二人見了一派和氣,心中尋思南國百官不曾如此。便就此拜服,都來投靠。冷恭道:“鬥膽敢問吳軍師,那石寶究竟在何處?”宋江笑道:“將軍不急,到時自見分曉。”說罷,又教張青去尋自家渾家來。宋江找隨軍醫士看顧了,是有些瘀腫,上藥敷了,並無大礙。隨後引關勝也到,先見了冷、張二將,再來臨平山與朱仝等會合,都參見了,便來設宴慶功。


    不說宋江如何論功行賞,且說石寶一彪人馬,從刺斜裏去,不知行了多遠,一路上收攏敗軍三四百人。其中有敗軍道:“冷恭、張道原投靠宋江去了。”石寶聞說其中備細,心下大怒,但見自家殘兵敗將如此,又不敢殺迴,隻得忍氣吞聲,望杭州方向退走。一路上唯恐遇見宋軍,也不敢走那大道,隻望山間小路裏走。不知走了多少裏山路,望見一山,正是皋亭山。石寶看看天色已晚,便引四百人都入山中,看見一座廟宇,破敗不堪,但見:


    依山而建,藏林其中。瓦礫不全,難遮風光雨雪;梁柱積塵,都是蟻窩蛛絲。神仙不住,十數裏不見人影蹤;妖怪難尋,千百年都是獸足跡。古時名山古刹,今朝破壁殘垣。


    石寶驟馬湊近看時,有個黑色牌匾,上有三個金漆大字,寫的是:水雲庵。左右柱子上有兩幅字,都是兩句詩,寫的是: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霄水在瓶。石寶看了,不解其意,左右牙將道:“元帥,軍士都已勞累,不如在此歇息一宵,明日再啟程迴杭州。”石寶認理,率軍進來看時,見神龕上供奉的石像斷裂開來,頭顱不知哪裏去了,因此早看不出供奉的是個什麽娘娘了。眾將尋了一遭,並無甚事。但見神龕後門直通一個院子。石寶便領牙將都入內來看時,院子不大,左右各一間屋,中間有兩間屋,院子中間有棵鬆樹,樹下有石桌石凳。石寶趕山路,早已勞累,尋了個石凳坐了,左右牙將有關係好的,也都來坐了。


    其中一個牙將提鼻子一聞,卻聞到一股清香。石寶也聞了道:“甚麽味道?”牙將道:“好像米香。”石寶便教去尋。其中一個牙將踹開一間屋門,卻見幾個尼姑樣的婦人在內。石寶便教牙將把屋門都開,卻揪出來三十來個婦女,五七個尼姑。石寶問道:“你等是何人,為何卻在此地?”為首的尼姑道:“將軍容稟,我等就是此地尼姑,道場因戰亂被毀,周遭村子亦是如此,這些婦人都是周遭村子裏的,她們家裏男人都上了戰場,生死未卜,所以也都來這裏居住。”石寶道:“我在此守把多日,怎不知道你們這夥男女?”那尼姑道:“不敢相瞞,但凡將軍手下來時,我等都藏入深山裏麵,將軍走時我等才敢迴來造飯居住,因此不曾見得。”石寶又問道:“聞你這裏有米香,你這裏卻有飯食?”那尼姑道:“隻有些稀粥。”石寶挨餓太久,聞聽有粥,哪管這些?教手下士卒囫圇搶了。士卒一擁而上,四個房間,四大鍋米粥都搶過來吃,有用碗的、有用盔的。石寶等一眾都吃了,隻見那尼姑大笑,喊聲:“倒也,倒也。”但看四周吃了粥的軍士一個個栽倒。石寶方知中計,踉蹌起身,挺劈風刀要來步戰,隻是未行幾步,亦栽倒在地。周圍有些個沒吃粥的士卒見了,都往庵外跑。周遭三十個婦女都抄了趕棒、樸刀在手追將出來。那為首的尼姑發聲喊,山中又出來一彪人馬,都是陰兵,就把這夥南軍圍住廝殺。此時張青趕到,與那為首的尼姑道:“事成則迴,公明哥哥等著呢。”尼姑從之,入庵內割下石寶頭來並道:“割下頭顱來,老虎精也活不了。”把石寶頭顱用包袱拴附了,引大隊陰兵望臨平山而來。


    不銷眾位看管問,原來這尼姑不是別人,正是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那三十個婦女,也是她手下陰兵牙將。水雲庵外也都是她的兵馬。這孫二娘受軍師吳用之計,吳用曾言:“石寶斷然不敢望大路而走,定走小路,所以此山乃必經之地,二娘可用計擒他。”吳用還要授計,孫二娘道:“無需軍師費心,俺自有手段擒他。”因此在這水雲庵裏埋鍋造飯,煮了四大鍋粥,粥裏都放了蒙漢藥,專等石寶。不出吳用所料,石寶真個來此,所以就此麻翻。又有宋江曾言:“這個賊將是個心腹大患,不好留他性命,若得手時,需補他幾刀,教他再不能複活最好。”孫二娘亦將此事牢記於心,因此割下頭來。如此張青、孫二娘都來宋先鋒處報捷。正是:女將生來膽氣豪,孤軍奮進是陰兵。不知宋江攻杭州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