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田表情輕蔑地說:“隻不過,人們都要麵子。出了國的人迴來說的都是一些光鮮亮麗的事情,不想讓國內的親人知道自己在國外的境遇,為自己擔心。”
方田有些遺憾地看著賈勇問:“你有沒有可能還是留在國內發展呢?”
賈勇說:“外貿員總是要走出去的。我們公司有一個發展跨國綜合型商社的宏大規劃。主持這個規劃的,就是我們公司的現任總經理季總。她是學日語的。對日本的跨國綜合商社有深入研究。
“她認為,外貿專營製度取消後,外貿公司的轉型勢在必行。一條路是工貿一體化,一條路是跨國綜合商社。我們公司現在兩條腿走路,在廣西的礦業項目,就走的是工貿一體化的路子。
“海外駐點走的就是跨國綜合商社的路子。我們公司已經在俄羅斯、斯洛伐克派駐了工作人員。下一個就是派我去巴西。”
方田問:“巴西不是英語國家,你的語言行嗎?”
賈勇說:“巴西講葡萄牙語。我們去巴西的常駐人員有三個,我隻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人都是為了在巴西駐點專門招聘的。其中一個人是葡萄牙語的高級翻譯。我可以在工作中跟著他學習語言。”
方田說:“在國內,也一樣可以通過廣交會這種窗口接訂單啊,你在廣交會的時候,不是也接了不少業務嗎。就是出國,也可以短時期的去國外參加個展覽會接訂單。為什麽要常駐呢?而且去的還是巴西,不是美國或者歐洲。”
賈勇說:“大家都想通過廣交會這個窗口接訂單,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是在打價格戰,利潤空間快沒有了。為了業務發展,還是要走出去。”
方田說:“你走出這一步,就成了過河的卒子,想迴頭就難了。做得好,你是一隻風箏,線攥在別人手裏。做得不好,你迴國來,在公司找不到位置,你怎麽辦呢?”
賈勇說:“你現在考慮問題越來越成熟了。”
方田說:“那是因為我跟考慮問題成熟的人在一起的緣故。”
賈勇問:“那個考慮問題成熟的人是誰呢?”
方田說:“我們公司的一位副總,兼著部門經理。他一直很關照我,教了我不少東西。咱們倆大學畢業以後,都是在從行業管理公司改製的外貿公司工作。這兩年多過去了,我覺得咱倆學的東西不太一樣。
“你學的是怎麽做業務。你工作以後,學邊貿業務,學工藝品業務,學陶瓷業務,學日雜百貨業務,學羊絨業務。你真的學了不少產品知識。
“我沒有學到你那麽多外貿業務知識,我學的是社會經驗。可是,我覺得我對社會的了解更深刻了。我學會了怎麽融入一個人浮於事的大公司。我學會了為自己思考問題。
“我在你身上看到一種努力達成業務的衝動。如果我還是兩年前的我,我會很欣賞你,會為你鼓掌加油,甚至很羨慕你。但是,今天的我會勸你為自己考慮考慮,你付出很大的努力,為了什麽,自己能得到什麽。”
賈勇說:“我也有很多不得已。常駐巴西不是我的選擇題,是必答題。我們公司的駐外機構不是按照境外投資的審批途徑,在境外設立的公司,是用一般貿易的形式跟境外合作夥伴成立的合作公司。
“這種合作公司在境外法律上可能都不能算作公司,隻是一個收入分成協議。我們的駐外機構工作人員,不像外企駐華機構工作人員一樣有穩定的高薪。我們隻有生活費,沒有底薪。”
方田仿佛恍然大悟地說:“我怎麽聽著你整個就是一個老周啊。隻不過,他是未經公司許可的滯留不迴,你是經過公司許可的滯留不迴。
”等到了他那個歲數,你會不會混成他那個樣子?要家沒家,要業沒業,拿著一個買來的死人的身份四處招搖。你知道提到老周,我想到的一個詞是什麽嗎?浮萍!”
賈勇說:“是男人都會想著成家立業。隻不過要有一個過程。”
方田說:“這個過程要多長時間?幾年,十幾年,還是幾十年?女人的天然使命是生育。生育的最佳年齡是二十六歲。太晚生孩子對女人、對子女都不好。所以女人的一生要有很強的計劃性。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伴侶。
“我姐姐說,女人在選擇伴侶這件事上,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我父母那一代選出身。我姐姐婚戀的時候選學曆。等輪到我婚嫁的時候,應該按能力做出選擇。
“用什麽衡量能力呢?她給我講了一件事,她的一個病人,是一個記者,因為長期精神衰弱,來找她看病。記者的女朋友在電視台工作,形象很好,記者很愛她。
“記者的女朋友跟他說,他要是一年掙不了三十萬就別想娶她。是每年至少掙三十萬,可不是有三十萬就能娶她。三十萬,是咱們現在年薪的十倍。你說這個記者愁不愁,他隻能四處搞新聞。沒有新聞製造新聞。”
賈勇沉默了。
方田說:“在我姐姐婚戀的年代,有高學曆,說明這個人聰明,社會上普遍認為,隻要是聰明人就不愁有事業有錢。現在不是這樣了。經過這麽些年,大家發現有高學曆的人不一定聰明。考試考的是書本知識,是應試能力。
“這些年,社會上有很多有錢人,他們學曆低,有的可能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但能因為他們學曆低就說他們不聰明嗎?現在人們已經不再把高學曆和聰明劃等號了。
“聰明,腦子好使,就行嗎?也不一定。那些掙到錢的人除了聰明,還有勇氣,敢闖敢拚敢鑽營。哪個女人不想選擇一個優秀的男人做丈夫?選擇的標準是什麽呢?掙錢的能力。
“有一年能掙三十萬的男人,為什麽要選一年掙三萬的男人?有人說,不能眼睛盯著錢,還要講感情。對於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一年給你三十萬,另一個男人一年給你三萬,哪個男人更看重這個女人?對這個女人更有感情?”
方田有些遺憾地看著賈勇問:“你有沒有可能還是留在國內發展呢?”
賈勇說:“外貿員總是要走出去的。我們公司有一個發展跨國綜合型商社的宏大規劃。主持這個規劃的,就是我們公司的現任總經理季總。她是學日語的。對日本的跨國綜合商社有深入研究。
“她認為,外貿專營製度取消後,外貿公司的轉型勢在必行。一條路是工貿一體化,一條路是跨國綜合商社。我們公司現在兩條腿走路,在廣西的礦業項目,就走的是工貿一體化的路子。
“海外駐點走的就是跨國綜合商社的路子。我們公司已經在俄羅斯、斯洛伐克派駐了工作人員。下一個就是派我去巴西。”
方田問:“巴西不是英語國家,你的語言行嗎?”
賈勇說:“巴西講葡萄牙語。我們去巴西的常駐人員有三個,我隻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人都是為了在巴西駐點專門招聘的。其中一個人是葡萄牙語的高級翻譯。我可以在工作中跟著他學習語言。”
方田說:“在國內,也一樣可以通過廣交會這種窗口接訂單啊,你在廣交會的時候,不是也接了不少業務嗎。就是出國,也可以短時期的去國外參加個展覽會接訂單。為什麽要常駐呢?而且去的還是巴西,不是美國或者歐洲。”
賈勇說:“大家都想通過廣交會這個窗口接訂單,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是在打價格戰,利潤空間快沒有了。為了業務發展,還是要走出去。”
方田說:“你走出這一步,就成了過河的卒子,想迴頭就難了。做得好,你是一隻風箏,線攥在別人手裏。做得不好,你迴國來,在公司找不到位置,你怎麽辦呢?”
賈勇說:“你現在考慮問題越來越成熟了。”
方田說:“那是因為我跟考慮問題成熟的人在一起的緣故。”
賈勇問:“那個考慮問題成熟的人是誰呢?”
方田說:“我們公司的一位副總,兼著部門經理。他一直很關照我,教了我不少東西。咱們倆大學畢業以後,都是在從行業管理公司改製的外貿公司工作。這兩年多過去了,我覺得咱倆學的東西不太一樣。
“你學的是怎麽做業務。你工作以後,學邊貿業務,學工藝品業務,學陶瓷業務,學日雜百貨業務,學羊絨業務。你真的學了不少產品知識。
“我沒有學到你那麽多外貿業務知識,我學的是社會經驗。可是,我覺得我對社會的了解更深刻了。我學會了怎麽融入一個人浮於事的大公司。我學會了為自己思考問題。
“我在你身上看到一種努力達成業務的衝動。如果我還是兩年前的我,我會很欣賞你,會為你鼓掌加油,甚至很羨慕你。但是,今天的我會勸你為自己考慮考慮,你付出很大的努力,為了什麽,自己能得到什麽。”
賈勇說:“我也有很多不得已。常駐巴西不是我的選擇題,是必答題。我們公司的駐外機構不是按照境外投資的審批途徑,在境外設立的公司,是用一般貿易的形式跟境外合作夥伴成立的合作公司。
“這種合作公司在境外法律上可能都不能算作公司,隻是一個收入分成協議。我們的駐外機構工作人員,不像外企駐華機構工作人員一樣有穩定的高薪。我們隻有生活費,沒有底薪。”
方田仿佛恍然大悟地說:“我怎麽聽著你整個就是一個老周啊。隻不過,他是未經公司許可的滯留不迴,你是經過公司許可的滯留不迴。
”等到了他那個歲數,你會不會混成他那個樣子?要家沒家,要業沒業,拿著一個買來的死人的身份四處招搖。你知道提到老周,我想到的一個詞是什麽嗎?浮萍!”
賈勇說:“是男人都會想著成家立業。隻不過要有一個過程。”
方田說:“這個過程要多長時間?幾年,十幾年,還是幾十年?女人的天然使命是生育。生育的最佳年齡是二十六歲。太晚生孩子對女人、對子女都不好。所以女人的一生要有很強的計劃性。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伴侶。
“我姐姐說,女人在選擇伴侶這件事上,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我父母那一代選出身。我姐姐婚戀的時候選學曆。等輪到我婚嫁的時候,應該按能力做出選擇。
“用什麽衡量能力呢?她給我講了一件事,她的一個病人,是一個記者,因為長期精神衰弱,來找她看病。記者的女朋友在電視台工作,形象很好,記者很愛她。
“記者的女朋友跟他說,他要是一年掙不了三十萬就別想娶她。是每年至少掙三十萬,可不是有三十萬就能娶她。三十萬,是咱們現在年薪的十倍。你說這個記者愁不愁,他隻能四處搞新聞。沒有新聞製造新聞。”
賈勇沉默了。
方田說:“在我姐姐婚戀的年代,有高學曆,說明這個人聰明,社會上普遍認為,隻要是聰明人就不愁有事業有錢。現在不是這樣了。經過這麽些年,大家發現有高學曆的人不一定聰明。考試考的是書本知識,是應試能力。
“這些年,社會上有很多有錢人,他們學曆低,有的可能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但能因為他們學曆低就說他們不聰明嗎?現在人們已經不再把高學曆和聰明劃等號了。
“聰明,腦子好使,就行嗎?也不一定。那些掙到錢的人除了聰明,還有勇氣,敢闖敢拚敢鑽營。哪個女人不想選擇一個優秀的男人做丈夫?選擇的標準是什麽呢?掙錢的能力。
“有一年能掙三十萬的男人,為什麽要選一年掙三萬的男人?有人說,不能眼睛盯著錢,還要講感情。對於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一年給你三十萬,另一個男人一年給你三萬,哪個男人更看重這個女人?對這個女人更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