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看著賈勇笑了笑說:“怎麽啦?看不習慣?”
賈勇說:“這樣的供應商行嗎?倉庫不像倉庫,廠房不像廠房,沒有流水線,沒有質量檢驗。把訂單交給他們,他們能按時交貨嗎?供應商是您選的,要是到時候交不出貨,我們公司可不負責任。”
周先生信心滿滿地說:“沒關係。隻要是我選擇的供應商,到時候不能按合同交貨,責任是我的。”
賈勇說:“國內采購合同是我們公司簽的。這樣的供應商,我要扣一部分尾款做質保金,您在和江老板談合同條款的時候,要把這一條加上去。
“另外,我們公司和您簽的外貿合同也要明確您在驗貨上承擔責任。在這樣的工廠,您讓我承擔驗貨責任,我實在沒有辦法做到。”
周先生覺得賈勇跟他相處這麽長時間了,還這麽公事公辦,他有一點不高興。
關先生過來打圓場說:“小賈的顧慮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是為國家公司辦事,合同上的事情他怎麽敢馬虎呢。老周你得讓小賈明白為什麽轉了這麽長時間,你選擇江老板做供應商。你把你的想法都講明白了,小賈顧慮也就打消了。”
周先生有些無奈地說:“好吧。咱們來是采購商品的,不是來采購工廠的。什麽是一家好工廠?首先看它能不能生產出好產品。
“我也在國有單位工作過,我也去過好多大型國有企業。那當然是這樣的手工作坊比不了的。高大明亮的廠房,規劃整齊的流水線,穿統一製服的工人。倉庫裏原料是原料,半成品是半成品,成品是成品。進銷存賬目清晰。有行政管理人員,有品質檢驗員,還有後勤食堂。但等這些都有了,成本就上去了,競爭力就下來了。
“咱們打個比方,你印象裏的那些工廠是正規軍,江老板的箱包作坊就是遊擊隊。正規軍有正規軍的優勢,遊擊隊有遊擊隊的特長。咱們就說江老板的這間作坊。我估計那個院子中間站著的女人就是江老板的老婆。
“她和江老板,男主外,女主內,她應該是這間作坊唯一的管理人員。她不是大學生,也沒學過管理,但她管得好不好呢?可能她的管理方式你看不上,但管理的效果你覺得怎麽樣?有偷懶的嗎?有磨洋工的嗎?有吃瓜子喝茶聊大天的嗎?”
關先生說:“這種作坊裏。用的工人都應該是親戚。在這種手工箱包作坊裏工作的人,都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程度。你別看老板娘罵罵咧咧的不像個樣子,可是管這些工人還是最有效果的。
“你跟這些工人講道理,可能也有用。一是工人們得聽得懂,二是聽明白了他得樂意按你的要求辦。讓人發自內心的樂意,這就難辦了。多給錢,少幹活,就樂意,不然就不樂意。那成本怎麽控製?
“國有企業裏,工人不幹活,磨洋工,管理人員敢罵工人嗎?肯定不敢啊。但在這裏,這些工人管老板娘不是叫姑就是叫嬸,長輩罵幾句有問題嗎?誰要是覺得受不了誰就迴家走人。國有企業能說開個工人就開個工人嗎?在這種作坊裏,一個會罵街的老板娘,可能頂得上幾個大學畢業的管理人員。”
周先生見關先生和他意見相仿,說話就更有底氣了。
周先生說:“你說國有企業,有嚴格的庫房管理製度,就沒有丟材料丟庫存的嗎?有的是。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製度是人執行的,就能在人身上找到漏洞。
“給倉庫管理員拎瓶好酒,帶條好煙,倉庫管理員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都是一個單位的,幹嘛那麽較真呢。可在這裏,工人敢偷材料偷庫存嗎?打死他也不敢啊。真讓老板發現工人手腳不幹淨,一句話走人。這還是輕的,狠一點兒的,不打個半死才怪呢。”
關先生說:“我剛才看了看。這裏的每個工人隻負責一個生產環節。工人們分工細,專業化程度高,熟練程度也很高。”
關先生說:“為什麽要搞流水線?你看過卓別林演的那個電影嗎?無聲電影,說一個工人在流水線上擰螺絲的事。那說的就是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線。福特搞流水作業就是提高勞動分工,讓每個工人隻做一個環節,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
“這裏雖然沒有一條像樣的流水線。那是因為受到場地的限製,實際上,他們分工明確,勞動生產效率是很高的。不僅速度快,質量還好。咱們看工廠,不能就看表麵,你應該走到工人身邊去,觀察他們的工作狀態。”
關先生說著,帶著賈勇往裏麵的操作工人身邊走去。各個工序看下來,他們在一個負責縫合背帶的工人工位邊停了下來。
在嘈雜的縫紉機聲中,關先生附在賈勇耳邊說:“你看這個工人的動作。他每縫完一個背帶,會自己扽一下。這就是質量檢驗。說明老板對工人是有品質要求的,工人們怕返工。
“國有企業裏常說的品質要求深入人心,在這裏做到了。其實,最好的質量檢驗就是工人們的自檢。隻有工人自檢無效的時候,才有設立專門檢驗工序的必要性。
“設立專門的質量檢驗工序,也隻能做到抽檢,不能每一個產品的每一道工序都檢驗。增加一道檢驗工序就增加一層管理成本。成本上去了,價格也就上去了。”
說著,關先生拿起一個縫好背帶的書包,工位上的工人警覺地看了關先生一眼。周先生趕緊在旁邊解釋說:“我們是來訂貨的,你們老板知道。讓我們隨便看。”
工人一言不發,又專注地工作起來。
關先生把縫好的背帶拿給賈勇看,他說:“你看,這個針腳縫得多密,線走得多直,這是個熟練工人的手藝。”
在關先生的指點下,賈勇認真地看了作坊裏的每一道生產工序。在堆放成品的地方,拿著剛做好的成品裏裏外外地仔細驗看了一番。
賈勇說:“這樣的供應商行嗎?倉庫不像倉庫,廠房不像廠房,沒有流水線,沒有質量檢驗。把訂單交給他們,他們能按時交貨嗎?供應商是您選的,要是到時候交不出貨,我們公司可不負責任。”
周先生信心滿滿地說:“沒關係。隻要是我選擇的供應商,到時候不能按合同交貨,責任是我的。”
賈勇說:“國內采購合同是我們公司簽的。這樣的供應商,我要扣一部分尾款做質保金,您在和江老板談合同條款的時候,要把這一條加上去。
“另外,我們公司和您簽的外貿合同也要明確您在驗貨上承擔責任。在這樣的工廠,您讓我承擔驗貨責任,我實在沒有辦法做到。”
周先生覺得賈勇跟他相處這麽長時間了,還這麽公事公辦,他有一點不高興。
關先生過來打圓場說:“小賈的顧慮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是為國家公司辦事,合同上的事情他怎麽敢馬虎呢。老周你得讓小賈明白為什麽轉了這麽長時間,你選擇江老板做供應商。你把你的想法都講明白了,小賈顧慮也就打消了。”
周先生有些無奈地說:“好吧。咱們來是采購商品的,不是來采購工廠的。什麽是一家好工廠?首先看它能不能生產出好產品。
“我也在國有單位工作過,我也去過好多大型國有企業。那當然是這樣的手工作坊比不了的。高大明亮的廠房,規劃整齊的流水線,穿統一製服的工人。倉庫裏原料是原料,半成品是半成品,成品是成品。進銷存賬目清晰。有行政管理人員,有品質檢驗員,還有後勤食堂。但等這些都有了,成本就上去了,競爭力就下來了。
“咱們打個比方,你印象裏的那些工廠是正規軍,江老板的箱包作坊就是遊擊隊。正規軍有正規軍的優勢,遊擊隊有遊擊隊的特長。咱們就說江老板的這間作坊。我估計那個院子中間站著的女人就是江老板的老婆。
“她和江老板,男主外,女主內,她應該是這間作坊唯一的管理人員。她不是大學生,也沒學過管理,但她管得好不好呢?可能她的管理方式你看不上,但管理的效果你覺得怎麽樣?有偷懶的嗎?有磨洋工的嗎?有吃瓜子喝茶聊大天的嗎?”
關先生說:“這種作坊裏。用的工人都應該是親戚。在這種手工箱包作坊裏工作的人,都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程度。你別看老板娘罵罵咧咧的不像個樣子,可是管這些工人還是最有效果的。
“你跟這些工人講道理,可能也有用。一是工人們得聽得懂,二是聽明白了他得樂意按你的要求辦。讓人發自內心的樂意,這就難辦了。多給錢,少幹活,就樂意,不然就不樂意。那成本怎麽控製?
“國有企業裏,工人不幹活,磨洋工,管理人員敢罵工人嗎?肯定不敢啊。但在這裏,這些工人管老板娘不是叫姑就是叫嬸,長輩罵幾句有問題嗎?誰要是覺得受不了誰就迴家走人。國有企業能說開個工人就開個工人嗎?在這種作坊裏,一個會罵街的老板娘,可能頂得上幾個大學畢業的管理人員。”
周先生見關先生和他意見相仿,說話就更有底氣了。
周先生說:“你說國有企業,有嚴格的庫房管理製度,就沒有丟材料丟庫存的嗎?有的是。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製度是人執行的,就能在人身上找到漏洞。
“給倉庫管理員拎瓶好酒,帶條好煙,倉庫管理員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都是一個單位的,幹嘛那麽較真呢。可在這裏,工人敢偷材料偷庫存嗎?打死他也不敢啊。真讓老板發現工人手腳不幹淨,一句話走人。這還是輕的,狠一點兒的,不打個半死才怪呢。”
關先生說:“我剛才看了看。這裏的每個工人隻負責一個生產環節。工人們分工細,專業化程度高,熟練程度也很高。”
關先生說:“為什麽要搞流水線?你看過卓別林演的那個電影嗎?無聲電影,說一個工人在流水線上擰螺絲的事。那說的就是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線。福特搞流水作業就是提高勞動分工,讓每個工人隻做一個環節,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
“這裏雖然沒有一條像樣的流水線。那是因為受到場地的限製,實際上,他們分工明確,勞動生產效率是很高的。不僅速度快,質量還好。咱們看工廠,不能就看表麵,你應該走到工人身邊去,觀察他們的工作狀態。”
關先生說著,帶著賈勇往裏麵的操作工人身邊走去。各個工序看下來,他們在一個負責縫合背帶的工人工位邊停了下來。
在嘈雜的縫紉機聲中,關先生附在賈勇耳邊說:“你看這個工人的動作。他每縫完一個背帶,會自己扽一下。這就是質量檢驗。說明老板對工人是有品質要求的,工人們怕返工。
“國有企業裏常說的品質要求深入人心,在這裏做到了。其實,最好的質量檢驗就是工人們的自檢。隻有工人自檢無效的時候,才有設立專門檢驗工序的必要性。
“設立專門的質量檢驗工序,也隻能做到抽檢,不能每一個產品的每一道工序都檢驗。增加一道檢驗工序就增加一層管理成本。成本上去了,價格也就上去了。”
說著,關先生拿起一個縫好背帶的書包,工位上的工人警覺地看了關先生一眼。周先生趕緊在旁邊解釋說:“我們是來訂貨的,你們老板知道。讓我們隨便看。”
工人一言不發,又專注地工作起來。
關先生把縫好的背帶拿給賈勇看,他說:“你看,這個針腳縫得多密,線走得多直,這是個熟練工人的手藝。”
在關先生的指點下,賈勇認真地看了作坊裏的每一道生產工序。在堆放成品的地方,拿著剛做好的成品裏裏外外地仔細驗看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