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勇跟著陳淑娜、於建學逐一走訪了蘭天磊確定的幾家皮衣加工廠,檢查了加工進度,了解了發貨日期。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廠裏麵要留飯,於建學堅決不吃,拉著陳淑娜就走。
於建學開車拉著一直沒有吃飯的陳淑娜和賈勇往北京走。
陳淑娜胖,還不能挨餓。她抱怨道:“一會兒找一個您認為幹淨的地方,咱們吃個飯行嗎?”
於建學說:“等到了北京地界再說。”
陳淑娜說:“人家廠子請你吃飯你說什麽不吃,非得餓著肚子硬扛著。真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
於建學說:“你們知道這個地方加工的皮夾克為什麽便宜嗎?皮革加工廠根本沒有汙水處理設備,燒皮子用的化學製劑都是劇毒,有毒廢液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出去了。飲用水都被汙染了。周圍有的村子裏整村的人得癌症。咱們還是小心點兒好。”
於建學跟陳淑娜抱怨道:“我是為了您的健康著想啊,您還不領我的情!?”
陳淑娜歎了口氣說:“現在的人啊,為了掙錢,良心都壞了。也不怕遭報應。那些開汙染廠子的人,怎麽就不想想,要是自己的老人、孩子喝了被汙染的水,得了病,得多難受,該怎麽辦?”
於建學說:“那些人早就把自己的老人、孩子送到別的地方去了。他們自己在這裏也不喝本地的水,他們喝的都是從外地買的桶裝水。”
陳淑娜說:“這地方的普通老百姓哪兒喝得起桶裝水啊?!”
於建學說:“普通老百姓就是明知道水不幹淨,被汙染了,也得喝啊。”
陳淑娜說:“是啊。這不是別的東西。要是別的東西,不用也就不用了,可這是飲用水啊!人一時一刻都離不開的東西。”
於建學說:“也別說人家。從某種意義上講,咱們還不是幫兇嗎?”
陳淑娜沉默了一下說:“不能這麽說。咱們是企業。雖然咱們也是國家的企業,但咱們不是政府,咱們沒有執法權。”
於建學說:“可你買了汙染企業生產的產品。”
陳淑娜辯解說:“我不能確認我買的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不是汙染企業生產的,應該由地方政府確認。”
於建學說:“地方政府盯著gdp,盯著就業,盯著稅收,對汙染排放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建學想了想,追問陳淑娜說:“就是地方政府確認這個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你買不買?”
陳淑娜有些含糊地說:“不買。”
於建學說:“你不買,別人買。別人買了,把你的生意搶了。你怎麽辦?”
陳淑娜無可奈何地搖著頭,苦笑著說:“看來啊,還是得向現實低頭!”
於建學說:“就是。你也別埋怨地方政府。就是地方政府認定這個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照樣有人買,便宜呀。”
陳淑娜問:“那你說,這個問題該怎麽解決?還能解決嗎?有能解決的那一天嗎?”
於建學說:“自古道,‘聖人出,黃河清’。能把汙染這件事解決的人,就是聖人。”
進了北京地界兒,於建學在一個看著比較幹淨的飯館門前停了車,三個人下車吃飯。
陳淑娜說:“這可好,午飯改晚飯了。”
於建學說:“沒辦法啊,咱這車不行,開不快。這要是原來那輛大奔,咱們早到北京了。”
陳淑娜說:“行,我聽出來了。別急,等掙了錢盡快給你換一輛好車。”
於建學說:“說實話,開了這麽多年的車,還真沒開過這麽次的車。”
陳淑娜笑著向賈勇炫耀道:“想當年,北京市麵上最好的車,你於師父都開過。”
於建學看著將信將疑的賈勇解釋說:“我原來在外運展覽公司工作,幫著外國汽車公司辦展覽,我們從機場接車往展覽中心送車布展,那可不是開著北京市麵上最好的車嘛。等紅燈的時候,旁邊車道的司機都問我們,哥們兒,你們開的是什麽車啊,哪兒買的,怎麽沒見過有人開啊。那叫一個風光。”
賈勇說:“那您開車水平肯定特別高,什麽新車都得會開,還不能給人家剮蹭了。”
這話說到於建學心坎上了,於建學故作謙虛地說:“那肯定不能給人家剮蹭了。那車咱們可真賠不起。補個漆的錢就夠買咱們這輛車的了。”
吃著飯,於建學又跟陳淑娜說:“你說廠子裏把大奔要迴去,是不是老板的意思。”
陳淑娜哼了一聲說:“沒準。當初就不應該把車落在廠子名下。真讓人寒心啊。那個廠子還是我帶進圈子的呢。王晗說那個廠子的老板心術不正,我還不相信。後來我把他引薦給了老板,自從跟老板搭上線,我說話就不好使了。還得佩服王晗看人準。你看跟他幹的康樂,人家就沒有因為我跟老板鬧掰了,貼到老板那邊去。”
於建學說:“我覺得王晗說的對,你和老板之間還是有誤會,說開了就完了,說不定還能把車要迴來。”
陳淑娜說:“你想都別想,跟那種人不能再過事了。”
於建學說:“當時買車可不是廠子裏出的錢,是你怕惹事用廠子的名義買的車。”
陳淑娜說:“不想它了,不就是一輛車嘛,我吃的明虧暗虧多了,不在乎這一輛車。”
從辛集迴來以後,於建學又帶著賈勇去雅寶路發貨站熟悉發貨流程。在雅寶路一帶有很多俄羅斯人,他們常年在中國生活,采購俄羅斯不生產的輕工業品,然後通過俄羅斯航空公司發往俄羅斯的各大城市。從辛集發來的皮夾克,就是在這裏打包的。打包的時候,先核對好規格,點清數量,交給打包站的工人。為了防止貨物在打包站被偷盜或者被掉包,貨主必須全程派人監督。
打包站的工人也很有意思,白天業主人在的時候找各種理由不幹活兒,非耗到晚上掌燈時分才開始打包。有的外貿公司的人耗不過,明知道有人會做手腳也奈何不了。隻能聽之任之,自認倒黴。
於建學開車拉著一直沒有吃飯的陳淑娜和賈勇往北京走。
陳淑娜胖,還不能挨餓。她抱怨道:“一會兒找一個您認為幹淨的地方,咱們吃個飯行嗎?”
於建學說:“等到了北京地界再說。”
陳淑娜說:“人家廠子請你吃飯你說什麽不吃,非得餓著肚子硬扛著。真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
於建學說:“你們知道這個地方加工的皮夾克為什麽便宜嗎?皮革加工廠根本沒有汙水處理設備,燒皮子用的化學製劑都是劇毒,有毒廢液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出去了。飲用水都被汙染了。周圍有的村子裏整村的人得癌症。咱們還是小心點兒好。”
於建學跟陳淑娜抱怨道:“我是為了您的健康著想啊,您還不領我的情!?”
陳淑娜歎了口氣說:“現在的人啊,為了掙錢,良心都壞了。也不怕遭報應。那些開汙染廠子的人,怎麽就不想想,要是自己的老人、孩子喝了被汙染的水,得了病,得多難受,該怎麽辦?”
於建學說:“那些人早就把自己的老人、孩子送到別的地方去了。他們自己在這裏也不喝本地的水,他們喝的都是從外地買的桶裝水。”
陳淑娜說:“這地方的普通老百姓哪兒喝得起桶裝水啊?!”
於建學說:“普通老百姓就是明知道水不幹淨,被汙染了,也得喝啊。”
陳淑娜說:“是啊。這不是別的東西。要是別的東西,不用也就不用了,可這是飲用水啊!人一時一刻都離不開的東西。”
於建學說:“也別說人家。從某種意義上講,咱們還不是幫兇嗎?”
陳淑娜沉默了一下說:“不能這麽說。咱們是企業。雖然咱們也是國家的企業,但咱們不是政府,咱們沒有執法權。”
於建學說:“可你買了汙染企業生產的產品。”
陳淑娜辯解說:“我不能確認我買的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不是汙染企業生產的,應該由地方政府確認。”
於建學說:“地方政府盯著gdp,盯著就業,盯著稅收,對汙染排放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建學想了想,追問陳淑娜說:“就是地方政府確認這個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你買不買?”
陳淑娜有些含糊地說:“不買。”
於建學說:“你不買,別人買。別人買了,把你的生意搶了。你怎麽辦?”
陳淑娜無可奈何地搖著頭,苦笑著說:“看來啊,還是得向現實低頭!”
於建學說:“就是。你也別埋怨地方政府。就是地方政府認定這個產品是汙染企業生產的,照樣有人買,便宜呀。”
陳淑娜問:“那你說,這個問題該怎麽解決?還能解決嗎?有能解決的那一天嗎?”
於建學說:“自古道,‘聖人出,黃河清’。能把汙染這件事解決的人,就是聖人。”
進了北京地界兒,於建學在一個看著比較幹淨的飯館門前停了車,三個人下車吃飯。
陳淑娜說:“這可好,午飯改晚飯了。”
於建學說:“沒辦法啊,咱這車不行,開不快。這要是原來那輛大奔,咱們早到北京了。”
陳淑娜說:“行,我聽出來了。別急,等掙了錢盡快給你換一輛好車。”
於建學說:“說實話,開了這麽多年的車,還真沒開過這麽次的車。”
陳淑娜笑著向賈勇炫耀道:“想當年,北京市麵上最好的車,你於師父都開過。”
於建學看著將信將疑的賈勇解釋說:“我原來在外運展覽公司工作,幫著外國汽車公司辦展覽,我們從機場接車往展覽中心送車布展,那可不是開著北京市麵上最好的車嘛。等紅燈的時候,旁邊車道的司機都問我們,哥們兒,你們開的是什麽車啊,哪兒買的,怎麽沒見過有人開啊。那叫一個風光。”
賈勇說:“那您開車水平肯定特別高,什麽新車都得會開,還不能給人家剮蹭了。”
這話說到於建學心坎上了,於建學故作謙虛地說:“那肯定不能給人家剮蹭了。那車咱們可真賠不起。補個漆的錢就夠買咱們這輛車的了。”
吃著飯,於建學又跟陳淑娜說:“你說廠子裏把大奔要迴去,是不是老板的意思。”
陳淑娜哼了一聲說:“沒準。當初就不應該把車落在廠子名下。真讓人寒心啊。那個廠子還是我帶進圈子的呢。王晗說那個廠子的老板心術不正,我還不相信。後來我把他引薦給了老板,自從跟老板搭上線,我說話就不好使了。還得佩服王晗看人準。你看跟他幹的康樂,人家就沒有因為我跟老板鬧掰了,貼到老板那邊去。”
於建學說:“我覺得王晗說的對,你和老板之間還是有誤會,說開了就完了,說不定還能把車要迴來。”
陳淑娜說:“你想都別想,跟那種人不能再過事了。”
於建學說:“當時買車可不是廠子裏出的錢,是你怕惹事用廠子的名義買的車。”
陳淑娜說:“不想它了,不就是一輛車嘛,我吃的明虧暗虧多了,不在乎這一輛車。”
從辛集迴來以後,於建學又帶著賈勇去雅寶路發貨站熟悉發貨流程。在雅寶路一帶有很多俄羅斯人,他們常年在中國生活,采購俄羅斯不生產的輕工業品,然後通過俄羅斯航空公司發往俄羅斯的各大城市。從辛集發來的皮夾克,就是在這裏打包的。打包的時候,先核對好規格,點清數量,交給打包站的工人。為了防止貨物在打包站被偷盜或者被掉包,貨主必須全程派人監督。
打包站的工人也很有意思,白天業主人在的時候找各種理由不幹活兒,非耗到晚上掌燈時分才開始打包。有的外貿公司的人耗不過,明知道有人會做手腳也奈何不了。隻能聽之任之,自認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