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如海正在戲台上翻跟頭,翻完跟頭剛站穩腳,便中箭倒下,戲台上頓時一片混亂,而不遠處的清風閣裏也傳出女人的一聲驚叫,令人頭皮發麻。


    梅如海死後,戲班很快就離開了富豪的家,過了幾天,富豪的家裏就開始鬧鬼了,每天晚上,後花園總會傳來有人唱戲的聲音,恍恍惚惚之中,又伴隨著鑼鼓琴弦聲,聽起來十分熱鬧。


    富豪的鄰居張大爺,是個賣豆腐的商販,經常幹活到深夜,天不亮就要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賣豆腐。


    張大爺家做的豆腐遠近聞名,大老遠就能聞到豆腐鹵的香味。


    這一天,張大爺依舊是天不亮就挑著擔子出攤,本想著趕上生意好,天氣又不冷,賣到中午在收攤,可是到了快中午,街坊四鄰都沒見張大爺出攤,也沒聽見張大爺的吆喝聲,吃不到張大爺的老豆腐,街坊鄰居總覺得少了點什麽似的,渾身不自在。


    大家都議論張大爺去哪兒了,孩子們也都吵著要吃豆腐,女人們想著法哄騙著孩子,心想可能是張大爺感冒了,身體不舒服,這才沒有出攤賣豆腐。


    大概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在胡同口看見張大爺出攤兒了,隻是張大爺看上去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氣色也不大好,幾個老熟客就圍上去,問張大爺這是怎麽了,張大爺隻是隨口說自己染了風寒,便不再說話了。


    一群人光顧著買豆腐,也沒再多問,都想著趕緊買豆腐,好趁熱端迴家,讓孩子們去吃。


    後來,張大爺的事情還是和李大爺喝酒的時候,讓李大爺給套出來了。


    李大爺的老伴死得早,他也沒再娶,一個人把孩子帶大,如今兒女都成了家,李大爺也沒有什麽愛好,就愛吃張大爺做的老豆腐,每次買的時候,兩個人都會聊上幾句,兩個人的歲數也差不多,這一來二去,時間長了,兩人就熟識了,聊得很是投機。


    那天張大爺早早收了攤,李大爺就把他拽去家裏喝上幾口,兩人一人捏著一個小酒盅,李大爺弄了倆涼菜,溫了一壺酒,一開始張大爺隻是悶頭喝酒,直到李大爺問他那一個月幹嘛去了,張大爺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張大爺清楚地記得,那天是五月初七,生意非常好,張大爺忙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的就到了晚上。


    張大爺朝天望了一眼,看月亮升得老高,應該是已經到了深更半夜了,心說自己老伴肯定該著急了,於是張大爺趕忙收拾好攤子往家趕。


    那天的月亮又大又圓,把地上照得一片雪白,灑了霜一般。


    張大爺穩了穩擔子,加緊了腳步,三轉兩轉,張大爺就拐進了一條胡同,估摸著再有幾分鍾就到家了,可是這個時候,張大爺一抬頭,他就看見前麵有一個人走在他前麵,張大爺一直埋頭趕路,一直沒注意自己前麵,也不知道這人是打哪兒冒出來的。


    都說走夜路的時候碰見一個人比沒遇見人還可怕,這話是有道理的,你遇見一個人離你不遠不近的,心裏肯定犯嘀咕,但是張大爺那走夜路是經常的事,再加上一把歲數了,什麽沒見過,他著急著迴家,也顧不得想別的,因為挑著擔子,胡同又窄,而前麵那人正好擋住去路,讓張大爺過不去。


    那人走得不緊不慢的,張大爺在後麵跟了一會,心裏的急火就冒上來,心說這人怎麽這樣啊,走那麽慢,明知道身後有人,還不知道給人讓讓道兒。


    張大爺心想著,隨口就喊了一嗓子:借光,借光。


    前麵的那個人,就跟沒聽見似的,還是慢悠悠的走著,依舊是擋著去路,張大爺氣得腮幫子都鼓起來,心裏罵了一句好狗還不擋道呢,可是這大晚上的,就他們兩個人,張大爺也不想惹出什麽事端,早點迴家才是王道,所以嘴上還是很客氣的說道:我說,前麵那位兄弟,麻煩你給我讓個路,我挑著擔子,著急往家走呢。


    張大爺這麽一說,前麵那人站住了,張大爺一愣,隻見那人一側身,麵朝牆,貼牆而站,還真就給讓出了一條道,如果張大爺就這麽過去了,那也就得了,可好奇心是真害人,要不怎麽說好奇害死貓呢。


    張大爺脾氣也倔,加上好奇,他非要看看這個人究竟誰,心裏還想是那戶人家的壞小子。


    張大爺一手扶著擔子,一手拍在了那個人的肩膀上,這時候張大爺就覺得手嗖的一涼,他一使勁兒,按著那人的肩膀把那人搬了過來,映入眼簾的是一條血紅的舌頭,幾乎要耷拉到正常人的肚臍眼兒的位置。


    張大爺哇的一聲尖叫,兩腿不由的一軟,四仰啪嚓的就躺地上了,等人們發現他的時候,隻有撒了一地的老豆腐,就這樣,張大爺一病不起,足足躺了一個月,嚇得這老伴還埋怨他:你個死老頭子,你說你過去不就得了,你扒拉人家肩膀幹什麽?


    人們得知張大爺的遭遇之後,紛紛議論說張大爺遇到的是個調皮鬼,這種東西就喜歡捉弄人,鬼打牆也是他們的傳統項目。


    李大爺知道張大爺遇到了調皮鬼,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輕時聽到了一個故事。


    據說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座大村莊,住著上百戶人家,一個名叫祖春枝,另一個名叫柴從山,兩人是從小一起長大,年歲相仿,氣味相投,又是結義兄弟,兩個人都學了一身好本領,好武藝,能以一敵十,尤其是弓馬嫻熟,十八般兵器是樣樣精通,後來兩人相約去參軍,想博得一官半職,光耀門庭。


    這一路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走到的,因為兩個人的家庭都不富裕,便帶了幾十個烙餅當作幹糧,一起結伴上路,兩個人好不容易找到軍營,卻被告知此地離叛軍較遠,軍營裏不招新兵,也不討伐亂軍,讓他們去前線投軍,兩個人就又來到了前線。


    到了前線,附近是一片戰亂景象,房屋倒塌,人煙稀少,此時臨近寒冬臘月,天氣轉涼,兩個人穿衣單薄,直動的兩個人渾身打顫。


    這天晚上,兩個人在一堆廢墟裏找到了一件小破棉襖和一袋兒小米,兩人就撿了一些幹柴生活煮粥吃,等吃飽過後,兩個人就烤著火,聊起了閑話。


    祖春之就說:賢弟,我們隻有一件棉衣,小米也不多了,戰亂的時候,有錢也買不到吃的穿的,此處離前陣地還有十幾天的路程,這點米可撐不了幾天。


    柴叢林就說:大哥,這棉衣我倆輪著穿,小米省著吃,一天隻吃一頓,好歹要撐到前線。


    祖春之歎了一口氣,說:不行啊兄弟,這天氣越來越冷,吃不飽,穿不暖,恐怕還沒到地方,我倆就都已經被凍死餓死了,與其兩個都死,不如隻死一個,省下吃的穿的,好歹能挨到前線,也好建功立業,哥哥我先走一步,你要多多保重。祖春之說完,就拔劍自刎而死。


    柴叢林抱著屍首痛哭了一場,挖了一個墳,將祖春之草草掩埋,豎了一塊兒牌子,穿著棉襖,背著小米就上路了,繼續前行,他一天隻吃一頓,用野菜煮稀飯吃,十幾天後,小米吃完了,他勒緊褲腰帶,餓著肚子,繼續趕路,當他到達軍營時,終於支撐不住,暈倒在地。


    軍營裏當兵的看到軍營門口昏倒一個人,趕緊找人抬迴去,將他抬進軍營,用小米粥飯喂他,不一會兒,柴從山緩過勁兒來,他蘇醒了過來,從此以後就住在軍營裏,當了一名小卒。


    柴從林跟著軍隊是四處轉戰,因為作戰英勇,不斷地得到提拔,戰亂平息後,他因公遷升,成為了將軍,安定下來之後,柴從山就帶著幾名親兵將祖春之的墳墓遷迴老家,隆重安葬,建了一座氣派的大墓,立了石碑,並給祖春之的父母留下許多銀兩。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這一年的清明節,柴叢山在院子裏擺下香案,祭奠了祖春之一番。


    到了晚上,他突然夢見祖春之走了進來,拱手說道:賢弟,別來無恙啊,多謝你還記掛著我,祭奠之物已經收到,不過我無福享用,都成了惡鬼之物。


    柴從山聽到這兒,大吃一驚,就問道:難道說陰間也不太平?


    祖春之是長歎一口氣,解釋說:最近來了一個鬼王,糾結了一批死在戰場上的叛軍將士是為非作歹,爭取豪奪,奴役鬼魂,如果不從,就會遭到打擊。說罷,祖春之挽起袖子,指著上麵的疤痕說道:我豈能受他們的欺負,自然與他們抗爭,無奈是寡不敵眾,被他們捉起來毒打了一頓,逼迫之下,隻好被他們奴役,為他們做事,失去了自由。


    柴從山氣得哇哇大哭起來,說道:大哥,你生前英雄了得,想不到死後反被惡鬼們欺負,真是氣死我了。


    柴從山一著急,就醒了,醒來之後,心中是久久不能平靜,思慮再三,柴從山來到寺廟裏,找到大和尚,要求做一場法事,給惡鬼們多燒些紙錢,讓他們放過祖春之,恢複他的自由身。


    到了晚上,這柴鬆山又夢見了祖春之,發現他的頭上多了幾條鞭痕,一問之下,原來鬼王責怪他不該將惡鬼們的惡行告知世人,因此將他綁起來打了一頓鞭子。


    柴叢山一氣之下又醒了,他想起祖春之為了他舍棄了性命,這一份情誼比泰山還要重要,他不能坐視不管,不能由著惡鬼們欺負結義兄弟。


    柴鬆山思慮再三,決定給陰司的城隍爺發一道公函,要求城隍進行幹預,他寫了一份公函,蓋上了他的官印,來到城隍廟裏,在爐裏焚燒了。


    到了晚上,祖春之又來了,這一次啊,又添了新傷,原來鬼王被城隍爺招拒,責罵了一頓,心中氣憤不已,又將祖春之毒打了一頓,這迴把柴鬆山氣得是七竅生煙。


    他醒了過來,在屋子裏閉門不出,思索了三天三夜,終於是下定了決心,他把六個親兵叫過來,說道:做人要講義氣,我的義兄在陰司裏遭到鬼王的欺負,我要去幫他,你們將我的棺木送迴我的老家,安葬在義兄祖春之的旁邊。說罷就自刎而死,這六個親兵都是祖春之從戰場上救下來的死士,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對祖春之那是忠心耿耿,他們見自己主公已死,他們也不願意待在軍營裏了,幹脆給主公守墓,於是他們把祖春枝的棺材運迴去之後,安葬以後,就在墳墓旁邊兒搭建了幾座草房子,留了下來給祖春枝守墓。


    幾天後的晚上,六個人在夜裏突然是被喊殺聲吵醒,他們走出草廬觀看,隻見空中一團紅光和一團黑氣交織在一起。


    紅光裏,柴從山和祖春枝全副披掛,揮舞著大刀,黑氣裏閃現著重重鬼影,與兩人是打鬥在一起,無奈兩人勢單力薄,節節敗退,打鬥聲一直持續到四更天才結束。


    第二天早上,六個人聚在一起,商議主攻在陰司裏有難,他們必須前去相幫,於是他們買來六口棺材,叮囑人們在他們死後將他們埋在柴從山的墳墓旁邊,他們幾個人焚香禱告一番,然後沐浴更衣,躺在棺材裏,一個個自刎而死,人們感念他們重情重義,不免歎息一番,就依言將他們埋在了柴叢山的墳墓旁邊。


    到了晚上,隻聽墳頭上響起陣陣喊殺聲,喊殺聲每晚響起,一直是鬧騰了大半個月才平息下來。


    後來,當地人集資在山上建了一座結義祠,大殿上立了柴鬆山和祖春枝的雕像,兩邊分立著六個死士的雕像,人們經常焚香祭祀,據說結義祠很靈驗,是有求必應。


    有一天結義祠門口來了一個打獵的獵人,這人叫雷人善,他累了就站在門口眺望青山,忽然發現山路上走著一隊打獵的獵人,等到打獵的隊伍靠近前時,他才發現原來是武舉人帶著家仆打獵歸來。


    這個武舉人他也認識,住在集市附近,雷人善就上去打招唿,查看武舉人的狩獵收獲。


    這時候他發現了一隻受傷的狐狸,眼裏滿是乞求之色,似乎是在向他求助。


    雷人善的心一下兒被揪住了,假意說著想給老母親做一條虎尾巾,出錢買下這隻受傷的狐狸,價錢合適,武舉人也就答應了,雷人善發現這隻狐狸的前腿兒傷得很重,就報到胡郎中家裏,懇請他幫忙治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道天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魅影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魅影黃泉並收藏極道天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