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城中是怪事連連,先是城東有個書生被妖怪吸了魂,變成了傻子癡呆,再是南門大街的唐家金銀鋪子,存於庫中的財物是不翼而飛,隻剩下一疊紙錢,最後是西郊有個病重身亡的年輕人,他的屍體是在下葬後就離奇消失了,街上的人是議論紛紛,說什麽都有,大多是與神佛鬼怪相關。
沈橋撲哧一笑,對禦刃說:哪有這麽多怪事,多半又是幾樁懸案了。
禦刃問道:那這幾個案子你可有什麽頭緒?
沈橋遲疑道:佛印翠竹好像是一人所為,徐公身上沒有佛印,那人也不曾放過翠竹,而且翠竹出現在死者的前一天。
沈橋眯了眯眼,繼續說道:這就像是某種死亡的預告,亦或是威脅。
禦刃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若是徐公未死,他便是此案的最大嫌疑之人,可是他已經死了。
沈橋歎了口氣,突然想到了什麽,又問道:你說這張引子投奔的父輩故交,他會是誰呢?
玉刃指了指街道,說道:上街打聽打聽不就知道了。
沈橋在街上遇到個男輕人,攔住詢問他:小哥,最近可遇到過什麽奇怪的人嗎?
奇怪的人?年輕人遲疑著,忽然一拍腦袋,說道:您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前幾日徐公和姓周的劊子手,你們知道吧?他們二人都是甚少與人交際的,別人問什麽也不答,但是他們每隔幾天都會來張引子的攤子上坐坐,對待張引子跟對待家裏的人一樣,和氣得很,對了,還有西邊蔣兵頭,那就是個酒罐子,也要跑大半個城來喝引子呢。
年輕人困惑地繼續說道:也不知道張引子的酒哪裏好喝,我也倒沒覺得他家的引子酒有什麽過人之處啊。
沈橋打了個哈哈: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謝謝小哥,改日再來照顧你的生意,說完迴到桌前,一把拉起還在喝茶的禦刃就去找蔣兵頭。
蔣兵頭常年值守在烽火台,手下管著兩三個小兵,平日裏經常和一大群兄弟喝酒,日子過得還算是愜意。
這天他正要上烽火台去值班,幾個好友正好來尋他喝酒,蔣兵頭本來不願意,很生氣的說道:今晚該輪到我值守了,我怎麽能擅離職守呢?
一群人紛紛勸道:你那個破台子有什麽好值守的,喝了酒再去也不耽誤事。
蔣兵頭拗不過,最後還是跟著他們走了,他們來到城東頭酒肆,酒肆裏挺熱鬧。
眾人都喝高了,這蔣兵頭也全忘了職守的事,自斟自隱是頗為開懷,喝到一半,他忽然覺得眼前出現了一片模糊不清的紅影,他揉揉有眼睛,仔細一看,是一個穿著紅衣的布娃娃。
他推了推身邊醉成一片的好友,問道: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布娃娃,穿著紅衣裳。
身邊的一個人嘟囔著翻了個身:什麽娃娃?你喝傻了吧?
蔣兵頭喃喃道:阿純,是阿純,說著話,就跌跌撞撞的站了起來,尋著那個布娃娃就追去了。
旁邊的人還醉醺醺地問:老蔣幹什麽去了?
有人就說:阿純估計是相中的哪家的小娘子吧?
等蔣兵頭被酒館的幾個小二從河裏撈上來的時候,整個人早已經斷氣了,但是懷中卻是緊緊地抱著一個紅衣的布娃娃。
酒館的小二下水去救人,此時渾身濕透,站在岸邊喘著粗氣。
沈橋緊趕慢趕,還是來遲了一步,頓時是大失所望,他和禦刃湊近前去看了一眼,發現蔣兵頭的口鼻中還殘留著一些綠藻,而他的手臂上也有一個萬字佛印。
酒館有一個小二唿吸稍微平複了一些,趕緊說道:這位兵爺剛剛喝酒喝得好好的,誰知他說想不開要跳河,我想攔都攔不住,可惜我水性不好,下水時已經晚了一步,這人在河中又似有千斤重似的,跟綁個秤砣似的,我怎麽也拉不上來,等我們大家一起把他抬上岸,這人就沒了。
蔣兵頭的好友也趕了過來,現在他們的酒已經醒了大半,看著屍體個個驚魂不定。
旁邊的人好奇地問:老蔣平日裏都是千杯不醉的呀,難道真是他娘子來索命了?
沈嶠好奇的問道:索什麽命?
一個好友說道:有一次酒後,我們一幫人在那兒互相吹噓,老蔣說起他以前是個領兵打仗的大將軍,他仗沒打好,害得他娘子是死於非命,他的娘子每天都要找他索命,我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當時就當聽了個熱鬧。
沈橋問道:那蔣兵頭死前可否收到一根竹枝?
好友說道:確有此事,不過老蔣素來愛竹,有人所贈也很是正常,他房中還掛著詠竹的字畫呢。
沈橋又問酒肆小二:蔣兵頭在河中有掙紮的跡象嗎?
酒肆小二搖了搖頭:沒有,他就跟石塊一樣,怎麽拉都不動。
這時官府也來人了,法醫上前將蔣兵頭的屍體檢驗了一番,確定了沒有中毒的跡象,是溺死無疑。
沈橋心裏想不明白,按照人落水後出於求生的本能,應該會掙紮一番,可是蔣兵頭,他怎麽就一動不動呢?
沈橋二人行過會仙樓時,往常冷清的樓前卻罕見的賓客盈門,原來這裏頭正打著板子,演繹出傀儡戲,鏗鏘作響,甚是熱鬧。
這傀儡戲的頭部和四肢結係著樹根絲線,手藝人張金線在幕後挑著木棍兒,帶動著傀儡,是一場精彩絕倫的三國戲,下麵的觀眾們都拍手叫好。
張金線又演了一個木蓮救母的傀儡戲,在他的操縱下做出許多動作,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挺好看。
這時候,有一個人悄悄從沈橋身邊走過,順勢地將一張紙條塞到了他手裏,隨後又混入了人流之中。
沈橋將其展開,上麵寫著:桂枝二兩,茯苓二兩,城東酒肆花椒一斤,小茴香一斤,雲客樓一人一兩,赤小豆三兩,藿香一兩,半夏一兩,琵琶葉三兩。
沈橋看著紙團,聯想起此前城中屍體離奇失蹤一案,便對禦刃說道:我想去一個地方兒看看。
禦刃點點頭:那走吧。
趁著夜色,二人就來到了張引子家中。
張引子家的房屋牆眼很高,門的正中間還掛著一把大鎖,禦刃取出早就準備好的鋼絲,伸到鎖眼裏,輕輕一捅,就捅開了鎖。
二人來到張引子家中,發現他家裏有八個木櫃,裏麵存放著各種製引子的藥材,屋裏的牆上還掛著兩幅字畫和幾包黃連,桌上的花瓶裏還插著幾隻翠竹。
沈橋湊近一看,發現字畫是仿造的,雖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但是與原本有大不同之處,還有一幅字畫上寫著一句詩:黃琴苦,心蓮穿身,何能安?
沈嶠環顧了一下,心裏暗自琢磨:在八卦中,黃對應著離卦,那麽便是西邊的櫃子,太極生兩儀,需要找到期間的平衡方可破陣,我們從生門直入,站在陣中心,醫者妙手迴春,春在五行中屬木,木座北應該在櫃子的最上方。
沈橋踮起腳仔細摸了摸,發現了一個錦盒,打開之後,裏麵放著一張地圖,然而,就在沈嶠想伸手去拿的時候,屋內卻突然吹進了一陣白煙,片刻之後,二人便昏死了過去,等再次醒來,那張地圖已經不知所終。
沈橋揉了揉腦袋,推了推禦刃,禦刃掙紮了半天,才緩緩的睜開眼睛。
二人四目相對,沉默了片刻,沈橋順勢就坐下來,支著下巴,問道:你不是很能打嗎?
禦刃無奈地說:武功再好,也防不住遭人暗算呐。
二人收拾了一番,渾渾噩噩地來到了街上,禦刃問道:昨晚還沒來得及問你,你事怎麽想到要去張燕子家中的?
沈橋簡單地跟他解釋了一番,又說道:你說他會是兇手嗎?
禦刃百無聊賴地說道:誰知道呢,反正現在人也跑了,我們可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說你看什麽呢?
沈橋指著不遠處,說道:你看,那不是當日在茶樓裏說書的那位先生嗎?
說書先生支著一個卜卦算命的風水攤,正在樹葉樹蔭下搖著扇子,見他們走來,起身拱手說道:陰陽五行,吉兇禍福,二位算點兒什麽呀?
沈橋拱手道:先生,上次先生還是在茶樓裏聽書,先生之言是振人發聵,在下大有所悟,這幾日不見,先生怎麽又算起了風水?
老先生歎口氣說:世人對近在眼前的災劫熟視無睹,對鬼神之說卻是極力推崇,老朽也是無力迴天哪。
沈橋又問道:老先生,您見多識廣,可有聽說與竹有關的舊案?
老先生搖搖頭,舊案倒是沒聽過,我倒是聽人說起過,前朝有一個以竹而建的組織,那都是些出強扶弱的仁義之事,據說這個組織守護著諸多的秘密,所以一直隱在市井之中,很少為人所知。
沈嶠似有所感,他又請老先生給他們二人看了一卦,悄悄的多給了些銀子便走了,二人漫無目的地沿著街道一路向北行,不知不覺竟來到了刑場。
刑場台上,監斬官正準備將罪犯斬首示眾,犯人身後插著一塊亡命牌,身前還放著他親手寫的認罪書。
沈橋看著認罪書上的字跡,突然想到張引子家中那副蘭亭集序的行書確實過於方正了些,好像與眼前的這份認罪書十分相似。
沈橋撲哧一笑,對禦刃說:哪有這麽多怪事,多半又是幾樁懸案了。
禦刃問道:那這幾個案子你可有什麽頭緒?
沈橋遲疑道:佛印翠竹好像是一人所為,徐公身上沒有佛印,那人也不曾放過翠竹,而且翠竹出現在死者的前一天。
沈橋眯了眯眼,繼續說道:這就像是某種死亡的預告,亦或是威脅。
禦刃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若是徐公未死,他便是此案的最大嫌疑之人,可是他已經死了。
沈橋歎了口氣,突然想到了什麽,又問道:你說這張引子投奔的父輩故交,他會是誰呢?
玉刃指了指街道,說道:上街打聽打聽不就知道了。
沈橋在街上遇到個男輕人,攔住詢問他:小哥,最近可遇到過什麽奇怪的人嗎?
奇怪的人?年輕人遲疑著,忽然一拍腦袋,說道:您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前幾日徐公和姓周的劊子手,你們知道吧?他們二人都是甚少與人交際的,別人問什麽也不答,但是他們每隔幾天都會來張引子的攤子上坐坐,對待張引子跟對待家裏的人一樣,和氣得很,對了,還有西邊蔣兵頭,那就是個酒罐子,也要跑大半個城來喝引子呢。
年輕人困惑地繼續說道:也不知道張引子的酒哪裏好喝,我也倒沒覺得他家的引子酒有什麽過人之處啊。
沈橋打了個哈哈: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謝謝小哥,改日再來照顧你的生意,說完迴到桌前,一把拉起還在喝茶的禦刃就去找蔣兵頭。
蔣兵頭常年值守在烽火台,手下管著兩三個小兵,平日裏經常和一大群兄弟喝酒,日子過得還算是愜意。
這天他正要上烽火台去值班,幾個好友正好來尋他喝酒,蔣兵頭本來不願意,很生氣的說道:今晚該輪到我值守了,我怎麽能擅離職守呢?
一群人紛紛勸道:你那個破台子有什麽好值守的,喝了酒再去也不耽誤事。
蔣兵頭拗不過,最後還是跟著他們走了,他們來到城東頭酒肆,酒肆裏挺熱鬧。
眾人都喝高了,這蔣兵頭也全忘了職守的事,自斟自隱是頗為開懷,喝到一半,他忽然覺得眼前出現了一片模糊不清的紅影,他揉揉有眼睛,仔細一看,是一個穿著紅衣的布娃娃。
他推了推身邊醉成一片的好友,問道: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布娃娃,穿著紅衣裳。
身邊的一個人嘟囔著翻了個身:什麽娃娃?你喝傻了吧?
蔣兵頭喃喃道:阿純,是阿純,說著話,就跌跌撞撞的站了起來,尋著那個布娃娃就追去了。
旁邊的人還醉醺醺地問:老蔣幹什麽去了?
有人就說:阿純估計是相中的哪家的小娘子吧?
等蔣兵頭被酒館的幾個小二從河裏撈上來的時候,整個人早已經斷氣了,但是懷中卻是緊緊地抱著一個紅衣的布娃娃。
酒館的小二下水去救人,此時渾身濕透,站在岸邊喘著粗氣。
沈橋緊趕慢趕,還是來遲了一步,頓時是大失所望,他和禦刃湊近前去看了一眼,發現蔣兵頭的口鼻中還殘留著一些綠藻,而他的手臂上也有一個萬字佛印。
酒館有一個小二唿吸稍微平複了一些,趕緊說道:這位兵爺剛剛喝酒喝得好好的,誰知他說想不開要跳河,我想攔都攔不住,可惜我水性不好,下水時已經晚了一步,這人在河中又似有千斤重似的,跟綁個秤砣似的,我怎麽也拉不上來,等我們大家一起把他抬上岸,這人就沒了。
蔣兵頭的好友也趕了過來,現在他們的酒已經醒了大半,看著屍體個個驚魂不定。
旁邊的人好奇地問:老蔣平日裏都是千杯不醉的呀,難道真是他娘子來索命了?
沈嶠好奇的問道:索什麽命?
一個好友說道:有一次酒後,我們一幫人在那兒互相吹噓,老蔣說起他以前是個領兵打仗的大將軍,他仗沒打好,害得他娘子是死於非命,他的娘子每天都要找他索命,我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當時就當聽了個熱鬧。
沈橋問道:那蔣兵頭死前可否收到一根竹枝?
好友說道:確有此事,不過老蔣素來愛竹,有人所贈也很是正常,他房中還掛著詠竹的字畫呢。
沈橋又問酒肆小二:蔣兵頭在河中有掙紮的跡象嗎?
酒肆小二搖了搖頭:沒有,他就跟石塊一樣,怎麽拉都不動。
這時官府也來人了,法醫上前將蔣兵頭的屍體檢驗了一番,確定了沒有中毒的跡象,是溺死無疑。
沈橋心裏想不明白,按照人落水後出於求生的本能,應該會掙紮一番,可是蔣兵頭,他怎麽就一動不動呢?
沈橋二人行過會仙樓時,往常冷清的樓前卻罕見的賓客盈門,原來這裏頭正打著板子,演繹出傀儡戲,鏗鏘作響,甚是熱鬧。
這傀儡戲的頭部和四肢結係著樹根絲線,手藝人張金線在幕後挑著木棍兒,帶動著傀儡,是一場精彩絕倫的三國戲,下麵的觀眾們都拍手叫好。
張金線又演了一個木蓮救母的傀儡戲,在他的操縱下做出許多動作,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挺好看。
這時候,有一個人悄悄從沈橋身邊走過,順勢地將一張紙條塞到了他手裏,隨後又混入了人流之中。
沈橋將其展開,上麵寫著:桂枝二兩,茯苓二兩,城東酒肆花椒一斤,小茴香一斤,雲客樓一人一兩,赤小豆三兩,藿香一兩,半夏一兩,琵琶葉三兩。
沈橋看著紙團,聯想起此前城中屍體離奇失蹤一案,便對禦刃說道:我想去一個地方兒看看。
禦刃點點頭:那走吧。
趁著夜色,二人就來到了張引子家中。
張引子家的房屋牆眼很高,門的正中間還掛著一把大鎖,禦刃取出早就準備好的鋼絲,伸到鎖眼裏,輕輕一捅,就捅開了鎖。
二人來到張引子家中,發現他家裏有八個木櫃,裏麵存放著各種製引子的藥材,屋裏的牆上還掛著兩幅字畫和幾包黃連,桌上的花瓶裏還插著幾隻翠竹。
沈橋湊近一看,發現字畫是仿造的,雖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但是與原本有大不同之處,還有一幅字畫上寫著一句詩:黃琴苦,心蓮穿身,何能安?
沈嶠環顧了一下,心裏暗自琢磨:在八卦中,黃對應著離卦,那麽便是西邊的櫃子,太極生兩儀,需要找到期間的平衡方可破陣,我們從生門直入,站在陣中心,醫者妙手迴春,春在五行中屬木,木座北應該在櫃子的最上方。
沈橋踮起腳仔細摸了摸,發現了一個錦盒,打開之後,裏麵放著一張地圖,然而,就在沈嶠想伸手去拿的時候,屋內卻突然吹進了一陣白煙,片刻之後,二人便昏死了過去,等再次醒來,那張地圖已經不知所終。
沈橋揉了揉腦袋,推了推禦刃,禦刃掙紮了半天,才緩緩的睜開眼睛。
二人四目相對,沉默了片刻,沈橋順勢就坐下來,支著下巴,問道:你不是很能打嗎?
禦刃無奈地說:武功再好,也防不住遭人暗算呐。
二人收拾了一番,渾渾噩噩地來到了街上,禦刃問道:昨晚還沒來得及問你,你事怎麽想到要去張燕子家中的?
沈橋簡單地跟他解釋了一番,又說道:你說他會是兇手嗎?
禦刃百無聊賴地說道:誰知道呢,反正現在人也跑了,我們可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說你看什麽呢?
沈橋指著不遠處,說道:你看,那不是當日在茶樓裏說書的那位先生嗎?
說書先生支著一個卜卦算命的風水攤,正在樹葉樹蔭下搖著扇子,見他們走來,起身拱手說道:陰陽五行,吉兇禍福,二位算點兒什麽呀?
沈橋拱手道:先生,上次先生還是在茶樓裏聽書,先生之言是振人發聵,在下大有所悟,這幾日不見,先生怎麽又算起了風水?
老先生歎口氣說:世人對近在眼前的災劫熟視無睹,對鬼神之說卻是極力推崇,老朽也是無力迴天哪。
沈橋又問道:老先生,您見多識廣,可有聽說與竹有關的舊案?
老先生搖搖頭,舊案倒是沒聽過,我倒是聽人說起過,前朝有一個以竹而建的組織,那都是些出強扶弱的仁義之事,據說這個組織守護著諸多的秘密,所以一直隱在市井之中,很少為人所知。
沈嶠似有所感,他又請老先生給他們二人看了一卦,悄悄的多給了些銀子便走了,二人漫無目的地沿著街道一路向北行,不知不覺竟來到了刑場。
刑場台上,監斬官正準備將罪犯斬首示眾,犯人身後插著一塊亡命牌,身前還放著他親手寫的認罪書。
沈橋看著認罪書上的字跡,突然想到張引子家中那副蘭亭集序的行書確實過於方正了些,好像與眼前的這份認罪書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