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國庫空虛
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 作者:自由的李英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禮部尚書陳世傑的話一出口,立刻震驚了大殿中的所有人。
李自成聽了也是十分吃驚。
我大順剛剛立國沒有多久,又剛剛打下了倭國,現在國勢正盛,哪裏來的亡國危險?!
“陳尚書所說的亡國危險具體指的是什麽?”李自成開口問道。
“迴稟陛下,陛下年歲已經不小,現如今隻有一名皇後服侍,並無其他妻妾,又無任何子嗣。”
說著,他撲通一下跪了下來,帶著哭腔道:“臣說句大不敬的話,當陛下百年之後,我大順必竟陷入皇位爭奪的紛爭,如此一來,大順亡國還會遠嗎?”
“臣今日之言雖然不敬,但都是臣的肺腑之言,請陛下治罪。”
說完,陳世傑在地上猛地磕了三個響頭。
李自成距離他並不算近,但是他的磕頭聲,李自成聽的一清二楚。
禮部尚書主要負責禮儀、典章、祭祀等事務,另外還有皇帝皇帝婚姻、冊封和後宮管理等事項。
由禮部尚書提出皇帝納妃、生子的建議,確保國家、皇室正常運作,也是應當。
李自成還以為什麽事會亡國,沒想到又是這子嗣的事,這不是小題大做嗎?
可李自成仔細一想,這可是古代,1657年的封建時代。
如果皇帝沒有皇子,確實是個大問題。
等他百年歸天之後,朝中的文武大臣必然會為了各自的利益打的頭破血流,到時候國家分裂甚至覆滅都有可能。
所以在古代為了保證皇位的正常延續,皇帝必須要娶下多位妃子,在不同田地播種,才能保證一定誕下皇子。
而且古代醫術十分不發達,皇子在繼承皇位前,有很大可能會夭折,所以皇帝必須要持續播種,保證自己歸天之後,最少還有一位健康的皇子留在世上。
看來李自成昨日播種的那一次還遠遠不夠。
李自成正在思考間,又有一名身穿犀牛補子的二品文官跪了下來,“陛下,臣也同意陳尚書的意見,請陛下一同治臣治罪。”
“陛下,臣附議。”
“臣附議!”
“......”
短短時間又有五六名大臣跪倒。
李自成苦笑著說道:“都起來吧,朕有沒有說要治你們的罪。”
“陳尚書一心為國,雖然言語是衝撞了些,但是朕也理解,都起來吧。”
陳尚書和其他大臣都站了起來。
陳尚書見李自成雖然沒有治他的罪,但是也並沒有答應下他的啟奏的內容,他並不甘心,繼續拱手說道:“陛下,臣剛剛啟奏之事?”
“朕同意了,禮部酌情去辦吧。”
陳尚書見李自成已經答應,立即喜笑顏開,謝恩後站在了一旁。
李自成作為穿越者,辛苦打下了天下,而且還要繼續為天下百姓謀福利,這些妻妾妃子也算是李自成的個人福利吧。
此事定下後,李自成又掃視了一遍大殿,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啟奏啊?”
這時,另外一名身穿大象補子的一品文官大員站了出來,“陛下,臣是新晉戶部尚書王宏遠。”
“臣有本啟奏。”
“又是什麽事說吧。”
“陛下,當前國庫空虛,國家各項開支都已經告急,請陛下定奪。”
李自成聽後愣了一下,隨即說道:“國家每年不是還有一千多萬兩白銀的稅收嗎?如此一來何來虧空之說?”
李自成清楚地記得,在他兩年前出征之前,大順一年的稅收為一千二百萬兩白銀。
而崇禎末年國家一整年的稅收才隻有七百萬兩左右的白銀。
這已經比崇禎朝好了將近一倍了,而且國家在發展,稅收應該會越來越多,何來國控空虛一說?
李自成聽後心中有些怒火升起。
難道是他不在的這兩年,國家開始變得揮霍、腐敗不堪了不成。
見李自成麵露不悅,戶部尚書王宏遠趕忙說道:“陛下所說即是,兩年前大順一年的稅收為一千二百萬兩白銀,現如今一年稅收為一千五百萬兩,不過國庫仍然空虛。”
王宏遠邊說邊走到大殿中央,給李自成算起賬來,“陛下征討倭寇兩年有餘,一年就耗費軍餉上千萬兩白銀,兩種總計耗費兩千一百萬兩白銀。”
“昨日,戶部加班加點將陛下從倭國運迴來的白銀進行了清點,也隻有八百萬兩,這樣一算,兩年共花費白銀一千三百萬兩。”
“差不多相當於大順一年的稅負。”
李自成出征倭國,錢糧的事一直都由高一功管理,他自己幾乎沒怎麽過問過。
沒想到今天戶部尚書一算賬,居然花費如此巨大。
大順士兵每人每月三兩餉銀,大順三十萬大軍,光軍餉一個月就要九十多萬兩,一年就要上千萬兩白銀,這還沒算糧餉和軍械製造和維護的費用。
雖然大順軍最終征服了整個倭國,並且將倭國天皇和幕府的庫銀都搬迴了大順,但是這些銀子還不夠軍費的一半。
從短期賬麵上來看,攻打倭國確實是虧的。
李自成很想爭辯,要從長遠利益考慮,拿下了倭國不僅免除了東南沿海的倭國海患,而且還免除了後世倭國對中國的威脅。
不過迴頭一想,如果國庫空虛,國家可能很快就會崩潰。
有全國數十萬全副武裝又發不出軍餉的士兵存在,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來......
就在李自成沉默時,袁宗第也站了出來,“陛下,不僅連年用兵耗費大局,而且遍布全國的十二家槍炮製造局每月也耗費了大量的白銀。”
“國家的負擔確實沉重,戶部尚書所言國庫空虛並不是危言聳聽。”
槍炮製造局為了供應李自成出征,每天都在全力運轉,源源不斷產出裝備武裝新軍以及在海外的大順軍。
這必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自成沉吟了半晌,對袁宗第說道:“槍炮製造局隻要留下兩家能保證現有兵馬的裝備更換即可,其他可以先停下。”
接著,他又看向了禮部尚書王宏遠,“至於國庫空虛的事,朕會想辦法的。”
李自成聽了也是十分吃驚。
我大順剛剛立國沒有多久,又剛剛打下了倭國,現在國勢正盛,哪裏來的亡國危險?!
“陳尚書所說的亡國危險具體指的是什麽?”李自成開口問道。
“迴稟陛下,陛下年歲已經不小,現如今隻有一名皇後服侍,並無其他妻妾,又無任何子嗣。”
說著,他撲通一下跪了下來,帶著哭腔道:“臣說句大不敬的話,當陛下百年之後,我大順必竟陷入皇位爭奪的紛爭,如此一來,大順亡國還會遠嗎?”
“臣今日之言雖然不敬,但都是臣的肺腑之言,請陛下治罪。”
說完,陳世傑在地上猛地磕了三個響頭。
李自成距離他並不算近,但是他的磕頭聲,李自成聽的一清二楚。
禮部尚書主要負責禮儀、典章、祭祀等事務,另外還有皇帝皇帝婚姻、冊封和後宮管理等事項。
由禮部尚書提出皇帝納妃、生子的建議,確保國家、皇室正常運作,也是應當。
李自成還以為什麽事會亡國,沒想到又是這子嗣的事,這不是小題大做嗎?
可李自成仔細一想,這可是古代,1657年的封建時代。
如果皇帝沒有皇子,確實是個大問題。
等他百年歸天之後,朝中的文武大臣必然會為了各自的利益打的頭破血流,到時候國家分裂甚至覆滅都有可能。
所以在古代為了保證皇位的正常延續,皇帝必須要娶下多位妃子,在不同田地播種,才能保證一定誕下皇子。
而且古代醫術十分不發達,皇子在繼承皇位前,有很大可能會夭折,所以皇帝必須要持續播種,保證自己歸天之後,最少還有一位健康的皇子留在世上。
看來李自成昨日播種的那一次還遠遠不夠。
李自成正在思考間,又有一名身穿犀牛補子的二品文官跪了下來,“陛下,臣也同意陳尚書的意見,請陛下一同治臣治罪。”
“陛下,臣附議。”
“臣附議!”
“......”
短短時間又有五六名大臣跪倒。
李自成苦笑著說道:“都起來吧,朕有沒有說要治你們的罪。”
“陳尚書一心為國,雖然言語是衝撞了些,但是朕也理解,都起來吧。”
陳尚書和其他大臣都站了起來。
陳尚書見李自成雖然沒有治他的罪,但是也並沒有答應下他的啟奏的內容,他並不甘心,繼續拱手說道:“陛下,臣剛剛啟奏之事?”
“朕同意了,禮部酌情去辦吧。”
陳尚書見李自成已經答應,立即喜笑顏開,謝恩後站在了一旁。
李自成作為穿越者,辛苦打下了天下,而且還要繼續為天下百姓謀福利,這些妻妾妃子也算是李自成的個人福利吧。
此事定下後,李自成又掃視了一遍大殿,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啟奏啊?”
這時,另外一名身穿大象補子的一品文官大員站了出來,“陛下,臣是新晉戶部尚書王宏遠。”
“臣有本啟奏。”
“又是什麽事說吧。”
“陛下,當前國庫空虛,國家各項開支都已經告急,請陛下定奪。”
李自成聽後愣了一下,隨即說道:“國家每年不是還有一千多萬兩白銀的稅收嗎?如此一來何來虧空之說?”
李自成清楚地記得,在他兩年前出征之前,大順一年的稅收為一千二百萬兩白銀。
而崇禎末年國家一整年的稅收才隻有七百萬兩左右的白銀。
這已經比崇禎朝好了將近一倍了,而且國家在發展,稅收應該會越來越多,何來國控空虛一說?
李自成聽後心中有些怒火升起。
難道是他不在的這兩年,國家開始變得揮霍、腐敗不堪了不成。
見李自成麵露不悅,戶部尚書王宏遠趕忙說道:“陛下所說即是,兩年前大順一年的稅收為一千二百萬兩白銀,現如今一年稅收為一千五百萬兩,不過國庫仍然空虛。”
王宏遠邊說邊走到大殿中央,給李自成算起賬來,“陛下征討倭寇兩年有餘,一年就耗費軍餉上千萬兩白銀,兩種總計耗費兩千一百萬兩白銀。”
“昨日,戶部加班加點將陛下從倭國運迴來的白銀進行了清點,也隻有八百萬兩,這樣一算,兩年共花費白銀一千三百萬兩。”
“差不多相當於大順一年的稅負。”
李自成出征倭國,錢糧的事一直都由高一功管理,他自己幾乎沒怎麽過問過。
沒想到今天戶部尚書一算賬,居然花費如此巨大。
大順士兵每人每月三兩餉銀,大順三十萬大軍,光軍餉一個月就要九十多萬兩,一年就要上千萬兩白銀,這還沒算糧餉和軍械製造和維護的費用。
雖然大順軍最終征服了整個倭國,並且將倭國天皇和幕府的庫銀都搬迴了大順,但是這些銀子還不夠軍費的一半。
從短期賬麵上來看,攻打倭國確實是虧的。
李自成很想爭辯,要從長遠利益考慮,拿下了倭國不僅免除了東南沿海的倭國海患,而且還免除了後世倭國對中國的威脅。
不過迴頭一想,如果國庫空虛,國家可能很快就會崩潰。
有全國數十萬全副武裝又發不出軍餉的士兵存在,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來......
就在李自成沉默時,袁宗第也站了出來,“陛下,不僅連年用兵耗費大局,而且遍布全國的十二家槍炮製造局每月也耗費了大量的白銀。”
“國家的負擔確實沉重,戶部尚書所言國庫空虛並不是危言聳聽。”
槍炮製造局為了供應李自成出征,每天都在全力運轉,源源不斷產出裝備武裝新軍以及在海外的大順軍。
這必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自成沉吟了半晌,對袁宗第說道:“槍炮製造局隻要留下兩家能保證現有兵馬的裝備更換即可,其他可以先停下。”
接著,他又看向了禮部尚書王宏遠,“至於國庫空虛的事,朕會想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