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隨棗防線
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 作者:自由的李英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堪也看到了糧倉方向的大火,他低聲問親兵道:
“糧倉裏糧食還有剩餘嗎?”
“稟告大人,全被燒了,糧食一點都沒了...”親兵帶著哭腔迴複。
尼堪心裏一沉,這下大軍遇到大麻煩了。
既然運糧的隊伍都已經被大順軍安排成了他們的人,那麽隨州一定不保了,甚至連襄陽也...
尼堪不敢再往下想。
這次從隨州城出發放棄救援荊門州直奔武昌而來的計策是尼堪提議的,如今不光武昌城沒有打下來,就連荊門州和隨州甚至有可能襄陽都已經丟了。
尼堪心裏不免有些擔憂,怕濟爾哈朗會因此而責備自己。
他有些手足無措,小心地問濟爾哈朗道:
“攝政王,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濟爾哈朗已經被大順軍火燒自己糧倉的事氣昏了頭腦,暫時還沒有想到責怪尼堪。
他冷靜了一會,迴答尼堪道:
“撤軍,迴襄陽。”
現在濟爾哈朗的大軍已經陷入了死局,進退兩難。
缺少糧草的情況下,士兵哪還有士氣繼續攻城,隻能先迴到襄陽再想辦法。
不過迴襄陽也要十天左右的路程,大軍還不知道怎麽熬過去。
不過好在,剛剛的宴會上,士兵還算是吃了個酒足飯飽,暫時還不會挨餓。
“攝政王,我們選擇哪條路迴襄陽?”孔有德有些擔心地問道。
“當然從隨州走。”濟爾哈朗斬釘截鐵地說道。
“可是隨州估計已經被流賊所占,這樣會不會太冒險?”尼堪小心地提醒。
“大軍已經斷糧,隨州是迴襄陽最近的路,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嗎?”濟爾哈朗歎了口氣。
眾將聽了都默不作聲,硬闖隨州雖然風險很大,但是可能還有一線生機,滿清大軍此時已經沒得選擇。
濟爾哈朗咬牙下定決心後,立刻命令大軍連夜拔營起程。
士兵放棄了救糧倉的大火,紛紛迴營帳收拾東西,準備撤退。
就在不久前,全軍士兵還在高興地把酒言歡,轉眼就看到自家的糧草被燒了,士氣瞬間低沉了下去,都知道以後的幾天要餓肚子了。
濟爾哈朗的大軍就在士氣低迷的情況下,奔隨州而去。
一路上濟爾哈朗都很憂慮,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攻破隨州,補充大軍的糧草。
他滿眼都是困難,前方更是絕境。
不過,還有一點點的好消息,那就是隨棗防線是他布置的,他太熟悉不過了。
如果大順軍已經在隨棗防線布防,那麽他知道如何破局!
想到這裏,濟爾哈朗的心稍微平靜了一些。
按照之前他在隨棗防線的布置,他將大量的兵馬都放在了位於隨州城兩側的大洪山和桐柏山上,就是為了應對隨州城被圍時,兩側山上的兵馬可以突然殺出,救援隨州。
因此,濟爾哈朗率先想到要解決掉兩座山上的大順伏兵。
快到隨州時,濟爾哈朗將大軍分成了三路,左路大軍由尼堪帶領,負責掃蕩大洪山上的大順軍,右路大軍由孔有德率領,負責掃蕩桐柏山上的大順軍,中路大軍由濟爾哈朗親自率領,負責攻取隨州城。
安排妥當後,濟爾哈朗信心滿滿地朝隨州城而去。
可是...
李自成並沒有按照濟爾哈朗之前的想法去布置隨棗防線...
他知道濟爾哈朗大軍缺少糧草,到了隨州一定會精疲力盡,士氣低下。
因此他決定不再設置伏兵,而將全部兵馬都囤積在了隨州城周圍。
他也不打算被動守城,而是想要以逸待勞,主動出擊將濟爾哈朗的大軍擊潰。
濟爾哈朗分完三路大軍後,尼堪和孔有德分別帶領士兵上了山,搜尋山上可能得大順軍的伏兵。
濟爾哈朗則率中路大軍抵達了隨州城下,開始包圍隨州城,布置紅夷大炮,並打造攻城雲梯。
就是濟爾哈朗大軍在城外忙碌時,突然隨州城所有城門大開。
劉芳亮、李過、劉體統、劉體純四名大將率領大順軍主力部隊衝殺了出來。
場麵猶如開閘泄洪,士兵猶如洪水一般從城門傾瀉而出,一時間萬馬奔騰、巨龍咆哮。
還在做攻城準備的濟爾哈朗大軍,麵對突襲而來的大順軍,頓時慌了手腳,慌亂地放下了手中正在幹的活,去尋找自己的武器。
可是大順軍哪裏能給他們這機會,還沒等他們拿起鳥銃,由劉芳亮率領的一大隊騎兵已經殺入了滿清軍隊的陣營。
大順騎兵揮舞著腰刀,砍向了還在整理武器的滿清士兵,瞬間不是滿清士兵被砍翻在地。
濟爾哈朗見大順士兵突然從城內衝出,連忙組織士兵倉皇應戰,騎兵紛紛上馬,步兵調整陣型。
就在劉芳亮的騎兵大隊在滿清陣地中亂殺時,李過、劉體統和劉體純三人率領的步兵也已經趕到。
他們先用鳥銃對滿清士兵進行射擊,距離接近之後,又全員換上了腰刀開始拚殺。
濟爾哈朗大軍本來隻有十五萬人馬,在武昌城下損失了不少,剛剛又將大軍分成了三路,現在留在中路的兵馬隻有七、八萬人,遠少於大順軍的人數。
並且大順軍士兵在隨州城內,吃飽喝足,士氣正盛。
而濟爾哈朗的大軍連夜奔波了幾十裏,又餓著肚子,士氣低下。
濟爾哈朗大軍中雖然還有不少八旗精銳,可是因為長途奔波,忍饑挨餓,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滿清大軍根本無法抵擋大順軍的衝擊,連連後退。
此時,尼堪和孔有德也已經聽到了山下開戰的聲音,而他們已經在山上搜索了一遍,並沒有發現大順軍士兵的身影。
他們看到山下大順軍士兵從城內殺出來,知道大事不好。
兩人幾乎同時下令,帶領士兵下山迴救濟爾哈朗。
大順軍士兵已經斬殺了大量濟爾哈朗的大軍士兵,占盡了便宜,見還有滿清士兵從兩側山上殺了下來,李自成下令鳴金收兵。
濟爾哈朗的中路大軍被大順軍斬殺了大半,終於在尼堪和孔有德的迴援下,穩住了陣腳。
見大順軍已經撤退,尼堪和孔有德也不敢追擊,隻得去找濟爾哈朗匯合,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糧倉裏糧食還有剩餘嗎?”
“稟告大人,全被燒了,糧食一點都沒了...”親兵帶著哭腔迴複。
尼堪心裏一沉,這下大軍遇到大麻煩了。
既然運糧的隊伍都已經被大順軍安排成了他們的人,那麽隨州一定不保了,甚至連襄陽也...
尼堪不敢再往下想。
這次從隨州城出發放棄救援荊門州直奔武昌而來的計策是尼堪提議的,如今不光武昌城沒有打下來,就連荊門州和隨州甚至有可能襄陽都已經丟了。
尼堪心裏不免有些擔憂,怕濟爾哈朗會因此而責備自己。
他有些手足無措,小心地問濟爾哈朗道:
“攝政王,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濟爾哈朗已經被大順軍火燒自己糧倉的事氣昏了頭腦,暫時還沒有想到責怪尼堪。
他冷靜了一會,迴答尼堪道:
“撤軍,迴襄陽。”
現在濟爾哈朗的大軍已經陷入了死局,進退兩難。
缺少糧草的情況下,士兵哪還有士氣繼續攻城,隻能先迴到襄陽再想辦法。
不過迴襄陽也要十天左右的路程,大軍還不知道怎麽熬過去。
不過好在,剛剛的宴會上,士兵還算是吃了個酒足飯飽,暫時還不會挨餓。
“攝政王,我們選擇哪條路迴襄陽?”孔有德有些擔心地問道。
“當然從隨州走。”濟爾哈朗斬釘截鐵地說道。
“可是隨州估計已經被流賊所占,這樣會不會太冒險?”尼堪小心地提醒。
“大軍已經斷糧,隨州是迴襄陽最近的路,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嗎?”濟爾哈朗歎了口氣。
眾將聽了都默不作聲,硬闖隨州雖然風險很大,但是可能還有一線生機,滿清大軍此時已經沒得選擇。
濟爾哈朗咬牙下定決心後,立刻命令大軍連夜拔營起程。
士兵放棄了救糧倉的大火,紛紛迴營帳收拾東西,準備撤退。
就在不久前,全軍士兵還在高興地把酒言歡,轉眼就看到自家的糧草被燒了,士氣瞬間低沉了下去,都知道以後的幾天要餓肚子了。
濟爾哈朗的大軍就在士氣低迷的情況下,奔隨州而去。
一路上濟爾哈朗都很憂慮,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攻破隨州,補充大軍的糧草。
他滿眼都是困難,前方更是絕境。
不過,還有一點點的好消息,那就是隨棗防線是他布置的,他太熟悉不過了。
如果大順軍已經在隨棗防線布防,那麽他知道如何破局!
想到這裏,濟爾哈朗的心稍微平靜了一些。
按照之前他在隨棗防線的布置,他將大量的兵馬都放在了位於隨州城兩側的大洪山和桐柏山上,就是為了應對隨州城被圍時,兩側山上的兵馬可以突然殺出,救援隨州。
因此,濟爾哈朗率先想到要解決掉兩座山上的大順伏兵。
快到隨州時,濟爾哈朗將大軍分成了三路,左路大軍由尼堪帶領,負責掃蕩大洪山上的大順軍,右路大軍由孔有德率領,負責掃蕩桐柏山上的大順軍,中路大軍由濟爾哈朗親自率領,負責攻取隨州城。
安排妥當後,濟爾哈朗信心滿滿地朝隨州城而去。
可是...
李自成並沒有按照濟爾哈朗之前的想法去布置隨棗防線...
他知道濟爾哈朗大軍缺少糧草,到了隨州一定會精疲力盡,士氣低下。
因此他決定不再設置伏兵,而將全部兵馬都囤積在了隨州城周圍。
他也不打算被動守城,而是想要以逸待勞,主動出擊將濟爾哈朗的大軍擊潰。
濟爾哈朗分完三路大軍後,尼堪和孔有德分別帶領士兵上了山,搜尋山上可能得大順軍的伏兵。
濟爾哈朗則率中路大軍抵達了隨州城下,開始包圍隨州城,布置紅夷大炮,並打造攻城雲梯。
就是濟爾哈朗大軍在城外忙碌時,突然隨州城所有城門大開。
劉芳亮、李過、劉體統、劉體純四名大將率領大順軍主力部隊衝殺了出來。
場麵猶如開閘泄洪,士兵猶如洪水一般從城門傾瀉而出,一時間萬馬奔騰、巨龍咆哮。
還在做攻城準備的濟爾哈朗大軍,麵對突襲而來的大順軍,頓時慌了手腳,慌亂地放下了手中正在幹的活,去尋找自己的武器。
可是大順軍哪裏能給他們這機會,還沒等他們拿起鳥銃,由劉芳亮率領的一大隊騎兵已經殺入了滿清軍隊的陣營。
大順騎兵揮舞著腰刀,砍向了還在整理武器的滿清士兵,瞬間不是滿清士兵被砍翻在地。
濟爾哈朗見大順士兵突然從城內衝出,連忙組織士兵倉皇應戰,騎兵紛紛上馬,步兵調整陣型。
就在劉芳亮的騎兵大隊在滿清陣地中亂殺時,李過、劉體統和劉體純三人率領的步兵也已經趕到。
他們先用鳥銃對滿清士兵進行射擊,距離接近之後,又全員換上了腰刀開始拚殺。
濟爾哈朗大軍本來隻有十五萬人馬,在武昌城下損失了不少,剛剛又將大軍分成了三路,現在留在中路的兵馬隻有七、八萬人,遠少於大順軍的人數。
並且大順軍士兵在隨州城內,吃飽喝足,士氣正盛。
而濟爾哈朗的大軍連夜奔波了幾十裏,又餓著肚子,士氣低下。
濟爾哈朗大軍中雖然還有不少八旗精銳,可是因為長途奔波,忍饑挨餓,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滿清大軍根本無法抵擋大順軍的衝擊,連連後退。
此時,尼堪和孔有德也已經聽到了山下開戰的聲音,而他們已經在山上搜索了一遍,並沒有發現大順軍士兵的身影。
他們看到山下大順軍士兵從城內殺出來,知道大事不好。
兩人幾乎同時下令,帶領士兵下山迴救濟爾哈朗。
大順軍士兵已經斬殺了大量濟爾哈朗的大軍士兵,占盡了便宜,見還有滿清士兵從兩側山上殺了下來,李自成下令鳴金收兵。
濟爾哈朗的中路大軍被大順軍斬殺了大半,終於在尼堪和孔有德的迴援下,穩住了陣腳。
見大順軍已經撤退,尼堪和孔有德也不敢追擊,隻得去找濟爾哈朗匯合,商量下一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