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圍點打援
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 作者:自由的李英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打援這些事讓臣等去做就好了,你可以留在長沙指揮。”
袁宗第聽到李自成自己要領兵出戰,竭力勸阻。
“是啊,陛下,你還是留在長沙吧。”
其他大將也不斷勸阻。
李自成搖了搖頭,堅定地對大家說道:
“阿濟格是咱的老對手,他可沒那麽容易上當,朕要親自去部署,保證萬無一失。”
眾人見李自成如此堅決,也就不再規勸。
李過在收到李自成的指示後,立即整頓部隊,將常德城交由郝搖旗防守,自己領兵出發圍攻荊州。
李自成和堵胤錫、白旺、劉體純、劉體統一起率領五萬人馬,去武昌道荊州的必經之路上埋伏阿濟格。
此時荊州的守將仍然是大順軍的叛徒鄭四維。
上次一戰,雖然荊州被李過攻破,不過鄭四維正在奉阿濟格之命圍困常德,因此也沒有收到嚴厲地責罰。
李過之前在荊州劫掠一通,給鄭四維留下了“吾必殺汝”四個字,著實給鄭四維嚇了一跳,好些天晚上都不敢睡覺,就怕大順軍再打過來,真的殺了他。
這天,探子來報,大順軍果然又來了。
鄭四維呆坐在當場,好一會才緩過來。
當前荊州隻有一萬守兵,想要抵擋住大順軍的進攻十分困難。
他立刻派人八百裏加急向武昌的阿濟格求援。
送完書信後,他陰沉著臉叫來了幾名親信大將。
這些人都是當時和他一起背叛大順軍的將領。
“流賊大軍又來攻打荊州,我已經派人去武昌找阿濟格求援,荊州城破,我們一個都活不了。”
所有在場將領都清楚城破後自己的命運,不用鄭四維說,趕緊表態道:
“將軍放心,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絕對不讓流賊攻破荊州城。”
鄭四維點了點頭。
“你們立刻去安排防守事宜,一定要保證萬無一失!”
李過帶領三萬人馬很快抵達了荊州附近。
他將大部隊帶到荊州城下,隻派兵被包圍了西、南和北三個方向的城門,故意留下了東側城門,用來勾引阿濟格。
大順軍經過一段時間的裝備補充和訓練,戰力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袁宗第將新生產的火器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常德,此時,李過的部隊火器裝備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一排排嶄新的紅夷大炮,立在了荊州城下。
黑洞洞的炮口全都對準了城牆上的守兵。
鄭四維站在荊州牆頭上偷眼觀看,不禁大驚失色。
他沒想到大順軍中裏居然有這麽多紅夷大炮,不僅超過了他的部隊,甚至超過了清軍主力。
當初他認為大順軍已經日落西山,因此殺了大順軍的荊州主將投降了清軍。
他沒想到大順軍有一天會鹹魚翻身,不禁後悔當時的選擇。
可是梁子已經結下,已經無法迴頭,隻能硬著頭皮迎戰。
安排守城的同時,他接二連三地給阿濟格發出求救書信,信中將李過的部隊實力無限誇大,期盼著阿濟格能親自率大軍救援荊州。
李過並沒有和鄭四維廢話,直接命令士兵開炮。
大順軍士兵並沒有用器械攻城,也不上前,隻用紅夷大炮瞄準荊州城牆上的守兵射擊。
大順軍雖然沒有派士兵攻城,不過麵臨無數紅夷大炮的轟擊,城牆上的士兵傷亡也很大。
由於大順軍的火力過於密集,城牆上的守兵紛紛找地方躲藏。
在就荊州城被李過圍攻時,武昌的阿濟格接連收到了鄭四維的求救書信。
阿濟格找到了尼堪、徐勇、劉良佐等人商議。
“我剛剛收到荊州鄭四維的求救信,信中說流賊李過部率大軍,圍困了荊州城。”
“本將軍決定親自率大軍前去荊州救援,消滅流賊,出口惡氣。”
尼堪聽了阿濟格的話,上前一步說道:
“大將軍,謹防有詐。”
“流賊奸詐異常,末將認為此次流賊圍困荊州是假,想要消滅我們的援軍是真。”
“我也有這種擔心,不過荊州屬於防禦重地不能不救。”
尼堪朝阿濟格使了個眼色,沉聲說道:
“依末將看,解救荊州的任務可以交由劉良佐將軍代勞。”
阿濟格明白了尼堪的用意,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劉良佐說道:
“劉良佐聽令,我命你帶領兩萬人馬,速速去解救荊州,不得有誤。”
說完,阿濟格又加了一句:“路上謹防流賊襲擊。”
本來在阿濟格和尼堪兩人商議時,劉良佐站在一旁並不敢搭話,可突然聽到兩人喊自己的名字,知道大事不好。
明知道可能會遭受埋伏,居然派他前去,這不是妥妥的奴隸加炮灰嗎。
他看了旁邊的徐勇一眼,此時的徐勇雖然麵無表情,但是內心是一陣狂喜,慶幸這個送命的差事沒落到自己頭上。
劉良佐一邊心裏罵著尼堪、阿濟格,一邊拱手施禮道:
“末將遵命。”
從阿濟格那兒出來,劉良佐立刻迴營整頓部隊出發去荊州援救鄭四維。
武昌距離荊州隻有四百多裏的路,大軍行進,隻需要六七天的時間。
劉良佐的大軍行進五天後,眼看就要到達荊州。
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什麽埋伏,劉良佐緊繃的神經逐漸鬆懈了下來。
古代行軍時,大軍隊伍一般都會拉的很長,又分成了幾個大的部分,如前軍、中軍、後軍等。
行進時,每個部分會隔開一定的距離,防止有敵軍偷襲時,隊伍被全殲。
此時李自成的大軍正潛伏在劉良佐前往荊州的必經之路上。
李自成看到劉良佐的先頭部隊後,並沒有選擇出擊,而是按兵不動,放先頭部隊走出了埋伏圈。
又過了許久,等劉良佐的中軍完全進入埋伏圈後,李自成下令全軍出擊。
一瞬間,山穀中槍炮齊鳴,炮彈、子彈、弓箭密集地落入劉良佐的軍中。
劉良佐正在中軍騎馬隨部隊行進,突然聽到山間一陣炮響。
他暗叫一聲不好,知道自己中了埋伏。
他立刻命令傳令官指揮前軍和後軍前來救援
可此時劉良佐的前軍和後軍也正自顧不暇。
李自成早就命白旺率軍截住劉良佐的前軍,又命劉體純率軍攔截劉良佐的後軍。
李自成自己則和劉體統一起,率大軍從山上衝殺而下,襲擊劉良佐的中軍。
此時劉良佐的兩萬大軍,被前後截斷,首尾不能相顧,隊伍頓時大亂。
大順軍並沒有受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就全殲了劉良佐的部隊。
劉良佐也在亂軍中被炮彈砸死。
一名逃出去的士兵逃迴了武昌,向阿濟格匯報後。
阿濟格大怒。
“闖賊與我不共戴天,我要帶兵親征闖賊!”
袁宗第聽到李自成自己要領兵出戰,竭力勸阻。
“是啊,陛下,你還是留在長沙吧。”
其他大將也不斷勸阻。
李自成搖了搖頭,堅定地對大家說道:
“阿濟格是咱的老對手,他可沒那麽容易上當,朕要親自去部署,保證萬無一失。”
眾人見李自成如此堅決,也就不再規勸。
李過在收到李自成的指示後,立即整頓部隊,將常德城交由郝搖旗防守,自己領兵出發圍攻荊州。
李自成和堵胤錫、白旺、劉體純、劉體統一起率領五萬人馬,去武昌道荊州的必經之路上埋伏阿濟格。
此時荊州的守將仍然是大順軍的叛徒鄭四維。
上次一戰,雖然荊州被李過攻破,不過鄭四維正在奉阿濟格之命圍困常德,因此也沒有收到嚴厲地責罰。
李過之前在荊州劫掠一通,給鄭四維留下了“吾必殺汝”四個字,著實給鄭四維嚇了一跳,好些天晚上都不敢睡覺,就怕大順軍再打過來,真的殺了他。
這天,探子來報,大順軍果然又來了。
鄭四維呆坐在當場,好一會才緩過來。
當前荊州隻有一萬守兵,想要抵擋住大順軍的進攻十分困難。
他立刻派人八百裏加急向武昌的阿濟格求援。
送完書信後,他陰沉著臉叫來了幾名親信大將。
這些人都是當時和他一起背叛大順軍的將領。
“流賊大軍又來攻打荊州,我已經派人去武昌找阿濟格求援,荊州城破,我們一個都活不了。”
所有在場將領都清楚城破後自己的命運,不用鄭四維說,趕緊表態道:
“將軍放心,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絕對不讓流賊攻破荊州城。”
鄭四維點了點頭。
“你們立刻去安排防守事宜,一定要保證萬無一失!”
李過帶領三萬人馬很快抵達了荊州附近。
他將大部隊帶到荊州城下,隻派兵被包圍了西、南和北三個方向的城門,故意留下了東側城門,用來勾引阿濟格。
大順軍經過一段時間的裝備補充和訓練,戰力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袁宗第將新生產的火器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常德,此時,李過的部隊火器裝備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一排排嶄新的紅夷大炮,立在了荊州城下。
黑洞洞的炮口全都對準了城牆上的守兵。
鄭四維站在荊州牆頭上偷眼觀看,不禁大驚失色。
他沒想到大順軍中裏居然有這麽多紅夷大炮,不僅超過了他的部隊,甚至超過了清軍主力。
當初他認為大順軍已經日落西山,因此殺了大順軍的荊州主將投降了清軍。
他沒想到大順軍有一天會鹹魚翻身,不禁後悔當時的選擇。
可是梁子已經結下,已經無法迴頭,隻能硬著頭皮迎戰。
安排守城的同時,他接二連三地給阿濟格發出求救書信,信中將李過的部隊實力無限誇大,期盼著阿濟格能親自率大軍救援荊州。
李過並沒有和鄭四維廢話,直接命令士兵開炮。
大順軍士兵並沒有用器械攻城,也不上前,隻用紅夷大炮瞄準荊州城牆上的守兵射擊。
大順軍雖然沒有派士兵攻城,不過麵臨無數紅夷大炮的轟擊,城牆上的士兵傷亡也很大。
由於大順軍的火力過於密集,城牆上的守兵紛紛找地方躲藏。
在就荊州城被李過圍攻時,武昌的阿濟格接連收到了鄭四維的求救書信。
阿濟格找到了尼堪、徐勇、劉良佐等人商議。
“我剛剛收到荊州鄭四維的求救信,信中說流賊李過部率大軍,圍困了荊州城。”
“本將軍決定親自率大軍前去荊州救援,消滅流賊,出口惡氣。”
尼堪聽了阿濟格的話,上前一步說道:
“大將軍,謹防有詐。”
“流賊奸詐異常,末將認為此次流賊圍困荊州是假,想要消滅我們的援軍是真。”
“我也有這種擔心,不過荊州屬於防禦重地不能不救。”
尼堪朝阿濟格使了個眼色,沉聲說道:
“依末將看,解救荊州的任務可以交由劉良佐將軍代勞。”
阿濟格明白了尼堪的用意,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劉良佐說道:
“劉良佐聽令,我命你帶領兩萬人馬,速速去解救荊州,不得有誤。”
說完,阿濟格又加了一句:“路上謹防流賊襲擊。”
本來在阿濟格和尼堪兩人商議時,劉良佐站在一旁並不敢搭話,可突然聽到兩人喊自己的名字,知道大事不好。
明知道可能會遭受埋伏,居然派他前去,這不是妥妥的奴隸加炮灰嗎。
他看了旁邊的徐勇一眼,此時的徐勇雖然麵無表情,但是內心是一陣狂喜,慶幸這個送命的差事沒落到自己頭上。
劉良佐一邊心裏罵著尼堪、阿濟格,一邊拱手施禮道:
“末將遵命。”
從阿濟格那兒出來,劉良佐立刻迴營整頓部隊出發去荊州援救鄭四維。
武昌距離荊州隻有四百多裏的路,大軍行進,隻需要六七天的時間。
劉良佐的大軍行進五天後,眼看就要到達荊州。
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什麽埋伏,劉良佐緊繃的神經逐漸鬆懈了下來。
古代行軍時,大軍隊伍一般都會拉的很長,又分成了幾個大的部分,如前軍、中軍、後軍等。
行進時,每個部分會隔開一定的距離,防止有敵軍偷襲時,隊伍被全殲。
此時李自成的大軍正潛伏在劉良佐前往荊州的必經之路上。
李自成看到劉良佐的先頭部隊後,並沒有選擇出擊,而是按兵不動,放先頭部隊走出了埋伏圈。
又過了許久,等劉良佐的中軍完全進入埋伏圈後,李自成下令全軍出擊。
一瞬間,山穀中槍炮齊鳴,炮彈、子彈、弓箭密集地落入劉良佐的軍中。
劉良佐正在中軍騎馬隨部隊行進,突然聽到山間一陣炮響。
他暗叫一聲不好,知道自己中了埋伏。
他立刻命令傳令官指揮前軍和後軍前來救援
可此時劉良佐的前軍和後軍也正自顧不暇。
李自成早就命白旺率軍截住劉良佐的前軍,又命劉體純率軍攔截劉良佐的後軍。
李自成自己則和劉體統一起,率大軍從山上衝殺而下,襲擊劉良佐的中軍。
此時劉良佐的兩萬大軍,被前後截斷,首尾不能相顧,隊伍頓時大亂。
大順軍並沒有受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就全殲了劉良佐的部隊。
劉良佐也在亂軍中被炮彈砸死。
一名逃出去的士兵逃迴了武昌,向阿濟格匯報後。
阿濟格大怒。
“闖賊與我不共戴天,我要帶兵親征闖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