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低頭
快穿之三月的謀生之路 作者:荒野土豆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李三月暢遊海底,每天跟海豚,虎鯨,海龜等玩耍時,陸地上,相隔一千公裏之外的淩波府,一支捕捉人魚的隊伍組建而成。
剛剛結束一場會議,會議室人去樓空,隻有烏冬還坐在原位,他身上穿的是清朝官服,胸口上繡著九品練雀紋,頭戴官帽。
烏冬已經年近三十,僅憑一介白身,通過殘酷科舉,到如今參與這場會議,誰人不說一句,年輕有為?
可是,還不夠。他是本場會議地位最低下的那個,之所以也喊上了他,因為他傾其所有,在黃海懸崖邊,蓋了一所莊子。
朝廷中央有個領導人病重,中西名醫都看過了,無力迴天,有人希望他死,自然有人希望他活著。他背後的那群人為了大樹能夠長久的屹立不倒,想盡了辦法。
最終,有人聽說了黃海出現過人魚,且黃海一直都有人魚的傳說,這才匆匆組建了這支捕捉人魚的隊伍。
“食人魚肉者——可祛百病,得長生”這是一直流傳的說法。
烏冬所有關於人魚的想象,都在模糊中以幼時見過的那位名為三月的哥哥為藍本。
倘若真的有人魚這種生物,那一定和他的三月哥哥一樣漂亮吧?
他內心深處並不願意參與這場活動,在他看來,生死由命,老天爺要你幾時死,就會幾時死,為了自己的生命去殘害別的生靈,極其有悖倫常。
但是西方那邊也參與了一腳,且不提德國代表愛德華,單那個假洋鬼子唐溫如,就不知道多想捕捉到人魚。他也在政府做事,家裏做著德國洋人的布匹生意,屁股歪向德國人。
烏冬站起身,走到會議室的玻璃窗口處,背著雙手看向窗外。
晴空萬裏,他卻無端覺得後背生涼。
隻見樓下大門處,唐溫如和愛德華一起坐上了汽車離開了。幾個同他一樣穿著官服的同僚站在門口點頭哈腰,目送汽車走遠了才直起腰身迴來,滿臉油膩和諂媚得讓人作嘔。
這些年,一路看著清廷沒落,有誌之士被打壓,阿諛奉承之人被捧起,烏煙瘴氣,不知所謂。他縱有扞衛山河之心,也身單力薄。
於是,他學會了閉嘴,合眼,不聽,不看,不說,不懂。
還記得幼時,淩波府學堂裏,他的夫子也是這樣,講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久久望著遠方,潸然淚下。
如今,他得以入朝堂,卻成為了碌碌無為,保全自身的祿蟲。
夫子去世已經兩年,他才敢站在夫子墓碑麵前坦白,學生愧對夫子教導。
烏冬出了政府大廳,家裏的馬夫便趕著馬車上前,接走了他。
人魚捕捉的隊伍由唐溫如帶頭,一批批高精設備從德國運輸過來,更有講著德語,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同愛德華每日研究著什麽,辦公大樓裏,單獨辟出兩層給這支隊伍使用。
烏冬的海邊莊園將在三天後,成為捕捉小隊的駐紮點。
“烏大人,笑一笑嘛,大家都是為了上麵做事。”唐溫如手上拿著鋼筆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麽,看向斜對麵小角落裏,還固執的拿著毛筆寫字的烏冬,有些鄙夷。
這種寫個字磨半天墨,軟趴趴的舊時代書寫用具,早應該被拋棄了。這整個淩波府的官府人員,都是一群上了年紀的隻知道拍馬屁的小人。唐溫如從心底瞧不起這些人。
他十歲那年便和叔父去了德國,在那邊接受的新式教育,吃的是麵包奶酪,用的是鋼筆,說的是英語,德語,一點點華國話。愛德華就是他讀大學時認識的朋友,兩人家境相當,又有生意往來,很快走到一起。
“唐大人,我習慣了毛筆,用不來別的。”
烏冬身姿挺拔,一隻手挽著袖子,一隻手不緊不慢的朝硯台裏麵加水,磨墨。一舉一動,自有傳統中式魅力。
唐溫如搖搖頭,低聲說了一句“wanker”.
烏冬聽到了,辦公室就四五個人,他雖然三十多歲,但尚且年輕力壯,自然不聾。他聽不懂,也能猜到唐溫如在罵他。
可是,他能怎麽辦?站起來,掀翻對方的桌子,揪著對方的衣領打過去嗎?
然後呢?
他會被撤職,被打壓,被以一個欺辱同僚的罪名下獄。可是他的父親又有誰來替他養老送終?他的妻子,八歲的女兒,六歲的兒子,這些親人,誰來照顧他們?
人到中年,方才明白,臉麵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這份任職來賺取糧米錢,養活一家老小。
烏冬的額頭蹙起,似乎又添了幾條皺紋。墨點滴在紙上,成了一塊黑坨。
他久久不能下筆。
沉默,是他隱忍多年,唯一學會的東西。
剛剛結束一場會議,會議室人去樓空,隻有烏冬還坐在原位,他身上穿的是清朝官服,胸口上繡著九品練雀紋,頭戴官帽。
烏冬已經年近三十,僅憑一介白身,通過殘酷科舉,到如今參與這場會議,誰人不說一句,年輕有為?
可是,還不夠。他是本場會議地位最低下的那個,之所以也喊上了他,因為他傾其所有,在黃海懸崖邊,蓋了一所莊子。
朝廷中央有個領導人病重,中西名醫都看過了,無力迴天,有人希望他死,自然有人希望他活著。他背後的那群人為了大樹能夠長久的屹立不倒,想盡了辦法。
最終,有人聽說了黃海出現過人魚,且黃海一直都有人魚的傳說,這才匆匆組建了這支捕捉人魚的隊伍。
“食人魚肉者——可祛百病,得長生”這是一直流傳的說法。
烏冬所有關於人魚的想象,都在模糊中以幼時見過的那位名為三月的哥哥為藍本。
倘若真的有人魚這種生物,那一定和他的三月哥哥一樣漂亮吧?
他內心深處並不願意參與這場活動,在他看來,生死由命,老天爺要你幾時死,就會幾時死,為了自己的生命去殘害別的生靈,極其有悖倫常。
但是西方那邊也參與了一腳,且不提德國代表愛德華,單那個假洋鬼子唐溫如,就不知道多想捕捉到人魚。他也在政府做事,家裏做著德國洋人的布匹生意,屁股歪向德國人。
烏冬站起身,走到會議室的玻璃窗口處,背著雙手看向窗外。
晴空萬裏,他卻無端覺得後背生涼。
隻見樓下大門處,唐溫如和愛德華一起坐上了汽車離開了。幾個同他一樣穿著官服的同僚站在門口點頭哈腰,目送汽車走遠了才直起腰身迴來,滿臉油膩和諂媚得讓人作嘔。
這些年,一路看著清廷沒落,有誌之士被打壓,阿諛奉承之人被捧起,烏煙瘴氣,不知所謂。他縱有扞衛山河之心,也身單力薄。
於是,他學會了閉嘴,合眼,不聽,不看,不說,不懂。
還記得幼時,淩波府學堂裏,他的夫子也是這樣,講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久久望著遠方,潸然淚下。
如今,他得以入朝堂,卻成為了碌碌無為,保全自身的祿蟲。
夫子去世已經兩年,他才敢站在夫子墓碑麵前坦白,學生愧對夫子教導。
烏冬出了政府大廳,家裏的馬夫便趕著馬車上前,接走了他。
人魚捕捉的隊伍由唐溫如帶頭,一批批高精設備從德國運輸過來,更有講著德語,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同愛德華每日研究著什麽,辦公大樓裏,單獨辟出兩層給這支隊伍使用。
烏冬的海邊莊園將在三天後,成為捕捉小隊的駐紮點。
“烏大人,笑一笑嘛,大家都是為了上麵做事。”唐溫如手上拿著鋼筆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麽,看向斜對麵小角落裏,還固執的拿著毛筆寫字的烏冬,有些鄙夷。
這種寫個字磨半天墨,軟趴趴的舊時代書寫用具,早應該被拋棄了。這整個淩波府的官府人員,都是一群上了年紀的隻知道拍馬屁的小人。唐溫如從心底瞧不起這些人。
他十歲那年便和叔父去了德國,在那邊接受的新式教育,吃的是麵包奶酪,用的是鋼筆,說的是英語,德語,一點點華國話。愛德華就是他讀大學時認識的朋友,兩人家境相當,又有生意往來,很快走到一起。
“唐大人,我習慣了毛筆,用不來別的。”
烏冬身姿挺拔,一隻手挽著袖子,一隻手不緊不慢的朝硯台裏麵加水,磨墨。一舉一動,自有傳統中式魅力。
唐溫如搖搖頭,低聲說了一句“wanker”.
烏冬聽到了,辦公室就四五個人,他雖然三十多歲,但尚且年輕力壯,自然不聾。他聽不懂,也能猜到唐溫如在罵他。
可是,他能怎麽辦?站起來,掀翻對方的桌子,揪著對方的衣領打過去嗎?
然後呢?
他會被撤職,被打壓,被以一個欺辱同僚的罪名下獄。可是他的父親又有誰來替他養老送終?他的妻子,八歲的女兒,六歲的兒子,這些親人,誰來照顧他們?
人到中年,方才明白,臉麵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這份任職來賺取糧米錢,養活一家老小。
烏冬的額頭蹙起,似乎又添了幾條皺紋。墨點滴在紙上,成了一塊黑坨。
他久久不能下筆。
沉默,是他隱忍多年,唯一學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