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李三月拿到了補辦的身份證,上麵的姓名,地址等信息都是手寫上去的,旁邊印著自己的黑白頭像。


    他舉著身份證頗有些驚奇,這個時候還沒有聯網,想來這種身份證應該很容易造假了。


    月月小鋪到了年底進了一大批貨,什麽紅對聯,鞭炮,香燭等等過年需要用到的東西,李父李母一天到晚都在忙。李三月就負責了家務。


    石堰村大部分人家庭一天隻吃兩頓飯,早上九點多,下午三點多。也都是玉米糊糊,麵食為主。冬天地裏的蔬菜隻有一些蘿卜和大白菜,地窖裏的紅薯土豆,灶台後的壇子裏秋季醃的醃菜。


    做飯也簡單,水裏切點紅薯塊,水開了撒玉米麵,攪和成一鍋糊糊。炒個土豆片,酸菜,蘿卜。偶爾能切兩片臘肉炒進去,那就是不錯的下飯菜。


    李三月長的瘦,放在現代可能是網絡上一片人喊著美人,雋秀公子形象,在這個時代,那可是看著多病不健壯了。李母每天早上都會衝一搪瓷杯的麥乳精給他喝,盯著他喝完。李三月想讓父母也喝,但李父李母不肯喝,再對比父母那健壯的身材,看看自己豆芽菜一樣,李三月隻好默默喝下。


    臘月裏,外婆家差遣小舅鄺學軍送來了一板豆腐,一籃子米花糖,芝麻糖。都是這邊人過年必備的吃食。


    李父李母沒空做的,娘家那邊就主動送了過來。李母留弟弟吃飯,炒了三葷三素幾個菜,倒了高粱酒。


    席麵上,李三月第一次仔細打量這個舅舅。


    鄺學軍有著標準北方人的身高,國字臉,皮膚曬的烏黑,寸頭,眼神清正。如今在旬陽鎮裏幫人賣衣服,快過年了東家才放人。


    在原主記憶裏,舅舅隻比自己大五歲,小時候一去外婆家玩,大人們忙,舅舅屁股後麵帶著一圈侄子侄女,抽陀螺,拿彈弓去山上打麻雀,去樹上摘山楂……全是快樂的記憶。


    後來原主讀書,一路考去市裏,就見的少了點。不過畢竟都是親人,兩杯酒下肚,那點子生疏都散了。


    “三月如今可是我們家族最有出息的孩子了!”鄺學軍看著李三月吃飯都斯斯文文的樣子,眼裏帶著欣慰和驕傲。


    “還不就這樣,這孩子,放棄了秋水市高中教學機會,非要迴來石堰,明年開春,就在石堰中學教書了。迴來也好,我們老兩口能天天看到,就滿足了。”李母給弟弟夾了一筷子臘排骨。


    “外頭再好,哪有家裏好,孩子自己開心,我們都支持。左右也不是養不起。”李父也表態。他們的小鋪子,可是石堰第一家雜貨鋪,著實賺了不少毛票,隻不過財不外露,他們也不好多說。


    “那是。”鄺學軍喝下杯子裏的酒,欲言又止,笑著沒說話。


    一頓飯吃完,鄺學軍喝多了,李母不放心他自己騎著自行車迴去,就留他在李三月房間睡覺。


    臘月二十九了,買東西的人也少。李父李母在廚房忙著炸一些年貨。李三月做不來廚房這些精細活,被趕到屋門口曬太陽。


    他拿出紙筆,搬來原主以前上學時寫作業的桌子和凳子,琢磨了片刻,寫下了迴來石堰的第一篇隨筆《石堰記憶》。


    不過兩個小時,就寫完謄抄好了一篇1500字的散文。他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堰中月”,用信封裝好,打算晚點去郵局投遞出去給秋水市的一家叫《秋水省報》的報紙。


    “嘿,小三月。”不知道何時,鄺學軍睡醒了,推開李三月的木格子床,趴在窗台上喊李三月。


    “小舅,睡醒了?”李三月活動了下手指,轉迴頭看了眼自己這個舅舅。


    “秋水市怎麽樣?是不是特別繁華?”鄺學軍同其他石堰村的人一樣,去的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旬陽鎮。秋水市,那是想都不敢想的遙遠地方。


    “相比於旬陽鎮來說,算是繁華的吧。”李三月斟酌著開口,見慣了後世,再看看如今,一個秋水市如今的發展還比不上後世一個鎮。


    “到處都通電,不用擔心停電,喝水有自來水到家家戶戶。房子更高,有十來層,大街上出行有公交車,一毛錢可以從始發站坐到終點站了。人們穿著的衣服更多顏色,女孩子們穿著布拉吉,牛仔褲。男人們除了中山裝,也有時髦的青年穿西裝,短褲。放假了可以去公園,曬太陽,劃船。電影院也有彩色電影,經常會放一些外國片子……”李三月挑著記憶裏的秋水市印象,簡單說了幾句。


    鄺學軍聽的入神,腦海裏隨著李三月的描述,仿佛自己已經站在了秋水市的街頭,看著四周時髦摩登的市裏人,他們吃的,喝的,用的,都遠比石堰村高了一個台階。


    “我想去秋水市。”鄺學軍在李三月停下後,突然這樣說了一句。


    “去玩?”李三月問。


    “不,去找工作!我有手有腳,有一把子力氣,也認識幾個字。在秋水市肯定比在旬陽鎮要發展的好。你知道我幫忙賣衣服的那家店鋪嗎?年底,一天能賣出去這個數。”鄺學軍對著李三月比了個2,代表兩百多。


    “小舅,我是支持你出去闖一闖,看一看。就算沒有做出什麽大成績,起碼開闊了眼界,旬陽鎮太小,人如果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地方,抬頭低頭都是眼前這些山,這條河,有什麽意思呢?老了再想出去,又這裏那裏都是事情,沒有機會了。”


    “不知道秋水市會不會排擠我”


    “不用擔心,咱們行得端做的正,不違法亂紀又怕什麽?”


    “你是第一個支持我出去的”鄺學軍笑的有些苦澀“家裏去年就在幫我相看姑娘,但我總覺得,不做出一番事業,這樣草草成家,再生個孩子,然後呢?放牛放羊,有多少孩子能像你一樣自己學習聰明,能考出去。”


    “我也沒有多厲害。”李三月難得有些窘迫,撓了撓頭。


    “你們倆聊啥呢?學軍醒了,我剛炸出鍋的紅薯丸子,蘿卜丸子,快點來嚐嚐。”李父端了一盤子丸子遞給兩人,金黃地還冒著熱氣,看著就好吃。


    李三月伸手拿了一個丸子塞進嘴裏,李父李母舍得放油,濃濃的菜籽滾油,炸出來的丸子外酥裏嫩,咬一口,紅薯丸子又香又甜,蘿卜丸子就是鹹口的。


    炸年貨,糊燈籠,貼春聯,掃塵土,新衣新鞋,小孩子們盼了一年的春節,終於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三月的謀生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野土豆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野土豆精並收藏快穿之三月的謀生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