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王逐漸達成一種共識:怎樣將黃河沿線的無數自由的小政權統一起來,不要再因人為挖河而造成災難?大一統的內在需求,開始沉澱為民族潛意識。


    黃河流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耕種需要耐心守候,三五成群,你耕我種,不需要流動遷徙。種族繁衍下來,一個世代守候土地的熟人社群逐漸形成。封建宗法製應“熟人社會”需求發明,被實踐應用。[1]


    這樣一個依靠封建宗法建立起來的社會,最根本的特點,處理一切事情,隻講情感,不講理性。《論語·為政》對它做了規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儒家規定,理性的政令、法律,必須讓位給情感的道德、禮儀。文化定下來後,中國人心順著這個方向來發育,進化出一套強大的“心靈文化”:追求心心相印,以猜測、揣摩他人的心為目標,以對方的情緒、感受,作為待人接物的依據。所以民國學者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說,“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是:作為一個有悠久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強烈內在需求,隻講情感不講理性的宗法社會規範,兩者結合,直接催生出中央集權的封建製度的需求。


    封建帝國製度在秦朝建立後首次實現。


    封建王朝不但要大,而且要“老大”。是梁啓超說的“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


    “老大帝國”有三個特點:一追求地域規模大;二追求內部和諧統一;三追求權力高度集中。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大一統”的世界觀,讓中國人文化血脈裏種下家國天下意識。


    群體意識具體承載了家國天下意識。表現為:家庭意識、集體意識、團體意識、階層意識、階級意識、民族意識、社會整體意識。


    群體意識是構建中國家庭、社會、國家的基石。國家怎樣在意識形態層麵,將上述群體意識輸入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便成了穩定政權的關鍵。


    群體意識的核心,是“群體為大、個體為小,個體服從群體”。在這樣一種價值觀的規範下,每個中國人都需要找到組織、單位、圈子。個人隻有依附群體,才能得到社會認可,個體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群體核心意識與儒家等級觀念結合,群體大於個體,組織、單位大於個人,國家大於組織、單位,就成為一種不需證明的公理。


    這個價值體係的形象化的比方是:組織、單位是國家的螺絲釘,每個人是組織、單位的一個螺絲釘。個人隨時要為組織、單位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組織、單位隨時要為國家奉獻自己、犧牲自己。


    在強大的群體麵前,每個人都是渺小與無助的個人。群體意識逐漸侵占個人的一切,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但問題由此而起:在群體中,每個人都開始驚慌失措,他們已經找不到自我。


    人最恐懼的事情,是失去自我存在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證明。這逼迫中國人發問:群己界限到底在哪裏?如果群體始終大於個體,而個體沒有獨立的依據,每個人都會感到群體是個巨大的包袱。


    群體文化一開始就有這麽強大的魔力嗎?中華文化在奠定時並不是這樣。群體與個體到底誰大?兩端都有人主張。“為群體”還是“為個體”?兩種價值觀都有人選擇。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楊朱說:“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這種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利己主義,影響一時,社會人心歸附。楊朱的理由是:天下固然不是拔一根毛就可以救得了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愛惜自己,將自己保護得完好,不損失一根汗毛,那麽天下就已經是最美好的理想社會了,還用得著一幫“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去救嗎?由此結論:“不拔一毛,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實踐了他的學說,自私到了頭,沒有為後人留下一個字。因為讓這些話留下來,對別人已經有利,與自己的學說矛盾了。他的觀點所以流傳至今,全靠對手批判他時附帶記了下來。


    不能說楊朱觀點全對,也不能說沒有道理。社會科學,哪裏去找無懈可擊的絕對真理?隻有在各說各話中讓更多人接受的思想。莊子的“不可知論”,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但在哲學層麵,卻直逼社會學真理。


    一個好的社會,真正要有思想,就得讓各種思想都可以自由表達出來,社會選擇接受還是拒絕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楊朱的粉絲剛開始很多,時人形容,“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於墨”。


    但楊朱、墨翟、先秦諸子百家自由思想的好日子不長,秦國既然統一了中國,集權政治就要來統一思想。楊朱第一個被當作極端個人主義而被否定掉了。


    楊朱被批判,根本原因,在他的學說雖然對天下民眾有利,但對皇帝製度不利。皇帝要大一統,要集權,要獨裁,這必然需要每個子民都沒有自我。如果每個人都有自我,看重自我,可以自由表達,自由選擇,那麽自由權就出來了,這需要用選舉的方式來產生國家、確定政治製度。這將從根本上顛覆大一統、集權、獨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