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 作者:徐誌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這裏,慈禧太後不再猶豫,定下決心,全力支持左宗棠。 1863年5月,清廷又下諭旨:閩浙總督著左宗棠補授,仍兼浙江巡撫。
閩浙總督與兩江總督平級。這距離兩江總督陶澍預言左宗棠將坐上自己的位置,已經過去25年;距離左宗棠第一次出山,剛好11年。
太平天國已經日薄西山,滅亡指日可待。雖然再沒有大戰,小追擊戰仍然不斷。左宗棠得寸進寸,步步為營,逐步推進,到1864年4月,如期攻破杭州城。
在一群親兵的擁護下,左宗棠第一次走進浙江巡撫衙門,坐上巡撫交椅。
一個40歲才出山、 48歲才做官的草野讀書人,麵對這種身份陡變,一時難以平靜下來。早年的率真與狂放,遭遇的屈辱與嘲笑,如今全都成了曆曆往事,如煙如夢。
捧著光榮與夢想,左宗棠百感交集。
慈禧在北京接到戰事節節勝利的奏摺,笑開了花。她說:左宗棠雖是一員儒將,帶兵打仗還是挺有本事的。 10天後,論功行賞,左宗棠加太子少保銜,賞穿黃馬褂。
到1864年10月底,左宗棠又被朝廷加封為伯爵。
左宗棠被不斷飛來的榮譽跟勳章壓得做夢都要笑醒了。
今天的左宗棠,不再是當年湘陰農村那個心高氣傲的小青年了。那些年,不斷遭遇挫折,導致失意,產生彷徨。帶著一種激憤,他自稱當代諸葛亮,希望“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
現在,他功成身高,要踐行“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了。
朝廷將榮譽主動送上門來,他頭一次變得謙讓,說:“封賞伯爵,自顧何能?允收成命。”但朝廷封下的賞,哪裏有收迴的道理?便又下一道諭旨,對他先表揚誇獎一番,最後說:“著無庸議”。告訴他不用再裝清高。但左宗棠還在推辭。朝廷最後答覆,就七個字:“知道了,毋須固辭。”慈禧有點不耐煩了,左老三不是一直高調嗎?今天怎麽謙虛起來?皇上給你的賞,你領了就是,再辭我就發脾氣了。
三辭過後,左宗棠於是名正言順地接受了伯爵的封號。
左宗棠如此謙虛,一是貴族伯爵的封號,對昔日 “湘上農人”像塊一噸重的勳章,接住它不無惶恐。二是左宗棠第一次麵對巨大榮譽,激動失措,學曾國藩又不像,謙虛過了頭。
榮譽麵前,左宗棠首先想到感謝左家祖先。他說:這些都是我的先輩們積下了恩德,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開始興盛了,而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而已。我很擔心因為自己得到太多,用得過度了,反而招災,讓祖上的恩德在我身上“隕墜”,所以“夙夜兢兢,實不敢有一毫喜色”。
被榮譽肯定、激勵,左宗棠信心更大。浙江全境既定,他繼續揮戈南向,劍鋒直指福建。
這時南京已被焚城。[1]太平軍餘部約30萬人,在李世賢率領下,在福建漳州建立了一個占領區。
太平軍餘威仍在,清廷不無擔憂。為了激勵左宗棠,徹底消滅太平天國,1864年11月9日,他的伯爵封號晉級為一等,賜名“恪靖”。叫“一等恪靖伯”。[2]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裏外覓封侯!52歲的左宗棠,跟臣相諸葛亮,隻有一步之遙了。[3]
左宗棠決定盡早掃清太平軍,以騰出時間來治理和建設。早年會試路上抄下的經驗,柳莊科學種田的實驗,今天在福建與浙江都可以派上大用場。
太平天國這時已成散兵遊勇,徹底消滅隻是時間問題。到1866年2月,在廣東黃沙嶂,太平軍最後一支部隊被楚軍追上,追到一個叫金盤堡的地方,殺死了部分,俘虜一部分。至此,太平天國徹底覆滅。
從1860年8月10日成立楚軍,在長沙金盆嶺召開誓師大會,正式走出湖南開戰,到今天徹底消滅太平軍, 5年半。
左宗棠迴憶, 5年多來,在戰爭陷入膠著狀態的時候,自己也曾有過彷徨。彷徨中,請算命先生打過一卦。算命先生說,“嘉湖做戰場,末劫在錢塘”,如今,嘉應州有錢塘的廢墟,正好和末劫的說法相對應。而“金盆嶺”和“金盤堡”居然也前後相應。他懷疑是不是真有命運一說?慨嘆道:這真是一個神奇的事情(“亦一奇也”)!
從1852年入幕指揮打仗,長達14年的殘酷戰爭生活,終於告一段落。
左宗棠再度想起隱居、柳莊生活的幸福夢,在戰後閑靜時思念起來,竟然如此絢爛多彩。
那是個出彩的美夢,也是自己27歲那年所憧憬的生活:“願從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消磨錦繡心腸,逍遙半世”,如今功成名就,是要好好體驗一下生活了。想到這裏,他不禁心馳神往,當天寫信迴柳莊,告訴大兒子左孝威說:我盼望已久的“從此可解甲歸田”馬上可以實現了,這“豈非幸事?”
左宗棠對和平生活如此渴望,緣於他對戰爭的負麵作用看得很清楚。他說,《易經》裏有句話,“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很明確地將戰爭定義成“毒天下”,打仗是迫不得已。他希望通過治理好國家,永遠不讓戰爭發生。天下的叛亂都是從小地方發起的,如果平時有好的地方官保護好老百姓,清查保甲,分清好壞,切實地辦理好這些實事,將叛亂消滅在萌芽狀態,哪裏還需要什麽戡亂?!太平天國之亂是前車之鑑啊!他教育兒子們,希望他們將來做個能耕作也能斷文識字的人,不要再學自己。[4]
</br>
閩浙總督與兩江總督平級。這距離兩江總督陶澍預言左宗棠將坐上自己的位置,已經過去25年;距離左宗棠第一次出山,剛好11年。
太平天國已經日薄西山,滅亡指日可待。雖然再沒有大戰,小追擊戰仍然不斷。左宗棠得寸進寸,步步為營,逐步推進,到1864年4月,如期攻破杭州城。
在一群親兵的擁護下,左宗棠第一次走進浙江巡撫衙門,坐上巡撫交椅。
一個40歲才出山、 48歲才做官的草野讀書人,麵對這種身份陡變,一時難以平靜下來。早年的率真與狂放,遭遇的屈辱與嘲笑,如今全都成了曆曆往事,如煙如夢。
捧著光榮與夢想,左宗棠百感交集。
慈禧在北京接到戰事節節勝利的奏摺,笑開了花。她說:左宗棠雖是一員儒將,帶兵打仗還是挺有本事的。 10天後,論功行賞,左宗棠加太子少保銜,賞穿黃馬褂。
到1864年10月底,左宗棠又被朝廷加封為伯爵。
左宗棠被不斷飛來的榮譽跟勳章壓得做夢都要笑醒了。
今天的左宗棠,不再是當年湘陰農村那個心高氣傲的小青年了。那些年,不斷遭遇挫折,導致失意,產生彷徨。帶著一種激憤,他自稱當代諸葛亮,希望“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
現在,他功成身高,要踐行“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了。
朝廷將榮譽主動送上門來,他頭一次變得謙讓,說:“封賞伯爵,自顧何能?允收成命。”但朝廷封下的賞,哪裏有收迴的道理?便又下一道諭旨,對他先表揚誇獎一番,最後說:“著無庸議”。告訴他不用再裝清高。但左宗棠還在推辭。朝廷最後答覆,就七個字:“知道了,毋須固辭。”慈禧有點不耐煩了,左老三不是一直高調嗎?今天怎麽謙虛起來?皇上給你的賞,你領了就是,再辭我就發脾氣了。
三辭過後,左宗棠於是名正言順地接受了伯爵的封號。
左宗棠如此謙虛,一是貴族伯爵的封號,對昔日 “湘上農人”像塊一噸重的勳章,接住它不無惶恐。二是左宗棠第一次麵對巨大榮譽,激動失措,學曾國藩又不像,謙虛過了頭。
榮譽麵前,左宗棠首先想到感謝左家祖先。他說:這些都是我的先輩們積下了恩德,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開始興盛了,而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而已。我很擔心因為自己得到太多,用得過度了,反而招災,讓祖上的恩德在我身上“隕墜”,所以“夙夜兢兢,實不敢有一毫喜色”。
被榮譽肯定、激勵,左宗棠信心更大。浙江全境既定,他繼續揮戈南向,劍鋒直指福建。
這時南京已被焚城。[1]太平軍餘部約30萬人,在李世賢率領下,在福建漳州建立了一個占領區。
太平軍餘威仍在,清廷不無擔憂。為了激勵左宗棠,徹底消滅太平天國,1864年11月9日,他的伯爵封號晉級為一等,賜名“恪靖”。叫“一等恪靖伯”。[2]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裏外覓封侯!52歲的左宗棠,跟臣相諸葛亮,隻有一步之遙了。[3]
左宗棠決定盡早掃清太平軍,以騰出時間來治理和建設。早年會試路上抄下的經驗,柳莊科學種田的實驗,今天在福建與浙江都可以派上大用場。
太平天國這時已成散兵遊勇,徹底消滅隻是時間問題。到1866年2月,在廣東黃沙嶂,太平軍最後一支部隊被楚軍追上,追到一個叫金盤堡的地方,殺死了部分,俘虜一部分。至此,太平天國徹底覆滅。
從1860年8月10日成立楚軍,在長沙金盆嶺召開誓師大會,正式走出湖南開戰,到今天徹底消滅太平軍, 5年半。
左宗棠迴憶, 5年多來,在戰爭陷入膠著狀態的時候,自己也曾有過彷徨。彷徨中,請算命先生打過一卦。算命先生說,“嘉湖做戰場,末劫在錢塘”,如今,嘉應州有錢塘的廢墟,正好和末劫的說法相對應。而“金盆嶺”和“金盤堡”居然也前後相應。他懷疑是不是真有命運一說?慨嘆道:這真是一個神奇的事情(“亦一奇也”)!
從1852年入幕指揮打仗,長達14年的殘酷戰爭生活,終於告一段落。
左宗棠再度想起隱居、柳莊生活的幸福夢,在戰後閑靜時思念起來,竟然如此絢爛多彩。
那是個出彩的美夢,也是自己27歲那年所憧憬的生活:“願從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消磨錦繡心腸,逍遙半世”,如今功成名就,是要好好體驗一下生活了。想到這裏,他不禁心馳神往,當天寫信迴柳莊,告訴大兒子左孝威說:我盼望已久的“從此可解甲歸田”馬上可以實現了,這“豈非幸事?”
左宗棠對和平生活如此渴望,緣於他對戰爭的負麵作用看得很清楚。他說,《易經》裏有句話,“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很明確地將戰爭定義成“毒天下”,打仗是迫不得已。他希望通過治理好國家,永遠不讓戰爭發生。天下的叛亂都是從小地方發起的,如果平時有好的地方官保護好老百姓,清查保甲,分清好壞,切實地辦理好這些實事,將叛亂消滅在萌芽狀態,哪裏還需要什麽戡亂?!太平天國之亂是前車之鑑啊!他教育兒子們,希望他們將來做個能耕作也能斷文識字的人,不要再學自己。[4]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