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大阪之前,秀吉把擔任外交的謀士留在了大峘現已討得信雄得女兒作人質,下一步還要向家康所取人質,既然家康和信雄立有盟約,那就意味著,二人同時投降了秀吉。這在道理上是講的通的,秀吉遣使進入三河,以討要人質為名,試探家康虛實。但是東海霸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秀吉的要求!把嫡子於義丸作為人質送到了大阪。


    雙方的戰爭狀態隨之結束。


    可是表麵上的和解並沒有在二人之間產生任何實效。家康仍然沉默著,拒絕秀吉的一切邀請,秀吉當然希望,家康臣服於自己。所謂“臣服”形式很簡單,隻要家康進京,拜謁秀吉就行了。盡管是舉手之勞,但家康根本不做,秀吉不勝焦慮,進而放低姿態,謙和地傳過話去。


    “近來京中日漸繁華,都市增色不少,請來近畿觀光,日前得交趾茶器,乃稀世之物,亦請觀賞,從容敘舊!”


    “謝大人美意,不過……”


    家康或託病不出,或謊稱信州不穩難以脫身,均婉言謝絕,絲毫沒有動身得跡象。


    “他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呢?”


    秀吉凝神沉思,多方推測三河人的心思。其一,也許家康看透了自己的處境,秀吉同家康和好後,立即平定了紀州的雜賀軍,年底可望占領四國,但九州非一日可得,遠邦還未征服,若發大軍討伐九州,近畿空虛,家康勢必乘虛而入。眼下,九州形勢緊迫,豐後的大友氏苦苦向秀吉求援,薩摩的島津氏聲勢浩大,如燎原烈火,早晚要吞併九州。假如秀吉不出兵援助大友氏,必然失信於天下,對屬下各國影響甚大。秀吉渴望得到九州,因為他不同於其他任何時代的統治者,其政權是以商業為基礎的。他已經把大阪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幾乎壟斷了貿易上的一切利益,吸收著大阪的巨大財富,日本的兩大貿易港之一,在九州的博多,秀吉不忍心讓島津氏奪去。


    “領地,要多少給多少!”


    秀吉對投奔自己的諸侯表現出博大的胸懷,而且說到做到,毫不吝嗇地大封群臣,這種不凡的氣度,很像足利尊氏,尊氏因此而博得眾望增加了盟友,從而被推為天下盟主,從此也種下了致命的禍根。足利本人的領地小如麵盆,為大小諸侯所輕視,財力不支,處境艱難,最後終於喪失了政權。


    尊氏都大塊大塊地拋撒領地,秀吉不得不以更大的氣魄賞賜群臣,用領地吸引天下的大小諸侯,決不能讓人看出任何吝嗇的痕跡,可是土地是有限的,一味地分封領地,勢必步足利政權的後塵,實際上,秀吉的直屬領地已經不多了,豐臣政權的鼎盛時期,其直屬領地也不過二百萬石。比後來賜給家康的領地還少一國。


    三河的農夫。


    秀吉以為家康的性格很像土中謀食的農夫,而自己則是“尾張商人”,秀吉也確實說過,土地歸諸侯,財富歸我!


    他要以財富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政權。 這便需要貿易。大阪是吸收貿易利潤的聚寶盆,但是,僅大阪一地的經濟力量遠遠不能維持天下政權,秀吉需要博多,倘若博多被島津氏奪走,秀吉獨創的天下設想就不能實現。


    秀吉心急如焚!


    家康沒必要著急,盡管他沒有識破秀吉奇特設想的天賦,但卻能看清九州的戰火逼得秀吉如坐針氈。


    家康埋頭經營東海,為防備秀吉進攻,他進一步加強了和關東霸主北條氏的聯盟。


    此間秀吉使盡手腕,千方百計籠絡家康,也使用了一些計謀,家康的首席家臣石川數正由於傾向秀吉,在德川家中遭到種種猜疑,終於忍無可忍逃離家康,請求秀吉庇護,從而沉重打擊了家康。


    --數正逃走,等於把德川軍的一切告訴了羽柴秀吉。


    家康無奈,隻好召集武將,匆匆擬定了新的治軍方略,以武田信玄的兵法為基礎,徹底改變原來的布陣方式,聯絡信號和行軍隊形。


    秀吉的政權日趨成熟。盡管在擴大版圖,外征疆土方麵行動緩慢--因家康不服--但是秀吉頭上加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桂冠。天正十三年七月十一日,被足利義昭罵為“奴僕”的猢猻被封為“關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貴人。同年九月,天子賜姓“豐臣”,除源,平,藤,橘四姓外,日本曆史上又增添了一姓。“豐臣”具有黃金般的光輝璀璨的命運,使他在得到天下的同時,又於左渡金山發現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金礦,並且已著手開採。秀吉把源源不斷的黃金用於建築,用於狩野永德的壁畫合屏風畫,進而散給朝臣和諸侯,為天子修了一座純金的茶室。這一切都給豐臣政權裹上了一層光輝燦爛的金色。


    天正十四年正月,秀吉的使臣由“黃金府”來到遍地枯草蕭瑟凋敝的遠州浜鬆,使臣是織田家族的一支,而今在秀吉手下為臣的織田長益。另一位原是織田信雄的家臣,現為秀吉近臣的瀧川雄利。家康偶爾出獵於三河吉良鄉,二人趕至狩獵場,見到家康,極盡言辭,多方陳述了歸順秀吉的好處。


    使臣說多了,嚴重地傷害了家康的自尊,他以前所未有的厭惡表情,憤然說出一句三河話:


    “莫看扁了家康!”


    對於家康來說,此刻需要怒形於色,發怒是外交上的上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史太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司馬遼太郎並收藏新史太閤記最新章節